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Enlightener|嘉敏&王优&王悦:我的花园到处是星星的碎片

这是光 是光诗歌 2020-01-18

点击关注“是光诗歌”,发现大山孩子手里的光!


这是 是光诗歌  第 254 次  与你的动人分享


▷嘉敏与她的小朋友们

嘉敏:一起成长的日子

 

嘉敏的生活像是厚厚冰层下的涌流,激情是存在的且十分有力,但往往克制且经过审慎考虑。研究生毕业再工作两年才去支教的她,对自己的生活有着更好的把控;但聊起孩子们的诗歌,她却还是像那个以夸张的语言讲述“这儿的老鼠比猫大”的小女孩儿一样激动,以下是她的自述:

 

票圈里的“三样东西”


我在一个很友善的环境里长大,决定去支教的时候,单位的领导、同事们都挺支持的,临行前收到许多礼物,所在部门的副总监还送了一串佛珠;妈妈也喜欢公益事业,常常去庙里作公益,况且我都这么大了,也没什么意见。与家庭做出的唯一妥协大概就是填支教地点时,放弃了云南,选择了广东——在支教前几个月我结婚了,老公家就在佛山。


▷嘉敏与她另一半

 

我应该是那种比较清楚自己每个阶段要做什么的人,但其实真正会遇到谁,发生什么,谁说得准呢?学生时代是在厦门大学历史学院研究方向是明清经济,但很清楚知道自己首先要解决的是经济问题,因此在毕业之前就去考了各种金融方面的证书,毕业后顺利进入了一家保险公司。如今的我是一名“诗歌老师”,但一直到研究生毕业的时候,诗歌与支教离我都还蛮远的。

 

大概是工作了一年后吧,积累了一点资金,还了以前的助学贷款,与此同时工作量越来越大,生活的不如意处也开始展现其狰狞之处。我与男朋友(现在的老公)关系很好,但总觉得需要一个自己的窗口去透透气。工作快两年的时候,想起来在毕业时看到的支教信息,就报了名。其实很多事情都挺顺理成章的,没什么大风大浪,周围人态度就像上面说的那样很友好,当地的各种环境也比想象中好很多,校长特地给我们安装了空调和热水器,爸妈也来视察过——是的,我在票圈里发过长了青苔的浴室,这边校园里时不时还能偶遇小蛇,以及跟猫一样大的老鼠,这些都不用隐瞒,毕竟我们之前的设想比这更糟糕。


啊对,我在支教前把婚给结了,也把婚假给休了。所以你会觉得我票圈只有三样东西:小孩子的诗歌、游山玩水的爸妈,以及狗粮,我差不多每个月回家一次……啊这不重要,我们还是来谈诗歌吧!


“007”与孩子们的诗心


与“是光”的相识,准确说起于我与诗歌,以及康瑜的结缘。


我是语文老师,发现孩子们周记里的一些句子很有诗意,或者能进一步发掘的,而我自己对诗歌教育所知甚少,就到处打听有没有老师教过诗歌。那时候是17年吧, “是光”刚刚起步——没有课件也没有人,有的就是康瑜在云南教诗歌的经验,还有那一束光的剪影——一个小小的想法。那是我支教的第一个学期,想了想觉得自己大概还有精力这样折腾一下,就问需不需要帮忙。

 

很显然,早期的“是光”哪儿都缺人,所以我许多地方都呆过——你看,你是18年1月进入的“是光志愿者群1”,在那个群刚建立起来的时候,我短暂地做过那个群的群主,也就是志愿者管理相关的工作。不过差不多就是进群的那个寒假我去东北看雪了,在山上天气冷得手机都开不了机,而当时志愿者流动很大,每天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就把工作交给其他小伙伴了。

 

后来回想起来,支教的第一个学期一周二十三节课,周末又要家访,参加各种其他活动,整个人像陀螺一样。最近“996”特别火,但我当时经常是“007”,当时“是光”这边应该是在做志愿者资料整理,我就参与得相对少一点点,再后来就到了读本这边。

 

其实我当时报名的是课程设计,但没被选上。也正常啦,毕竟我当时对诗歌的确不太了解。后来到现在差不多一年时间,主要精力就放在读本上啦。

 

