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国十大美丽女子》合集

最爱诗词 2022-10-11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汉族,祖籍福建闽侯(今福建福州),出生于浙江杭州,建筑学家  、诗人和作家  。原名徽音,其名出自“《诗经·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为“徽因”。 建筑学家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在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品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林徽因是我国国徽主要设计者,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领导小组成员。

林徽因曾为徐志摩写诗,说他是人间的四月天。事实上,在当世男人的心中,她才是他们的四月天。她的美貌、她的才情以及她惹人怜惜的小性情,这一切都让人心动不已。林徽因是一个有着卓越才华却也有普通性情的女子,三个杰出而优秀的男子成全了她的美丽。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1日左右),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中国现代女作家。7岁开始写小说,12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1943至1944年,创作和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1955年,张爱玲赴美国定居,创作英文小说多部,但仅出版一部。1969年以后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的研究,著有红学论集《红楼梦魇》。1995年9月在美国洛杉矶去世,终年75岁。有《张爱玲全集》行世。


古人云:“传奇者,因奇而传。”对于传奇,张爱玲有自己的说法:“书名则传奇,目的是在传奇里寻找普遍人,在普遍人里寻找传奇。”其实,传奇无需寻找,张爱玲便是。她的一生坎坷曲折,犹如一卷长篇传奇,而她的文字也宛若金针,貌似漫不经心地描龙绣凤,实际上却将字字句句都刺在了读者的心头。



孟小冬(1908年12月9日—1977年5月26日),出生于上海。京剧女演员,工老生 。1912年,开始随父在家练功,学习老生唱段。1915年,拜孙派老生仇月祥为师,学唱老生。1916年秋,首次在上海登台堂会戏《乌盆记》(后半出)。1919年,赴无锡正式演出营业戏;同年,加盟上海大世界游乐场乾坤大京班,成为正式演员。1925年春,随白玉昆戏班抵达天津,挂头牌演出。1926年,与金少梅组班演出。1927年,因与梅兰芳结婚而脱离舞台。1933年9月25日,正式重返舞台,在北京吉祥戏院演出全本《四郎探母》。1938年10月21日,正式拜余叔岩为师。1946年12月,与李世芳合演了剧目《武家坡》。1947年9月,参加为陕西水灾义演暨贺杜月笙60岁生日演出。演出结束后,孟小冬宣布从此告别菊坛,不再演出。1949年,与杜月笙、姚玉兰迁居香港。1950年秋,与杜月笙在香港举行婚礼。1967年9月,迁居台北。

1977年5月26日晚11时50分,孟小冬因肺气肿和心脏病并发症去世,终年70岁。人称“冬皇”的孟小冬是京剧老生余叔岩的弟子,余派的优秀传人之一。她的扮相威武、神气,唱腔端严厚重,坤生略无雌声  。

在陈凯歌的电影《梅兰芳》问世之前,很少有人知道她。她的名字只有在那些关于《梅兰芳》或者《杜月笙》的传记中偶尔出现。但现在,通过陈凯歌的那部电影,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都开始注意到这个闪耀着奇异光辉的名字。她的绝世唱腔,她与梅兰芳、杜月笙缠绵悱恻的动人爱情,她的真性情与绝世的美貌,让她注定为世人所注目。她是梨园的“冬皇”,她就是绝世名伶——孟小冬!


阮玲玉(1910年6月3日(农历四月二十六日)—1935年3月8日),原名阮凤根,出生于上海市,祖籍广东省香山县南蓢左步头乡(今中山市南朗镇左步村  ),中国内地女演员,上海崇德女子中学肄业。

1926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挂名夫妻》,从而开启演艺生涯。1930年,主演剧情电影《故都春梦》  。1932年,主演剧情电影《续故都春梦》 。1933年,在剧情电影《小玩意》中饰演叶大嫂 。1934年,主演由蔡楚生执导的剧情电影《新女性》 。1935年3月8日,阮玲玉服安眠药自杀,年仅25岁 。1938年,由其主演的剧情电影《舞宫血泪》上映 。2005年,第1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评选阮玲玉为中国百年电影史上最出色的100位电影演员之一 。

三十年代,也有追星族,而且痴心还远甚于今朝。为阮玲玉着迷的人何止千万。阮玲玉有一只小藤箱,里面装满了青年男子对她吹捧甚至求爱的信,她既不加以嘲笑,更不忍心将这些痴心人的信撕毁,就把它们藏在这藤箱里,上面加了把锁,还贴了一张纸,写着“小孩子的信”。?这样的女子难怪万人痴迷。一些六十岁以上的,在旧上海滩上颇会白相的老克腊们说,阮玲玉的美丽是别人学不来的。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美女?为什么能让众人在美女如云,影片如山的今天,任让人无法忘怀?


