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家讲坛《宋太宗》合集

西北孤莲 2021-11-17

百家讲坛《宋太宗》第一部

百家讲坛《宋太宗》第二部

百家讲坛《宋太宗》第三部

百家讲坛《宋太宗》第四部

宋太宗赵光义(939年11月20日-997年5月8日),字廷宜,宋朝第二位皇帝(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在位)。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赵匡胤名讳而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

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赵匡胤驾崩,赵光义继位。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的国策。

宋太宗赵光义在位共二十一年,至道三年(997年),赵光义去世,时年五十九岁,庙号太宗,谥号神功圣德文武皇帝,葬于永熙陵


北宋的九个皇帝,除去开国太祖赵匡胤,从第二任太宗赵光义起,后面的都是太宗的支脉。

南宋的九个皇帝,除第一任高宗赵构是赵光义的后代外,从第二任宋孝宗赵眘到最后一任,却是太祖的支脉。

这个如冥冥之中命运的安排一样,兄弟二人及其后代,交换地统治赵宋的江山。


这个变故中太宗赵光义是个最为重要的扭转走向的人。

从太宗赵光义继位开始,就给人不够光明磊落的感觉,神秘的谜雾,一直笼罩在这位兄台的身上。

赵光义比哥哥赵匡胤小十二岁,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江山,赵光义与宋初名相赵普都是其中的重要参与者。

大宋建国的第二年,赵光义就被任命为“开封府尹”——这个职位,在五代意味着就是储君。

不久后,赵光义又被任命为晋王,亲王加开封府尹,可以说皇位继承人确定为光义。

赵匡胤也多次在公开场合替弟弟造势站台:“晋王龙行虎步,将来必为太平天子。”

开宝九年,五十岁的太祖赵匡胤夜里突然暴毙。

没有遗诏确定谁为继承人,除光义外,太祖的两个成年儿子德昭(26)和德芳(18)都可以成为帝国新的皇帝。

宋太祖第三任皇后小宋,年纪很轻,25岁,或许抚养过德芳的原因,她派大太监王继恩去叫德芳前来。

《继资治通鉴》说:王继恩以为太祖意在弟弟光义。

所以王继恩自做决定,径直到晋王府找光义,路上碰上神医程德潜(光义心腹)。二人一起去。光义得讯,大惊失色,犹豫不敢动。王继恩催促说:“如果去迟了,只怕别人抢先。”三人踏着大雪走进皇宫。王继恩说:“让我通报一下再进去。”程德潜说:“不用通报,闯进去!”听到声响,宋皇后问道:“德芳来了吗?”王继恩答道:“晋王来了。”皇后惊愕,吓得开口就叫光义为“官家”——皇帝:“我母子的命都交给你了。”光义哭道:“不要担心,让我们一起共保富贵吧。”大宋第二任皇帝赵光义继位,是为太宗。当年就改“开宝九年”为“太平兴国元年”,虽然再过数日就新年了。按惯例新皇帝都是第二年改元,是猴急了点。


金匮之盟


赵普是大宋的开国元勋,和赵氏兄弟为布衣交。太祖后期,有贪污嫌疑,渐渐远离权力核心。宋太宗继位后,赵普被宰相卢多逊打压,太宗也不待见,十分狼狈。太平兴国六年,太宗已在皇位上六年!赵普儿子回京结婚,才一个月,卢多逊就要他回自己工作岗位河北去。赵普不是省油的灯,开始反击。他对太宗赵光义说:太祖传位给您,是根据太后的意思,我赵普现场做的纪录,藏在宫中的一个金匮里。据他说,当年大宋才建国,周围依旧群雄割据,谁也不知道大宋能不能长久。赵母杜太后临终前,把赵匡胤和赵普叫到身边,对赵匡胤说:我们家之所以得到天下,是因为后周皇帝柴荣死时把皇位给了个孩子,如果后周继承人是个成年人,就没我们老赵家什么事了。依柴家的前车之鉴,所以杜太后要求赵匡胤把已成熟的弟弟赵光义定为皇储,结下来是三弟赵光美(后改名赵廷美),再轮到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赵匡胤答应了,杜太后叫赵普记下来,并在文件末尾属名:臣普记。藏在宫中档案里。宋太宗喜出望外,有了定海神针。太祖死的匆忙,太宗继位,坊间不少传说。虽然大家伙都认为按太祖生前的安排,太宗继位是正确的。但没一份遗书,镇不住流言蜚语,太宗总是不舒服。太宗派人宫内档案一找,就有了金匮之盟,事实上是找出来还是炮制出来的就不知道了(҂⌣̀_⌣́)