我记得最开始的时候是王庆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做一个诗歌库,后来又做了金子美玲的童谣合集。这差不多是第一个阶段吧,当时王庆老师推荐了一个“中华诗库”网站,里面有很多很多诗人。我就在里面读啊选啊,第一轮选诗选了92首,初识了金子美玲、林焕彰、金波、泰戈尔、松尾芭蕉等诗人的诗,第二轮选了74首,还是通过中华诗歌库筛选的张枣、孟浪、树才、叶芝等诗人的诗,这也让我一点点在脑海里有了一个“淘汰圈”,隐隐约约知道哪些诗人可能是比较合适的。

 

之后更长的时间,我主要在选三四年级这边的诗歌,这部分其实比较麻烦啦。因为相对而言的话,适合三四年级孩子的诗,除了专门的童诗以外,其实是比较少的。你想想,三四年级的话,可能很多字都认不全,更何况去读诗呢?一方面18年11月开始,我会选一些孩子们写的诗,今年春天后还开始选取咱“是光”小诗人自己的作品了,这一点以后可能会固定下来。另一方面,主要还是靠平时自己慢慢积累和一点点收集,像《给孩子的诗》这里面的选诗我感觉都还比较合适。你看这句子“这个字会发芽”,这多孩子气啊!大人们不会这样想的,这真的就是三四年级的想法。

 

如果是诗人的话,我最近在读王立春老师的诗歌。我觉得王老师的诗都很适合孩子们,就像这首《影子随从》:


《影子随从》

 王立春

不管有多高大或多弱小

影子都在左右跟着

无论是做好事还是做坏事

影子都在左右看着

影子不会因为贫穷

就逃离

也不会因为富有

就随从

 

再卑微的人

影子也是直的

再伟大的人

影子也是黑的




你知道吗,我们今年春光课不就有一节主题是“春光与影”吗?那节课后我也给孩子们布置了关于影子的写作任务,来看看其中一位孩子的作品:


《人影》

人有一个朋友

陪着他玩耍

陪着他工作

陪着他干活

不论什么时候

不论贫困、贵富

都陪她

这就是影子


是不是很像!要知道,这些孩子都没有读过《影子随从》哦!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跟诗人写得这么像,这些孩子的确也是都蛮有天赋的,对吧!


那么些“不一样”


作为一名诗歌老师,从我平常的观察来看的话,这些“种子选手”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单纯、呆萌,比如下面这两首诗的小作者:

《幸运的种子》

张清豪 11岁 五年级

 

真幸运!我发芽了

真倒霉!暴风雨来了

真幸运!一只伞飞过来遮住了雨

真倒霉!一只兔子过来咬了我一口

真幸运!兔子被人赶走了

真倒霉!有只毛毛虫在我身上

真幸运!小鸟过来把毛毛虫吃掉了

真倒霉!有人来抓小鸟了

真幸运!小鸟逃走了

真倒霉!我要渴死了

真幸运!

下雨了,我长大了!



《影子》

张海娜 12岁 六年级


影子,请你不要跟着我

你如果坚持要跟着

就不要回家后和我玩捉迷藏

 

我不要你在热闹的白天陪着我

我只要你在寂静的夜晚

陪我看电视,倾听我的心事

 

不要到了夜晚还出去流浪

不能跟我回家却又躲进黑暗




一个孩子是我班上的,一个孩子是隔壁班的,一男一女,共同点就是都爱发呆。以前可能很多时候会想发呆的孩子就是在无谓的走神,现在回过头来想想,我们哪儿知道孩子们心里的星辰大海呀!



