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之有理 |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教育行业何去何从?

李海刚、刘正辉 安泰研值 2024-01-10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教育行业

从2019年年底爆发新冠疫情到2022年已经两年多的时间了,其间整个教育行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从疫情爆发之初政府第一时间发布公告,学校停止一切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始,整个教育风向就从线下教学转变为线上教学。2022年3月以来,我国多地多点发生本土聚集性疫情,感染人数快速增长,已波及28个省份。部分地区的疫情上升速度还较快,社会面传播扩散和外溢风险比较高,为了疫情防控,多地校外培训机构又被暂停线下培训活动。一停课,校外培训机构就要面临“零收入”的残酷现实,机构虽然暂停线下培训,几乎没有收入,但是房租、人工成本等固定支出停不下来。教师不得不学习“网红”如何当一名合格的“主播”。

作者介绍


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副教授、上海交大行业研究院文化与传媒行业研究团队负责人


李海刚



校企荟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正


1

新冠疫情对教育行业影响深远


01

新业务拓展难

本轮新发疫情呈全国多地散发,TO B、TO G业务端的企业受到了比较大的阻力,各种教育行业协会的交流会和大的展会都无法开展,业务开展无法实际落地造成了业务拓展受阻,对复工复产还是有相当的急迫性,但迫于疫情的影响无法预判,目前只能维持现有模式进行业务交流。


02

供应链衔接难

TO C端是需要整个产业链配合极高的一类企业,它们更多地需要交付性、时效性。单从物流上来讲就很难把控。多地散发的疫情,没有时效性保证的物流甚至是无法发货的地域,没有办法给到消费者一个明确的交期,即使给到消费者交期,也随时有可能会因为突发的疫情,然后就没有办法交付,这其实让整个教育行业的企业经营面临供应链方面的严峻考验。


03

主营业务减少

受到外界环境挤压,很多教育行业从业企业的营收降幅在20%左右,甚至更大。


04

政府扶持力度小

2022年初疫情多点散发,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一定的冲击,疫情严重的省市整体GDP增幅放缓,个别地区呈现负增长现象,企业需要政府给与更多的扶持,帮助企业在这关键时刻共渡难关。希望政府在税收方面、保险方面、银行方面等给与一定的帮助。


05

复工复产“难”

复工复产对于一部分企业来讲,因为是租用写字楼,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受到制约的,没有独立的办公环境,就没有可控的闭环。另一部分企业有独立的办公区域,可以做到闭环管理,如果出现一点疫情管控不到位的情况,整个公司的员工都要进行隔离,对员工的心理上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伤害,同时企业管理会更加的难做。还有一部分企业属于低风险地区,响应政府的号召,积极的复工复产,但是在过程中,疫情发生了变化,导致在复工复产后不得不停止运作,给企业和员工带来了二次伤害。复工复产“难”难的是没有合理的可实施管控机制,“难”的是没有部门敢承担后果。


06

远程办公无法解决解决所有问题

疫情下许多公司开始了远程办公,借助互联网的发展确实解决了一部分的问题,通过高效的会议、定方案、推进项目流程。但是也会产生一定的弊端,多人会议并不适用于远程办公,会议室办公的氛围可能会更能带动想法的产出,大会只适用于传达,小会用来解决问题。远程办公在业务拓展方面也会受到制约,传统的面对面更能达成共识,但是受到疫情的影响和政府政策上的制约导致推广非常难做。目前线上办公还有一部分问题在于,每个员工所处的地域不同、网络情况不同,会导致出现不同程度上的问题,一旦网络出现问题,很多环节会出现一些制约。长时间的在线远程办公可能会带来员工心理变化,一旦回归正轨是否还能适应办公室生活也是一个问题。




2

疫情下教育行业所面临的机遇


01

融合线上线下的边界

教育培训机构以前大部分都是线下的,然后在过去的五年里面有一部分已经转型,由于市场的压力加上疫情因素的影响,就不得不去逼迫着企业快速做出数字化转型的决策,将线上的部分与线下的部分进行融合,提高了线上教学的“地位”。


