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出|别找了,32名生命医学部院士候选人都在这,提前看哪些人会入选(候选人有颜宁,何祖华,刘耀光等人,值得收藏)
iNature: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候选人32人,根据今年初中科院学部主席团的决定,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2名。经过前期的准备,终于汇集了32位候选人所有的信息,并进行了相应的分类,以下信息仅供参考。并不代表iNature的观点,仅仅是信息传播,如果有出入,请提前告诉iNature,我们会进行相应的处理。
1结构生物学
颜宁-膜蛋白的探索者
颜宁 教授,博导
1996—2000 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学士
2000—2004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博士
2005—2007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博士后
2007-至今 清华大学教授
我们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次级主动运输蛋白(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ers)的工作机理上。交替通路模型(alternating-access model)被用来解释转运蛋白的工作机理,在这个模型中,转运蛋白至少采取两种构象来进行底物的装载及卸载:一种向膜外开放,一种向膜内开放。有许多结构和生物物理学证据支持这个模型。但是,仍有两个最有趣的基本问题没有解决。第一,主动运输的能量偶联机制是什么?第二,在转运过程中,是什么因素触发了转运蛋白的构象变化?我们实验室使用基于结构的研究手段对次级主动运输蛋白进行研究,以期解决转运蛋白工作机理中的基本问题。
学术总体分析(参考Web of Science)
许瑞明-表观遗传结构的领域奔跑者
国家“千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美国科学促进会2012年度会士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创新课题组组长
蛋白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拟筹建)主任
本研究组主要从事基因表达与调控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又分为基因转录的表观遗传调控和RNA转录后加工两个方向。
学术总体分析(参考Web of Science)
蒋华良-分子结构的点睛人
蒋华良长期致力药学基础研究和新药研发,他通过生物学、化学和计算科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开展原创药物研究新策略与新方法、先导化合物发现和优化、药物靶标调控机制等研究。他发展了一系列靶标发现和药物设计新方法,被国际同行高度重视和应用,推动我国该领域研究水平进入国际前沿。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物分子设计。近年主要开展离子通道、酪氨酸激酶、脂质代谢相关通路、新型抗菌(病毒)靶标及表观遗传学相关重要蛋白质的靶标发现、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药物设计方法、ADME/T预测方法和生物信息学研究。
学术总体分析(参考Web of Science)
2植物学/保护生物学
何祖华-植物抗病的急先锋
1993-1996 浙江大学(原浙江农业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植物分子生物学和植物病理学博士,副教授; 1997-1998 美国加州Salk研究所植物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博士后; 1999-2000 加大Davis分校植物病理系博士后; 2000,12-至今 获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人才计划资助,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导。兼上海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科技部中-韩生命科学合作中心主任(2001-2006),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秘书长,上海市植物生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抗病信号转导、功能基因和信号途径互作。主要从事研究模式植物(水稻和拟南芥)抗病调控基因的克隆与信号转导;研究水稻对稻瘟病白叶枯病的抗病信号途径;植物抗病反应(SA途径)与发育(GA和auxin)信号的cross-talk;水稻重要农艺性状功能基因组学;植物新的GA途径与性状发育的调控。并致力于广谱抗病和高产水稻资源的创造,重点是聚合超高产新性状,在高产品种的模型上,通过转基因或分子辅助育种改良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等。研究主要涉及分子遗传、细胞和生物化学与生物信息学。
学术总体分析(参考Web of Science)
刘耀光-技术的革新者及水稻不育的探路人
刘耀光,男,博士生导师,1954年3月生。1982年华南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任教湖南省长沙农业专科学校;1985~1988年,留学日本香川大学,并获硕士学位,1988~1991年,留学日本京都大学,学习植物遗传学专业博士课程,并获博士学位。1991~1993年,在日本三井植物生物技术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1993~1996年,在日本三井植物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研究员,1996年7月回国。近年来主持和参加了20多项国际合作、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得资助经费1200多万元,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和水稻重要育性基因的克隆与分子机理研究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就和进展。兼任全国遗传学会植物遗传和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成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学术总体分析(参考Web of Science)
种康-发育与环境的胁迫平衡人
种康 ,男,博士,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62年4月出生,陕西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现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光合作用与环境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重点研究的科学问题是植物器官发生和发育及其环境应答的分子机理。以水稻、小麦和拟南芥等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分子遗传学、分子细胞生物学和生理学等手段,揭示器官发生(如开花、根的形成)基因调控模式和控制途径,探索作物分子遗传改良的可能途径。
学术总体分析(参考Web of Science)
谢道昕-植物激素的拓荒者