陆小曼(1903年11月7日-1965年4月3日),名眉,别名小眉、小龙,江苏常州人,近代女画家。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曾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画展。陆小曼擅长戏剧,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五幕话剧《卞昆冈》。她还谙昆曲,也能演皮黄,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因与徐志摩的婚恋而成为著名近代人物。1965年4月3日于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62岁。


如果说“南唐北陆”中的唐瑛是男人心中的朱砂痣,那么陆小曼便是那床前的一抹明月光。她不是烟花,却比烟花寂寞三分;她不是玫瑰,却比玫瑰美艳动人,她是一汪碧海,澄净透明却又深广难测。她可以在任何一个时代兴风作浪,她可以挑起所有男性潜藏的热情与欲望。陆小曼因徐志摩而被人熟知,而徐志摩也以他毕生的灿耀光芒燃烧着陆小曼孱弱的青春,却同时也掩没着陆小曼绝世的才情。


赵一荻(1912年5月28日—2000年6月22日),女,汉族,又名绮霞,乳名香笙,出生于中国香港,为张学良的第三任妻子,因在姐妹中排行第四(幺女),而被称赵四小姐。

赵一荻陪伴张学良72年,是中国现代史上颇具神秘色彩的一位女性。在台湾幽居时期,出版有《好消息》、《新生命》、《真自由》、《大使命》、《毅荻见证集》等著作。2000年6月22日上午11点11分,赵一荻与世长辞,享年88岁。
如果说,20世纪除了战争之外还曾留下玫瑰的话,那么,“少帅”张学良与“赵四小姐”赵一荻无疑是其中最绚丽的一对。很多女人都会爱上张少帅,但能没名没份地陪伴一个失意的男人度过几十年寂寞幽禁生涯的,只有赵四小姐。张学良与赵一荻延续70多年的真挚爱情,堪称中国20世纪的爱情神话。如果不遇到张学良,赵一荻会有一个什么样完全不同的人生,如果没有赵一荻始终陪伴左右、相濡以沫,张学良将怎样度过那孤寂的软禁岁月?当然,历史不能假设,事实是他们相遇了,相识了,相爱了,共同走过了漫长的人生岁月。


胡蝶(1908年3月23日-1989年4月23日),原名胡瑞华,籍贯广东鹤山,出生于上海,中国最优秀的电影演员之一,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在明星日报举办的选美活动“电影皇后的选举大会”中胡蝶以21334票评为第一名。1925年,胡蝶参演个人首部电影《战功》从而开启电影生涯;同年,在剧情电影《秋扇怨》中首次担任女主角。1928年,她受邀加入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3月,她主演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在上海新光大戏院公映 。1932年,出演《啼笑因缘》 。

1933年1月,胡蝶以21334的票数当选由上海《明星日报》评选的“电影皇后”,之后在"中国电影皇后竞选"中,她又夺取"三连冠";3月,她又主演了中国首部左翼电影《狂流》;同年,主演的电影《姊妹花》则成为她表演生涯的代表作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胡蝶前往香港,先后拍摄了古装片《绝代佳人》以及爱情片《孔雀东南飞》等影片。1946年,胡蝶从上海迁居香港,在香港主演了电影《春之梦》等片后,决定告别影坛而专心辅佐丈夫潘有声从事经营 。1960年,她则凭借主演的爱情片《后门》获得第七届亚洲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1966年,她拍完《塔里的女人》后结束了电影生涯 。1989年4月23日,胡蝶在加拿大去世,享年81岁。1995年获中国电影世纪奖——女演员奖。