整个是光志愿者的工作不会占用我很多时间,这是很有幸福感的一份工作。我也蛮幸运的,见证了是光课程、读本、音频从无到有,给孩子们上的“是光”课也有我的一小点“汗水”,感觉还是很奇妙的。

 

其实,无论是在读本组的志愿工作,还是作为一名诗歌老师与学生的日常互动,都是一个一起成长的过程:我、“是光”、孩子们,都在一起成长。学生时代我很喜欢朗诵,也买了一些泰戈尔的诗来读,但现在想想其实或许并没有真正读进去。现在自己也开始留心身边的东西了,看风看云,听身边细小的声音,我与“孩子们”都有了那么一些“不一样”。



其实诗歌能改变的也就是那么一些“不一样”。诗写得好的孩子,有许多成绩都不太好,他们很难真正凭借诗歌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但这一些小“不一样”却足以改变他们的生活、周围人的态度。比如《幸运的种子》的小作者,我一开始去他家家访的时候,爸妈都不是很放在心上——很晚才来,连茶都没喝上。后来知道他爸妈似乎也很怕老师,总觉得是孩子犯了错老师才来家里。现在他妈妈也会转发自己孩子写的诗,而且特别为他骄傲,在微信群里也更加配合学校工作了。

 

又比如《一个影子》的小作者,她虽然常常发呆,但有时候突然会问一些让人惊艳的问题,让人重新发现自己。我们在上“春光与影”的时候,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都在花鸟虫鱼里面各种联想,但她独出一问:“地球有影子吗?”

 

这多少,还是有些“不一样”吧?


王优:琢石头的水晶刀


作为一名支教老师,品德、科学、英语王优都教过。作为一名“是光”的诗歌老师,她在诗歌里重新发现了身边一个个可爱的孩子们。她把小同学们写的诗贴在自己的宿舍外,每次早操或者其他课间的时候,就会听到有同学在外面念这一首首小诗,或跟他们的小伙伴说,自己喜欢这里面哪首诗。有的时候会听到特别稚嫩的声音,应该是一二年纪的小朋友,字还认不太全,一边一个字一个字的念出来,一边开心的笑。以下是王优的自述:


从几米到索德格朗


我初中的时候很喜欢几米的绘本,他的《向左走,向右走》就是在诗人辛波斯卡的《一见钟情》启发下完成的。对于我和“是光”也算是“一见钟情”。当时收到支教组织内部发的邮件,大概是介绍了一下“是光”这样一个组织,又说在找诗歌设计的志愿者,我当然就申请了。

 

虽然最终没能如愿去到诗歌设计组,而是来了读本组;不过现在看来,倒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这里我踏出了自己的惯性阅读圈,认识了好多从前并不了解的诗人。

 

最开始是王庆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做一个很大的诗歌库,大概就是按诗人的名单去挑选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诗歌。里面真的有特别多的诗人,我知道的,不知道的;风格有我喜欢的,不喜欢的。有些时候心满意足地抢到自己喜欢的诗人,选了许多心头好;有时候也无意间与一个陌生的诗人相逢,进而叹息早一点该认识多好,比如索德格朗(伊迪特·伊蕾内·索德格朗,芬兰著名的瑞典语女诗人)——你一定得去看,强烈安利,就看看这首小诗《星星》吧:



《星星》


索德格朗 作  

北岛 译  

 

当夜色降临

我站在台阶上倾听;

星星蜂拥在花园里

而我站在黑暗中。

听,一颗星星落地作响!

你别赤脚在这草地上散步,

我的花园到处是星星的碎片。 





哇,特别是最后两句,“你别赤脚在这草地上散步/我的花园到处是星星的碎片”,怎么会有这样灵动又幻美的句子,星海与人间仿佛同在一侧,而我置身其间,碎片的晶莹,草地的柔软,就在脚下,也在心间。这大概就是诗人之眼吧!如果不是读本组的工作,我可能很难认识这样一位离我的阅读世界如此遥远的诗人,真的是一件很值得庆幸的事情。

 


两端的幸福


除了读本组的工作以外,还因为申请到诗歌课程,所以不仅能拥有“输出端”的幸福,还能在“接收端”直接收获好多孩子们的天才小心思!