谢道昕 ,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JIPB,Molecular Plant和The Plant Journal等学术期刊编委。激素对于生物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繁衍生息等各种生命活动起重要调节作用;阐明激素的受体识别机制,对于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提高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谢道昕实验室主要研究激素感知及其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防御反应的分子机制,迄今阐明了茉莉素和独脚金内酯两类激素的受体识别机制:2009年发现的茉莉素受体COI1,遵循生物学领域经典的激素活性分子可逆地结合受体并循环触发信号传导链的“活性分子-受体”识别规律、调控植物的防御反应和生长发育;2016年阐明的独脚金内酯受体D14,则具有生成激素活性分子和不可逆地结合激素活性分子的双重功能、遵循新型的“底物-酶-活性分子-受体”识别规律、调控植物分枝等重要生长发育过程。
学术总体分析(参考Web of Science)
张克勤-环境防护的绿色使者
张克勤,男,汉族,1958年12月生,贵州省黔西县人,教授,现任云南大学副校长。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云南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云南大学省工业微生物发酵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微生物资源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香港大学、南开大学兼职教授;教育部第四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八、九届评审委员;SCI源刊《Fungal Diversity》执行副主编、《菌物系统》、《菌物研究》编委;中国菌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微生物学会、遗传学会理事。专注于作物病原线虫生物防治研究,通过发掘杀线虫微生物新资源和新化合物、确定致病毒力因子、揭示微生物与线虫互作分子机制,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线虫生物农药并实现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为解决线虫防治的难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术总体分析(参考Web of Science)
魏辅文-熊猫爸爸
魏辅文,男,1964年4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动物生态与保护遗传学研究组组长。2006年有关大熊猫分子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在Current Biology上作为封面文章发表,Nature、Science等著名杂志和Discovery频道、BBC、路透社等多家知名媒体均在显要位置发表相关的评论和报道,并入选2006年度美国Discover杂志12大生物科技新闻;2007年在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上发表有关大熊猫是否走到进化尽头的文章再次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入选“2007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2010年,有关小相岭山系大熊猫栖息地丧失与破碎化对该地区大熊猫种群生存威胁的文章发表在Conservation Biology上, Science在Random Samples栏目发表了“野生熊猫的希望”文章,对该项工作进行了报道和评价。2011年,有关大熊猫肠道菌群帮助消化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工作在PNAS上,Nature等媒体对此做了报道和评价;大熊猫喜欢原始林的研究成果发表在Biology Letters,引起Nature和Science等媒体的高度关注。2012年,应邀在Molecular Ecology撰写大熊猫遗传学研究综述。2013年,利用种群基因组学方法揭示了大熊猫种群历史和适应相关成果,在Nature Genetics上以封面文章发表,Science Daily等媒体进行了报道。
学术总体分析(参考Web of Science)
3分子细胞生物学
陈晔光-信号通路的解读人
陈晔光,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细胞信号转导:利用膜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等多学科技术手段研究TGF-β和Wnt信号的调控以及它们在胚胎发育、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和肿瘤形成中的作用。
学术总体分析(参考Web of Science)
徐涛-血糖调控的操作使者
徐涛,研究员,生物物理所所长,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中德马普合作小组主任,《科学通报》特邀编辑,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杂志特邀编辑,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膜与细胞专业委员会主任。血糖调控涉及胰岛素的释放和葡萄糖转运体的上膜。这两个过程都需要囊泡的参与。本研究组主要以胰腺β细胞和脂肪细胞为对象,研究其中囊泡转运和融合过程的分子调控机制,阐明血糖调控的分子细胞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胰岛素储存囊泡分泌过程中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和胞内第二信使对分泌的调控作用;葡萄糖转运体在脂肪细胞内转运和上膜机制的研究;细胞内Ca2+信号的自稳平衡和对分泌的调控作用。
学术总体分析(参考百度学术)
屈良鹄-RNA领域的开拓者
屈良鹄,是中山大学的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山大学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生化分子生物学会RNA专业委员会主任,“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屈良鹄教授长期从事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科学研究,是RNA组学领域专家。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973”重要科学前沿项目以及中美和中法等国际合作等项目。在Nature、Science、PNAS、Hepatology、Nucleic Acids Res等国际重要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论文被引用2000余次、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
学术总体分析(参考Web of Science)
董晨-免疫炎症的安全卫士
董晨,博士,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副院长。免疫应答和炎症疾病的机制。
学术总体分析(参考Web of Science)
徐安龙-免疫进化的先行者
