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聆听师道┃保继光:走进师大数学,走近数学大师

2017-07-11 党委宣传部 BNU思享者
 

师小萱语:


也许您知道他曾两任师大数院分党委书记、两任院长;

也许您了解他是宝钢优秀教师奖得主,国家教学奖拿奖无数;

不过,您也许不知道……

党委宣传部本期“聆听师道”,带您走近保继光老师,

看看数学家的养成记,体味他与“12345”的奇妙结缘。


人物卡片



保继光

数学科学学院二级教授。先后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加拿大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曾两次任北师大数学系党总支部书记,两次任北师大数学科学学院院长。研究主要涉及几何、材料和生物等领域的偏微分方程,在《American Journal of Mathematics》、《Archive for Rational Mechanics and Analysis》、《Advance in Mathematics》、《Scientific Reports》等国际高水平刊物上共发表 70余篇科研论文,出版本科生教材《偏微分方程》(“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市精品教材)和研究生教材《偏微分方程》,以及10余篇教学论文。



个人事迹


曾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明德优秀教师奖,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2等奖,北京市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奖1等奖,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北京市翱翔计划优秀指导教师等奖励。2003年和2006年分别当选为北京市海淀区第13和14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7年当选为北京市第13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

情系数学:“一家三口都是北师大

数学系毕业生”


前半生有三分之二与北师大数学结下不解之缘

谈起自己的求学之路,年过半百的保继光要分享的经历太多太多。“数学”无疑是他人生经历中的一个关键词。从1981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再到1988年硕士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保继光自己感叹道:“前半生有三分之二与北师大数学结下不解之缘。”说起与师大数学结缘,他认为这好像是命中注定的。


保继光与数学的奇妙缘分始于中学时代。1977年读初二,作为班主任的数学老师程丽娜极力帮他规划人生,使他得以顺利考入北京8中。而后,196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的叶德管老师教他数学,并且鼓励他献身数学,最后得以顺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可以说,没有他们的鼓励和支持,就没有日后在师大数学系打下深厚学术基础的保继光。


1985年大学毕业时的保继光


初入师大,在别人还不知道研究生为何物的时候,保继光就梦想着要在读研期间在学术上干一番“大事业”。“四年磨一剑”,勤勤恳恳、全身心投入学业的保继光得到了保送研究生的机会,这也是国家第一次实行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政策,对于堪称“学霸”的他真的是“实至名归”。但是他日后也经常回忆道:“我老说人的命运和祖国总是息息相关,一次是赶上北京市第一次高中全市统考,否则我就只能就近入学了;另一次就是第一次保研,全年级140多人就保了6个。”而后在导师朱汝金的指导下,他在数学研究领域了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同时也养成了讲课时整齐板书和修改论文时精细批改的习惯,至今仍未改变。


首届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奖赛拿了

一等奖

1988年,保继光开始了他在师大与数学教学相伴的日子。他自言:“在研究生方向的选择上,我认为是‘《复变函数》课程(陈方权老师主讲)——分析二教研室——偏微分方程方向’的逻辑结果。”而当时保继光主讲的第一门课正是《复变函数》。


1991年,28岁的保继光参加学校首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奖赛,由于无处取经,只能自己摸索着准备。他选择了《复变函数》中“茹科夫斯基函数”一段,因为这一段内容既有严格的分析推导,又有很强的几何背景,能够图文并茂、全方位地展示教学基本功。当时没有多媒体设备,彩色粉笔在比赛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教学过程中的“对应关系”和“连续变化”被清晰地表现出来。保继光给自己的定位便是将某一课程的精彩片断真实地再现出来,写了满满三页教案的他最终在那次比赛中拿了一等奖,这对于初执“教鞭”的他来说是极大的鼓励。


在送走1988级学生后,保继光转而又开始筹划起读个博士。机缘巧合,1995年随北京大学张恭庆先生读博,而后转赴加拿大读博士后。三年北大和一年加拿大的学习和深造,开拓了保继光的视野,增强了他学术研究的能力和信心。

