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魔都面临“垃圾教育难题”,下一个就轮到你了!5部影片了解世界的另一面

以下文章来源于外滩教育 ,作者子慧

点击“蓝色字”,关注我们哦!!



文章来源: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

作者:子慧


 看点    7月1日,上海开始实施垃圾分类。未来,还会有46座城市跟进实施相关政策。垃圾分类不可避免,如何才能给孩子正确的“垃圾教育”?垃圾分类先驱——日本,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我们也为家长搜集了5部相关纪录片,帮助培养孩子环保意识。


最近,一提起垃圾分类,上海人就头疼。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城市,上海自7月1日起正式实行垃圾分类,个人罚款最高200元,单位罚款最高5万元。一时间,分类垃圾桶和粉碎机的销量暴涨。


为了查明干湿垃圾怎么分离,粽叶和猪大骨算什么垃圾,猫砂、头发和小龙虾又分别算什么垃圾,上海人可谓是一门心思扑在了垃圾上,掀起了一阵市民学习热潮。



关键词“垃圾分类”的搜索次数中

上海制霸全场(点击查看大图)


同时,它也为家长们带来了新的“教育难题”。现在,不仅要教育孩子把垃圾扔到垃圾桶中,还要告诉孩子扔到哪个垃圾桶里。


但垃圾分类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习惯。作为一种素质教育,它需要长期的关注和培养,如果家长不言传身教,学校不督促引导,孩子很难坚持这项“麻烦的小事。”


日本有着严苛的垃圾分类制度。


不过,他们的这场革命也非一夜之功,垃圾分类从普及到沉淀,需要几十年甚至一代人的时间。而将其与教育结合,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关键。


那么日本的孩子,是怎样从小养成分类习惯的?日本的学校,又是如何提升孩子的保环意识的?



小学生的垃圾分类手册


在日本,各地垃圾分类的方式均有不同。


知名小镇上胜町(Kamikatsu)就将垃圾分为45个种类,全部回收利用。


早在2003年,这个小镇的居民就发表了“零垃圾”宣言,并开始了极其细致的垃圾分类。


尽管最初大家都感到麻烦,但垃圾分类很快就成为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之一。


“万物皆可循环利用”这一原则也改变了他们和垃圾的关系,使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多了一份心意。



进行垃圾分类的居民


每年,日本的小学都会分发当地相应的垃圾分类手册,并带领学生参观垃圾处理厂。


在东京荒川区的垃圾分类手册中,小学生们可以了解到,近5年来当地的垃圾总量在逐渐减少,平均每人每日生产552克垃圾(约等于9个鸡蛋)。这看似不多,但是乘以人口总数(21万人)以后还是很庞大。


而东京中央区的小学生垃圾分类手册则以配色清新、通俗易懂的图画展示了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循环利用:各种垃圾都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跟着蓝色的线,试着把贴纸贴在房间里对应的地方吧!



经常看到的垃圾车,到底去了哪里呢?


 1.可燃垃圾:比如食物、餐巾纸和衣服,在垃圾处理厂燃烧后可以制成水泥的原料


 2. 不可燃垃圾:比如盘子、雨伞或镜子,经垃圾厂切割、粉碎成小颗粒后,被送去填埋场


 3. 大型垃圾:比如沙发、地毯、自行车,经粉碎后也会被送去填埋场


 4. 可回收垃圾:比如纸类、包装盒、塑料瓶等,会被垃圾车运到再生工厂,它们可以被制作成书本、卷筒纸、衣服、瓶子、井盖、衣架、圆珠笔等有用的东西



减少垃圾,从这些生活小事开始:


  • 在超市结账时,选择不要收据

  • 穿不下的衣服,送给小朋友或是弟弟妹妹

  • 坏了的玩具也可以自己修理,重新利用

  • 洗发液和护发素的瓶子可以反复使用,只要倒入袋装来填补就行啦

  • 纸盒、塑料瓶、易拉罐、甚至衣服上都有可循环利用的标志,试着找找看吧!