三十年代的上海滩胡蝶红极一时,脸上那对招牌式的酒窝成了美女重要的标志.“为人落落大方一洗女儿之态性格深沉机警爽利”著名文人张恨冰如此评价.1933年《明星日报》发起“电影皇后”选举,胡蝶艳压群芳夺得影后桂冠。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 。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2年,结识萧军。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作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文学“洛神”,她笔下的世界和自身的哀痛合而为一,化为一面镜子,来照应这人世间的苦浊。极饿、至贫、放弃孩子、众叛亲离,这人间悲苦,她体尝殆尽。而老天就像故意让她尝尽人间疾苦一般,这样才能为她的妙笔积累素材,让她的文字得以长存,不惧火炼。她的生命短暂如烟火,她的作品却得以永生。她就是萧红。


唐瑛(1910年-1986年),民国名媛,其父唐乃安曾留学德国,是沪上名医。其兄唐腴胪是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的机要秘书。唐瑛多才多艺,嗓音甜美,身材苗条,衣着前卫。她毕业于上海教会贵族学校中西女塾。中英文兼优,能唱昆曲,还会演戏,曾主演过《少奶奶的扇子》,1935年秋,唐瑛在卡尔等大剧院用英语演出整部《王宝钏》。唐瑛花样年华嫁给了沪上豪商李云书的公子李祖法,婚后夫妻性格不合,于1937年离异。不久之后,嫁给中国的留学生之父容闳的侄子容显麟。1948年唐瑛去了香港,后来移民去了美国。1986年在美国纽约病逝。


六十年前的上海百乐门舞厅(Paramount),号称“远东第一乐府”。而有一个曼妙女子时常来此跳舞、消闲、挥洒青春,她就是唐瑛。当时,在交际场上风头最足的她与陆小曼被并称为“南唐北陆”。但现在,陆小曼因诗人徐志摩而被人熟知,而唐瑛的面目渐渐隐匿于浮世风霜。造成这种结果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唐瑛虽美,但毕竟没有轰动性太强的婚姻史。



石评梅(1902-1928),中国近现代女作家、革命活动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原名汝壁,因爱慕梅花之俏丽坚贞,自取笔名石评梅。曾用笔名评梅女士、波微、漱雪、冰华、心珠、梦黛、林娜等。1902年出生于山西省平定县,1919年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就读时即热心于文学创作,1923年9月在《晨报副刊》连载长篇游记《模糊的余影》,1924年与挚友陆晶清编辑《京报副刊.妇女周刊》,1926年,继续与陆晶清合编《世界日报副刊.蔷藏周刊》,1928年9月30日因病逝世。

石评梅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游记、小说,尤以诗歌见长,有“北京著名女诗人”之誉。作品大多以追求爱情、真理,渴望自由、光明为主题。小说创作以《红鬃马》、《匹马嘶风录》为代表。在她去世后,其作品曾由庐隐、陆晶清等友人编辑成《涛语》、《偶然草》两个集子。

石评梅(1902年—1928年9月18日)是中国现代女作家中生命最短促的一位。山西省平定县城里人。乳名心珠,学名汝璧。因爱慕梅花之俏丽坚贞,自取笔名石评梅;此外,用过的笔名还有评梅女士、波微、漱雪、冰华、心珠、梦黛、林娜等等。石评梅之父石铭(又名鼎丞),系清末举人;石评梅之母,是父亲的续弦,均视其为掌上明珠。石评梅自幼便得家学滋养:父亲为她发蒙,课之以“四书”、“诗经”。除家教外石评梅先后就读于太原师范附小、太原女子师范,成绩优异。她除酷爱文学外,还爱好书画、音乐和体育,是一位天资聪慧、多才多艺的女性。


《民国女子那般美丽》是一部文笔清雅、内容精彩的历史人文类传记作品,重现了民国清雅才子的传奇一生和那个风姿绰约的年代。作品选取10位民国女子进行解读,分别是张爱玲,林徽因,孟小冬,阮玲玉,陆小曼,萧红,蝴蝶,赵四小姐,唐瑛,石评梅。用叙事加抒情的故事性写作手法,清雅的文笔,侃侃而谈,娓娓道来,却又有味,不失厚重、高远、深沉!


