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长江》合集
上古时期,长江流域的一些地区因为水量巨大而成为千里泽国。这里曾经诞生了中国境内最古老的人类,孕育过不亚于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文明,甚至可能埋藏着中国最古老的一个王国。
然而,中华文明随之步入了黄河一枝独秀的时代。升降沉浮的千古之谜,有人归结于传说中的大禹征三苗,有人联想起上古时代的大洪水,更有人从两大流域不同的土质结构上去寻找原因。
在黄河率先领跑中国的岁月中,长江并不沉寂,它低调而坚韧地孕育着自己的文化,诞生了独树一帜的三星堆、金沙文明,清幽神奇的楚文明,刚强尚武的巴文明,开拓进取的吴越文明……与雄浑深厚的黄河文明不同,长江文明展现了礼乐中国的另一幅面孔——浪漫清俊。正是这两种气质迥异的文明,共同塑造了早期中国的绚丽多姿。
世界气候的周期性变迁,导致了人类文明格局的大洗牌。大河流域绚烂一时的埃及、巴比伦文明,都因草原游牧民族的冲击而中断。
每当气候变冷,长城以北的游牧民族开始冲击黄河流域时,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农业王朝,在抵挡不住的重压之下,可以一步步南退到长江流域,寻求新的根据地和舞台。巨大的回旋空间成为文明持续的重要平台,这是中华文明的幸运和优势。
自唐伊始,扬一益二,领袖天下。长江流域的伟大城市成为中国经济文化的主角和明星。
魏晋时期,北中国陷入五胡纷争之乱,中国的经济和文化重心拉开南移东迁的序幕。而安史之乱的爆发,让黄河流域再次赤地千里,长江流域则迎来了领跑千年的辉煌。无论是精耕细作的农业、巧夺天工的手工艺制造、繁荣熙攘的城市,还是蔚为大观的科举人才、风靡一时的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几乎都打上了“长江制造”的标签。
南宋以后,中国的政治中心再度北上,但长江流域在经济和文化上的领跑地位,却从未动摇。它甚至“出击北上”,为帝都送去杰出的人才和精致的生活方式。依托“长江制造”的宝船和科技,中国人以当时全世界最强大的航海能力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19世纪中叶,西方挟坚船利炮之力,敲开了中国紧闭的大门。
通商口岸在长江遍地开花,成为展示西方文明的“橱窗”。巨型洋轮在长江出没,宣示着中国内河航运权的无奈旁落。
然而,这条无匹的大江,在重重困境中再一次创造了历史的奇迹。晚清洋务派办起轮船招商局,在遍地洋轮的世界中杀出一条血路。在这里,状元张謇由仕入商,在家乡南通大办实业,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现代城市革命。更令人赞叹的是,在长江的上游和中游,中国人点燃了辛亥革命的火种;而在长江的下游,中国人则创造了融贯中西的海派文化。
长江,在领跑千年以后,又在近代吹响了中国工业文明的号角。
当国家危亡之秋,长江从下游到上游,成为民族命运的保护神:用沉船阻遏日军的江阴保卫战,抒写了中国海军史上悲壮惨烈的篇章;“中国船王”卢作孚组织的大撤退,拯救了危难中的国家仅存的工业和军事命脉;长江边上的李庄,以一镇之力,接纳和保护着中国的教育文脉。而整个长江上游,成为荫庇民族根基和东亚反法西斯中心的大后方。
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长江不负众望,成为肩负中华命运乃至东亚命运的中流砥柱。
1908年,盛宣怀奏准成立汉冶萍公司,把湖北的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江西的萍乡煤矿合并。一个亚洲最大的钢铁“托拉斯”,在长江中游横空出世,成为中国工业化启动的象征。
对于新时代的长江而言,中游宛若腹部与腰身,也是脊梁主体之所在,位置十分关键。要舞动长江这条巨龙,没有一个“虎背熊腰”是不行的。
明清以来,“湖广熟,天下足”的奇迹,让中部继先秦时期的楚文明之后,再创辉煌。近代以来,中游的力量,更让天下倚之为梁柱:由中国人主导的全方位现代化运动,在武汉启动。湖南则成为中国的“斯巴达”,“敢为天下先”的湘军精神,点亮了整个中国近代史……
今日,“中部崛起”成为国策,长江中部能否接得住长三角传递过来的接力棒,成为带动长江甚至全国发展的新引擎?
长江中部,任重道远。
青城山,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在它身畔,是两千多年来守望着岷江的都江堰。它把曾经灾害频繁的成都平原,改造成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其奥秘所在,即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道家理念及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方式方法。
长江先民不仅变水害为水利,还运用“天道循环”的思想,发展出“零污染”的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同时又把山水之魂,渗透进日常生活之中——从源流千年的湖州生态桑基鱼塘,到古徽州“枕山、环水、面屏”的六字箴言,小城镇水系极品的宏村,再到包裹在“风水外衣”下的植树造林……点点滴滴,质朴而深刻。百岁老人见惯不怪的江苏如皋等位于长江流域的长寿之乡,都是人与自然合作成功的示范榜样。
中华文明没有中断的一个核心奥秘,就是敬畏自然、道法自然。一条长江流淌出五千年来不断发展的生存哲学,这也正是长江在生态文明上领跑千年的内在秘诀,是中华文明能够示范于天下万世的精髓所在。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图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西北孤莲
主编微信:xuzhigang1129639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