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欧美知名高校的“招生精髓”

肖经栋 FT有教无类 2020-09-01

通过复杂的申请机制,欧美名校更容易选出有独特思维、超强执行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的学生。



最基本的问题往往是最难回答的。

近年来,国际教育在中国很热,留学人数不断增加,国际学校数量持续增长。但谈到国际教育的精髓到底是什么?则往往会有不同的答案。我在和家长接触时,也常常会被问到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如果换成另一个更加通俗的角度来理解,则是中国的学生为何要放弃高考,远赴重洋出国留学?

众所周知的是,海归在中国早已不是什么奇货可居,薪资收入没啥优势,在国内的发展机会也未必会更多。但大家为何仍然要扎堆出国留学?

一些学习比较弱的中国学生选择出国留学,这比较容易理解。中国各地的中考升学率多在50%左右,导致有一半的初中毕业生在国内无法顺利上高中,这些学生会选择出国留学,这是无奈之举,也在情理之中。这属于被迫选择,不属于本文所讨论的重点。



我们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优秀中国学生选择出国留学,那前面所提到的无法上高中的因素并不存在。他们出国留学的动机是什么呢?

我从调研的数据来看,有两个数字挺有意思的,一是能够拿到美国名校offer的学生,其父母超过95%是大学毕业;二是至少有六成以上学生出国留学,其出国的原因是由父母提出并主导的。

换句话说,优秀学生出国留学多由父母先提出,而这些父母往往接受过国内的高等教育。剖析这个现象的背后,则可以看出中国学生选择出国留学的深层次原因。

我在访谈完500多名拿到美国本科名校offer学生后得出的结论是,国际教育的精髓并非是因为英美名校历史有多悠久,师资力量有多厉害,校友成就有多瞩目,而是英美名校通过复杂的申请机制,迫使学生在就读大学之前就要考虑我是谁,我的兴趣点是什么,我怎样做才能证明会成功。



今年3月份,我访谈过西安高新一中一位拿到两个藤校offer的学生,这位同学通过用数学原理建模分析城市交通堵塞问题,提出建立共享汽车平台来解决堵车现象,并通过提交政协提案途径来向政府推行他的处理方案。

他这个做法其实是一整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式,适用于各种领域。为此,我跟他说,会关注他至少10年,因为我觉得,他不管做什么,今后极有可能会有一番作为。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今年一名拿到斯坦福大学offer的学生,善于与人沟通,征求多方意见但会有自己的主见。

这样的例子可以找到很多。美国名校多为私立,无论是招生还是募资需要,均要求其毕业生在社会上总体是成功的,有回报母校的能力。为此,我注意到美国名校所录取的学生,所展现出来的往往是有独特思维,超强执行力以及资源整合能力。



也就是说,美国名校所录取的学生往往具有更大的成功可能性。这些学生不管在什么学校,不管就读什么专业,成功的概率本身就是高的。美国名校通过复杂的申请体制,将这些优秀学生挖掘出并笼络到自己门下,经过4年的本科培养让学生更具竞争力。

很多中国国际学校/国际部也意识到了这点。有些中国的知名高中负责人跟我提到,开办国际部之初,往往重视考虑美国名校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学生,然后按照这些要求来进行培养。不过很快发现这是本末倒置,应该先充分挖掘和培养出学生的个性,然后再去申请合适的美国大学。

有意思的是,经过一轮申请季后,学生对自己往往有更加深刻的认知。而在这个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需要平衡学业课程和标化考试、活动和成绩、校内资源和校外支持之间的种种关系,这些会迫使学生需要学会同时应对和处理多方面的压力,进而能够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学生在进入美国大学之前就已经深入考虑过自己今后到底要做什么,并进行过相应的前期准备。虽然进入大学后改专业也是常见的现象,但最终所学的和所关注的是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专注自己所热爱的领域,成功的概率才可能会更大。



我在中国各地调研时也发现,中考招生制度对整体留学氛围影响巨大。一些区域的留学表现相当突出,这跟当地的招生政策紧密相关。

十七八岁的学生少有独立的想法,大多需要靠父母的引导。在这个过程中,接受过高等教育、具备良好经济基础的家庭往往会占优势。虽然美国大学也是会遵照平权法案,招收弱势阶层子弟,但总体而言是被中产以上家庭子弟所主导。



美国名校青睐最有可能成功的学生,从这点来看,美国名校其实更加功利。中国的高考制度固然有诸多问题,但在公平上做得很到位,为寒门子弟提供了更多的提升机会,有利于社会稳定。这也是为何越了解国际教育会越发容易支持中国高考现有制度的深层次原因。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全文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推荐阅读

给毕业生的小建议:正视你的无知

06-04

美国留学热是如何在亚洲降温的?

06-1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