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播璟炜和张清淼两人合作播读。


作者:随园散人,原名王芾立。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诗人,散文作家。隐于人间,以文为酒。去留随心,散淡如尘。擅长散文诗词,文字空灵婉约。已出版作品《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我总是一个人,你从不曾来过》《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最深情莫如诗经》《最风流莫如唐诗》《最相思莫如宋词》等。


(信息为本公众号整理 转载请注明来源 否则保留追诉权利)
纪录片
纪录片《世界历史》合集
纪录片《中国通史》合集
纪录片《河西走廊》合集
纪录片《金城兰州》合集
纪录片《中国将帅》合集
纪录片《解放西藏》合集
纪录片《四大美女》合集
纪录片《契丹王朝》合集
纪录片《千年书法》合集
纪录片《玄奘之路》合集
纪录片《大国崛起》合集
纪录片《中国商人》合集
纪录片《诗词中国》合集
纪录片《茶马古道》合集
纪录片《十大元帅》合集
纪录片《阴平古道》合集
纪录片《大国仪仗》合集
纪录片《茶叶之路》合集

纪录片《美丽中国》合集
纪录片《银发汹涌》合集
纪录片《美丽中国》合集
纪录片《华为是谁》合集
纪录片《百年巨匠》合集
纪录片《黄帝内经》合集
纪录片《六祖慧能》合集
纪录片《中华文明》合集
纪录片《为了和平》合集
纪录片《台北故宫》合集
纪录片《竹林七贤》合集
纪录片《江南文脉》合集
纪录片《诗画江南》合集
纪录片《中国医生》合集
纪录片《商於古道》合集
纪录片《史说汉字》合集
纪录片《鸟瞰中国》合集
纪录片《问道楼观》合集
纪录片《西泠印社》合集
纪录片《养老中国》合集
纪录片《动物王朝》合集
纪录片《功夫少林》合集
纪录片《故宫100》合集

纪录片《大明宫》合集
纪录片《习仲勋》合集
纪录片《毛泽东》合集
纪录片《潘天寿》合集
纪录片《张爱玲》合集
纪录片《第三极》合集
纪录片《秦淮河》合集
纪录片《苏东坡》合集
纪录片《大运河》合集
纪录片《八大作》合集
动画片《领风者》合集
纪录片《锦绣记》合集
纪录片《英雄之城》
纪录片《玄奘大师》
纪录片《俺爹俺娘》
纪录片《缅怀杨绛》
纪录片《抗美援朝》
纪录片《豪门秘事》
纪录片《布达拉宫》
纪录片《大明王朝》
纪录片《耶路撒冷》
纪录片《齐白石》
纪录片《张国荣》
纪录片《邓丽君》
纪录片《沙孟海》
纪录片《钟南山》
纪录片《邓稼先》
纪录片《钱学森》
纪录片《孙家栋》
纪录片《于右任》
纪录片《圆明园》
纪录片《于敏》
纪录片《路遥》
纪录片《雍正》
纪录片《孤老》
纪录片《启功》
纪录片《孔子》
纪录片《赤峰》
纪录片《马云》
纪录片《大清》
纪录片《冲天》
纪录片《杨绛》
纪录片《书迷》合集
纪录片《长征》合集
纪录片《中国》合集
纪录片《朱熹》合集
纪录片《南宋》合集
纪录片《故宫》合集
纪录片《西湖》合集
纪录片《先生》合集
纪录片《大师》合集
纪录片《敦煌》合集
纪录片《王震》合集
纪录片《路遥》合集
纪录片《家风》合集
纪录片《货币》合集
纪录片《知青》合集
纪录片《强军》合集
纪录片《徐渭》合集
纪录片《屈原》合集
纪录片《楚汉》合集
动画片《易经》合集
纪录片《张謇》合集
纪录片《长江》合集
纪录片《颜子》合集
纪录片《园林》合集
纪录片《养老》合集
纪录片《汉江》合集
纪录片《我们这五年》合集
纪录片《孙中山先生》合集
纪录片《寻访马克思》合集
纪录片《互联网时代》合集
纪录片《东方主战场》合集
纪录片《中国远征军》合集
纪录片《非典十年祭》合集
纪录片《楚国八百年》合集
纪录片《资本的力量》合集
纪录片《汉字五千年》合集
纪录片《三国的世界》合集
纪录片《我从汉朝来》合集
纪录片《麦积山石窟》合集
纪录片《西藏的西藏》合集
纪录片《走近毛泽东》合集
纪录片《李鼎铭先生》合集
纪录片《东方帝王谷》合集
纪录片《卢浮宫之旅》合集
纪录片《文学的故乡》合集
纪录片《中国这五年》合集
纪录片《读书的力量》合集
纪录片《神秘的西夏》合集
纪录片《南怀瑾先生》合集
纪录片《台儿庄1938》合集
纪录片《毛泽东1949》合集
纪录片《毛泽东与湖南》合集
纪录片《书房里的中国》合集
纪录片《宋氏家族往事》合集
纪录片《楹联里的中国》合集
纪录片《中国文房四宝》合集
动画片《中华德育故事》合集
纪录片《中国十大王朝》合集
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合集
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甘肃篇
纪录片《世界遗产在中国》合集
纪录片《憨山大师的一生》合集
纪录片《苏联解体二十年》合集
纪录片《星云大师的梦想》合集
纪录片《中国文字发展史》合集
纪录片《抗美援朝真实档案》
纪录片《 龟兹·龟兹》
纪录片《中国的重生》
纪录片《我的中国心》
纪录片《另一个香港》
纪录片《世纪宋美龄》
纪录片《千年菩提路》
纪录片《归来的局外人》
纪录片《国庆阅兵盛典》
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
纪录片《十大瓷厂往事》
纪录片《生于五十年代 》
纪录片《蒋介石与胡适》
纪录片《北京的星期天》
纪录片《2019阅兵盛典》
纪录片《王阳明传奇一生》
纪录片《苏联最后的时光》
纪录片《星云大师的一生》
纪录片《末代皇帝—溥仪》
纪录片《大昭寺与小昭寺》
纪录片《1950年中苏合拍》
纪录片《大漠盗墓惊楼兰》
纪录片《英雄战胜北大荒》
纪录片《1937·南京真相》
纪录片《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纪录片《敦煌莫高窟:美的全貌》
纪录片《人生第一次 • 养老》
纪录片《中国新疆,反恐前沿》
纪录片《历史的拐点·汉匈之战》
纪录片《隐形杀手:对抗病毒的战争》
纪录片《鲜为人知的东北惊天大鼠疫》
纪录片《流行病:如何预防大型传染病》
纪录片《新中国十大元帅、上将授衔》
纪录片《从秦始皇到汉武帝》合集
纪录片《失落的天书山海经》合集
纪录片《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合集
纪录片《世界名画·华丽的大师》合集
纪录片《张瑞敏企业重塑之求索》
纪录片《揭秘六十年前北京定陵挖掘全程》
纪录片《秦灭六国 商鞅变法》合集
纪录片《邓小平百万裁军决策内幕》合集
纪录片《成吉思汗苍狼之决战野狐岭》合集
纪录片《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合集

