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推动本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北京人大 2023-12-23
聚焦  

2022年9月23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共同富裕的报告。此前,市人大农村委员会为协助常委会做好审议工作,由市人大常委会主管领导任组长,部分常委会委员、农村委员会委员、议案领衔代表组成调研组,深入涉农区广泛开展调研,形成了多个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农村委员会经过多次研究,提出了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共同富裕情况报告的意见和建议。

立足现状,促进本市农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
农村委员会认为,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始终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性地位,出台相关政策,稳慎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改革,大力激活农村要素资源、接续开展低收入农户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增收,效果明显。
制定出台相关政策规章。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通过建立完备的政策法规体系支持保障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制定的《北京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条例》等规章,加强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保护了集体资产所有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利用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工作的有关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土地管理 加快建立健全“村地区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集体建设用地减量提质的指导意见》等政策规定,从不同角度助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稳步推进农村相关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实现村级全覆盖,并向乡镇级拓展。本市从九十年代初便推行以“撤村不撤社、转居不转工、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为基本方向的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发展股份合作经济。截至2021年底,3953个村级、35个乡镇级集体经济组织完成产权制度改革,334.5万农民当上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股东,农民分享到更多改革发展红利。另外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上,大兴区围绕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目标,从供地主体、供地途径、收益分配、供地方式、权能完善方面推进“五个探索”改革实践,共建立和完善27项专项制度和相关领域配套文件,形成了一批制度性成果。5年试点期间,大兴区成功入市交易集建地15宗128公顷,总交易额210亿元,约占全国交易总额的45%,交易额、交易单价均居全国第一。
大力激活农村要素资源。截至2021年底,全市承包地流转总面积267.4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416.1万亩的64.3%;流转出土地的农户52.6万户,占88.4万家庭承包农户的59.5%,其中整户流转的农户38.4万户,仍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土地的有50万户。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有序推进的同时,农村闲置农宅盘活利用也初见成效。截至2021年底,涉农区共有闲置农房院落21891处,闲置房屋11.2万间,其中,盘活闲置农房院落9452处,闲置房屋5.3万间。此外,通过集中开展集体经济合同专项清理,累计增加合同金额11.8亿元,收回拖欠款7559万元,提高了集体资产的利用效率,展示了集体经济合同专项清理成效。
大兴区长子营镇小黑垡村田间地头。

接续开展“脱低”“消薄”工作。市政府通过实施“六个一批”精准帮扶措施,如期完成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全市7.26万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全部超过标准线。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并全面完成了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工作,93个试点村增强了村级自我保障和服务群众能力,健全了村集体治理、运营、监管机制。按照“一手抓消除薄弱,一手抓巩固提升”的工作思路,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增收工作,力争五年基本消除600个左右年经营性收入低于10万元的集体经济薄弱村,促进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截至2021年底,已有283个薄弱村年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将200个年度任务超额完成。

平谷区黄松峪乡梨树沟村一瞥。

聚焦问题,推动本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农村委员会在调研中发现,本市农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同时也存在部分政策有待完善、产业质量有待提高、经济负担有待减轻、要素制约有待破解等问题,调研组对此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围绕顶层设计做乘法,夯实集体经济发展根基。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力度,建立责任与权力相匹配、主责与配合部门相协调、市级与区级层面相联动的统筹协调机制,围绕政策规定、重点问题、要素供给等方面进行经常性研究会商,真正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围绕实施首都乡村振兴战略,系统、科学谋划本市农村集体经济,尽早出台农村集体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实施路径、保障措施,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三是完善政策体系。制定支持保障不同发展条件下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政策。重点完善新增产业禁限目录、设施农业和融合性产业用地等政策。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聚焦产业升级做加法,增强集体经济发展动力。一是增强产业发展动能,加大闲置资源盘活利用力度,将“沉睡”资源转化为资本。村际之间抱团发展,同时也要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助推村集体产业振兴。要稳妥利用土地补偿费,用多渠道多方式确保土地补偿费保值增值。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鼓励引导涉农区把各项支农资金适度统筹使用,优先安排村集体承担相关产业项目。各级财政资金扶持形成的集体经营性资产要归村集体所有,并制定股份量化、收益分配的方式程序。集中资源力量加大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支持力度,并建立长效巩固提升机制。二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持续深化“疏整促”专项行动,进一步清退低端产业,统筹利用好疏解腾退空间,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发挥本市人才、科技优势,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整合利用好各类资源资产,与区域重点项目、重点功能区联动发展,积极培育养老、教育、电子商务、文创等新产业新业态。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提升服务品质,优化乡村旅游产品供给,培育一批精品特色乡村民宿和区域品牌。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创建一批专业村,认证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
紧扣要素供给做除法,破解集体经济发展难题。一是加强人才引育。根据集体产业的经营效益和资产规模,探索村干部的工资发放标准和提拔使用新办法。选派懂经营、会管理的第一书记到乡村协助负责发展集体经济,对于能力强、实绩突出的要重点培养。深入总结“脱低”“消薄”工作经验,加强农民培训,激发村民内生动力。鼓励支持退伍军人、在外能人、退休人员返乡创业,将其项目纳入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范围。继续加强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给予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集体少量的进京落户指标,吸引职业经理人和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工作。二是增加土地供给。严格落实新编乡镇域国土空间规划中城乡建设用地指标比例、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中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比例,用于保障乡村产业发展。集体土地整理形成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要优先保障农村集体产业发展。完善“村地区管”政策,并加快破解“点状供地”难题。
坚持精准减负做减法,推动集体经济轻装前行。一是增加政府支出。厘清村委会和村集体的职责界限,以“清单制”方式明确村集体协助村委会工作的事项,由村集体暂时承担的,政府和村委会可向村集体购买服务,或提供相应的财政补贴。统筹推进撤村和建居工作,行政村建制撤销后,原村委会承担的公共服务管理职能要及时移交给新建立的居委会。在撤销村委会建制、建立居委会的过渡时期,要按村庄实际居住人口数量,合理测算社会服务管理费用,对人口倒挂村庄给予足额资金补助。二是减轻社保支出。加快推进建设征地补偿安置办法的修订工作,进一步明确征地社保政策,确保撤村建居工作的延续性。加强研究超转人员相关衔接政策,创新保障方式,合理确定人均筹资标准,探索用所筹资金的投资收益分期汇缴保障费用等方式,确保保障标准不降低。

来源:《北京人大》杂志

作者:廖伟

责编:吕亚南



【要闻】习近平在视察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时强调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全面加强练兵备战

【要闻】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主任会议  决定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11月24日召开  李伟主持

【聚焦】以“五个牢牢把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聚焦】抓好条例贯彻实施 推动接诉即办改革不断深入

【聚焦】以法治力量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聚焦】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关注】京城再添一条横贯东西的轨道交通大动脉  市郊铁路副中心线西段将整体提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