不定期的“垃圾清理”亲子活动


东京闹市区内藏着19家垃圾分类厂,多摩区一所占地3万5千平方米的垃圾处理厂一日燃烧约226吨废弃物,一年约6万吨。这里经常举办参观会,为前来的家长和孩子讲解垃圾处理过程,鼓励市民们循环利用,不要丢弃浪费。



居民正在参观垃圾分类厂


沿着厂内的安全线路,约30人的亲子参观团首先来到监视间。在这里,工作人员会向孩子们说明,近900度的高温怎样抑制燃烧垃圾时产生的有害气体。


接着,参观团来到能够存放两周的垃圾的放置坑,隔着玻璃窗可以看到大型抓斗起重机将垃圾抓起,送进焚烧炉。


孩子们一边观察庞大的垃圾处理现场,一边思考这些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提升了日常生活中不要制造过多垃圾的意识。


参观结束后,一位记者采访了这些孩子。除了惊叹于大抓斗以外,一位女孩还说:“回去以后,我想我会好好分类,把垃圾单独拿出来。”另一位孩子则表示:“会比以前更注意回收利用。”





垃圾分类促成的“光盘行动”


在学校,小学生们还会收到一份“食物损失削减手册”。低学年适用的手册中,一幅幅卡通连环画再现了日常生活中的食物浪费:


不吃的食物会怎么样呢……

被当做垃圾处理掉!

明明可以吃的却要扔掉,真是太可惜了


手册的最后一页写着:“一点不剩吃干净,小盘子闪闪发光。”



高学年适用的手册,则更详细地介绍了,食品损失的原因和减少方法。


27%的食物损失来源于食物浪费,18%来源于食品过期,而55%来源于做饭时产生的食材边角料。


手册还包含了许多生活小贴士:


如何识别食品保质期?

如何减少厨余垃圾中的水分?

怎么切胡萝卜、茄子、洋葱和金针菇浪费的最少?



2015年,一部叫《日本学校午餐》的纪录片引起了全球轰动,短短8分多钟的影片,记录了日本一所学校五年级学生45分钟的午休时间。


该校的校长认为:“这45分钟的午餐时间与数学课、英语课一样,具有教育意义。”


在领取午餐时,每个班级的值班生都会大声地对食堂的厨师们说:“谢谢你们,为我们准备了美味的食物!”


午餐后,全班同学都把牛奶喝得干干净净,随手压扁牛奶盒子,冲洗和晾晒后当做可回收垃圾。


这一小小的举动,大大的提高了垃圾桶的空间利用率和牛奶盒的回收效率。



当然,我们不必过度吹捧日本的教育模式,也不能复制上胜町的垃圾分类法。


但我们可以在教育孩子珍惜食物,并感恩为我们准备食物的人这件事上做得更好。


从拆解快递纸盒和冲洗可回收容器这些小事做起,一点点养成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的习惯,相信孩子们会发现很多“麻烦事”,其实都是举手之劳。



用影片补上“垃圾知识”


除了参考日本小学的做法,家长们还可以通过纪录片和电影,给孩子上一堂迟到的垃圾知识课。


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心和环保意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赋予他们一名世界公民的核心素养。


这里给大家推荐几部影片:



 1.《垃圾围城》 

 (Beijing Besieged by Waste) 



为了拍摄纪录片《垃圾围城》,导演王久良从2008年到2010年走遍了北京近郊的四五百座垃圾填埋场。


他在地图上用黄色的点标出这些垃圾厂的位置,完成后,他意识到“北京已然是一座被垃圾包围的城市。



一座座触目惊心的垃圾填埋场污染了周围的水源和空气,然而北京还是以每天3万吨的速度生产着生活垃圾;新造的楼盘也在距离填埋场仅1.2公里的地方不断崛起。


“没有什么能阻挡北京这座城市的扩张。”


影片中,一处垃圾填埋场内,两个拾荒者的孩子拿着从垃圾堆里翻出来的弥勒佛像和唐僧像玩得很开心。


其中一个说“看我的小破烂儿,看我好厉害吧!”