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水浒》合集
百家讲坛《苏轼》合集
百家讲坛《慈禧》合集
百家讲坛《李煜》合集
百家讲坛《庄子》合集
百家讲坛《李清照》合集
百家讲坛《武则天》合集
百家讲坛《长恨歌》合集
百家讲坛《张爱玲》合集
百家讲坛《唐伯虎》合集
百家讲坛《梅兰芳》合集
百家讲坛《宋太宗》合集
百家讲坛《宋太祖》合集
百家讲坛《说聊斋》合集
百家讲坛《书法档案》合集
百家讲坛《资治通鉴》合集
百家讲坛《爱上语文》合集
百家讲坛《永乐大帝》合集
百家讲坛《三十六计》合集
百家讲坛《春秋五霸》合集
百家讲坛《中华孝道》合集
百家讲坛《人间词话》合集
百家讲坛《大隋风云》合集
百家讲坛《贞观之治》合集
百家讲坛《太平公主》合集
百家讲坛《诗歌爱情》合集
百家讲坛《诗歌唐朝》合集
百家讲坛《千古爱情》合集
百家讲坛《清官海瑞》合集
百家讲坛《千古爱情》合集
百家讲坛《末代皇帝》合集
百家讲坛《清官海瑞》合集
百家讲坛《走近曹操》合集
百家讲坛《康熙大帝》合集
百家讲坛《解码关公》合集
百家讲坛《孙子兵法》合集
百家讲坛《嘉庆王朝》合集
百家讲坛《诗歌三曹》合集
百家讲坛《至尊红颜》合集
百家讲坛《论语 心得》合集
百家讲坛《曹操的启示》合集
百家讲坛《刘备的谋略》合集
百家讲坛《唐宋八大家》合集
百家讲坛《雍正十三年》合集
百家讲坛《风雨张居正》合
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合集
百家讲坛《诗歌话清明》合集
百家讲坛《隋唐英雄志》合集
百家讲坛《玄奘西游记》合集
百家讲坛《孟子的智慧》合集
百家讲坛《唐诗的故事》合集
百家讲坛《诗歌故人心》合集
百家讲坛《成败论乾隆》合集
百家讲坛《诗歌话中秋》合集
百家讲坛《诗歌里的春天》合集
百家讲坛《救时宰相于谦》合集
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合集
百家讲坛《汉代风云人物》合集
百家讲坛《南唐后主李煜》合集
百家讲坛《胡雪岩的启示》合集
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合集
百家讲坛《囚徒天子光绪》合集
百家讲坛《苦命皇帝咸丰》合集
百家讲坛《清代皇陵谜案》合集
百家讲坛《向古人学家教》合集
百家讲坛《发现上官婉儿》合集
百家讲坛《大秦政坛双星》合集
百家讲坛《酒色财气李清照》合集
百家讲坛《端午时节话屈原》合集
百家讲坛《明亡清兴六十年》合集
百家讲坛《人间正道是沧桑》合集
百家讲坛《五百年来王阳明》合集
百家讲坛《纳兰心事有谁知》合集
百家讲坛《书香才女李清照》合集
百家讲坛《金戈铁马辛弃疾》合集
百家讲坛《抗倭英雄戚继光》合集
百家讲坛《向诸葛亮借智慧》合集
百家讲坛《曾国藩教子十法》合集
百家讲坛《跟司马懿学管理》合集
百家讲坛《唐玄宗与杨贵妃》合集
百家讲坛《历史人物的悲剧》合集
百家讲坛《苏洵、苏轼、苏辙》合集
百家讲坛《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合集
百家讲坛《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合集
百家讲坛《钱文忠解读弟子规》合集
百家讲坛《钱文忠解读百家姓》合集
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合集
百家讲坛《正说清朝二十四臣》合集
百家讲坛《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合集
百家讲坛《汉武帝的三张面孔》合集
百家讲坛《道光王朝与鸦片战争》合集
百家讲坛《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合集
百家讲坛《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合集
百家讲坛《侠骨柔情陆游陆放翁》合集
百家讲坛《唐宋诗词的风骨气韵》合集


