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二十大•师生话共富丨服务法治建设,解码共富密码

学习二十大专题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2023-03-30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开展“六学六进三做实”学习实践活动,策划推出“学习二十大•书记抓党建”“学习二十大•师生话共富”“学习二十大•聚力创一流”三个宣传专栏,及时报道反映师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新进展新风貌新收获。

在“学习二十大•师生话共富”栏目中,我们采编了各个学院发挥学科优势助力共同富裕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成果,展现师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新进展新风貌新收获。

今天推出“学习二十大•师生话共富”第二期,一起来看看传媒与法学院师生助力共富先行的故事吧。



服务法治宁波建设 助力共同富裕先行市

作为立法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主任,传法学院孙祥生副教授多年来本着服务法治宁波建设,助力共同富裕先行市的宗旨,取得了丰硕的地方立法与行政法治研究成果。中心先后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5项,承担省、市立法调研项目、立法后评估项目、立法理论研究项目、行政法治理论研究项目30多项,获宁波市法学会优秀论文成果一、二、三等奖3项,宁波市人大立法论坛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5项,课题经费400多万元,开展立法宣传培训讲座20多场,参与地方立法咨询座谈180多场。

在推进宁波经济发展法治保障方面,中心先后承担了《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修订)》草案起草及立法相关问题研究、《宁波市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拆迁条例(修订)》等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后评估项目10余项,多项有关土地管理、集体所有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开发区建设立法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

在推进宁波精神文明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法治保障方面,中心先后承担了《宁波市社会信用条例》立法审议项目、《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修改)》立法项目等10余项,多项立法项目鉴定为优秀,受到市人大、市人民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

在地方立法与行政法治理论研究方面,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地方立法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先后承担了《增强地方性法规实效性调研》、《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法治保障研究》等理论研究项目,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被市人大、市人民政府有关政策文件所采纳,如《关于全面建立法规动态维护机制的研究》为《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关于建立地方性法规动态维护机制的决定》提供决策依据,《宁波“十四五”期间重点领域立法需求研究》研究成果为宁波十六届常委会立法项目库提供了重要参考,所起草的《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规范》为全国第一个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的地方标准。




“解码”共富“家”密码

由传法学院刘建民老师带领同学们合力创作的《我家人世间——浙江学子笔下的共富小家》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一次同学们走进了自己的“共富小家”。这本书收录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学子采写的新闻调查作品71篇。同学们以青春视角观察家庭变迁,用笔端记录和讲述共富小家的生动故事,在“行、访、察、叙、写”的过程中“解码”共同富裕的“家”密码。

共富路和新青年双向奔赴

《我家人世间》出版是又一次‘行学育人’的生动实践,也是同学们将‘小我’融入‘大我’投身火热的时代奋斗场景的一次宝贵经历。总书记提出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这就要求高校要深深扎根于中华文明的沃土,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

“‘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一个家庭的变迁,一个家庭中几代人的奋斗故事,很好地折射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刘建民介绍,近五年来“行走的新闻”之“家”系列,找准宏大历史背景下的家庭叙事这一视角,引导青年学生讲好身边故事、家庭故事、中国故事,增进了对伟大新时代、伟大祖国的热爱,让育人成果可见可触可感。


“中国故事的青年话语”数据库

“中国故事的青年话语”数据库收录了5年来“行走的新闻”之“家”系列的采写样本758篇,正式出版收录346篇,另有学术观察135篇,英文译文100篇。总字数350万字,正式出版255万字。“我们将以数字化的形式多元呈现育人成果。”刘建民介绍。

多年来,我们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突出位置,在持续改革探索中形成了“行学育人”特色。其中,“行走的新闻”实践教学改革自2007年7月起始以来步履不停,特别是近五年来的“家”系列,紧扣课程思政改革方向,构建并创新推进以“行、访、叙、写”实践教学为核心,专业教育、实践训练、思政育人“三位一体”的新闻传播人才立体培养模式,获得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同学们的“共富小家”故事

在完成《我家人世间》的创作中,传法学院的同学们在“行、访、察、叙、写”的过程中书写小家故事,在切身体验中不断认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把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新时代是共富路和新青年双向奔赴的时代,共富路上有青春出彩的舞台,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不会缺席。

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劳动来创造的,传法学院新闻212班的岳瑞同学讲述自己的“共富小家”故事时说道,这一切幸福又是由千千万万小家的幸福所汇聚的,我的小家奔富故事也是这千万幸福中的一篇。

2005年父母带着年仅3岁的岳瑞离开了河南信阳老家,几经周折在杭州建筑工地周边开了一家饭馆,因为父亲厨艺好、菜品实惠,生意越来越好。来店里的顾客大多是外地工人,由于都是外来务工的人,父母对他们更加体谅照顾,米饭免费,还常提前准备凉汤供工人们饮用。饭店不仅是他们用餐的地方,也逐渐成为他们在杭州短暂休憩、与老乡唠家常的驿站。小家的日子在父亲一盘盘菜品的翻炒中逐渐奔赴小康,而饭店周边的工地也变成了一栋栋高挺的大楼。

岳瑞童年在杭州拍摄的全家福

这也正是“共同富裕”这一政策真的意义所在,共同富裕并不是个别家庭的奔富历程,而是全社会的,人世间的。人与人,城与人,都会在共同富裕的路上双向奔赴。



◆推荐阅读◆


1.学习二十大•聚力创一流丨服务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2.我们的骄傲|他们是浙大宁理“奋进追光人”
3.喜报!我校教师获2022年度“宁波市担当作为好干部”
4.打开课程思政的N种方式——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⑩
5.学习二十大•聚力创一流丨“拥抱城市”,构建全面服务地方的工作体系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融媒体中心出品 
▶图文来源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传法学院
▶今日编辑丨卢帆
▶一审丨陈菀静
▶二审丨卢帆
▶终审丨韩晶晶

-上网不涉密 涉密不上网-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订阅号:nitnews投稿邮箱:nitnews@nit.net.cn或是直接留言官微后台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一经录用,有小礼品可以领取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