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把人当成一个活人,而非没有生气的物体。在医学上,首先要保住生机,其次才是治疗疾病。只见病灶不见活人,只讲治疗不管养生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打法,是不可取的。中医养生之道提出“三分治,七分养”的原则。世界医学史上也只有中医才有一套悠久而完善的预防疾病的方法——养生之道。
不良的生活方式所导致的疾病占疾病总数的70%~80%,此外是医源性疾病。养生的方法因人而异,但养生之道是不变的,它是研究高质量生存技巧的学问。
我们有很多不健康的理念造成不健康的结果,让我们在治疗过程中选择了错误的方法。不但达不到治疗的目的,反而造成人财两空。人是认知形成观念,观念形成思想,思想支配行为,行为产生结果。所以在养生保健上占第一位的,一定是你的养生观念。
现代医学已经发现,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最高明的治疗手段都是通过修复人体自愈系统的平衡,来提高人体的自我痊愈能力。因此,治疗的方法不应该是单纯中止疾病症状,而是协助人体完成它该完成的工作。劳累时,休息是恢复体能最有效的方法。“三分治,七分养”的“养”就包括充足的休息和有规律的生活。运动能治愈很多疾病,特别是慢性病。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法。营养在中医里也叫做“水谷精微”,意思是食物消化后能被人体吸收的、对人体有益的精华部分。中医认为:药补不如食补。所以营养对身体很重要,而对于处于恢复中的人体尤其重要。人是身心统一的动物,身体和心灵组成了人的整体。身体是心灵的载体,心灵是身体的指挥。如果指挥系统出现了问题,身体的各个器官就不能很好的工作。中医最大的优点,就在于非常注重人体的自我修复力。早在几千年前《黄帝内经》就倡导:“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例如中医常用的经络、艾灸养生法,就是开发自愈潜能最突出的例子。所以有经验的中医通常叮嘱病人多喝水,多休息,禁食大鱼大肉等肥甘厚味,避免加重肠胃的负担,给身体一个修复的机会,从而促进机体自愈系统的恢复。在中医看来,吃饭和睡觉是每日最重要的两件事,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是能做到这两点的人着实不多。「内经」里讲人若想要健康长寿,就应该「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遵循天地自然之理,掌握技能、方法和变化规律,以此为养生指导总原则。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则应该「食饮有节,起居有常」,这前一句说的是吃饭,后一句指的是睡觉。把吃饭和睡觉放在养生总原则之下的首位,可见二者均是养生的重要环节,因为从吃饭和睡觉的情况就可以反映出身体四个脏腑的功能状态。先说吃饭,从吃饭的情况能看出两个脏腑功能是否正常。是否想吃饭,有没有胃口?这反映的是脾的功能。吃了之后胃受不受得了,是否不撑不胀,这个反映的是胃的功能状态。因此,想吃饭说明脾的功能正常,而吃了之后身体舒服,能吃得进去,说明胃的功能正常。在很多病理的状态下,人会「饥不欲食」,虽然能感到饿,但就是不想吃,这是脾胃出了问题。另外一种情况,人到了中年以后,即使每天都不怎么吃东西,却仍然瘦不下来,根结还是在于脾的功能出了问题,因为「脾主运化」,吃进去的东西脾没给运化掉,存在那里把人给堆胖了,喝白水也长肉。如果想吃饭,但是吃了胃里不舒服,腹胀腹痛,这就是胃出了问题,因为「胃主受纳」。所以说想不想吃饭和吃进去舒不舒服,是身体脾胃功能的直观反映。能不能入睡反映的是肝的功能,肝的功能正常,人才能睡得着,肝的功能不正常就会入睡困难,这是肝对睡眠的影响。第二方面是睡眠质量好与不好。年轻时的睡眠质量和中年以后的睡眠质量不一样,年轻人睡醒之后浑身精神,但中年以后有的人即使睡醒了,仍然感觉疲累的要命,还不如不睡,这反映的是肾的功能状态。此外,睡眠质量如何还涉及一个脏器——心,心是主情绪的,一个人情绪不好的时候也会影响到睡眠深度。在中医的理论里,「心为君主之官」,五脏之主,大家都会受它影响,因此情绪不好的时候脾胃和睡眠都会出问题,心情不好的时候容易吃不好也睡不着,所以心是在脾胃和肝肾之上,另一个对睡眠和饮食产生影响的器官。这样话大家就能理解,我们在看病的时候,医生都会问「睡眠好不好啊?吃饭好不好呀」?这其实是医生通过简单的问答来评估病人的这四个脏器的功能状态,也是中医为什么对吃饭和睡觉这么重视的原因。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作本微信公众号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视频等版权归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视频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图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西北孤莲
主编微信:xuzhigang1129639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