“执业10年,我活了不止一辈子”
“
2021年,全国30岁以下的律师13.48万多人,占 23.46%,30~50岁的律师 35.27万多人,占61.36%。中国律师行业仍是一个偏年轻的行业,数量庞大的青年律师构成了这个行业的主体,他们的生存状态和成长环境,影响着行业的未来。
青年律师的成长,是一次次“脱胎换骨”的过程,除了专业的提升,还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能力结构。从最底层向上奋斗,“别人是过一生,你是过四辈子”。
12月21日,开言第七季·长风入海,我们邀请到了观韬中茂律师(上海)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邓哲律师,分享『执业10年,我活了不止一辈子』。他的故事与经历,能为年轻律师带来力量。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从士兵到将军,这是一个极其巨大的跨越,我们通常把这种极其巨大的跨越称之为“脱胎换骨”。那么,一个草根白手起家,从士兵做起,一直干到将军,需要脱胎换骨多少次呢?
古希腊有一个经典的哲学故事,叫做“忒修斯之船”。一艘船,在它航行的生涯中,木头会腐烂,零部件会坏,烂了坏了就要用新的替换,每过若干年,这些船板、零部件就会全部都换过一遍。到它寿终正寝的那天,它已经从头到尾全部更换了好多遍了。那么,它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还是说,其实它已经走过了好几生?
假设把我们不同的才能视作船板,那么我们的能力结构就构成了这艘船。人生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才能。从士兵到将军,在不同的阶段,分别需要什么不同的能力呢?
在列兵的时候,我需要的是射击、肉搏、挖战壕;做了连长以后,我的日常技能可能不再是挖战壕了,但多了列队集结;做营长的时候,少了肉搏,多了冲锋;然后以此类推,地形选择、火力搭配、后勤估算、战术选择、梯队配置、战略制定、政治能力……每往上一个台阶,我日常所需的能力清单中,都可以划掉一样,但又要新增一样。
士官、尉官、校官、将官、元帅,每一个阶段,都是脱胎换骨,和上一个阶段相比,所需要的技能、所处的生态环境,几乎完全不同。
如果每一次完整的技能树重置,就是人的一辈子。那么,从士兵到将军,从单兵作战能力,到执行能力,到战术能力,到领导能力,到政治能力,粗略估算一下,至少在能力结构这个层面上,你要活四辈子。
有的人一出道就在校官层面,那么他做到将军需要修炼两辈子;但如果你的起跑线是最基层的列兵,那么对不起,你不是打一份工,你是打四份工,别人是过一生,你是过四辈子。
那么,对于一个青年律师而言,你的这四辈子,除了专业的提升,除了技术的精进,除了勤奋和敬业,还有哪些能力结构是我们必须具备,然后在修炼的路上不断更新不断重置的呢?我们不妨来不完全列举一下:
第一,我们要有对行业生态的了解。
两天前,世界杯刚刚打完,真是一场荡气回肠的决赛,让人终身难忘。我们经常说,一个好的球员要有大局观。所谓大局观,就是不能只看自己的位置,而是要时刻扫描全场,从整个球局中发现秘密和价值点。
所谓对行业生态的认知,就意味着,我们不能只埋头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我们还要知道,我们整个行业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所服务的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2010年年底,我来到上海,想要做律师。当时我28岁多,不是名校毕业,工作经历支离破碎,在律所或者公检法一天都没有呆过,法律相关的经验是0。我知道,我不会那么容易找到工作的。换到现在,我自己都不会给自己面试机会。不过好在,我只需要一份工作,所以我只需要成功一次,就够了。但是,那么多次失败,我不能白白浪费啊。
怎么样才能让那些注定的失败尽可能地有价值呢?我突然想到,我不是对律师行业一无所知吗?我现在每次要见的不都是律所的主任和合伙人吗?如果我是一个记者,我都很难有机会一下子采访到这么多律所和律师团队的负责人。正好,我完全可以换个思路,反正我绝大部分面试都是要失败的,干脆,我不要把它当作面试,而是当作田野调查,这样,我就不再是被挑选的客体,而是主动了解行业生态的主体;面试也不再是一把成功或失败的有限游戏,而是一个让我做好入行准备的无限游戏。
