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孙梦岚:教《四季歌》时,我让学生进行节奏创编··· | 数字课堂

孙梦岚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19-11-23
点击[中小学数字化教学],关注我们!

问卷调查

提升信息素养,优化课堂教学,您的真实需求是什么?识别左侧二维码,说出您的心声。


日益普及的移动智能终端(以下简称智能终端),使更多的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参与音乐的学习、欣赏、创作、表演和评论,从而为音乐教育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智能终端在音乐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能够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从而更好地为开展音乐教学服务。



一、激发欣赏兴趣,提升理解内涵


当学生拥有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特别是BYOD(自带设备)的情况下,利用搜索软件或特定移动客户端,可以非常方便地通过搜索获得相关音乐资料。音乐教学中的音响资料和背景资料可以随时查看, 并可以通过社交软件如微信、QQ等进行分享。此外,利用这些社交软件,我们还可以对这些分享的资料进行评论,通过朋友圈分享功能进行快速传播,从而有效地拓展每个参与者的音乐视野,提升音乐的品位。


(一)延展获取:欣赏音乐多种版本


传统课堂时间有限,课堂上欣赏一首作品需要一定时间,加上作品介绍、词曲者介绍、乐曲分析,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来完成。学生有了智能终端以后,可以在课前进行信息搜索采集,了解词曲者生平、作品创作背景,提前下载欣赏,甚至欣赏不同版本的演唱或演奏作品,加深对音乐作品的了解与感知。


例如,五年级下册欣赏乐曲《瑶族舞曲》,是一首由瑶族民间舞曲《长鼓舞曲》改编而成的民族管弦乐曲。课前教师让学生分别下载欣赏了合唱曲《瑶族长鼓舞》和以民族管弦乐以及西洋管弦乐演奏的不同版本的《瑶族舞曲》。当笔者在课堂上进行作品分析时由于,学生对乐曲的结构有了基本的认知,因此对乐曲的文化内涵也有了较深刻的了解,对作品更是有了亲切感,从而增加了学习的内驱力,更容易激发对作品的共鸣。


(二)积累分享:高效采集与有效分享

  

同样在教学《瑶族舞曲》前,教师请学生搜集与瑶族相关的资料,六个小组分别搜集地理、文化、风俗、历史、音乐、服饰等方面的资料,制作演示文稿,最后各组分别以投屏的方式分享讨论。学生在课前完成这个任务,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把各自搜索到的不同的信息汇总,并与同学分享、交流,让大家对音乐的文化与情感内涵有了更深更广的理解。


二、凸显自主学习,加深情感内化


(一)智慧自学,提升基础


传统的音乐课堂,通常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亦步亦趋,这种统一的教学方式法无法让学生自主地体验感悟音乐的基本要素(力度、速度、节奏、节拍、音色等)。运用智能终端,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APP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掌握知识与技能。在传统课堂上,视唱练耳的练习经常需要教师面对面地进行训练,离开了教师和具体的乐器,视唱练耳就无法进行。现在,有了智能终端,一切变得简单起来。我们可以使用电子测频仪对我们所唱的音高进行矫正。一些校音软件原是为乐器校音设计的,我们可以用它来为人声校音,帮助我们辨别音准。


如“视唱练耳专家”为每个练习者提供了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使用者可以根据难易程度选择相应的练习曲循序渐进。学生可以自主练习单音的听辨和模唱、节奏的视唱练习以及旋律的模唱练习。在单音模唱中,学生可以设置练习内容,选择一种音色,如童声、男声或女声;选择音域等演唱设置。点击题目键可反复收听,点击演唱键会出现预备拍和演唱提示,演唱结束后会在答案显示区显示实际演唱的音高,学生可以在演唱后收听录音回放,系统也会给出评分。


同样在节奏和旋律模唱中,学生也能通过APP听到自己的演唱录音,并得到系统的标准评价。这些软件都可以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使用,携带也很方便。再如,一些音乐节奏游戏软件不但可以娱乐,而且可以起到锻炼音乐听辨能力、培养节奏感、提高音乐反应速度的效果。


(二)智慧评价,内化情感


在许多歌唱软件APP中,学生还能体验到娱乐、竞赛的乐趣。戴上耳机录一首歌,除了演唱时有音准的提示,能让学生知道自己哪些音高出现了问题,以利于练习纠正音准,还能在结束时得到系统的评分,不仅可以欣赏自己完整的演唱,还能与同学、老师分享。


有了专业的评分机制,能激发学生追求更好的演唱水平,提升演唱技能。有的学生在家练习很多遍,把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分享给教师,并请教师给予指导,然后再修改、演唱。教师也会请一些愿意分享的学生把作品分享给全班同学,课上或者课后欣赏,同学们会纷纷点赞、评论。有了分享的平台,学生演唱的兴趣更加浓烈,不仅激发了学生表现交流的欲望,而且在歌唱技能、情感表达上有了很大的提升。


借助智能终端这一有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能自信地演唱,乐于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三、增强现实模拟,丰富乐器感知