赵光义长舒一口气,对赵普说:“谁没有过错呢?我五十岁就知道四十九岁前还是有错的!”这等于向赵普道歉,老赵东山再起,第三次拜相。儿子当然不必去河北,可以安心搂着新娘睡大觉。太宗赵光义继位,就封弟弟赵廷美为开封府尹加秦王,这也是皇储的意味。有一天,赵光义对赵普说自己打算传位给弟弟,你怎么看?赵普答:“太祖已经错了,陛下您怎么能再错?”人都是自私的,兄弟总不如父子亲。光义拿定主意了。没多久就有人告发,秦王赵廷美和卢多逊互相来往频繁,经常讲些大逆不道的话,有谋逆的嫌疑。赵普同学主抓这件事,大做文章。赵廷美被撤去开封府尹等职务,一撸到底,下放到房州。还专门派了两名高官,各赏白金三百两,到房州监视赵廷美的举动。没多久,心高气傲的赵廷美忧愤成疾死去。卢多逊也被远远发配到崖州。太宗光义为弟弟的死大哭,对大臣们说:“我这个弟弟,从小就脾气不好,每每劝导他、骂他,可他总听不进去,现在居然搞成这个样子哟!”大家都说是廷美自己不上进,活该。

后来,太宗曾经对大臣李昉说过几件赵廷美的旧事:以前在宫中开凿西池,池中建造水心殿。桥没修好时,太宗打算乘船到水心殿,廷美打算下手干掉太宗,但没有得手。后来廷美假装生病,想趁太宗到府上看望他时害死太宗,被人告发,终于阴谋败露。太宗这才处罚他,只是把他关在房县,让他思过,没料到他还是不思悔改。太宗最后总结:对待廷美,我问心无愧。这故事就惊悚了,大臣们都不知道,从皇帝的嘴里讲出来。李昉回答得很巧妙:“廷美行为荒诞,天下人都知道。宫禁里的密事,如果陛下您不讲,我们臣子怎么会知道呢?”总而言之,太宗赵光义的弟弟赵廷美以谋逆被废黜。

宋太宗赵光义是个非常猜忌的人。他的大儿子因为叔叔赵廷美的死吓“疯”了。二儿子基本确定为接班人时却暴疾而死,不得不立三儿子赵元侃为太子。在名臣寇准等人大力催促下,太子确定,仪仗队簇拥着皇帝和新太子踩街。京城的百姓欢欣鼓舞,这是天下平安的象征,大家大声欢呼:“少年天子,少年天子!”赵光义的脸就拉了下来,对寇准说:“人心都向着太子,我放在什么位子?”——这人连儿子都忌妒。寇准反应快,下拜说:“这才是社稷的福气,陛下您人选对了!”赵光义才醒悟,理智战胜情感,笑起来。猜忌心这么强的皇帝,其他人和他在一起,弦肯定绷得非常紧。如太祖的一群旧臣,都小心翼翼地侍奉着光义,不敢有自己半点主见。赵光义两次北伐辽国都大败而归,这事件体现得最明显。宋初曹彬、米信、潘美这些太祖身边身经百战的名将,北伐辽国却不得不听从监军的意见。这些监军,就代表着太宗赵光义的意思,大将们本来担心新皇帝猜疑,又处处撑肘,放不开手脚,这战当然打不赢。高梁河之战,宋军大败,太宗赵光义当时不知道跑哪去了,三军大震。有军人就建议拥立也在军中的太祖的儿子赵德昭!正乱之间,赵光义回来了,非常不高兴。回到京城,很久不提奖赏将士们这件事。

德昭人很实诚,就对光义说:“北伐打得这么辛苦,应该早点给将士们赏赐嘛!”赵光义当场就怒了:“轮到你当了皇帝!你自己去赏!”皇帝讲这话,分量是多么重!德昭回到家,用一把水果刀自杀了。光义得报,飞驰而来,抱着尸首大哭:“傻孩子!怎么会搞这个地步啊!”之前,德芳年纪轻轻却得病先死去了。这样太宗传位给儿子的障碍:廷美、德昭、德芳这三个人都在世上消失了。



报应


赵光义的儿子宋真宗赵恒只有一个儿子,即宋仁宗。

仁宗更惨,没有儿子!