怎么做呢?我们知道,所有的面试都有一个环节,就是“你有什么要问的吗”,我就充分利用这个环节,反客为主,我问的所有问题,基本上都和求职无关,我都是问:你做什么业务,你为什么做这个业务,你怎么做业务,这个业务怎么样,你做得怎么样,你的竞争对手做得怎么样,你的优势是什么,你怎么发展,你怎么组建团队,你认为做这个业务什么能力素质最重要……
虽然最终,我也只是进了一家小律所,做了一个小助理,但这小半年的时间里五六十家律所的面试经历,让我这个对律师行业一无所知的小白,在开始律师工作之前,就先对上海律师行业生态的真实面貌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
当然,光知道律师怎么做业务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知道,我们为之服务的这个商业世界是怎么样的。所以,我花了很多时间去看投行的行业研究报告,去看咨询公司的商业分析报告,去了解客户的经营情况,通过这些报告和考察,我大概摸清了商业社会的运转,也逐渐锁定了自己想要为之服务的目标行业。
第二,我们要有对自身处境的认知。
要问路在何方,先看身在何处。所谓对自身处境的认知,既包括自己可以抓在手里的,比如能力、资源、机会;也包括自己身处其中的,比如阶段、环境。
2011年6月,我参加上海律协的实习律师集中培训。有一个知名的行业前辈来讲课,课上有同学问,青年律师要怎么做才能发展起来?前辈开玩笑说,你什么都不用做,你只需要等,等你的同学都成了院长局长董事长,你自然就发展起来了。同学们哈哈大笑,我却惊出一身冷汗。因为我是外地人,上的是外地大学,我在这里没有同学,没有亲戚,甚至没什么老乡。他们能指望的,我不能指望。
就像那个故事说的,一个放羊的和一个砍柴的,在山上聊天打牌,度过了愉快的一天。天黑了,放羊的赶着自己的羊回家了,那个砍柴的傻了。我就是那个砍柴的,所以我不能简单地跟着别人的步骤,照搬别人的动作,我一定要多问一步:别人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基础是什么、驱动力是什么?因为,如果他是放羊的,他的这一套对于我这个砍柴的,可能没有什么借鉴意义。
在这里,我还必须提醒胸怀大志的年轻朋友,不要因为想当将军,就忘了该怎么当士兵。当你还是个士兵的时候,不要因为你懂兵法、有韬略,就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你首要的工作是把枪法练好,把刺杀练好,否则你根本活不到带兵的时候。至于战略战术、攻城略地,那都是你身上的支票,但这张支票要到下一个阶段,才有能够兑换它的银行,那个时候,它们会大派用场,成为你的竞争优势;但现在,你要做的,是揣好这张支票,往下走,一直走到这张支票能用的时候。
当然,我们也不要因为自己只是个小兵,就忘了我们的道路可以通向将军。只不过,从士兵到将军,它有多少阶梯,我们要走多远的路程,要完成多少技能的再造、多少系统的重生,我们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更要寻找可行的方法论。
第三,我们要有对业务逻辑的把握。
一切实务导向的行业,一切讲求实践智慧的行当,都是业务为王。所谓对业务逻辑的认知,就是要知道,业务在哪里,客户为什么选你,你凭什么收费,什么是有效跑动,什么是有效射门,什么是关键的发力点。
2013年7月,我变成了独立律师。没有一个案子,没有一个客户,没有一分钱积蓄。为了活下去,我做了很多功课,不是拍脑袋的那种,而是实证调研。
比如,有的律师会在淘宝上开店,代写法律文书,我就去检索和调研这些店铺的数据,推算他们大概的成本和收益;
有的律师会在看守所门口发名片,我就去看守所门口蹲了好些天,观察他们一天能发多少名片、和多少人聊天,还去打听那些看守所附近的门面租金是多少,数了一天进去多少人、每人谈多长时间、大概多少人签了合同;
有的律师会在百度上投广告,我就去了解这样来的都是些什么业务、运作模式是怎么样的、业务的天花板在哪里、综合成本大概占多少……
虽然这些最终我都没做,但整张律师业务的地图在我眼里一点一点地被点亮了,也慢慢明确了,我自己想要走的路线大概是怎么样的。
但光是知道自己想要走什么路线是远远不够的,你还需要找到对你具有可行性的“第一次推动”。
比如,那个时候我想做投融资收并购业务,但摆在我面前的有几个明显的障碍:第一,这些业务非常看重业绩,但我当时没有什么过硬的业绩;第二,这些业务主要来自于机构,而这些机构都有自己长期合作的律师团队,而我没有人脉、没有资源、没有渠道,它凭什么选我呢?于是我就在想,有没有办法让他们必须要选我呢?