1991年保继光获得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奖赛一等奖


从事数学是兴趣与工作的统一

“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保继光常以这句话来提醒自己。从教29年来,保继光始终站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始终与师大数学“同呼吸、共命运”,在他担任院长的九年间,数学院拿回了基础数学重点学科,赢得了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建设了数学与复杂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取得了令人称赞的成就。保继光也常常引用北京邮电大学老校长林金桐说过的这么一段话:“我们每个人都有三个母亲,一个是生育你的妈妈,一个是教育你的学校,另一个是培育你的祖国。三个母亲对你都是同样的期待。”他喜欢这个说法,他将自己比喻成孩子在北师大数学的怀抱里长大成人。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夏天,保继光的女儿于北师大数学系毕业,“我们一家三口都成为了北师大数学系的毕业生。”


不断有人问过保继光这个问题:“研究数学的时候不觉得枯燥吗?”他总是这样回答:“你有兴趣它就不枯燥。你认为一个小孩在那儿总打游戏,不吃不喝,你说多枯燥,老这么打,人不枯燥吗?人不觉得累关键是兴趣。我很幸运的是兴趣、工作什么都比较统一,这是比较幸福的一个生活方式。我也跟学生聊,不要攀比,你想好了就做,就坚持,那就一定没问题。但是学生坚持一段不出活,尤其做论文的时候他就不淡定了。有人讲社会比较浮躁,大家老在这儿玩命出文章,你这儿半天出不来,着急死了。其实,老出来也不是好事。”正是保继光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日复一日投身于此的不懈坚持,让他领略了数学的奥秘,与数学结下了斩不断的情缘。

2015年保继光在给本科生上课




 

2

“十年磨一剑”:干大事、立大志、

吃大苦


“360行,只要你有志向,我就第一个站出来支持。”

“人无志不立,事无恒不成”,保继光关注学生的成长更多的体现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上。他不在乎自己培养的学生是不是以后要当数学家,而是关注学生对自己未来的把握上。在谈及自己选择研究生的标准时,他坦然道:“这个人一定要有想法,就是要有理想,你以后想做什么事,我不管,如果你志向太小我还真不要,我就喜欢要有志向的学生,你的志向不一定说是偏要当数学家,你们也不要误解我们数学老师。”只要学生们有想法,不管他们是搞实际应用,还是搞科学研究,只要有自己坚定的志向,保继光肯定是那个永远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的人。

1989年保继光与硕士导师朱汝金教授在一起

2005年保继光与博士导师张恭庆院士在一起

 

“你看我的学生里面有当老板的,我支持;有搞特应用的、跨学科的,我支持;有搞教育、较文科的,我支持;有搞纯理论数学的,我也特别支持。但是,你在我这儿学必须得学好数学,这是我的要求”。平实就是保继光的本色,他也常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学生。执教多年来,他培养的研究生有37人(11名博士生,26名硕士生),毕业生中有的去了北大、复旦、国外做博士后,还有的去北大、国外读博,也有的去了国内高校或中学任教,更有的去了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金融集团工作,真可谓人才辈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保继光尊重学生选择,努力为学生在学术和人生道路上走的更远增添助力。

2002年保继光与博士后合作导师Nassif Ghoussoub院士在一起


对于如何立志,如何在立志之后坚持下去,保继光也有他自己的“独门秘笈”。“科学”的立志,就在于立志要“科学”。养成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是对待人生选择的基本前提。保继光常说:“学习数学,我倒不是很介意说你学了多少数学知识,包括我上课的教学目的也不是让你学很多知识,但是我要让你从中学到一些理性思维。”具体而言,是要从数学学习中养成不盲从、不盲信的习惯,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


岁末最后一天的师门守望

此外,在学生交往上保继光也与时俱进,坚持通过微信分享“心灵鸡汤”给他的学生们。他信奉“大道至简、知易行难”,每当学生们遇到各种问题时,一个鼓励的微信消息,一个的关怀电话,总能够陪伴学生攻克难关。保继光的师门还有一个多年的传统——每年12月31日,保继光的家里总是热闹非凡,所有在校的硕士博士们都会在保继光家里聚会,大家一同诉说一年的收获与感悟,也一同分享各自的困惑与迷茫。一年的耕耘将要结束,而新的征程又蓄势待发。跨年夜,与一路同行的师长一起度过,定别有一番意义。在这个其乐融融的年终聚会里,学生们真正感受到了师门的传承和家的温暖。正是通过思想的引导和生活的关怀,保继光为学生们坚持梦想、努力奋斗铺就了前行的道路。

2016年12月31日保继光与学生们在家里聚会



 

3

“爱数学,更爱教育;能知足,所以常乐”


“大学教育不是科普讲座,不能怎么好玩

怎么讲!”