只好从堂兄弟的子侄辈找个人继位,是为宋英宗。

英宗传神宗再到哲宗,又没有儿子,又只好找到兄弟继位,是为徽宗。

你要父死子继,老天偏偏叫你兄终弟及!


《宋会要辑稿?礼》 这条大肆吹了一番 实际言之无物.

《太平宝训?政事纪年》这条说的是尚俭 人君尚俭是好事.

《东都事略》这条 “太宗...佐太祖定天下”,太祖得位靠的是黄袍加身 虽在史书中极力撇开自身 不过大家都知道导演就是他自己.至于太宗 新太祖实录(区别于旧录 新录由太宗真宗朝着人修纂 前后编了4次长达数十年...呵呵 还真是难写啊)说他不仅参与而且有大功甚至叩马进谏 而旧录却无此节. 王禹偁的《建隆遗事》更称太宗根本不在军中 当时在家中过年呢.王禹偁是谁?王禹偁参与撰修《太祖实录》,因直书史事,引起朝廷不满,以谤讪罪遭贬黜.所以这条至少值得怀疑.

《宋史》这条就腹黑了 不过宋史是元人编的 可以理解.开头说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 然后是陈洪进、钱俶漳泉吴越纳土 不过钱俶是奉旨入京被扣,不得已献土,而后60大寿太宗遣使慰问 当夜暴毙.取太原,伐契丹,继有交州、西夏之役.除了灭北汉太原 其余的都以失败告终 伐契丹破坏了太祖与辽修好之国策 至于西夏 更是太宗欲趁李继捧继位不得人心内部困顿之际 欲取其五州 于是诏其入京 然后李继捧也献土了 李继迁不服 逃亡漠北 于地斤泽起兵抗宋 后势大不可制.最后来一句” 故帝之功德,炳焕史牒,号称贤君。”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县公之贬死,武功王之自杀,宋后之不成丧,则后世不能无议焉。什么意思呢?所以太宗的功德 在史书上那是极为闪耀,称得上明君.但是太祖死的那年还没完他就改了年号(实际当时离第二年仅有数日) 赵光美的被贬和死亡 赵德昭的自杀 太祖的皇后死了却不能以皇后之礼下葬 这几件事不得不让后人议论啊.真的黑.

加强君权 分割相权 这是历代有志之君要干的大事 集权嘛.至于知州、通判、转运使的设立 这些都是最高行政长官 通判更有监察其他长官的权利 而这都是一个地方的三个头 先不说冗官了 你觉得一个州三个老大发令大家该听谁的?

大开科举制倒是好事  恩 要是你没有迅速用你科举的进士吕蒙正等人取代太祖朝的宰相就更好了

斧声烛影 太祖知道自己快挂了 然后请晋王入宫嘱以后事 hmmm 然后太祖第二天挂了.这时候好戏来了 皇后派内侍王继恩请秦王赵德芳入宫 王继恩转头就去找太宗 结果遇见了三更半夜在晋王府门前健身的程德玄 恩 大家注意程德玄 是个太医 然后两人一起去找晋王入宫 后来结果就不用说了.一个太监公然抗命 还是这种命 我们可以知道太宗在皇宫的经营还是不错的 而这个太医半夜在晋王府绕圈健身 视宵禁为无物 后来更是屡得升迁 何解?吴越王钱俶暴死 李煜之鸩杀可知其中一二

至于弟弟赵廷美 那是真的惨了 好好的做着皇储结果来了一个谋反.恩 反吧.结果有人告密了 告密的是太宗的心腹柴禹锡杨守一等 太宗真是用人得当 打仗怎么没看见这么会用人啊 说在金明池水心殿 也就是驻扎了重兵的北宋皇家水军操练地 意图弑君 赵廷美看来有点不太聪明 看来被贬房州也是活该啊 然后忧愤而死 恩 你要是遭此大难然后天天一举一动被人监视坐牢一样 不死也得疯啊

最后太宗知道弟弟死了 来了句 “廷美母陈国夫人耿氏 朕乳母也 后出嫁赵氏”廷美不是我亲弟弟 是我爹和我奶妈生的...目测是史书记载比较早的一次坑爹了 然后太宗长子赵元佐(初名赵德崇 和太祖 廷美的儿子都是德字辈 至于为啥改名 你懂得)与廷美交好 上书伸冤 不许 因病发狂 后火烧宫殿 被废为庶人