品味经典


《武汉“战疫”纪事》合集
中国各朝代帝王(合集)
《红楼十二钗》合集
陈大惠《活着》合集
蒋勋说宋词 合集
蒋勋说唐诗 合集
蒋勋生活美学 合集
叶嘉莹评赏温庭筠
蒋勋细说红楼梦 合集
蒙曼之品读经典 合集
郦波品读古诗词 合集
杨雨品读古诗词 合集
《中国历史悬案》合集
《中国诗词大会》合集
蒋勋美学《孤独六讲》合集
蒋勋美学《美的觉醒》合集
蒙曼解读《梅兰竹菊》合集
蒙曼解读《风花雪月》合集
30首经典电视剧主题曲
《鬼谷子智慧经典》合集
曾仕强《论三国智慧》 合集
张雷《老子的人生智慧》合集
徐文兵《黄帝内经的智慧》合集
曾仕强《鬼谷子的人生智慧》合集
曾仕强《四大军师的人生智慧》合集
李昌集丨中国古典诗文朗诵与吟诵 合集
《幼学琼林》(朗诵视频+全文完整版)
《增广贤文》(朗诵视频+译文完整版)
《笠翁对韵》(朗诵视频+全文完整版)
《声律启蒙》(朗诵视频+全文完整版)
《了凡四训》(朗诵视频+全文完整版)
学习视频《党校公开课》合集
学习视频《中国制度面对面》合集
学习视频《我们走在大路上》合集
学习视频《跟着习大大学国学》合集
学习视频《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合集
学习视频《2020我们的脱贫故事》合集
学习视频《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合集
学习视频《深刻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的历史地位》合集
学习视频《景仰马克思: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合集
学习视频《郭建宁: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集
学习视频《改革开放40年——改变中国,影响世界》合集
*作本微信公众号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视频等版权归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视频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图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西北孤莲

主编微信:xuzhigang112963929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