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教的前世今生
金庸笔下的《倚天屠龙记》中影响力最大的教派,当属明教。书中只提及明教自西域传来,总坛在波斯,并没有详细描述它的教义和渊源。
历史上确实存在着“明教”这个教派,它与“祆教”、“景教”在唐朝时并称为“三夷教”(自外传入的宗教流派)。其中,祆教又名“拜火教”,原名琐罗亚斯德教,而“景教”则指基督教的聂斯托利派。那么明教是不是真的有一个”波斯总坛“,有个”圣火令“呢?
摩尼教的创立
明教正式名叫摩尼教,创始人摩尼(Mānī)。摩尼生于公元216年的古波斯萨珊王朝巴比伦行省,父亲跋帝(Pātik)是位富有而博学的波斯人,属于一个犹太-基督徒的净洗派厄勒克塞(Elcesaites)派,母亲末艳(Maryam)则有帕提亚王室血统。
厄勒克塞这个教派特点是禁欲、素食、浸礼、苦修。摩尼四岁时,父亲就将他带入这个教派的社区生活。摩尼二十四岁时,宣称自己得到天使的启示(翅膀硬了),与厄勒克塞派决裂,自创摩尼教,提出“二宗三际论”的教义,尊崇光明,崇拜日月。
“二宗”指宇宙未创生之前就存在的光明、黑暗二大领域。三际:“初际”之时二者彼此分离,“中际”之时光明落入黑暗,宇宙由此生成,“后际”之时,光明与黑暗最终得到了恢复,黑暗能量归于死寂,光明分子上升明界。
摩尼教团组织严密,共有五个等级,分为慕阇(使徒)、拂多延(主教)、默奚悉德(长老),阿罗缓(选民)、听者(信徒),前四级需要出家修行,吃素食、穿白衣、每天做七次礼拜,听者是居家的平信徒。
摩尼的宗教野心非常明确:就是要创造一个能联合整个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宗教。因此摩尼对当时流行的宗教思想毫不客气地采用了“拿来主义”的原则,接触了拜火教、基督教、犹太教、“诺斯替”信仰等,游学至印度后又吸收了佛教的思想。
摩尼教的传播路线
最初摩尼只在波斯北部传教,拥有少量信徒,后来他通过海路到达印度,说服了土兰(今巴基斯坦的卑路支斯坦)和马克兰(今巴基斯坦的信德)的首领皈依摩尼教。242年,摩尼从印度载誉归来,受到萨珊波斯皇帝沙普尔一世召见,并允许在首都传教。于是摩尼教的“波斯总坛”正式建立,不过不在伊朗,在巴比伦行省,年代相当于我们的三国。
站稳脚跟后,摩尼陆续派出多个教团前往帝国各地传教,将摩尼教扩张到埃及和中亚。但好景不长,别忘了波斯里面拜火教才是“老大哥”。沙普尔死后,波斯皇帝的权力遭削弱,祭司们趁机诱杀了摩尼(公元277年),然后大肆迫害摩尼教徒。
摩尼教向西传教路线有两条:第一条是从伊朗出发,来到叙利亚,然后南下经过巴勒斯坦地区,进入埃及,继续向东沿着北非。渡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西班牙,翻越比利牛斯山,进入法国南部和意大利北部。第二条从伊朗出发,经亚美尼亚传入小亚细亚,进入东南欧的拜占庭帝国。
在宗教势力统治一切的欧洲和东罗马帝国,要想反抗基督教带来的苦难生活,必须从反抗基督教入手。摩尼教成为许多基督教异端教派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来源和精神武器。在中世纪世界基督教的三场规模最大的异端运动:保罗派运动、波高米尔运动和阿尔比运动,都与摩尼教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这些运动被镇压,摩尼教在西方销声匿迹。
摩尼教在中国的沉伏
六世纪时,中亚的摩尼教团势力强盛,其领袖将新的总坛,既“中亚总坛”建在撒马尔干,主要的成员已是粟特人等中亚本地居民。粟特人本来信仰的是拜火教,但也不忌讳其他宗教。
