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发烧多少度需要干预?如何处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PSM药盾公益 Author 何欣
*本文所涉及专业部分,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不同类型的体温计、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是不一样的。
发烧可以说是宝宝生病最常见的症状了。由于儿童的新陈代谢比成人旺盛,而且体温调节中枢还未完善,一旦发烧,体温很容易就到39℃甚至40℃以上。这就让家长们担心不已。有些家长甚至感觉孩子身体发烫就立马着急带孩子奔赴医院。
那么,究竟为什么孩子会经常发烧?体温到多少度算发烧?发了烧又应该怎么处理呢?下面我们就来帮大家理一理。
为什么孩子会经常发烧?
首先我们要知道,发烧并不是一种病,而是一个症状。当有外来的微生物(例如病毒、细菌等)攻击我们身体的时候,身体的免疫细胞就会赶去杀灭这些“敌人”。多数情况下以我们的免疫细胞大获全胜结尾,但杀敌现场往往是两败俱伤,表现出来就是我们所说的炎症。一旦有了炎症,总免不了有红肿热痛。
也就是说,孩子发热,其实多数情况下是孩子的免疫系统在跟入侵的微生物作斗争。孩子的免疫系统尚不完善,还未接触过的细菌病毒都容易造成感染,因此发热的频率会比成人频繁一些。
当然,除了上面说的这种情况,像刚打过疫苗、出牙等,也会引起体温异常,但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而且孩子的体温调节功能还没有完善,体温波动比成人要大得多,运动、哭闹、进食、穿太多衣服等等,都可能使得体温升高,但这些都不属于病理性发热,不用过多担心。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真的发烧了?
首先,大家应该明确一个概念:不同类型的体温计、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是不一样的。
现在市面上用的体温计包括电子体温计、水银体温计、红外线耳膜体温计等。一般来说, 大部分医院门急诊用的都还是水银体温计。
用水银体温计测得宝宝的额温、耳温、肛温≥38℃或腋温≥37.3℃以及口腔温度≥37.5℃就可以认为是发烧了。电子体温计测得儿童腋温比水银体温计测得儿童肛温低约 0. 2℃,电子体温计测得儿童口温比水银体温计测得儿童肛温低约 0. 5℃。
不同年龄儿童的测温方法
3岁以下的儿童不建议使用水银体温计测量口腔温度和肛温,因为有可能发生体温计断裂的风险。体温计破碎带来的玻璃碎或水银都可能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建议购买专门的电子体温计。
① 小于三个月内的新生儿,最好是选择直肠测温,其次是腋下测温,不选择测量耳温的原因是孩子的耳蜗较小。
② 三个月到3岁的孩子,直肠测温最好,其次是耳温。
③ 3岁以上的小朋友,可以选择测量口腔温度。
如何正确测量体温?
▎肛温
先用肥皂水或酒精清洗体温计,再用冷水冲净,在末端擦上少许凡士林等润滑剂。
让幼儿腹部朝下俯卧,并将小孩放于成人的大腿或床上,用一手扶着幼儿臀部上方的下背部,另一手将体温计伸入距离肛门口深度约1.5-2.5厘米处,不要过度深入。
电子体温计于静置约1分钟后,发出哔声即可判读。
▎口温
测量前15至30分钟内不宜饮用热水或冷水,以免导致测量误差。
量的时候先用肥皂水或酒精清洗体温计,然后用冷水冲净。
打开电子体温计开关,将感应端置于儿童舌头下方,静置约1分钟,体温计发出哔声后即可判读。
▎耳温
耳温枪在耳朵里面的角度必须正确,过多耳垢会干扰测量。
耳温枪必须定期校正以免失去准确性。
量的时候将耳温枪感应端置入外耳道,当两耳量出来温度不同时,以较高温度为准。
▎腋温
将体温计置于腋下夹紧,放置十至十五分钟后读取温度。
发烧了该怎么处理?
在用正确的测量体温方法,又排除了其他非疾病引起的发烧之后,确定宝宝发烧了,家长也要分清情况巧处理。医院毕竟人流混杂,病原体比自己家里不知道多了多少,经常带宝宝去医院可不好。
针对宝宝发烧我们可以有以下三种应对方案:
① 去医院就诊:三个月以下的宝宝发热;持续发热超过 3 天;发热的时候精神状态不好, 例如不想喝水、吃东西, 同时尿量变得很少,有些甚至出现抽搐;发热伴其他严重的症状,比如皮疹、喘息、呼吸频率明显增快、嗓子哑等。出现这些情况,应该立即送宝宝到儿科门急诊就诊。
② 使用退热药:体温超过 38.5℃, 宝宝就会开始感觉不舒服了,这时候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热药;有高热惊厥史的宝宝, 体温没有达到 38.5℃, 也可以适当积极药物退热。
③ 可以不用药, 密切观察或物理退热:腋温在 37.3℃-38.5℃, 宝宝虽然发热, 但是没有明显不舒服。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不用退热药, 可以多喝水, 密切注意病情变化,或用温水擦拭身体等物理降温方法。
何欣 药师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药师,毕业于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药学专业,现从事静脉用药调配,药品库存、效期管理,药学科普宣传等工作。
林传钟 主管药师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毕业于中山大学临床药学专业(抗肿瘤药物方向),2018年至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一年。擅长:肿瘤药物治疗管理、感染性疾病合理用药、慢病用药管理,包括服药方法、用药方案调整、药品不良反应判断及处理等。
本文来源:PSM药盾公益
本文作者: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药师 何欣
责任编辑:CiCi、李小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