后来我终于想到一个办法——如果这个业务是我拿来的,那你就没有理由不跟我合作。所以我当时花了很多时间,跟着机构的市场部去跑业务,帮他们撮合业务。差不多这么干了将近两年,我终于打开了一个缝隙,从一个很小的点切了进去,完成了自己第一波业绩的积累。而这第一波业绩,成了我在这个领域的敲门砖和起跑线。
第四,我们要有对组织能力的驾驭。
如果你不满足于做一个“兵王”,而是想要有更多的可能性,那么你就需要一支队伍。而带领一支队伍,就需要你有建设性的组织能力。但是领导力这个东西,如果没有投入实际活动,你几乎不可能对自己有没有领导力获得适当的认识。
2015年,我的工作量开始大到吃不消。2015年3月,这个月份我印象太深刻了。那个月,所有的事情都扎堆了,我白天全部在开庭开会见客户,晚上则通宵写文书。我还记得有一个星期,我只要一出门就打车,一上车就睡觉,把所有闭上眼睛的时间加在一起,整整一个星期,我总共睡了不到20个小时。上午咖啡,下午红牛,晚上西洋参,那个月我觉得我快死了,那个月让我认识到,我不能再一个人干了。
最开始,我试图寻找一两个搭档或者合作伙伴,互相支援;后来,我又试图加入某个已经成型的团队,成为其中的一名合伙人。但这些努力都失败了。我不得不从头开始,招人,带助理,组建自己的团队。
在组建团队的过程中,我做了各种各样的试验,从选人的标准到带人的办法,从考核的方式到激励的机制,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也有少部分被验证是行之有效的。但时间的意义,就在于任何事情都不会立刻成功。组织能力的建设,本来就需要在时间的变量下,完成人的磨合,完成分寸感的掌握。不过好在,至少,我已经上路了。
至于能走到哪里,那要到走不动的时候才知道。因为能力、禀赋这种东西,不是身高,不是智商,不是测出来的,得去做,然后才能慢慢显现出来的。你有没有画画的才能,得画一画才知道;画得不错,继续画,才知道你能不能靠这个吃饭;成为专业级选手了,继续画,才知道你能不能成为画家;成为画家了,继续画,才知道你能不能出类拔萃;一直到你画出了卓越的画作,你才知道,你可以成为大师。
就像山本耀司说的,“自己”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我们要多过几辈子,多去跟那些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碰撞,因为我是谁,不是先天的,不是现成的,不是固定的,是在我们介入这个世界的过程中,逐渐被界定、被塑造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事情没有“能不能做”,只有“该不该做”和“怎么做”。一件事情如果该做,就想办法去做,去着眼于怎么做,至于能不能做好、能不能做到,不那么重要。因为我们最终能走到哪里,首先取决于我们有没有一直走下去的信念;因为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我们“做”的这一点点,才是意义。
第五,我们要有“乱花不迷”的定力。
将军赶路,不追小兔。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很多人都把我当作“跨界青年”的代表。特别是2018年,那一年,我拿了上海市十佳优秀青年律师,拿了华东律师辩论赛冠军和全场最佳辩手,拿了上海律师公诉人控辩大赛冠军和全场最佳辩手,打进了最强辩手的半决赛,拿了超级演说家的全国总冠军。至于没有排名的活动、比赛、节目,那就更多了。
很多人问我,你参加这么多节目,是为了做业务吗?我说不,我的目标客户不怎么看这些,所以这些节目对我的业务没有什么直接的帮助。然后他们就会说,所以你是为了兴趣爱好吗?你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啊。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我除了这些语言类比赛,就只有工作了。别的娱乐、休闲、消遣,什么都没有。
