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举起我的小骨簪︱北大实验考古暑期课程之骨器制作

鸟哥 六把铲 2023-06-25

申请夏令营:北京大学实验考古暑期课程之骨器制作


本文目录:

1.暑期课程简介

2.报名渠道

3.食宿安排

4.内容安排

5.感想


作者:鸟哥,六把铲之一,武汉大学考古专业15级本科生,瑟瑟发抖保住盟友小白准备保研ing



01

暑期课程简介


实验考古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实验考古的目的在于通过可以控制变量的实验来模拟过去的现象,从中得出在考古学解释中可以模拟的或者加强考古学认识的结论。除此之外,对认知能力、行为系统,乃至社会结构等主题的研究也不无帮助。因此,开设实验考古课程旨在通过讲授有关实验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相关具体的实验实践,引导具有考古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研究技能的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实验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思考问题,设计科研项目,开展研究工作,全面提升考古学科研能力


今年的暑期课程选题包括历代青花画法研究、史前建筑实验考古研究、冶金实验考古研究、骨器制作研究、鱼骨研究五项,课程时长、时间甚至上课地点都有所不同,每位同学只能参加其中的一项




02

报名渠道


学院官网上可下载招生简章和报名表,基本都是五月出招生消息,六月上旬或中旬报名截止


(http://archaeology.pku.edu.cn/consultation/notification/list.shtml)


毕竟不是保研夏令营,大三以上的学生即可,没有其余申请要求,只需要提交一份报名表(含简化推荐信内容)的电子版至电子邮箱。




03

食宿安排


按照我的理解,不同的暑期课程有不同的合办对象和上课地点,因此没有统一安排食宿。我参加的骨器制作就需要食宿自理,我是北京的还好,但对外地小伙伴不是很方便,尤其在临开始前,又更改了授课地点,导致很多小伙伴临时换酒店位置。去北大听讲座的时候给了50元定点食堂饭券,可以放开了吃饭吃水果喝酸奶www【我是北大食堂麻辣香锅的忠实拥护者】



位于前门大街的一金学社,我们这次课程的根据地




04

内容安排


7.1晚 交流会:学员们自我介绍;老师上课:实验考古概论。


7.2-7.4 利用现代工具加工并制作妇好骨簪2人1组,利用电动砂带机、电动带线机、板锉、线锯、砂纸等现代工具。  


拿到手是已经大概处理肉的鹿骨,利用大型板锉或线锯去除筋、肉

利用板锉修整四角和厚度,努力靠近长方形板

利用电动带线机和电动砂带机将之修整规整

用砂纸打磨表面后,在其中一面铅笔画出骨簪轮廓,用线锯锯

用小锉刀修挺部,用铅笔在两面都画出纹饰,利用牙床和各种针头进行雕刻和修饰

成型www

7.5-7.8 实验考古复原骨器加工流程,利用蚌刀、磨石等制作牛骨和鹿骨的骨凿、骨镞等。3人1组,自行设计加工骨器的实验方案以及如何进行记录。从磨蚌刀开始,到鹿骨、牛骨开料,选择合适的部分进一步制作骨镞坯料,再磨成型。


以制作鹿骨骨镞为例

用磨过的蚌切锯鹿骨,至露出骨髓直接敲断,舍弃关节部分

随后进行纵向开料

纵向开料后

横向开料后

对坯料进行修正

进一步开料得到骨镞的坯料

最后制成两件骨镞,左边是用砂带机打磨的,右边是人工磨石成型的

7.9 各小组分享心得及老师总结。

 

参观标本:为了做参考对照,几次组织参观考古文博学院的骨器、蚌器及石器标本,都是之前本科生田野实习的平粮台遗址出土的。

 

此外还有两场讲座和一些学员的交流报告:

郑州大学赵昊老师:西周制骨生产的设计、工艺与组织——以周原云塘作坊为例

一金学社张笑墉老师:谈骨器制作工艺

部分学员就自己在学习研究过程中与骨器、实验考古和工艺相关的内容进行了简单的分享。




05

感想


这个系列的暑期课程是从16年开始办的,前两届都是青花画法、史前房屋建筑、青铜冶铸三个课程,今年又增加了两个新的项目,而且一直都能看到组织的老师们和师兄师姐的精心准备与全程参与,可以说是很有诚意。此外在官网的招生简章上有推荐一些骨器相关(有的项目都有书单)的简报、文章或制作视频,可以提前了解内容。


报名的时候其实没有想太多,就是想参与活动长长见识,多认识一些小伙伴。进了群看到名单才发现原来大部分都是硕士博士的师兄师姐,大三真的是最小的小朋友。交流会上听大家的介绍,商周考古、动物考古、实验考古、两性考古等等,都是带着很强的目的性来参与、学习的,突然就很紧张,努力降低存在感orz



不过后来在参与的过程中也调整了心态,我就是来开阔视野、体验学习的嘛,多听多问,了解别的学校院系的情况,师兄师姐的情况,还能跟着大佬们都学习学习思考问题的角度。

课程的安排很好,前半部分利用现代工具来制作骨簪,对现代的工具有所了解,也借此熟悉骨料情况。后半部分是重头戏,不同小组在实验进行中都设计了相应对照组,比如牛骨与鹿骨,实际情况和平粮台遗址对照,不同型号和厚度的蚌刀等等,从不同的可探讨角度开展实验。

最后一天,很多小组提早做好了骨镞,都在剩余骨料中寻找做骨凿、骨针、骨簪的坯料,各自加工修整,丰富自己作品,可以说是废料、坯料相对性的体现,一次古代工匠的复原23333


我的作品:还带筋的简版骨刀与骨簪


通过课程也确实收获了很多,我作为小组的记录担当,在测量数据、计时、拍照摄像、设计表格的过程中,还跟着小组成员一起思考有什么可以模拟的场景和可以测量的数据,有什么猜想可以进行实验,比如推测古人在切锯骨料和磨蚌刀的用时和频率怎么搭配效率最高等等,从而也了解了关于实验考古究竟是什么,在进行实验考古的时候可以注意到哪些数据的记录,在实验中要尽量从古人、从行业从事者的角度去操作等等。


最后的最后,祝北大的系列实验考古课程越办越好!以及有机会再参加再学习玩耍!





回顾 

夏令营:

夏令营经验分享第三波 | 四川大学考古夏令营

夏令营经验分享第二波 |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夏令营

非典型考古学生的碎碎念 | 中科大“科技与文化”夏令营

留学:

深造 | 考古专业美国硕士申请指南

其他:

创刊 | 考古路上,我们都还是学生


目前我们还没有留言功能

(大概再发几篇就会有了

如有问题想咨询欢迎直接在后台留言~



文 | 鸟哥

排版 | 鸟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