两个侄子 赵德昭被军中大将拥立 时间是宋辽高梁河之战 太宗被耶律休哥设了两件 吓的跑了...乱军之中 皇帝突然没了 安陆郡王说为什么不去仔细查看皇帝的下落 hmmm 你以为打仗是郊游吗 兵荒马乱 宋军大败 士气低迷 溃逃之间你让我去确定皇帝的下落.不过缺乏政治敏感没得辩 但是你说我从小没有受过一点委屈我就不高兴了 你那皇位按理不应该是我这个父亲的长子的吗?呵呵 亲叔叔 这不算委屈 是吗?(顺便说一句 伐辽是太宗御驾亲征北汉得胜之后 意气风发 觉得我要不顺手灭了契丹?然后大败而归 至此再不敢上前线)德芳史书记载病死 恩 在太祖的弟弟和太祖的长子死之后传位于子唯一的障碍  就算你是巧合病死吧

最后来回过头看看太宗的一生.太宗在得位晋王之前的生平实在是乏善可陈 以至于史书只能写些  从小聪颖而不群,与别的孩子游戏,都畏服于他  之类的空话 至于陈桥兵变参与与否 前人都说没有 之后的史书却像模像样的加了叩马进谏之类的事 即位后数次修改已经成书的太祖实录 修了几十年没完  真宗继位接着修 着实令人不解.文学上组织人员修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政治上扩大科举取士(北宋状元榜眼探花一览表)  进一步限制地方节度使权力 加强了文官治政 结束了五代以来武将当政的风气(但是太宗喜欢布好阵法 令前线将士依阵而战 结果多不如意 虽然遏制了武将的权利  却恶化了宋军作战的能力) 废除支郡 设立通判等职 加强了中央集权.军事上纳降漳泉吴越二国基本平定南方. 出兵交州 被主将侯仁宝为敌人诈降之计所惑,孤军深入,战死. 伐交州无功. 北上灭北汉 毁并州城池 又伐契丹 经高粱河之战 雍熙北伐 两次大败 对辽政策由“图制契丹”转向“联夷攻辽”,最终转为“修德以怀远”.对党项 故技重施 趁李继筠卒、其弟李继捧继位不稳之际诏其入京 逼其纳土 使李继迁出逃 之后继迁诈降占据银州 依附辽国 终不得制 不久太宗病死.观其一生 志大而才疏 好兵而无谋 外宽而内忌.

太宗这个庙号 他真的当不起

《宋史》:帝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既即大位,陈洪进、钱俶相继纳土。未几,取太原,伐契丹,继有交州、西夏之役。干戈不息,天灾方行,俘馘日至,而民不知兵;水旱螟蝗,殆遍天下,而民不思乱。其故何也?帝以慈俭为宝,服浣濯之衣,毁奇巧之器,却女乐之献,悟畋游之非。绝远物,抑符瑞,闵农事,考治功。讲学以求多闻,不罪狂悖以劝谏士,哀矜恻怛,勤以自励,日晏忘食。至于欲自焚以答天谴,欲尽除天下之赋以纾民力,卒有五兵不试、禾稼荐登之效。是以青、齐耆耋之叟,愿率子弟治道请登禅者,接踵而至。君子曰:“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帝之谓乎?故帝之功德,炳焕史牒,号称贤君。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县公之贬死,武功王之自杀,宋后之不成丧,则后世不能无议焉。

田况:太宗皇帝以亲邸勋望,绍有大统,深惩五代之乱,以刷涤污俗,劝人忠义为本。连辟礼闱,收釆时俊,每临轩试士,中第者不下数百人。虽俊特者相踵而起,然冗滥亦不可胜言,当时议者多以为非古选士之法。

郭青螺:宋太宗以天下私之子,金太宗乃以天下还之侄,故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毛泽东:①此人不知兵,非契丹敌手。尔后屡败,契丹均以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办法,宋人终不省。②不择手段,急于登台。③赵匡义小人之言。

