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国内的996,干不过美国的955? | 随想

陈博 陈博每日观察 2022-07-04

是新朋友吗?记得先点蓝字关注我哦~

点击关注陈博每日观察,置顶公众号

每日时事的观察与点评 / 干货集中营 / 分享每月精彩瞬间 


(图片源于百度 侵删)


 ▍陈博


“为什么国内的996,却干不过外国人的955?”是最近热度很高的一个话题。


要我说,996的本质就是效率低,而努力工作≠点灯熬油的熬时间。



回答这个问题,简单来讲就是三点:
一是高质量的从业者太少了,老板也少;二是明白效率比钱更重要的客户老板也太少了;三是整体社会运转还不够成熟,效率很难上得来。 简单拿中国和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这种对比,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员工的素质 虽说某乎上人均985/211,年薪百万,人在美国,刚下飞机,但实际上呢?人才大都集中在了头部互联网公司,其他中小型公司的整体员工素质却是参差次不齐,跟海外的二、三线互联网公司差距那还是非常大滴。 当然,美国会在全球招聘人才的时候,给出的Offer也超出了国内同水平的预期。像是Google的工程师,只要是水平还可以的,都能拿到20万美金左右的薪资。 能拿到这种薪资待遇的候选人,至少在国内得是TOP 10大学里,成绩排名也是TOP 10的毕业生才能说的过去。所以说,在国外普通员工的素质就很高,美国公司招聘员工都是在尖子里面拔尖。 像是这样的毕业生,几年前中国的公司很难招聘得到。而且这还不是钱给的多少的问题,而是这样的人才更想去海外深造。 不过,这都是前十来年的大趋势。在中国综合实力上升之后,情况大有好转。 现在中国的创业环境越来越好,大厂的实力也在与日俱增,开高工资再也不是难题。虽然也能招揽一部分TOP 10的毕业生回国,但是大部分人还是选择留在美国。
要评价一家公司的工作效率够不够高,就得看优秀员工的密度大不大。如果一家公司只有一两个高素质员工,其他人都很平庸的话,那么沟通的效率自然高不到哪里去。
因为合作才是推进工作的基本单位。在团队工作当中,牛人既需要承担工作内容的制定,也需要完成工作活动的合作。
这就意味着,他的工作效率要受到其他人的制约。
 美国的955之所以牛逼,是因为他们的工作团队里优秀员工的浓度非常高,不论是单枪匹马上阵,还是团队合作,大家都不会成为彼此的“拖油瓶”,工作效率也远高于国内的互联网公司。 一个SSR级别的程序员=10个SS级别的程序员=100个R级别的程序员。 把这个公式代入到国内环境,你就会发现,我们连SS级别的程序员都屈指可数,所以工作效率才不高。



第二个不同点在于美国BOSS和中国老板之间的差异也非常明显。

 

以前我们中国喜欢把老板叫做土壕,见土豪一词既可知过去的中国老板大都是“土包子”,没见过啥世面,基本上是程序员或者销售出身。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时代问题。以前中国的经济环境没有高浓度的商业化氛围,所以创业者的成长环境很难让他们全方面发展,相对眼界和商业化能力以及管理能力也比较弱。

 

老板的能力高低与也会极大地影响公司的发展水平。美国BOSS的综合管理能力在8分左右,而中国老板们也就3-4分的水平。

 

差距如此之大,倒不说是我们人不够聪明。


恰恰就是因为大多数中国老板都太聪明了,反而把聪明劲儿全部集中在了“如何搞钱”这个问题上。这么一来肯定就会忽视效率要比钱更重要。

 

美国的社会因为商业发展的早,所以BOSS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基本上都会采用效率优先的方式。

 

反观老板们,他们往往会把效率放在比较次要的位置。如何省钱,如何销售和利润最大化,才是中国人的做事思维方式,但这种方法其实并不经济。




最后要说的就是大环境问题。


一家公司的效率并不是由单一的公司所决定,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要更多。美国公司的运转方式很成熟,做事风格也非常简单,有大量的环节可以外包出去,花钱雇更专业的团队来办事,规则要相对简单透明。

 

中国做事就要复杂得多。首先我们没有那么多专业的外部团队,同时办事有很多很繁琐地方要去疏通和解决。


在中国做一件事,本身就要比美国复杂得多,这势必会导致效率下滑。

 

更关键的是这是全社会的问题,不是说单一某家公司自身优化了就可以让外部大环境一起跟着改变。

 

不过,这些年中国也有了很多大变化,和十年前有天壤之别。


像是拼多多和字节跳动这样的公司,他们就无比看重人力资源的重要性,都是朝国际化水准看齐。他们的人才密度高,内部运转效率更是高。

 

这些优秀的互联网创业者,正在通过一些积极的方式来重新提高社会效率。

 

美团重组了外卖团队,让外卖行业的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阿里重组了菜鸟,让物流运转得到了最大优化。


这就是中国互联网公司最值得夸赞的地方,他们会以自身的力量,带动全社会的效率向更高的层面去发展。

 

中国互联网正在以全力向美国靠近。要比拼的就是人才密度和市场环境,以前这两方面我们都落后于美国,而现在我们正在迎头赶上。

 

如果社会再能对国内互联网行业给予更多的包容和支持。以10年为期,中国辽阔的大地上必然会孕育出更伟大的互联网公司,和美国的竞争起来,底气也会倍儿足。








福利来了


往下看有惊喜哦!



重大公告历经2年的沉淀,我们每日观察已经有两本精选集啦!现在《开云见日——陈博每日观察 精选集(二)》已正式推出,各位粉丝朋友期待拿到我们精心装订的新书吗?




现在只需要后台私信小编,加入粉丝群便可拥有,赶快戳一戳小编行动吧!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就可立刻加入粉丝群~



往期推荐


滴滴一下,大潮将退  |  深论


游戏CP老板们最难的一年 | 随想


狼来了!字节跳动“死磕”云 | 深论


蔚来掉队了  |  深论


*欢迎转发本文至朋友圈

友媒未经授权许可谢绝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