徐安龙,男,汉族,1963年6月生,教授。美国伊利诺大学分子免疫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1985年7月参加工作,1984年10月入党。2013年1月24日起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试用期一年)。博士生导师;国家"十一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专家;"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各种不同进化地位物种的免疫基因与分子的功能与演化研究。回国16年来,集中在脊椎动物免疫系统的起源与演化的前沿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原创性和系统性的成果,共获中国发明专利42项和美国发明专利1项;以通讯作者发表的SCI论文138篇,其中IF≧10 论文5 篇,如Genome Res, Am J Hum Genet;5<IF<10 论文14篇, 如: J Immunol, J Biol Chem, Cell Res等。
学术总体分析(参考Web of Science)
季维智-灵长动物研究的排头兵
季维智,男,汉族,安徽省合肥市人,中共党员,生于 1950年6月29日。1969年2月1日参加工作,1982年2月毕业于云南大学生物学系动物学专业。季维智同志多年来从事灵长类生殖生物学研究,具有系统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较高的英语水平,较强的事业心。在多年的科研工作中,首次发现了猕猴体内促性腺激素和孕硐的昼夜分泌节律等新现象,证明并提出了体内阿片类系统参与这种调节的新观点。提出了猕猴受精卵的分化可能与FSH有关,所建立的猕猴半透明带分析系统(HZA)为深入研究顶体反应提供了可能;同时建立和改进了一些生殖工程技术,并注意把这些新技术应用于保护生物学和家畜的品种改良;研究中特别注意微观和宏观的有机结合,利用生殖生物学工程新技术首次将我国特有珍稀动物藏猕猴的精液冻存成功;并推动创建了我国第一个保护生物学研究中心和中、美灵长类生物学联合实验室;沟通和建立了与国际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的联系,争取到国际有关组织的大额经费支持;多次成功地主持和承办了国际、国内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术研讨会,在国际上引起了较大反响,为我所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作出了极大的努力和贡献。
学术总体分析(参考Web of Science)
4病毒学/流行病学
陈化兰-抗毒(禽流感)天使
陈化兰,1969年生,甘肃白银人,1997年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预防兽医学博士学位。“九三”社员,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首席科学家。现任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农业部禽流感防控专家组组长,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动物流感参考中心主任、OIE生物标准委员会副主席。1994年以来专注于禽流感病毒基础研究和疫苗研发,取得一系列重要发现,深化了对禽流感病毒的认知,为防控决策和技术研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先后研制多种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禽流感疫苗,在国内外累计生产应用超过1400亿剂量,为高致病力禽流感的有效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创造了巨大社会经济效益。在《科学》(Science)、《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是2015年及2016年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之一。
学术总体分析(参考Web of Science)
顾东风-心血管流行病学的开路人
顾东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流行病学部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国际心血管流行病学与预防学会常务理事;国际杂志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和 Human Genetics 等编委,Chronic Disease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国循环杂志》等副主编;我国心血管疾病预防与控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全国主任委员)。先后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和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曾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研修。长期从事心血管流行病学与遗传流行病学,包括病因和人群防治研究。先后承担“中国高血压调查随访及主要死亡影响因素研究”和“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预测China-PAR”两个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以及国内外心血管病遗传学和遗传流行病学等项目,作为“亚太队列人群协作研究”执委开展65万人群大型队列研究。
学术总体分析(参考Web of Science)
4临床基础医学
马兰-神经成瘾分子领域的不断追求者
马兰教授:博士、复旦大学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药理研究中心主任。1990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博士学位,《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Neuropharmacology》、《Molecular Pain》、《Neuroscience Bullentin》等学术刊物编委。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2008年度973计划健康科学研究领域 “阿片类物质精神依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精神药物成瘾的分子机理。发表SCI论文60余篇,被引用1000次以上。其中回国后在《Cell》、《Journal of Cell Science》、《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等国际著名SCI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被引用900多次。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先后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奖、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自然科学牡丹奖等荣誉。
学术总体分析(参考Web of Science)
宋尔卫-乳腺癌患者的守护卫士
