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2021|工业、服务两开花,大湾区机器人企业走上“高速公路”
2021的机器人赛道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文丨李芊 刘晓潼 许璧端
编辑 | 江倩君
在疫情的催化下,2020年机器人产业迎来了全面爆发。一直延续到2021年,机器人热潮仍持续不断。
据天眼查不完全统计,“工业机器人”自有融资记录以来,融资事件数超670起,融资金额超600亿元,2021年融资事件合计92起,融资金额近230亿元;“服务机器人”自有融资记录以来,融资事件数合计为815起,融资金额超960亿元,2021年融资事件发生113起,金额超440亿元。
天眼查数据显示,机器人相关企业34万家,近5年来,新增企业注册增速均超过37%,增速迅猛;从企业地区分布来看,广东、江苏以及山东三省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广东省拥有近7.5万家企业,排名第一。
在拥有最多机器人企业的地区——广东,36氪广东一路陪伴和见证了大湾区的机器人产业发展。
去年以来机器人投资热度不减,36氪广东接连推出对机器人企业的洞察,记录机器人赛道这条“高速公路”上的“赛车手”。
近年来,李群自动化、海柔创新、云鲸智能等机器人企业迅速成长为独角兽,松山湖的机器人军团正在崛起。2014年,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在松山湖创立了机器人产业基地,并是邀请原港科大工学院院长高秉强教授、长江商学院副院长甘洁教授共同加入,随后开始在全国范围物色合适的机器人技术项目和团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松山湖机器人基地已经孵化了60余个项目,且项目都有了较快的发展。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厚积薄发的二十周年。根据近期出炉的《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关于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2021年起,松山湖将在5年内投入20亿元,着力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发展新格局。
据投资界不完全统计,2021年东莞机器人企业频频传出融资消息——3月,逸动科技宣布完成亿级B轮融资;同月,海柔创新完成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五源资本、源码资本、华登国际入局;5月,本末科技宣布完成Pre A轮数千万级别融资,五源资本领投,老股东奇绩创坛、大米创投;7月,松灵机器人完成了亿元级A轮融资,红杉中国、五源资本、祥峰投资中国和HKX等一线顶级基金机构出现其中。
VC组团去东莞背后,恰好是机器人产业繁荣发展的生动写照。当机器人走上生产线,昔日“世界工厂”东莞在蜕变,以东莞为代表的大湾区机器人产业也实现突围。
工业机器人,产业数智化转型重要引擎
根据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1年)》预计,2021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 839 亿元,其中工业机器人有445.7亿元规模。
2021年1月4日,「优艾智合」宣布获得蓝驰领投的A+轮投资,延续2020年融资金额超亿元的成绩,也作为2021年工业机器人产业融资的开端。年末,12月28日优艾智合宣布完成B系列融资为2021圆满收官。此次金额累计超3亿元,两轮融资分别由方广资本、熙诚金睿领投,IDG、松禾、SIG、蓝驰、软银、HAX等新老股东跟投,均由泰合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仅按公布了金额的B系列融资来看,优艾智合的融资金额相比2020年已翻了不止一番。
「蓝胖子机器智能」产品一览
「越疆科技」CR5协作机械臂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服装行业亦通过机械化、智能化等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微埃智能」创始人赵紫州则认为,纺织工业的智能化改造,不是替代劳动或“机器换人”,而是人机互动、人机协同,使得制造过程更加高效。
AI+工业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微埃智能」,聚焦于纺织领域的工业机器人,研发了「自络投纱机器人」,无需对原有的设备或产线进行改造,在搭载系统后,机器不仅能在弱光条件下正常运作,更提升了50%的投纱效率,且减少了原来设备折旧损耗。
「微埃智能」自络投纱机器人
在工业机器人终端产品爆发式增长的同时,价格和产能已成为中国机器人行业的重要瓶颈。机器人零部件成本是机器人制造成本中的大头,而零部件这一市场大多由国外企业垄断。但近年来不少国产制造机器人零部件企业迅速崛起,努力实现核心零部件的自研国产化。