(一)学生对某种或多种乐器的模拟体验


当今社会,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孩子艺术素养的培养,学习乐器的孩子越来越多,但大多数学生学习的乐器种类相对集中,有许多较冷门的民族乐器或者西洋乐器,学生只是在视频中见过,对它们的构造不甚了解,更不用说演奏了。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上,能够使用的乐器种类有限,乐器数量有限,学生参与度也有限,体验很少。


合理选择适当的应用软件可以使学生非常方便地获得所需的乐器,从而使学生拥有音乐学习的物质基础。基于 Android、IOS 等操作系统的音乐应用软件被不断地开发出来,这些软件可以在瞬间把手机或平板电脑变成可以演奏的乐器,从而使学生在顷刻间获得所需的“乐器”。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智能终端下载“库乐队”这款软件,它可以把手机或平板电脑变成钢琴、吉他、爵士鼓等乐器。 同时,该软件还提供了学习模式,可以引导初学者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演奏钢琴。类似的音乐软件有很多,如手风琴、单簧管,也有中国传统乐器,如古筝、笛子、葫芦丝等,都能实现认识、体验乐器的特点、感知音色、模拟乐器的演奏等效果。学生可以尽情地欣赏各种各样的乐器,还可以亲手弹一弹、敲一敲、奏一奏,让自己成为一名小乐手。


(二)小组融合多种乐器的合奏体验


传统课堂因受场地和硬件设施的限制无法实现多乐器的合作,进行乐队的编排。但通过学生手中的智能终端就可以生成一支小型乐队。由于数字乐器的音高、速度容易统一,学生在初步熟悉数字乐器演奏功能后就能够很快适应数字乐器的演奏,即使没有学过乐器的学生也可以非常方便地演奏各种各样的乐器。在初步尝试、掌握技巧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分组,分配不同的乐器和演奏声部。电声乐队有键盘手、吉他手、贝斯手和鼓手等,也可以选择民乐队,分别为古筝、二胡、竹笛和扬琴等。


教师提供几首简单的乐曲给学生选择,可以是教材上的歌曲,也可以是一些名曲。教师给出统一的速度,学生跟着这个速度单独练习自己的声部,演奏熟练后便可进行乐队的合作,然后进行展示。在教师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完全可以奏出精彩的合奏作品。教师也可以将学生的合奏进行录音、录像,同时发布到社交平台如微信、QQ上。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这些录音、录像进行回放,组织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和批判思维能力。笔者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智能化的移动终端必将对音乐教育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四、应用智能创编,催化创作灵感


瑞士心里学家皮亚杰说过,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创造新事物能力的人,他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做过的事,而是具有创造性,善于发明的发现者。当智能终端被引入音乐课堂,同样需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模式采用视频、图片、音乐等手段来创设情境,但有的教学创编很难让学生作为主体来参与、创造,而且教学效果一般。随着平板电脑进入音乐课堂,为开展音乐创新教学提供了更丰富的手段。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手中平板电脑的功能软件来创设教学实践情境,这样对学生的感官刺激更直接、有效,以最佳的方式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节奏的创编


传统的音乐课堂上,学生进行创作的形式比较单一,也不易保存分享。而当引入智能终端后,过程就变得简单又直观、有效。同样使用“库乐队”,学生可以进行节奏的创编,用“智能鼓”中固定的模板,创编一段固定的节奏型,我们可以不断丰富这段节奏,改变难易程度或者音响力度;也可以在音轨中进行创作,每种打击乐器都有一条音轨,学生可以单独创作不同的声部,最后加入教师给定的歌曲和弦,便能合成一首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二)声效的创编


在进行歌曲《四季歌》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歌曲每一乐句的最后一个音上,都加入了节奏创编。学生分组利用平板电脑的录音功能,预先在生活中寻找大自然的声音,有的学生录了雨天淅淅沥沥的雨声,有的学生录了风中树叶摇曳的声音,有的学生录了枝头的蝉鸣,有的学生录了鸟的鸣叫声……


课堂上,大家分别聆听后,投票选出自己喜欢的声音,然后教师弹奏歌曲,学生在标记处用平板电脑播放自己录制的前奏和小间奏。歌曲一下子就丰富起来了,大自然充满诗意的四季就这样呈现在了学生眼前。学生们也在寻找四季、探索声音的过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这样的创作过程深受学生的喜爱,这种全员参与的创编更能够激发他们的创作思维和创作灵感,使他们的音乐思维想象、创新能力得以提高。


全新的技术带来了课堂的便捷与高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避免枯燥无味的重复听赏、讲解和练习。利用全新的技术软件、创造性的思维,我们可以生成一个灵动而又高效的音乐课堂。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终端日益普及,必将对音乐教育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值得每位音乐教育工作者探讨和研究。


(作者系江苏省无锡市安镇实验小学音乐教师)



文章来源:《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年第5期,原标题为《借助智能终端引导学生走进音乐课堂》

责任编辑:付惠云

微信编辑:李中华

监       制:朱哲



往期荐读

荆永君等:“SOIKAE”六步,教你系统设计STEAM课程

中山大学副教授王竹立:智能时代的学校会是什么样子?

孙晋诺:从PPT到网络社群,且看我的数字化教学修炼之路

孩子问“我为什么不能玩手机”,你的回答很重要

十一特辑 | 探秘故宫,一名优秀游客的打开方式

大数据:这个“十一”大部分人是怎么过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