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中国没有工业:比工业更重要的是工业思维

崔新生 CHIII汉诺威工业智造指数 2022-07-09

有一次在机场候机时,为了打发时间漫无目的地翻看手机,偶然看到一期“铿锵三人行”里,窦文涛和马未都损导演流,说到中国没有电影工业,并举例说冯小刚在片场怎么作业等等。

因为没有电影工业,所以中国的所谓第几代导演没有出路,因为一部电影就靠导演一个人,什么都管,导演一垮,什么都不没有了。所以,才会出现华谊买冯小刚一个人,就可以保证了票房。每个导演都会过时或过气的焦虑,他可以了解并按自己的理解,去反映他熟悉的年代,如此可得心应手(按马未都所言,就是傻X也能当导演,而且票房还会非常高),一旦超出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能力,就会如同没头的苍蝇——比如你让冯小刚拍玄幻剧、所谓什么第五代导演拍第六代导演的领域,就整个歇菜。所以,为什么拍宫廷剧还是江湖剧,因为这些完全可以胡扯,玩玩儿小聪明做点背景点缀即可。

华莱坞之所以久经不衰,不仅仅是缔造了美国的电影工业,而且完全是依据并形成了工业思维:一切流程化而且分工明确,导演做导演的活儿,场记做场记的活儿,导演的角色也就仅仅是一个岗位或工种。中国也在“复制”华莱坞,什么横店之类,也就是搭戏台的基地而已,这些“好莱坞”连“工业”都没有,更不用说工业思维了,一如现在林林总总的文创园区,就是靠收房租贴个政策喜欢的标签就以为就是了。

大概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理解过什么的工业思维,在四十年前计划经济国有企业时代,工人就是一台机器上的零件或者自我定义为螺丝钉,并不具备工业本身首先基于工业思维:作业流程甚至企业组织,都是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每一个“零件”或环节,都是有思想的,工程师对待机器设备有如猎人对待自己的马,熟悉机器和作业流程的“性情”。

只有工业思维而只有江湖习气,江湖只认老大,其他都是靠老大混饭吃的马仔,老大一出事,其余便作鸟兽散。所以,中国的企业家是把自己的企业当自己家的人哪怕是国有企业的负责人,也把自己所管理的企业当自己的“家”,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找自己做家长、做老大的感觉。

再说电影,以前有电影制片厂,此应该是“电影工业”,我不知道这些“电影工业”现在在做什么。改开四十年,会发现中国只有一两个人拉一帮人的摄制组,没有看见什么“工业”的端倪;摄制组就是游击队而且比游击队还游击队,拍剧时一地鸡毛,拍完了鸡毛满天飞漫天花絮话题。所以,中国电影无论再拍多少年,也不可能成为电影工业,更不可能形成什么精益求精的工业思维。

电影如此,其他领域又何尝不是?!结果就是无论导演还是演员,除了想尽一切办法捞钱以外,没有别的责任心或者职业道德:导演知道自己要歇菜,所以趁能捞钱的时候就捞,所有进入这一领域的投资人,除了自己做制片人之外,会发现不是被骗就是上当,所以能做这个领域的投资人,最安全的保障,就是卡主其中一个环节或者认识某个牛逼环节的一个人:如果导演胡来,我就弄死你!

我多年坚持中国没有制造业而只有加工业:制造业属于工业范畴,加工业属于作坊生意,难道那些中国制造业大国的鼓吹者,真的不明白这点?!

中国与世界真正的落差,不是距离,而是断裂。中国有中国的套路,这些套路就是江湖打法儿,所以到了真正的工业国家就是乱拳打死老师傅,此也算一种“竞争力”?!




近文闲阅:

对抗华为?国内三大厂商开始联手

“鸿蒙”就是一简单的描述,为什么弄的那么复杂?

信息熵序,当“民主”被信息盲流操纵

香港这个“瓜田”,李嘉诚始于“撒娇”终于“摘瓜”

创锦赛®指数Creative Championship发布

李嘉诚的“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