摩尼教能够在中国登堂入室,则与女皇武则天密不可分。唐朝本来是李氏江山,把老子李耳建立的道教视为国教,偏偏武则天又是一个佛教徒。武则天登基之后,不少拥护李唐江山的人对她颇有微词,这让武则天心神不宁。
691年7月,摩尼教的教徒写了一本叫《大云经》的经文,称武则天是正统。694年摩尼教教徒带着《二宗经》来华,标志着摩尼教正式传入中国。不过根据出土遗物的证据,摩尼教群体此前已经在塔里木盆地活动了。武周时期,摩尼教一直受到优待,但摩尼教借用了太多佛教的成分。到了开元年间(732年)因为“非名门正派, 妄称佛教, 欺骗百姓”,被禁止在汉人中传教。
天宝十四年(755年),唐朝爆发著名历史事件“安史之乱”。朝廷请回鹘人入中原平叛,结果引狼入室,回鹘人赖在中原不走了。宝应元年(762年),回鹘首领牟羽可汗在洛阳遇到了一位摩尼教高僧后大受触动,遂将摩尼教立为国教。768年至807年,摩尼教先后在京师、荆州、扬州、洪州、越州、河南府、太原府等地建寺,成为摩尼教最为风光的时期。
开成五年(840年),回鹘部被新兴的草原政权黠戛斯所破,回鹘开始从大唐撤军。撤军的同时,回鹘部上书祈求大唐皇室继续优待摩尼教僧侣,遭到唐朝皇室拒绝。会昌元年(841年),唐朝则趁机吞并了残余的回鹘势力。黠戛斯人信奉萨满教,因此摩尼教在中亚的根基遭摧毁。两年后(843年)又发生了著名的“会昌灭佛”,摩尼教、景教、祆教诸教受到波及牵累(摩尼教用佛教术语来传教,反佛情绪很容易蔓延到自身)。
摩尼教的汉化2.0版
摩尼教虽在唐朝遭受重创,但历经五代两宋依然存在。到了宋代,摩尼教已完全汉化成明教,与原本的摩尼教是面目全非。依托道教,摩尼教在宋代得到统治者的认可。元朝统治者依旧承认摩尼教的合法地位,并在泉州设立对明教和景教的管领进行管理。
由于明教经常与弥勒教,白莲教等结合,成为民间秘密结社的团体,农民起义又经常以明教、弥勒教、白莲教等宣传口号,所以常遭到统治者的抨击和抵制。进入明代后,明太祖朱元璋颁布政令,禁断异端教派和信仰,而明教因其冲犯国号,被官方禁断。
清朝承袭明律,依旧禁止明教流传。隐藏在清朝中的明朝遗民希望推翻清朝,屡屡和清朝朝廷爆发冲突,特别是嘉庆年间。1796年,湖北宜都掀起清朝最大规模的白莲教起义,参与人数高达4-5万人,范围波及川、楚、陕、豫、甘五省。嘉庆不惜花费国库五年的收入(2亿两白银),以及调动16个省的士兵,费了整整十年时间才镇压下去。
自17世纪泉州摩尼教彻底衰微以来,摩尼教遗址晋江草庵主要供佛教僧侣使用,现在又转化为民间信仰的庙宇。草庵正厅内依崖壁开凿一圆形佛龛,龛内浮雕一尊坐像。坐像背有毫光射纹饰,散发披肩,端坐莲坛,面容安详,着宽袖僧衣,双手结佛教禅定印,平放于腹下,衣褶线条流畅,整体呈现佛教造像中的跏趺坐。这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唯一留存的一尊摩尼造像了。
早期摩尼教是不塑神像的,只是“向往光明、严戒自身”,仅此而已,没想到进入中国后也开始入乡随俗,但摩尼教并不崇拜“圣火”,所以没有“圣火令”一说。摩尼教的传统“艺能”倒是法术,包括驱邪、祈雨等。尤其是在西域的记载中经常提到胡僧祈雨。泉州的摩尼教遗物中也保留了大量祈雨相关的文献。
总之,摩尼教结合了祆教、佛教、道教等诸多教派的教义、理论以及仪轨等,不断进行融合创造而流传成一个世界性的宗教。在遭到其他宗教和政府围剿的情况下,摩尼教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适应力,即便如今不复存在了,但对于研究历史上宗教之间的融合和争斗,依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以往文章:
国际足联调查网红“撒盐哥”世界杯违规入场摸奖杯,那又怎样?
清末“广东十虎”究竟是何方神圣?黄飞鸿不在其中,苏乞儿地位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