例如在机器人核心运动部件研发制造领域深耕八年的「天太机器人」,通过自主研发减速器、智动轮等产品,成为了与国内厂商广泛合作的运动零部件供应商。2021年9月,「天太机器人」完成了由华登国际领投的1.8亿元的B轮融资交易。「天太机器人」创始人兼董事长何志雄认为,“国产化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上游产业链开始受到资本关注,也标志着国产机器人行业进入了快速、良性的发展通道。”
「天太」SCARA机器人在加工机床上的实际应用案例
服务机器人,让科幻照进现实
相较于工业机器人的成熟稳步发展,服务机器人在我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各服务机器人公司的技术和产业化水平与国外公司的差距逐渐缩小,且部分产品市场化应用已经领先于全球,具备先发优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制造企业营业收入529亿元,同比增长41%。
随着人们对于服务机器人的需求增长,也催生了各服务机器人公司技术不断创新发展。
扫地机器人无疑是最常见的服务机器人之一。作为国内较早出现在扫地机器人赛道的「浦桑尼克」在2021年“官宣”了浦桑尼克羽系列F16洗地机。通过对洗地机用户的精准定位,找出了这一用户群体在使用其他洗地机时常出现的不方便和噪声大的痛点。「浦桑尼克」使用分离式清洁基站的设计和静音马达很好地解决了这两个痛点,同时也增加了洗地机的续航能力。
「浦桑尼克」都一直强调要做解决用户痛点的产品。“用户是一切产品设计的最终落脚点”是「浦桑尼克」始终坚持的一个方向,这也是让其洗地机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原因。
「浦桑尼克」羽系列F16洗地机
自2016年小米推出第一款带激光雷达扫地机器人后,激光雷达成为了扫地机器人身上的标配,在供应链端涌现了一大批激光雷达的供应商。
「欢创科技」虽是这个赛道的晚来者,2018年底才正式推出第一款用于扫地机器人的激光雷达产品,但基于团队在“单目视觉”技术领域多年的沉淀,走出“消费级面阵Sensor+ASIC芯片”的技术路线,实现高帧率效果,提升产品可靠性的同时还降低了成本。通过技术的创新,「欢创科技」迅速打开了市场,年出货增长率超300%。
截止目前,「欢创科技」所服务的客户已覆盖众多一线品牌,包括小米、追觅、360以及扫地机行业头部客户。在2021年,「欢创科技」连续获得 B轮、B+轮和B++轮融资,B轮系列融资额累计超2亿元。
特种机器人由于其在特殊领域的作用,在2021年也获得了不错的发展。
2021年4月,36氪广东持续关注的水下机器人公司「潜行创新」宣布连续获得近亿元A轮、Pre-B轮融资。「潜行创新」常务副总裁周长根表示,将继续延续消费级和轻B端产品战略。此外,在山西朔州煤矿透水事故救援工作,「潜行创新」的水下机器人也协助了蓝天救援队救援活动。
「潜行创新」产品潜鲟探鱼无人机潜鲟F1
接下来的9月,「鳍源科技」宣布完成了数千万元的B轮融资,通过对水下场景应用的研究,「鳍源科技」为用户提供了各种水下生产力工具。通过创新研发,「鳍源科技」目前已经有超过100多项的发明和实用专利,并帮助其在水下人工智能这一赛道上取得不菲的成绩。
除了在ToB的市场上拥有一席地,「鳍源科技」也在通过销售+租赁的形式在东南亚、澳洲等潜水旅游胜地开启了自己的To C市场,做到了水下人工智能全市场的覆盖。
人机交互一直是服务机器人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研发可变形的双足人型态机器人,「乐森机器人」让一直只存在于荧幕里的变形金刚走进了现实世界。通过12年来的技术积累和“擎天柱”这一产品的驱动,让「乐森机器人」在全球消费级机器人领域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也给了消费级机器人市场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乐森旗舰版擎天柱」产品示例
赛道升温,机器人还要看大湾区
2021的机器人赛道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在这一年,不少大湾区机器人企业正极大改变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据《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统计,广东省已有省级机器人骨干(培育)企业超100家,从区域来看,广东省智能机器人产业分布在11个地市,产业主要聚集深圳、东莞、惠州、佛山、广州等地。《报告》还指出,机器人产业作为广东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发展势头大好。大湾区的机器人企业在2021年交出了一份很不错的答卷。
2021年12月28日,工信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
随着政策的推动和资本的不断加持,相信未来机器人赛道还将持续升温。大湾区作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排头兵”,有望成为中国新一轮全面开放的“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