宋尔卫于2000年在中山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99年10月至2001年10月以及2002年02月至2004年08月先后在德国艾森大学医学院及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研究工作,2004年8月全职回国在中山大学工作,2005年1月被聘任为中山大学研究员。200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7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9年被评为CMB(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杰出教授;2010年担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并当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4年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第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201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09年度“第二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及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宋尔卫主要围绕乳腺癌等恶性肿瘤转移开展研究,在非编码RNA(ncRNA)和肿瘤微环境调控癌细胞可塑性与肿瘤转移领域取得了系统性的创新成果。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3篇,其中包括在Cell、Cancer Cell、Nature Medicine、Nature Biotechnology、Science Tranlational Medicine等国际著名杂志发表的论文。这些通讯和第一作者论文总SCI影响因子415分,其中单篇最高39.08分;SCI他引总次数3244次,单篇SCI他引最高739次。研究成果被Science等学术期刊正面引用。
学术总体分析(参考Web of Science)
陆林-精神病学的领路人
陆林,男,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主任。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PI,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PI。长期从事精神疾病的临床研究和治疗工作,在Science、Nat Neurosci、JAMA Psychiatry、Mol Psychiatry、Nat Commun、Am J Psychiatry和Biol Psychiatry等著名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总引用1万余次,其中20余篇文章的单篇引用率超过100次,在精神病学和临床心理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主编(译)或参编论著20余部,其中英文论著3部;申请发明专利11项,其中授权专利9项。研究成果曾先后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863计划项目和重大科学计划项目等多项课题。
学术总体分析(参考百度学术)
杨正林-护眼大使
杨正林,博士 教授/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眼睛疾病基因研究领域专家、2010年国家杰青,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副院长,人类疾病基因研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担任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和专家评审组成员、眼科学“十三五”规划专家组组长,现为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常委、四川省医学会检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医学遗传学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主要从事疾病基因(以眼睛疾病为主)的鉴定及临床应用研究,是我国眼睛疾病基因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在四川建立了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眼睛疾病基因研究平台,先后主持2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发表SCI论文92篇(总影响因子650,被SCI引用2800余次),其中第一和通讯作者论文包括:Science(第一作者1篇)、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第一作者1篇)、Nature Genetics(通讯作者及并列通讯作者各1篇)、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第一作者/并列通讯作者1篇)、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通讯作者2篇)、PNAS(并列第一及并列通讯作者3篇)等顶尖学术期刊。
学术总体分析(参考Web of Science)
王以政-神经可塑的奔跑人
王以政,1982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杰出人才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脑发育和可塑性的基础研究"项目的课题负责人。他关于"TRPC通道在大脑发育中的功能"、"TRPC通道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TRPC通道在肿瘤细胞增殖中的作用"的研究结果已获国际公认。曾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务委员会委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兼任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理事、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学术总体分析(百度学术)
5临床医学
黄荷凤-辅助生殖的探路人
黄荷凤 ,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特聘教授,澳大利亚Adelaide大学客座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长、生殖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胚胎源性疾病研究所所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生育保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牵头人、863项目负责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生殖安全转化医学研究负责人,生殖遗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担任Endocrinology和Fertil Steril等7家SCI杂志编委,在Nat Med和PNAS等SCI杂志发表论文 16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市领军人才。
学术总体分析(百度学术)
蔡秀军-临床外科的多面手
蔡秀军 ,男,汉族,1963年11月生,浙江温岭人,研究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外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11月加入民进。浙江省青联常委。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民进中央常委、民进浙江省委会主委,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学术总体分析(参考百度学术)
王建安-心脏的守护者