“大学教育不是科普讲座,15分钟的教学也要有相当的知识含量,不能怎么好玩怎么讲”,这是保继光1991年参加北师大首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时,评委老师对教学的点评。正是基于这样的标准,徒手作图的保继光,写了满满一黑板的教学内容,用彩色粉笔清晰描绘出“对应关系”和“连续变化”,在短时间内展示出了一副学术版的“饕餮盛宴”。这些评语让保继光记了一辈子,至今也是他教学上的指导原则,也是他反对无原则的“素质教育”(即把课讲得既容易,又好玩)的常用武器。现在的他,讲课的时候一方面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又要注意不能太庸俗化,要有档次。容易的问题不要复杂化,复杂的内容也不要简单化,正所谓“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中学教育要传递出数学有用的正能量!”

对于中学数学教育,作为一名师大人,保继光显得“忧心忡忡”。北师大每年本硕博的毕业生里,去中学做老师的有很多,可是真正喜欢数学专业、热心教育事业的就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了。保继光说:“其实现在咱们的同学不了解,现在中学数学教师不只是需要教育学方法和心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一提到数学就充满着激情,传递着数学有用、我爱数学的正能量,这比讲多少道理都有用。”数学有数学的问题,教师也有教师的问题。对于中学教师的培养,不仅要求政治上合格,业务上过硬,而且要有踏实肯干的劲头,也要有科学探究的兴趣,这样的教师才是未来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石。所以,保继光认为我们的师范教育能做的还有很多。


保继光历来这样教育自己的学生:“做数学教育或者做应用数学,比做纯数学可能还要辛苦,因为懂的要多。”


保继光希望那些立志从事基础教育的同学们能够做到“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求学生对数学前沿或者应用前景有所了解,不一定对学生的问题给出最终的答案,但要告诉他们寻找解决方法的途径;“立地”就是要学生知道基础教育有什么问题,要有精力去中学听听课,了解现在的中学生、现在的老师是什么状态。


“做了老师就要有‘干一行、爱一行’的劲头!”

在保继光眼里做了老师就要有那股“干一行、爱一行”的劲头,不要觉得学这个没用,学那个也没用,不仅科学研究需要兴趣,教育教学也需要兴趣。凡事贵在坚持,立大志、能吃苦、敢干事,同样是“立德树人”应该做到的。


保继光常常这样告诫自己:做人和做事,“品味”很重要。做研究也好,做教育也罢,正是在做人做事上追求高“品味”,保继光才始终恪守了“爱数学,更爱教育,我知足,因此我常乐”的人生格言。


  

寄语北师大建校115周年和青年学子



立雄心大志,做一个具有品位的人;从小事干起,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走进师大,走近大师;走进师大数学,走近数学大师。


人物介绍

保继光,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1~198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学习,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5~1998年在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学习,获博士学位,导师为张恭庆院士。2000~2001年在加拿大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做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Nassif Ghoussoub院士。


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成员,教育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测试组成员,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少数民族数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大学先修课程数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数学会监事长,北京数学教育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数学通报》主编,《数学进展》副主编,《数学的实践与认识》、《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和《Analysis i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编委,中共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理科组组长,海淀区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


 

采访:王   娟、郭文杰

文案:郭文杰、李   姝

美工:曾秀芳、张   盼

监制:陈    霄

BNU 思享者

定格师者●聆听师道


你可能

喜欢


院长访谈┃王树荫:思政课教师当做“双一流”的精神领航者

师大青椒|惠凤鸣:摇不止的雪龙号,摇不垮的北师人

聆听师道|孙宇:760+的每日一读

师大青椒|孙文超: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看到学生的收获与成长

聆听师道|豆俊峰:奔跑吧,师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