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辍学率为什么那么夸张?做过调查的作家春桃有话说
斯坦福大学教授罗斯高围绕我国农村学生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约三分之一能升上高中。但根据春桃的调查:“农村孩子能升上高中的差不多只有十分之一,三分之一都不到。”
“非常成问题。”这是春桃回顾自己农村基础教育调研经历时说出的总结性话语。
斯坦福大学教授罗斯高(Scott Rozelle)围绕我国农村学生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一半的农村孩子认知能力滞后,只有约三分之一能升上高中。“这个数字还不是很准确。”根据春桃的调查:“农村孩子能升上高中的差不多只有十分之一,三分之一都不到。”
春桃从十几年前开始跟踪我国的基础教育并以自己儿子的经历为基础写作了反映我国教育体制弊病的《南下北上求学记》。前年开始,她将目光投向农村留守儿童并展开调查,计划根据采访经历再写一本书。在7月20日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一场主题为教育公平的讲座中,她与到场观众分享了自己“采访的感受”。
谈家庭环境、留守儿童
罗斯高建议0到3岁的孩子更多地得到父母的陪伴。然而,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孩子被留给老人。 “孩子跟着爷爷奶奶,能管吃饱不着凉。”事实上,爷爷奶奶也只能管得如此有限。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叫小雪,来自安徽省临泉县。她的母亲在她出生后不久便出去打工,之后父母又离了婚。小雪的爷爷奶奶起初很用心地培养她,给她选最好的幼儿园和小学,但当小雪升到三四年级的时候,却遇到了爷爷奶奶都无法解决的麻烦——她在学习上开始有不会做的题了。
不敢问教师,也无法请家教,接下来就是学习跟不上,渐渐失去学习兴趣,小雪勉强读到初一就辍学在家。这个故事在农村听起来一点也不新鲜。
不敢问老师,为什么也不敢和妈妈讲?小雪的回答是,妈妈没有文化且在外打工做着最脏最累的工作,自己“不想烦妈妈”。
为什么留守儿童被认为孤僻内向?为什么心理问题在留守儿童中多发? “因为他们遇到困难找不到父母,没有地方宣泄,没有人引导。”整个村子都是爷爷奶奶带孩子在家里读书,你能在安徽临泉一个村子见到这样的景象。
中国的留守儿童规模为六千多万,其中约60%生活在农村地区,许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为了改善孩子的教育环境去到城市打工,但春桃认为父母疏于对子女的教育带来的损失比获得的财富更大。“这是一个悖论”,且在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
谈高考导向、师资匮乏
比起城市孩子,农村孩子承受的高考压力一点也不少。高考、分数导向下,出现“教师对尖子生比较负责,学习不好的差不多是陪读”的情况。学习不好的学生可能被安排坐到垃圾桶旁边。
“到了初二的时候班里的学生起码少一半。”升了初三,成绩不好、没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的孩子干脆辍学,因为考不上重点高中往往意味着上不了好大学,花钱上了大学还不一定能找到工作,成绩不好还继续读书被认为“划不来、不值得”。“辍学的孩子在农村比比皆是。”
对农村教育有所了解的人可能会比较熟悉一个叫做“窗口学校”概念,春桃在调研中就见到了这种装点政府形象的窗口学校,“建在马路边上的小学还可以”但“远离马路的就很差”。过了窗口,不容易被看到的学校可能差到没有厕所。
不仅仅是在硬件上落后,一个只有十四个老师的乡村小学因为请不起英语教师无法开英语课。为了送小孩去邻村建在国道旁的学校,村里家家户户买了摩托车、三轮车。
主持人在现场做了一个小调查,他让来自农村且读过乡村小学的观众举手并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乡村小学的变化。一位来自河南的观众认为自己现在看到的家乡的村小 “比三十年前倒退了”。嘉宾席上的春桃忍不住应声:“对!倒退。”
谈到农村师资匮乏,春桃分享了自己的一个态度转变:她以前“从不会同情教师”。她一直觉得教师在学生、家长面前是强者,“再强的家长遇到教师就弱势”,但她现在认为“再强的教师遇到政府官员就弱势。”
2017年9月24日,国务院印发施行《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要求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相关政策的陆续颁布使一些城市里的公务员、教师得到了补贴,然而,许多农村的教师并没能平等地享受到国家给予的政策福利,积极性也没能因此得到提高。
一位安徽省的初中教师透露:省里曾发出通知希望能从全省的初中生中抽出两千个去读师范,将来回农村当教师。“你想想这多可怕啊!我们的初中生连高中都考不上的。”让这样的孩子去读师范再回农村当教师,春桃觉得这是一个会加剧恶性循环的坏主意。
可现实是,农村“到处都是没有老师”,许多大山深处的教学点只有一个老师。去年安徽省政府为农村招募教师,结果“七百多个岗位没人去”。至于一次性奖励,“能否落实往往取决于地方政府”,有些地方政府以财政困难为由拒绝发放奖励。而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讨薪”事件,到现在都还没能解决。
“谁叫你去当老师,你可以不当老师”,一位政府官员对另一起“讨薪”事件中的乡村教师说道。
乡村留不住教师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城市里的大学生也往往不愿进入乡村。春桃没能为此提出策略,她在分享的最后呼吁“有抱负、不缺钱、有能力”的大学生到农村参与基础教育建设,“太需要你们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全文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推荐阅读
互助育儿:北漂家长的养娃实验
04-23
第三文化儿童: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