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再分配偏好差异及原因
“追求公平”不仅是人类的天性,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目标之一。就一个社会而言,体现公平最直观的指标之一莫过于分配公平。在初次分配存在不合理差距的现状下,再分配政策是一种有效调节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手段。正如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中央政府对再分配政策的高度关注,促进了社会各界对再分配的讨论。
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社会,城乡之间存在户籍壁垒。在户籍壁垒的基础上,衍生出了一系列城乡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如治理体制、市场体系、工业化模式和投入机制等。面对这样特殊的社会结构体制,在推进落实再分配政策时将其纳入考量是非常有必要的。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已经注意到了城乡二元化的严重问题,并实行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举措,但收效甚微。城乡之间依然存在着无法跨越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上,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发布的官方数据称,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71倍。但这项数据并没有将城市居民享有的各种福利补贴和农村居民的生产经营支出纳入考虑,所以实际的收入差距远不止此。
由此看来,作为收入分配中处于弱势一方的农村居民理应更加偏好再分配,以期从中获得更多经济利益,缩小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然而现实却大相径庭。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开展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多年来的数据都显示,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之间,竟然是城市居民更加偏好再分配。
此般现象令人深思。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可分宏观政策原因和微观心理机制两类进行探讨。
一、宏观政策原因
在收入分配存在客观悬殊差距的情况下,农村居民相比城市居民而言对再分配的偏好程度更低,可能是因为一些宏观政策原因的存在,使得二者做出如此选择。
1. 收入差距
以北京市2017年公布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例,城市居民收入最高的西城区可达67000元左右,而最低的顺义区和怀柔区只有33000元左右,差距高达34000元。而农村居民收入最高的顺义区大约为22000元,最低的大兴区约为18000元,只相差4000元左右。可见,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是不大的,而城市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却是悬殊的。在这样的收入差距背景下,可以理解为什么再分配政策在城市居民中的呼声更高,而农村居民却态度平平。
2. 政策偏斜
由于我国多年来实行“城乡分治”,资源配置和公共福利一直存在着“厚城市薄农村”的现象。社会福利作为再分配政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好处大部分会被城市居民所享有,农村居民享受到的好处明显少于城市居民,这就会导致农村居民的再分配偏好程度低于城市居民。此外,由于城乡之间存在市场体系的差异,城市商品的间接税比例相比农村商品更高。税收价格作为居民再分配偏好的影响因素之一,间接税的比例越高,居民越倾向于偏好再分配。
3. 环境特征
人口密度和贸易开放度也是导致城乡居民再分配偏好差异的原因。人口密度越大意味着人口越多,需要的资源就越多。在既定资源被分配完之后,居民不得不寻求再分配政策的福利。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超过400人,很多农村的人口密度则每平方公里不足10人。为了应对资源争夺的现实情况,城市居民会更加偏好再分配政策。贸易开放度会通过外部风险和收入差距两个中间因素对再分配偏好产生影响。一般而言,城市的贸易开放度远远高于农村,城市居民面临的外部风险更大,居民由此产生不安全感,从而更加需要再分配政策的帮助。
二、微观心理机制
虽然城乡居民的再分配偏好差异可以用一些宏观政策机制加以解释,但微观的心理机制在此过程中也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1. 流动预期
流动预期指的是居民认为自己或家庭的社会地位是否会在未来发生变化的一种预期。中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流动状况会直接影响到普通大众对于收入分配模式的承受程度。近年来,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流入,社会流动人口已超2.45亿人,农村居民进城务工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因此农村居民可能具有乐观的向上流动预期,降低了对再分配政策的偏好程度。而城市居民面对大量外来劳动力的挑战,可能会存在向下流动预期,再分配政策或许能够在未来对向下流动的城市居民有所帮助。
2. 公平认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改革与深化,居民对收入分配模式的态度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平均原则”转向了市场经济时代的“应得原则”。在应得原则下,居民对于公平的认知会影响其对再分配的偏好程度。农村居民由于其环境的相对封闭性,更容易认为社会是公平的,从而对再分配的支持程度不高。同时,对不公平的容忍程度也会影响再分配偏好,农村居民由于其受教育程度较低、性格淳朴简单,更能够容忍不公平现象存在,即使初次分配的结果不尽人意,农村居民对其也能够保留容忍的态度。
3. 社会比较
社会比较的参照对象也会影响再分配偏好。对于农村居民而言,社会比较的对象一般是周围村子里的人,而非城市中的富人。其自身与周围其他居民的收入差距是不大的,因此可能会对自身的状况持有乐观态度,认为收入分配相对公平,对再分配的偏好程度较低。而城市居民社会比较的参照对象有可能与其自身收入差距非常大,因此会认为收入分配是不公平的,从而更加支持再分配。
再分配作为一项有利于推动社会公平的政策,值得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城乡居民的再分配偏好差异作为政策落实的一项结果指标,也值得各界继续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怀默霆. (2009). 中国民众如何看待当前的社会不平等. 社会学研究, (1), 96-120.
彭瑞娟, 徐建斌. (2014). 我国居民的再分配偏好: 现状, 差异与政策启示. 税收经济研究, (3), 90-95.
徐建斌, 姚林香. (2017). 贸易开放影响了居民的再分配偏好吗——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当代财经, (2), 12-21.
往期回顾:
原创内容 | 转载需授权
欢迎长按下图关注“人格与社会”
(公众号:personpsy)
更多资讯尽在“人格与社会”:
www.personpsy.org
(郭永玉教授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