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涉及专业部分,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一、陪伴孩子时,我们观察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儿童患病的一个大特点就是常见病多,儿科急诊就诊的患儿80%以上是普通的病毒感染导致的发热、咳嗽、腹泻、呕吐等症状,其中大多数是一个良性的过程,3~5天的加强护理、对症支持治疗就痊愈的。而且,痊愈后孩子的抵抗力得到了提升,身心健康水平都得到了发育。但是,发热、咳嗽、腹泻、呕吐等症状也可能是严重疾病的早期表现,这也是我们儿科医生和儿童家长们重视儿童常见症状的重要原因。当儿童出现任何不舒服的表现时,必须严密观察以防延误诊疗,导致病情加重发生严重问题。因此,我们常会用到“一笑二看三逗四玩五吃六就医”的居家观察方法。那么医生总在说的“日常注意观察孩子的情况”,究竟是观察什么呢?除了关注发热、咳嗽、腹泻、呕吐等不舒服症状本身外,也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全身状况和吃喝拉撒睡玩等日常活动,发现任何异常情况,都需要立即就医。
观察孩子的表情是否痛苦,皮肤黏膜颜色是否有变化,是否新长出了皮疹等异常组织。如果孩子看起来情况糟糕,皮肤苍白、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 s、颈项强直、行为动作神态有异常,尽快就医。
观察孩子的体温、心跳、呼吸等生命体征,识别危及生命的症状。
勤测体温,发热急性期每隔4小时要测一次,记录变化情况。如果达到了高热(39~40.4℃),每隔1~2个小时就要测一下。如果出现诸如呼吸困难、气喘、全身苍白发绀、全身松软无力等,尽快寻求紧急医疗服务。美国儿科学会提出的儿童病情快速三角评估法,就是讲的如何观察评估儿童的生命体征,下文详述。
观察孩子是否吃得香、拉得好、睡得稳。如果发现孩子呕吐吃不下东西,大便稀溏、小便少,大小便颜色和平常相比有变化、带血,也需尽快就医。二、什么是儿科三角评估ABC?
面对孩子日常生活中突然发生的变化,美国儿科学会提出了一种快速评估儿童病情的方法,称为三角评估法(The Pediatric Assessment Triangle,PAT),也是美国儿科医生们必须熟练掌握的临床技能,应用此方法能迅速判断孩子的病情,及时筛查出病情危急的儿童给予相应的处理,避免病情恶化发展为不良后果。这个来自美国的三角评估法简单、易学,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是一种基于视觉和听觉线索的快速评估方法,主要包括“ABC ”3个要素,从外观、呼吸功、皮肤循环三方面的评估对孩子进行分诊。
PAT-A这一角/边代表的是与孩子的年龄、发育阶段相关的对周围环境的反应能力,主要包括肌张力、反应、可安抚、注意力、发声五个方面。具体来说,就是当孩子出现任何异常情况时,综合观察分析这些外观情况,包括营养发育情况、神志、表情、对周围事物的反应、皮肤颜色、体位、行走姿势和孩子的语言能力等。比如,孩子对查体的配合度,与父母或其他看护者的互动情况如何,能否给予安抚,眼神是正常的还是凝视的,能正常说话还是哭闹不止等。总的来说,A就是通过互动来观察孩子的外观、表情、动作、行为、声音和语言等与平常是否不同,是否有痛苦或明显的病理情况,评估孩子的健康状况是否有紧急问题。详见表1。
PAT-B这一角/边代表的是孩子的呼吸功能,是指孩子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机体正常的血气水平,呼吸系统需要做的呼吸功能。如果观察到孩子出现异常呼吸音、异常呼吸体位、呼吸三凹征、鼻翼扇动等,提示呼吸功能异常、病情危急,需要急诊救治。异常呼吸音,包括哮鸣音、喘鸣音、干湿啰音、胸膜摩擦音、断续呼吸音等;
异常体位,包括用力吸气/呼气体位、支撑体位和其他反常体位;
三凹征(Three Depression Sign),是指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是由于上部气道部分梗阻所致吸气性呼吸困难;
鼻翼扇动,是指鼻孔扩张呈喇叭形以增加吸气时呼吸作用。详见表2。
■ C是指Circulation to the skin(皮肤循环)PAT-C这一角/边代表的是通过判断皮肤颜色、弹性、毛细血管充盈时间(CRT)等来判断循环系统对全身的灌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体液或血液丢失或异常分布。人体是有很强的代偿和调节能力,当心脑等重要器官血液灌注不足时,通过代偿机制使全身血液重新分布,皮肤黏膜等相对次要的组织器官的血流会相对不足,这时候通过判断皮肤颜色和CRT等可快速做出全身灌注情况的判断,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严重循环功能异常的可能。当血液重新分布时皮肤常出现花斑纹或皮肤苍白,缺氧时皮肤出现紫绀,煤气中毒时皮肤变成樱桃红,脱水严重时眼窝凹陷明显、皮肤黏膜弹性差等等。详见表3。
三、儿科三角评估ABC是“一笑二看”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儿科三角评估ABC的具体内容是观察评估儿童的外观、呼吸和皮肤黏膜循环状况,是“一笑二看”的重要内容。儿童急事多,儿科急诊多,在开设儿科的综合性医院,儿科常常是提供急诊医疗服务最多的专业。但急症这么多,儿科医生、护士和家长们都难以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准确鉴别,因此,家长朋友们也别着急,大家都是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才能够在了解、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学习更多一点关于儿科急诊急症的知识和技能。发热了、咳嗽了、哭了笑了、拉了尿了,都可以成为儿童就诊的急症。这是儿童的特点,也是儿科疾病的特点。起病急、来势猛、变化快,家长急、医生怕、护士慌,所以儿科急诊量大。儿科三角评估ABC法适合儿童家长学习应用,家长朋友们可以把三角评估ABC法融入到“一笑二看三逗四玩五吃六就医”的居家儿童观察评估法中,当孩子突然出现了病理情况莫慌张,先用PAT做儿科三角评估ABC判断下病情轻重缓急。PAT的任何一角/边出现异常都表明孩子病情不稳定,都需要尽快到医院儿科急诊就诊。如果儿科三角评估ABC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就继续居家“一笑二看三逗四玩五吃六就医”的观察评估,陪伴孩子战胜疾病,健康成长。参考资料:1.王卫平,孙锟,常立文.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徐灵敏.儿科常见病解惑[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8.3.徐灵敏.儿科急诊急症解惑[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20.4.江载芳、申昆玲、沈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专家简介
徐灵敏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儿科主任医师、教研室主任,医学博士;上海市医学会及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委员、科学普及分会委员、小儿心血管学组委员,中国科协科学辟谣专家;原创科普图书《儿科常见病解惑》、《儿科急诊急症解惑》,解答大众育儿困惑。
本文首发:医学界儿科频道
本文作者:徐灵敏
责任编辑:李小荣
投稿/转载/商务合作,请联系:yxj_ek@yxj.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