王建安,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心脏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心血管介入质控中心主任、浙江省心血管病诊治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心血管病学重点学科带头人,2009-2010年度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先后在香港大学、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全面学习心血管病相关知识。在浙江省内最早全面开展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性诊治工作,现为浙江省内最有经验、技术最全面的介入医生之一,擅长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植入术(尤其在经桡动脉介入诊治和冠脉病变旋磨术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起搏器植入术、心内电生理检查与射频消融术、先天性分流性心脏病封堵术等。在全国范围内较早开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工作,并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应用于临床,已有近百名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接受了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学术总体分析(参考百度学术)
樊嘉-肝脏移植的急先锋
樊嘉,男,1958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南通医学院获学士学位 ,1988年毕业于南京铁道医学院获硕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肝外科主任、复旦大学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副主任、上海市肝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擅长肝脏肿瘤外科诊疗及肝脏移植,累计完成近4000例肝肿瘤手术,其中疑难、危重、复杂肝肿瘤手术2000余例次,对难切性肝癌包括巨大肝癌、肝门区肝癌、尾状叶肝癌、累及下腔静脉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腔静脉癌栓肝癌及累及周围脏器肝癌的联合脏器切除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内外率先开创针对影响肝癌患者生存重要因素-门静脉癌栓的综合治疗,制定了优化治疗方案,使1年生存率提高了25%,5年生存率提高了10%,经同行鉴定达国际领先水平。积极应用外科新技术并改进部分手术技术,已成功开展肝肿瘤微创手术治疗。手术技巧熟练,操作细致,出血少,手术切除率及疗效居国内领先。
学术总体分析(参考百度学术)
刘奕志-心灵之窗的守卫之星
刘奕志,二级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央保健会诊专家。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眼科医院院长,白内障科学科带头人。亚太眼科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Molecular Vision》共同主编,《current Molecular Medicine》杂志副主编,《中华眼科杂志》等核心眼科杂志编委。
从事眼科医疗、教学、科研及防盲工作30余年,是国内最早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专家之一,为国内外白内障患者施术近20万例。擅长各种类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尤其对先天性白内障、晶状体脱位、硬核白内障、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合并葡萄膜炎的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等复杂病例的治疗具有极为丰富的临床经验。率先在国内开展超声乳化手术,并不断创新技术,在国际上率先开展扭动模式超声乳化手术,国内率先开展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技术,囊袋张力环植入术等多项新技术。
学术总体分析(参考百度学术)
瞿佳-中国远视光的鼻祖
瞿佳,男,眼科专家,眼视光学院院长,附属眼视光医院院长,国家眼视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卫生部视光学研究中心主任,卫生部医学标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美视光学高等教育人才资源委员会中方主席,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视光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高等院校视光学教育协作组组长,国家教育部近视防治专家组成员,教育部临床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副会长,浙江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光学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曾任浙江温州医科大学校长、委员。2015年11月,免去瞿佳的温州医科大学校长职务。瞿佳教授为我国眼视光学高等教育的主要开创者,将传统的眼科与现代视光学相整合,于1988年在温州医学院创建了国内首个眼视光学专业,1998年创立国内首家眼视光医院。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已经将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专业建设成具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7年制本硕连读眼视光学教育体系,首创"眼视光学教育的中国温州模式",受到了国际界高度肯定和赞誉。他领导的团队在近视的发生、发展研究、视光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眼镜、角膜接触镜、低视力助视器等的研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
学术总体分析(参考百度学术)
卞修武-抗癌的前进卫士
卞修武,现任第三军医大学病理学研究所所长、西南医院病理科主任、西南癌症中心主任、全军临床病理学研究所所长和全军病理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国家973项目 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总后"科技银星"和"优秀教师",首批重庆市"两江学者",入选百名杰出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先后获得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等荣誉。现为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全军病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市病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Cancer Research 等30余种国外SCI期刊审稿人,《中华病理学杂志》等10种国内统计源期刊编委、常务编委或副总编。
学术总体分析(参考百度学术)
张旭-泌尿系统的守护神