 

之前我是有给部分项目学校三四年级的同学上过诗歌课程。最初的开始很偶然,那次课本来是想让同学去校园观察植物并做植物笔记,可是五月的云南正直雨季,雨说下就下。没有办法在室外进行观察与绘画,就把这节课改成写首关于植物的小诗吧,他们写的小诗也给了我最初的惊喜。你能猜出来每首小诗写的是什么植物吗?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三角梅、桃花、白花、绿豆)

诗歌也让我看到了有些孩子的另一面。刘子兵是个沉默的小男孩,平时基本不说话,要说话声音也很小,但是写出来的小诗都很奇妙,是我心中的诗歌小王子。


还有杨冬,很可爱也很调皮。他有时候会用纸把自己耳朵塞上变成一只长耳朵的小精灵,会在课前活动的时候故意摔倒然后在同学们的笑声中爬起来揉揉屁股,会因为把墨水弄到手上又把自己弄成大花脸,会因为上课不认真听讲在我批评他后掉眼泪……写出来的小诗也跟他一样可爱。下面这一首诗就是杨冬这个可爱的小诗人写的。



下雨天下我在哭

雨说你哭什么

我说怕过了六一


记得有一次诗歌课是关于西瓜的,带了一个西瓜去课上。课上大家一起学小蚂蚁把小块西瓜放在嘴里唆了很久。下课后又帮我把装西瓜的盘子都舔干净了。有同学写“西瓜长成绿色躲在草地里/就不怕被人发现然后被吃掉了。”

“西瓜像小姑娘见到夏天就羞红了脸。”

“西瓜皮要切成丝凉拌了吃或者就做个大大的床,甜蜜的床。”

 

我把这些小同学们写的诗贴在我的宿舍外,每次早操或者其他课间的时候,就会听到有同学在外面念这一首首小诗,或跟她的小伙伴说,我喜欢这里面哪首诗。有的时候听到特别稚嫩的声音,应该是一二年纪的小朋友,字还认不太全,一边一个字一个字的念出来,一边开心的笑。



其实孩子们说的天真的话,很多就已经是诗句了。就如这个小姑娘的自然笔记就很让我惊喜。



真希望他们能够永远保持着敏锐的观察力与感受力,真诚的表达自我。康瑜说“是光”的小目标之一是让一部分孩子学会表达。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独到,又特别美好的愿景。他们拥有“孩子”独有的灵性,还被大山赋予了一股子澄澈,从前却只能让这些珍贵的宝石埋在心里,被岁月磨成普通的石头,但现在诗歌课却像一块儿琢石头的水晶刀,把他们挖了出来,打磨了出来,让大家都看到,他们自己也看到,更加自信、快乐。

 

不过说起最喜欢的小诗,我还是更喜欢下面一首:

 

鲸鱼形状的宇宙

 作者:李汶倩

 鲸鱼形状的宇宙

有许多星星

其中一些星星

开出了花



 天呐,“鲸鱼形状的宇宙”,这是多美的心才能想到的呀!虽然现在我已经结束支教了,但每次看到孩子们的诗总是会被美到心颤。在接下来一段日子里,最起码的愿景当然是多读一些诗,包括孩子们的诗。当然,如果可以贪心一点点的话,还想尝试着变成小朋友,去写一些童诗啦!


▷王悦

王悦:在山海之外的想象与亲近 


接触到是光不久之后,王悦就出国了,11个小时的时差并没有让这束光的成色稍有褪却,相反,从18年春天第一次拿到是光的笔记本开始到现在,一年的时间里,身在海外的王悦脑海里,那些大山中,读诗、写诗的孩子们的形象越来越丰富、饱满了。以下是她的自述:


介绍礼物的文字


18 年春天,我偶然通过朋友圈分享和“是光”四季诗歌产生了联系。当时是光正在通过灵析平台义卖笔记本来众筹经费。笔记本内页孩子们写的诗吸引我进一步了解是光,我惊喜地发现创始人康瑜是人大师姐,同时被是光的故事深深触动,便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是光的志愿者团队。

 

我目前在是光读本组负责五六年级的诗歌筛选和鉴赏。初次加入是光读本组时我比较忐忑:虽然阅读是我生活的一大爱好,但是我对现代诗歌的接触还局限于高中喜欢的里尔克、木心等诗人的作品,完全没有读过童诗,更别说鉴赏了。我担心自己无法从小朋友的角度去筛选适合他们的诗歌,写出的鉴赏文字也成了自我陶醉,无法融入他们的心境。不过因为和我同组的王庆师兄十分地耐心和细心,我在和他第一次合作时就打消了自己的顾虑。在参考了王庆师兄的诗歌鉴赏后,我开始在“依葫芦画瓢”的同时把自己融入到诗歌里面。这些诗歌如同是光为小朋友们精心准备的小礼物,而诗歌鉴赏就是礼物上附带的小卡片——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文字来介绍礼物呢?这么想着,我也慢慢摸索写出了自己的鉴赏文字。画面带入、感情共鸣、和创作启发是我主要考虑的因素。