事实上,我经常跟年轻朋友说,不要做你喜欢的事情。这个提法其实是受巴菲特的启发。巴菲特当年带一个学生,他跟那个学生说,你写25件你最喜欢、最想做的事情,学生回去,写了25件,交给他。巴菲特说,这样,只留你认为最重要、你这辈子必须要实现它的5件事情,剩下的20件划掉。学生又一样一样划,划到只剩下5件。巴菲特说,现在你注意,不要做那20件事。
为什么他没有说“你要全神贯注地去做那5件事”,而是说“不要做那20件事”?我觉得这里面隐含了两个很重要的逻辑。第一个逻辑,就是你不可能“既要又要还要”,你必须做减法,你必须把最大的功夫花在你最重要的事情上,这个很好理解。但是这个故事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它还揭示了第二个逻辑:是什么在干扰你实现梦想?
有很多人都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但你既然知道,你为什么没做?或者为什么偏离了方向?是什么干扰了你?是什么成了你鞋里的沙子,让你登不上远方的高山?就是那些干扰项,让你忘了专心赶路。
那什么会成为干扰项呢?一定是你喜欢的东西。你讨厌的东西、你不感兴趣的东西,你根本看都不会看,你根本不会理睬它,所以它不会成为你的干扰项。只有你很喜欢的事情,才会成为你的干扰项。
所以,把这5件事情留下来,不够;重要的是警惕自己,不要去做那20件事,因为你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就沉迷其中,不由自主,不能自拔,等你回过神来的时候,可能那5件事已经凉了。但是只要你不做那20件事,你的精力自然就流向了那5件事,自然就能够全情投入、饱和攻击了。
所以,同样是做减法,但是这个减法就做得特别有技巧,实操性很强,启发性也很大。不做喜欢的事,是为了专心做热爱的事。
第六,我们要有半途而废的心态。
半途而废,其实原本是一个褒义词。孔子说“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意思就是,如果你真的是能力不足,实在筋疲力尽的时候,你就会停在半路上,但你现在还什么都没做呢,你这是画地为牢。所以没有关系,做不到不要紧,做到力竭为止,做到做不动为止,做到命运的安排让我们不得不中道而废为止,无论如何,总比画地为牢、自我设限要好。
即便一个士兵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所有的必要因素,也不一定能成为将军。但是不要紧,我们的一生是一次旅程,不用因为大概率当不了将军就不出发。先上路,大不了半途而废;即便半途而废,路上的风景也足够精彩。与其说,我要当将军,不如说,我要多活几辈子。
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梦幻,而人生的大半都是在沉默不语中度过的。律师这个职业之所以迷人,相当一部分原因也在于,我们参与了许多故事,见证了许多人生,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注入自己的热血,让精神深入到各种生活之中历练它们的多样性。
舞台终究是要消失的,我们的任务是充分地体验它。多一些台阶的攀登,多一些生活的挑战,多一些人生的历练,多一些别样的体验,也许都能让我们多活一辈子。在多活的几辈子中,我们的灵魂永无止息地前进,我们展现了如此多的命运,我们体味到如此多的诗意,我们真实地在这个世界上走过了一遭。
是的,生活并不在意我们是谁,但我们可以让它知道知道。
扫描二维码添加邓哲律师微信👆
开言第七季讲者文章链接:
大鱼主讲:中国律所规模化趋势解读视频上线
扫码订阅演讲视频
同时获取《2022中国律师事务所规模化发展报告》纸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