有野史认为,宋太宗赵光义曾强幸小周后,小周后回去后大骂李煜,此说在民间流传甚广。北宋王铚在《默记》中最早提及此事(王铚《默记》原文云:龙衮《江南录》有一本删润稍有伦贯者云:李国主小周后随后主归朝,封郑国夫人,例随命妇入宫。每一入辄数日而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多宛转避之),后被宋人叶梦得《避暑漫抄》、元人宋无《啽呓集》、明人毛先舒《南唐拾遗记》和清潘永因《宋稗类钞》等照搬引用。

据《宋史·艺文志》有“徐铉、汤悦《江南录》十卷、龙衮《江南野史》二十卷”,《江南录》并非龙衮著写,且王铚所引为“删润稍有伦贯者”(即有删改润色的版本)。郑文宝曾亲事后主,他认为《江南录》一书“事多遗落、无年可编,笔削之际、不无高下,当时好事者往往少之”,在其所撰《江表志》、《南唐近事》二书中亦找不到“周后骂后主”的只言片语。至于《江南录》原书,因早已散佚,遂无从查证。

第一种可能,王铚所引《江南录》,为徐铉、汤悦版本。徐铉和汤悦均为南唐旧臣,据《宋史》载,《江南录》原书名《江表事迹》,系赵光义下诏编修,即所谓“官方史书”,且史载徐铉忠臣李煜,其奉诏所撰《吴王陇西公墓志铭》,对李煜为人赞赏有加,以常理推断,赵光义强幸小周后之事,断然不会出自此书。

第二种可能,王铚所引《江南录》,实为龙衮《江南野史》之误。《江南野史》卷三有小周后入宫争宠逸事,但并无赵光义强幸小周后的任何记载。值得注意的是,《江南野史》有语云“初从谦奉使宫口,质而不返其妃每哭诣,后主无以计,每闻使至,必避之而已” ,此句与《默记》所载极为相似,或为王铚所引之本源。后人据此创作有《熙陵幸小周后图》,明人沈德符曾言见过此画,并说“此图后题跋颇多”;姚士粦亦说曾见过此画的粉本(记为《宋太宗强幸小周后》)。但所谓“太宗强幸小周后”,只见于少部分野史,于正史并无明确记载,故此画更不足为训。