02

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教育信息化1.0到教育信息化2.0经历了7年的时间,教育信息化2.0让教育普惠不再困难。疫情的来临,政府的防疫政策需要让学生以及自我提升的人进入到线上教育模式,信息化的手段就尤为重要。对设备的要求、对网络的配置、对设备的熟悉程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建立的越完善,消费者的体验感就越好。


03

转型+拓展

为了弥补线下复工损失,一部分企业将原有的线下业务线转为线上,降低线下的运营成本弥补一部分的损失,另一部分无法转型的企业,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来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营。


04

政策带来的“新”玩法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经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就“普职分流”再做重新定义,职业教育同普通教育只是教育类型不同,但同等重要。政策的利好也为更多企业带来了转型的机会。


(1)产教融合。“普职分流”利好的政策可以推动产教融合,高校如何和企业建立深层次的联系,企业在此过程担任的角色定位,以及给高校提供教学方向的参考,可以帮助企业本身补齐人才缺口,也能让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提升。

(2)专业化证书的取得。高校可以和授权的专业机构合作,为高校学生提供专业化证书的考核鉴定,让毕业生获得技能的同时获得国家和行业的认可,对走出校门迎接社会的挑战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3)校企合作。企业可以和高校对接需求,针对高精尖的领域提出培养诉求,建立专门的专业以及教育教学体系。


3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对行业的应对建议


一、及时调整战略方向


面对疫情的挑战,需要认清疫情长期化和防控常态化的现实,原有的企业战略方向就必须要调整,这个受到的不光是疫情的影响,还有政策上的影响。线下业务无法正常开展,如何保障企业在疫情下的生存是目前企业考虑的重点。

二、校外教培机构可以聚焦当地校内市场,承接学校课后服务托管


2021年出台了“双减”政策,今年又出台了非学科类培训强监管政策,“双减”政策之后紧接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承接学校课后服务托管符合国家政策风向要求,有助于帮助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同时,也可以减轻机构受监管政策的影响,增加对疫情反复的抗风险能力。当疫情来临机构不得不停课时,还可以去学校内正常开展服务教学,解决没有收入的问题。

三、转型线上,活下去


疫情反复导致了很多家长会给孩子“退费”,而且也会对线下授课有顾虑,会影响机构后续续费和招生。但是疫情期间家长给孩子报班学习的需求还在,家长除了工作还要陪玩也会头疼,孩子成长进步不能停,还是希望孩子能多学习进步。所以只要能把线上课上好,学生有事情做,学习有收获,家长还是会接受和支持线上课。其它类培训科目转型线上可能还有一定困难,但是对于像编程这样的培训来说,转型线上教学有天然的优势。无论是帮助机构完成课消,还是维持家长联系,对后期续费和招生都有帮助。

四、在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方面加大力度


在线教育已经历时很多年,从录播到直播再到现在比较热的元宇宙,在线教育一直随着科技的进步而平稳发展,疫情来临时在线教育凸显了它的重要地位,但是信息化的手段是否可以跟得上目前用户的需求,我们的技术壁垒是否可以打破,这是需要值得思考的问题。机构除了在课程内容和服务上发力外,培训机构未来竞争力还体现在技术的渗透。贴上“AI技术”、“大数据分析”、“流媒体技术”、“RV沉浸式学习”标签的机构会越来越多,在消费者警惕“伪技术”的同时,机构发挥科技赋能的价值必定会成为机构间的竞争壁垒。

五、建立标准化的培训体系


完善企业管理机制,建立标准化的培训体系,使工作流水化、标准化,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后记


特别感谢中科大洋教育事业部负责人魏哲、广州视睿(希沃)学务事业部BD经理李吉航、北京昱新科技有限公司(云朵课堂)副总裁王庆、学友教育创始人高银骏、盼华教育创始人韩盼盼、恒冠文化创始人林宇肖等同行的大力支持。

推荐阅读

研之有理 | 疫情之下新消费品行业如何突围?

② 研之有理 | 疫情重击下的上海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

③ 研之有理 | 防疫情与保增长双重目标驱动下文旅行业的困局与变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