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夏杂谈|那些无处可逃的绝望的孩子们——写给所有为人父母的人们
关注请点击右上方蓝色字。谢谢!
谢谢关注和转发!
那些无处可逃的绝望的孩子们
——写给所有为人父母的人们
文|郁夏
前些天,我到广州,见了一个朋友。朋友是在学校做教育工作的。说起目前很多孩子的处境。我说起更早之前发生的一些悲剧,然后说,广州相对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城市,家长们应该相对比较开明,这样的悲剧应该更不会发生。
但没想到朋友说,并不然。就在朋友工作的学校,还曾发生一个高中女孩儿试图服药自杀的事儿。原因无它,无非是父母不理解,而中国的孩子的生存环境,几乎是封闭而单调的,当他们对生活感到完全失去希望人生必将在毫无希望的黑暗中度过时,便会选择极端的方式,试图逃离这个世界。
所幸的是,这个女孩子最终被救了过来。暂时选择了休学。但她的母亲却并没有对此作出反省,反而轻描淡写地认为,就是小孩子一下子想不开,闹情绪,过一阵子就好了。她不根本不愿意走进孩子的内心去倾听一下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并且自以为自己是懂孩子的。或者是觉得孩子根本不需要被懂,只需要按照自己要求的去做就好了。
朋友说起这个事儿,是极其痛心的。而且绝不仅仅这一例。她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比如有的父母根本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兴趣,只会一味强行要求孩子要这样做,要那样做。当然,大部分孩子并没有绝望到试图逃离这个黑暗的世界的地步,但也够无望的了。而他们还好,还能遇到象朋友这样的亦师亦友的师长愿意倾听他们的想法,并且给他们支持和鼓励。很多孩子,连这个也没有。
而且,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老师的这种支持和理解,在现实中经常是没什么大作用的。有时也根本无助于解决实际上的矛盾和问题,最多只能给孩子一定的纾解和安慰。倘若试着和父母沟通,往往父母还和老师吵起来,使得学生的处境更加难堪。
因此我建议朋友,如果遇到这样的父母,还是别指望能和对方沟通了,倒不如鼓励孩子,坚强点,不要因为这样而放弃自己,在有限的条件里,做好自己,反正自己长大了,独立了,就和父母拉远距离,那个时候,隔阂虽然还在,但至少,已经能有自己放飞的空间。而在这之前,只是需要忍耐。
而这,也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深知在绝望中煎熬着的孩子们的痛苦。只是我们总是无能为力的。
有的人责怪说,现在的孩子太脆弱。说得好像他们自己以前有多坚强似的。事实上以前在那样的成长环境下不脆弱的孩子,往往是缺乏独立而健全的人格的。真正具备健全而独立的孩子,是非常少的。这与之前的孩子们在成长过程,接触的信息极其单一有关。但现在的孩子不一样。从小就有自我苏醒意识,自我萌发健全而独立人格的孩子越来越多。这本身并不是坏事。悲剧是跟不上时代发展,跟不上孩子思想变化的父母造成的,怎么还能把这样归咎到孩子身上去呢?
而且你认为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就真的是坚强的吗?
他们只是没有选择逃离这个世界而已。在一个恶劣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长大后往往性格也变得怪僻,要不有暴力倾向,要不极度自卑,往往带有原生家庭深深影响的痕迹。而这种影响,往往是恶劣的影响。甚至也会对下一代造成恶劣的影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以前父母怎么对他(她)的,他(她)也怎么对孩子……
在相对开放的大城市尚且如此,在更加闭塞的城乡的孩子们,他们与父母之间的隔阂,更是可想而知。
那些十三四岁受尽委屈无处申诉从楼上一跃而下的小姑娘和小伙子们。那个直接从桥上跳下去母亲赶上来都拉不及的少年。那个已经高考完毕试图和父母好好沟能却只换来父母的嘲笑和不理解最终自己结束自己生命的男孩。他们也许是脆弱的。但他们绝不是无理取闹。他们只是希望自己被尊重,被理解。这些悲剧,还不够多吗?
我每次想到这些不幸的孩子们,我心里就忍不住地感到极度的寒冷。我仿佛听见他们的绝望,仿佛看见他们眼前巨大的黑暗和孤独。而我却无能为力束手无策。
我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离开这个也许在很多人眼里看来很美好但对他们来说却充满了无奈和绝望的人间。
那个本来就跟着家里深受赤贫折磨却还要被母亲责打的十三岁少女。她最后的纵身一跃,是因为这幼小的年龄里,经受过多少的失望?生活在她的世界里是否如杨改兰一样,只看到无尽的黑暗?
而本来,这些都可以避免的。无论贫穷还是宽裕。就算贫穷,父母如果试着多理解孩子,很多悲剧也就不会发生。
而且,有的时候,光有爱是没有用的。
就前段时间,有个念小学高年极的小女孩,离开这个丑陋的世界。原因是她忽然爱拿家里的钱。
家长回忆说,这小女孩本来很黏父亲的。可是就是这样,父母依然疏忽了和孩子的沟通,哪怕出现了这种反常的情况。他们只会责怪孩子不该拿钱,却不去找孩子为什么出现反常行为的原因。如果对孩子有多点关心,那么悲剧也就不会发生了。
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遭遇同学的暴力恐吓,却又不敢和家长说,最后只好害怕地离开家里,最后,她夫去了她幼小的生命。而之前,那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天使啊!
而你们的家长,其实都是不称职的父母啊!
在农村,有很多父母,被迫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有很多农村的孩子,也被迫成了留守儿童。
生活所迫,作为一个农家子弟,我是完全能理解这种无奈的。
但是,在可能的情况下,你能不能多和自己的孩子多做点沟通呢?
电话里,短暂的回家后,你有没有真正地试图和孩子做有效而积极的沟通,做孩子最有力的后盾呢?还是只会问成绩,只会责骂孩子?
所有的为人父母的人们,都需要这样的反思。
我们需要的不是有多坚强的孩子,我们更需要的是称职的父母。需要能尊重和理解孩子的父母。需要能经常和孩子保持沟通的父母。无论你是不是经常在孩子身边。
让我们的孩子不再窒息。让我们的孩子不再绝望。让我们的孩子不再无处可逃。
2019.7.9深圳沙尾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