《武汉“战疫”纪事》合集

《红楼十二钗》合集

30首经典电视剧主题曲

曾仕强论三国智慧 合集

《中国历史悬案》合集

《中国诗词大会》合集

纪录片《楚国八百年》合集

纪录片《中国通史》合集

纪录片《河西走廊》合集

纪录片《金城兰州》合集

纪录片《中国将帅》合集

纪录片《解放西藏》合集

纪录片《四大美女》合集

纪录片《契丹王朝》合集

纪录片《千年书法》合集

纪录片《大国崛起》合集

纪录片《中国商人》合集

纪录片《诗词中国》合集

纪录片《茶马古道》合集

纪录片《十大元帅》合集

纪录片《大国仪仗》合集

纪录片《茶叶之路》合集

纪录片《美丽中国》合集

纪录片《银发汹涌》合集

纪录片《美丽中国 》合集

纪录片 《华为是谁》合集

纪录片《百年巨匠》合集

纪录片《黄帝内经》合集

纪录片《六祖慧能》合集

纪录片《台北故宫》合集

纪录片《大明宫》合集

纪录片《习仲勋》合集

纪录片《毛泽东》合集

纪录片《潘天寿》合集

纪录片《英雄之城》

纪录片《玄奘大师》

纪录片《俺爹俺娘》

纪录片《缅怀杨绛》

纪录片《抗美援朝》

纪录片《豪门秘事》

纪录片《布达拉宫》

纪录片《大明王朝》

纪录片《齐白石》

纪录片《邓丽君》

纪录片《沙孟海》

纪录片《钟南山》

纪录片《于右任》

纪录片《圆明园》

纪录片《路遥》

纪录片《雍正》

纪录片《孤老》

纪录片《启功》

纪录片《孔子》

纪录片《赤峰》

纪录片《马云》

纪录片《大清》

纪录片《朱熹》合集

纪录片《南宋》合集

纪录片《故宫》合集

纪录片《先生》合集

纪录片《敦煌》合集

纪录片《王震》合集

纪录片《路遥》合集

纪录片《家风》合集

纪录片《货币》合集

纪录片《知青》合集

纪录片《强军》合集

纪录片《徐渭》合集

纪录片《屈原》合集

纪录片《中国远征军》合集

纪录片《非典十年祭》合集

纪录片《资本的力量》合集

纪录片《汉字五千年》合集

纪录片《三国的世界》合集

纪录片《麦积山石窟》合集

纪录片《西藏的西藏》合集

纪录片《走近毛泽东》合集

纪录片《李鼎铭先生》合集

纪录片《 南怀瑾先生 》合集

纪录片《书房里的中国》合集

纪录片《梁思成 林徽因》合集

纪录片《宋氏家族往事》合集

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甘肃篇

纪录片《憨山大师的一生》合集

纪录片《星云大师的梦想》合集

纪录片《中国十大王朝》合集

纪录片《抗美援朝真实档案》

纪录片《 龟兹·龟兹》

纪录片《中国的重生》

纪录片《我的中国心》

纪录片《另一个香港》

纪录片《世纪宋美龄》

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

纪录片《十大瓷厂往事》

纪录片《生于五十年代 》

纪录片《蒋介石与胡适》

纪录片《北京的星期天》

纪录片《2019阅兵盛典》

纪录片《王阳明传奇一生》

纪录片《苏联最后的时光》

纪录片《星云大师的一生》

纪录片《大昭寺与小昭寺》

纪录片《1950年中苏合拍》

纪录片《大漠盗墓惊楼兰》

纪录片《英雄战胜北大荒》

纪录片《敦煌莫高窟:美的全貌》

纪录片《人生第一次 • 养老》

纪录片《中国新疆,反恐前沿》

纪录片《历史的拐点·汉匈之战》

纪录片《隐形杀手:对抗病毒的战争》

纪录片《鲜为人知的东北惊天大鼠疫》

纪录片《流行病:如何预防大型传染病》

纪录片《新中国十大元帅、上将授衔》

纪录片《张瑞敏企业重塑之求索》

纪录片《揭秘六十年前北京定陵挖掘全程》

纪录片《秦灭六国 商鞅变法》合集

纪录片《邓小平百万裁军决策内幕》合集

纪录片《苏东坡》合集

百家讲坛《水浒》合集

百家讲坛《苏轼》合集

百家讲坛《慈禧》合集

百家讲坛《李煜》合集

百家讲坛《庄子》合集

百家讲坛《李清照》合集

百家讲坛《武则天》合集

百家讲坛《长恨歌》合集

百家讲坛《张爱玲》合集

百家讲坛《唐伯虎》合集

百家讲坛《梅兰芳》合集

百家讲坛《永乐大帝》合集

百家讲坛《三十六计》合集

百家讲坛《春秋五霸》合集

百家讲坛《中华孝道》合集

百家讲坛《人间词话》合集

百家讲坛《大隋风云》合集

百家讲坛《贞观之治》合集

百家讲坛《太平公主》合集

百家讲坛《诗歌爱情》合集

百家讲坛《诗歌唐朝》合集

百家讲坛《千古爱情》合集

百家讲坛《清官海瑞》合集

百家讲坛《千古爱情》合集

百家讲坛《末代皇帝》合集

百家讲坛《清官海瑞》合集

百家讲坛《走近曹操》合集

百家讲坛《康熙大帝》合集

百家讲坛《解码关公》合集

百家讲坛《论语 心得》合集

百家讲坛《雍正十三年》合集

百家讲坛《风雨张居正》合

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合集

百家讲坛《诗歌话清明》合集

百家讲坛《隋唐英雄志》合集

百家讲坛《玄奘西游记》合集

百家讲坛《孟子的智慧》合集

百家讲坛《唐诗的故事》合集

百家讲坛《诗歌故人心》合集

百家讲坛《救时宰相于谦》合集

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合集

百家讲坛《汉代风云人物》合集

百家讲坛《南唐后主李煜》合集

百家讲坛《胡雪岩的启示》合集

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合集

百家讲坛《囚徒天子光绪》合集

百家讲坛《五百年来王阳明》合集

百家讲坛《纳兰心事有谁知》合集

百家讲坛《书香才女李清照》合集

百家讲坛《金戈铁马辛弃疾》合集

百家讲坛《抗倭英雄戚继光》合集

百家讲坛《向诸葛亮借智慧》合集

百家讲坛《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合集

百家讲坛《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合集

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合集

百家讲坛《正说清朝二十四臣》合集

百家讲坛《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合集

百家讲坛《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合集

百家讲坛《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合集

百家讲坛《侠骨柔情陆游陆放翁》合集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图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西北孤莲

主编微信:xuzhigang1129639299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