 2.《塑料王国》

 (Plastic China) 



《塑料王国》是王久良继《垃圾围城》后,历经三年拍摄的第二部纪录片,影片揭露了中国进口废塑料的地下产业链,入围金马奖并获得了2016年阿姆斯特丹纪录片节大奖。


王久良表示:希望向中国输出塑料垃圾的国家可以看到这部纪录片,看到垃圾处理不当在中国造成的环境污染。


在央视财经频道的一个采访中,王久良说厂里的工人大多是妇女,她们每天站在垃圾堆中分拣塑料,常年指关节肿大。



来自美国、法国、德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各国的垃圾散落在一个废塑料分拣厂的地上,腐烂的食物散发出难以忍受的味道。


一个小女孩在分拣垃圾,她的两个弟弟蹲在旁边看,他们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针管子递给王久良。


这些可能携带细菌病毒的进口医疗垃圾,被孩子们当做玩具收集了一口袋,抓在手里把玩,令王久良揪心。


2018年1月1日,中国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


回忆拍摄《塑料王国》的血泪史,王久良说“非常自豪的讲,我们不但是改变了某个区域的环境问题,同时也影响了一个国家角色的改变,甚至影响了世界贸易精神的改变,从这个层面来讲,我觉得我们是值得的,欣慰的。”




 3.《塑料海洋

(A Plastic Ocean)



这部由一组科学家、记者、环境保护者和社会企业家共同拍摄的影片,记录了塑料污染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并提出了科学创新的、适用于个人与政府的解决方案。


《塑料海洋》的拍摄组在一只死去的仅出生三个月的幼鸟体内发现了276片塑料。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电影节上,观看了这部获得众多奖项的纪录片;而英国著名自然历史学家大卫·爱登堡 (David Attenborough) 称其为“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影片之一”





 4.《信天翁》

 (Albatross) 



在太平洋中心的小岛上,有一个故事将会改变你对一切的看法。


这部纪录片拍下了中途岛上误食塑料的信天翁们,影片中一幕幕死去的幼鸟腹中的彩色塑料震动了世界。


美国导演Chris Jordan 认为“艺术家的工作是尊重你,为你建立更深的连接,然后让你来决定之后怎么做。”


塑料这种材料四五百年都无法自然降解,然而我们只用一次就把它扔掉。


这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单靠一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承认个人不能改变世界,只有当一亿人决定做出改变时,真正的变化才会发生。




 5.《瓦力》

 又名《机器人总动员》



皮克斯和迪士尼联合打造的经典科幻动画电影《瓦力》(WALL·E)曾是一代人的童年大爱。


公元2700年,人类文明高度发展,却因污染和生活垃圾大量增加使得地球不再适于人类居住。地球人被迫乘坐飞船离开故乡,进行一次漫长无边的宇宙之旅。


临行前他们委托Buynlarge的公司对地球垃圾进行清理,该公司开发了名为WALL•E(Waste Allocation Load Lifters – Earth 地球废品分装员)的机器人担当此重任。


这些机器人按照程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勤工作,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恶劣环境的侵蚀,WALL•E们接连损坏、停止运动。最后只有一个仍在进行这项似乎永无止境的工作。




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它开始拥有了自己的意识。它喜欢将收集来的宝贝小心翼翼藏起,喜欢收工后看看几百年前的歌舞片,此外还有一只蟑螂朋友作伴。


直到有一天,一艘来自宇宙的飞船打破了它一成不变的生活……


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中国K12国际教育领先媒体,并系列化提供面向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优质在线课程。


文章来源:外滩教育

微信编辑:李中华

监      制:朱哲


往期荐读

人民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不是课外科技活动

张超金:从娃娃抓起,小学生一定要开始学Scratch编程

收藏贴 | 每位老师最想要的资源网站大集合!

优秀的校长能够超越职权影响他人

哈佛心理学教授:如何培养一个对自己有要求,内驱力强的孩子

“第四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论文及课例征集通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