 

我曾经也参与了三四年级的诗歌读本鉴赏,当时我会特别注意诗歌理解难度,鉴赏内容偏向对诗歌内容和主题的描述。来到了五六年级组后,我在鉴赏里加了更多启发性的文字,尝试鼓励读者联系自己的经历来感受诗歌包含的意境和情感。比如说,如果我们有一首写父亲的诗,我在针对三四年级的鉴赏中会概括父亲的行为和作者的感受,问问你与父亲之间有没有类似瞬间,而针对五六年级,我还会多写一两句来启发读者理解父亲以及表达自己的情感。


不知不觉我在是光已经“待了”快一年。现在回顾发现自己也在是光的工作中变得越来越从容、自由了。最初我还会想是否要用比较固定的模式表达,到后来我不自觉地开始为不同的诗歌配上不同风格的鉴赏文字——有的诗古典,鉴赏文字也会更加凝练有余韵;有的诗很生活、日常,鉴赏文字也会更加“短平快”、朴实一点。我感觉自己在和小朋友们一起拥有这段欣赏诗歌的美学体验,特别快乐。


山海两端,一起进步的日子


对于我而言,是光一个充满着正向循环和共同进步的地方。我在这里被童心感染,也得到了赏析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我很享受诗歌鉴赏可以诗化我的语言。诗歌的收集和筛选对我也是一种指向性的美学训练:我们需要在某个区间,寻找某种恰当的美感。这让我也接触到更多优秀诗人的作品,打开了好多扇对世界的新门。比如,我最近在看海桑的诗集,其中他写给女儿的诗让我很感动:


《写给女儿的诗》 

海桑


没想到你竟如此的小

简直是一条软体的虫子

当我伸出诺大的双手

却不知如何抱你


你第一次见我

就面似老人 就满脸皱纹

你究竟走了多长的时间多少的路

才从生命的源头

跃进我的手中


你冷不丁发出一个声音

把自己轻轻吓一跳

你原本想笑来着

没有笑好 却哭了


你还听不懂我说的话呢

我也不明白你的咿呀

但这并不妨碍我俩的交流

要不你笑什么 要不我笑什么


我对着你说话

我对着你唱歌

我对着你变成一条小狗

欢喜的像是一个傻瓜




现在我已经习惯了每天点开是光推送,读读小诗人们写的诗,然后日常称赞他们的才华。如果不是是光,我很难相信这样灵动可爱的文字是出自于山村里的小学生之手。我时常感觉自己对于生活的视角和心态被这些诗“打开了”,每次读着都会感叹—— “啊,原来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这么丰富!这么有趣!“ 康瑜师姐曾说“会写诗的孩子不会砸玻璃”,我觉得可以加上一句“读是光诗歌的人也不会砸玻璃!“我最近印象深刻的一首诗是夏欣怡小诗人写的《立夏》:




我很认同康瑜师姐对于是光的期望——教会一部分孩子一种温柔而自由的表达方式。当一个孩子的内在视角发生改变,那他未来才有更大的力量去改变这个世界。我想,能给他们一种很自信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的勇气与能力,还能因此受到肯定和赞扬,继而或许能改变其他生活的细微处,这于他们而言也是一种“正向循环”。



人物|嘉敏&王优&王悦

撰文|浩天

本期编辑|Halona 

校对|玉群&逸雯&田田


Enlightener专访往期人物:


| 顾佳文 |  | 麻小树 |  | 欢欢和梦露| | 张熙雯 |

|卜一 |    | 肖华 |   | 荷三 |  |章玲琍| 

 |王 庆|   |张田田| |张湲婧|

|王卓群和刘芯爽| 

|王璐|


李兰&紫薇:“是光”啄木鸟

倩倩&秋麟:用心中的诗意为是光保驾护航

王皓月&小马老师:微弱的光也能照亮整个世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