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播放键▶️,收看《颜子》上集:
🎬点击下方播放键▶️,收看《颜子》下集:
TRENDING NOW
01
不论后世如何流变,后人如何毁誉,一个难以撼动的事实是: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基本底色,也是东方文明的重要柱石。
谈论儒家思想,绕不开孔子,也绕不开他的优秀弟子们,比如颜回。从“亦步亦趋”尊师崇道,到“闻一知十”创新阐发,从“周游列国”百折不回,到“箪食瓢饮”醉心学术,孔颜师徒在两千多年前就为中国的知识分子树立了一对精神标杆。
在孔门弟子中,“宗圣”曾参以孝行闻名,著有《大学》《孝经》,提出的“修齐治平”成为中国士大夫阶层最完美的人生理想,其弟子编纂《论语》;“述圣”孔伋著有《中庸》;“亚圣”孟轲著有《孟子》,因对儒学的卓越贡献与孔子并称“孔孟”。
而被孔子亲定为“四科十哲”头把交椅的“复圣”颜回,却没有传世著作,因为早逝也未能传衣钵、承道统。那么,颜回凭什么能端居于中国文化的最高殿堂,以“四配之首”流芳百世呢?
电视纪录片《颜子》掸去历史的尘封,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讲述中,带您感知颜回的德行魅力;在一流学者的解读中,带您体悟颜回的存在意义;在跨越时空的对比中,带您从颜回身上找到中国知识分子身上不计事功,专意追求道德理想和真理的“原儒”精神。
这部纪录片以史料典籍为依据,在100分钟的时长里呈现颜回短暂而绚丽的一生,多维度解读他对儒家思想体系的学术贡献,超时空展示他在传统道德和民族品格塑造方面的巨大影响力。
02
上集 《卓冠贤科》
公元前521年,颜回(字子渊)出生于曲阜。13岁那年,颜回正式拜入孔子门下。
他长期坚守“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行为规范,在同门学子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孔子高兴地称赞:“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早慧的颜回已经体悟到孔子学术的精深博大,心无旁骛地坚定追随老师。在与其他学派的办学竞争中,孔子门下虽“三盈三虚”,但“唯颜渊不去。”
“闻一知十”而且刻苦好学的颜回,精通礼、乐、射、御、书、数等“君子六艺”,在学习射箭时曾连续三次射中鹄心,让孔子啧啧称赞,他跟随在鲁国“摄相位”的孔子参加了一段短暂的政治实践,在“夹谷会盟”和“堕三都”行动中大显身手。
周游列国十四年间,颜回在艰难险阻面前镇定自若,处事得当,成为这所流动学校的大管家。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他行为上一丝不苟,信念上坚定不移,学术上日益精湛,成为孔子心中最理想的接班人。
这位“卓冠贤科”的首座弟子,最终未能如孔子所愿传承衣钵。公元前481年秋,颜回去世,时年41岁。鲁哀公亲往陋巷吊丧,按照当时国君吊唁臣民的最高礼节,“升自东阶,向尸而哭。”
03
下集 《体道入圣》
公元前484年,颜回跟随孔子重返鲁国,帮助孔子编辑出《诗》《书》《礼》《乐》《易》《春秋》,后世称为《六经》。
《六经》疏浚了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前两千多年赖孔颜师徒而传,后两千多年赖孔颜师徒而开。
颜回早年就精通易道,他汲取了其中“天人合一、无为清静”等营养,为后世许多道家人物所尊崇。在他身后,形成了一个特色鲜明的儒家学派——颜氏之儒。
礼崩乐坏的现实世界无法为仁政思想提供实验田,颜回断绝了入仕的念头,专心于内在道德思想境界的提升和真理探寻。
身居陋巷,箪食瓢饮的颜回,内心真的快乐吗?究竟为何事而乐?对这个问题的深究,千年之后成为宋明理学发端的重要推手。
“陋巷之乐”道出了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旨趣——在精神上创造一个不为外界左右的完满自足的内心世界,超越了物质贫富、境遇顺逆和事功成败。
遗憾的是,后世儒家与孔颜境界貌合神离,渐行渐远。当学问被物化为“黄金屋”和“颜如玉”时,除了能够换来功名富贵的“四书五经”,其他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成果都成了无人问津的“下品”。
颜回身上体现出的“立德”“仁爱”“不迁怒不贰过”“好学”等优秀品格,不仅对中国知识分子影响巨大,而且对中国民族品格和精神的熔铸也具有标本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