张旭,泌尿外科主任,硕士生、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腔道泌尿外科学组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腔道泌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应邀担任Journal of Urology,Urology,Journal of Endourology,International Brazil Journal of Urology和Indian Journal of Urology 等国际专业泌尿外科杂志的特约审稿人。1983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1989年获硕士学位后留在武汉同济医院工作,1999-2000年作为外科学访问学者前往德国海德堡大学外科医院学习,2000年晋升教授,主任医师并获硕士导师资格,2001年担任同济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 2002年获医学博士学位,2003年获博士导师资格,2008年调任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长期致力于泌尿外科手术技术研究,90年代提出并成功开展肾实质肾盂分层切口治疗复杂性肾鹿角型结石的方法,对尿道下裂修补技术进行了较系统研究,开展的新技术有改良乙状结肠球形正位膀胱术、改良十一肋间切口、保留性神经无出血前列腺癌根治术等。2000年后主要致力于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研究及其推广,创立了以后腹膜入路为特色的腹腔镜手术技术,目前已经完成30余种、近4000例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并以手术演示和专题报告的形式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大学附属医院和核心医疗机构以及新加坡中央医院等东南亚国家的知名医院进行推广应用。通过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使部分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术式成为国内通用术式,迅速提高了我国泌尿外科腹腔镜水平,并赢得了国际微创泌尿外科学术界的认同和尊重,多次以特邀专家身份出席国际泌尿外科学术会议并作专题报告和手术演示,该项技术创新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度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金膀胱镜奖。
学术总体分析(参考百度学术)
滕皋军-成影医学的领路人
滕皋军,男,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放射学会介入放射学组名誉组长,卫生部介入诊疗规范专家组组长。为东南大学医学院院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放射科主任、江苏省介入诊疗中心主任、江苏省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介入诊疗肝癌、血管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椎体疾病等均有重要建树。承担国家、省级课题等近30项,包括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发表SCI论文8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是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学术总体分析(参考百度学术)
王岩-骨科的先行者
王岩,现任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名誉主任,博士生导师。目前担任中国医师学会骨科医师分会会长、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亚太关节外科学会(APAS)主席、美国脊柱外科杂志《Spine》副主编、美国关节外科杂志《Journal of Arthroplasty》合作主编, 国际脊柱侧弯SRS学会Active Fellow, 美国髋关节外科(American Hip Society)Honored Member,SICOT,EFFORT Corresponding Member,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香港大学, 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华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国骨伤》杂志副主编。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两项,2010年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2006年国家七部委;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团中央、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第六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两次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等功,赴汶川、玉树抗震救灾第一线,2010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及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2012年荣获;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主持完成多项国家863重点课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重大专项课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95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3篇,培养博士35人,硕士10人,博士后6人,专科医师350多名,其中很多人已成为各地医院的技术骨干。获12项国家发明专利及两项美国发明专利授权
学术总体分析(参考web of Science)
注:本文章,并不代表公众号的观点,只是按照Pubmed及Web of Science进行如实的统计,如有不全或者是错误,请提醒我们,我们会做进一步的处理。资料介绍主要参考候选者的官网。
猜你喜欢
重磅推荐|CRISPR领域的20篇奠基性文章解析(张锋达到5篇,值得收藏)
Nature Communications|柴继杰揭示花粉管吸引肽受体识别机制
2017年研究前沿|生物科学-冷冻电镜,环状RNA等上榜(值得收藏)
2017年研究前沿|农业、植物学和动物学领域-CRISPR及DNA甲基化入选(值得收藏)
2017年研究前沿|临床医学领域-心血管疾病诊疗,肠道菌群代谢等上榜(值得收藏)
温馨提示:iNature是介绍一流的,最前沿的科研成果,提供专业的完整的同行解析;另外也会介绍全世界知名的实验室及业界大师;同时为公众提供一个了解生命科学及科研过程的平台。扫描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可关注“Plant_ihuman”,了解科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另外,iNature公众号也开通了“爱科学爱自然”头条号,欢迎大家关注。
投稿、合作、转载以及招聘信息发布等事宜请联系liupan@sibs.ac.cn 或微信号“13701829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