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二十大•师生话共富丨理论先行,科技赋能,共建共享

学习二十大专题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2023-03-30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开展“六学六进三做实”学习实践活动,策划推出“学习二十大•书记抓党建”“学习二十大•师生话共富”“学习二十大•聚力创一流”三个宣传专栏,及时报道反映师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新进展新风貌新收获。

在“学习二十大•师生话共富”栏目中,我们采编了各个学院发挥学科优势助力共同富裕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成果,展现师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新进展新风貌新收获。

今天推出“学习二十大•师生话共富”第六期,一起来看看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助力共富先行的故事吧。



理论先行,师生学共富
文理互补,共建共享
信息学院以党建引领推动事业发展,积极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签订了首个党建共同体共建协议,开展优势互补,共建共享,马克思主义学院伍醒、吴新林等专家在理论指导上给予大力支持,开展了二十大精神学习、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学习等主题报告;院院联合“一家亲”,围绕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积极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聘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陈辉为我院初心学习社指导教师,在双方的协同指导下,2022年以初心学习社成员为主力的“流动的党课”实践团荣获省“百优团队”。


事业共谋,发展共促
信息学院党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合作新模式,不断深化院企、院地合作。2022年度共新建校地、校企党建共同体6家,开拓党建共建的新路径,为教师科学研究、学生实习实践建立最生动的“练兵场”。2022年开展“同上一堂党课”1次;与共建单位开展专题调研、科技攻关、专题报告会等活动10余次;共建“数字渔场”协同研究基地1个,合作“未来工厂”联合创新实验室1个,积极开启“党建+科研+育人+服务”合作新模式。



科技赋能,师生助共富


科技助力
为新疆棉田插上智慧翅膀

马龙华,信息学院智能自动化研究所所长,新疆建设兵团特聘专家,新疆库尔勒市政府专家顾问团成员,不远千里来到新疆库尔勒和什力克乡,与新疆绿洲驼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技术合作,开辟了“绿洲农场”棉花种植基地,有了智慧农业的加持,种植基地快速发展,优异的表现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关注,并成为了当地智慧农场的典范。提及智慧农场,马龙华教授侃侃而谈,“我们团队参与农业大数据、农机大数据平台建设,通过核心技术即控制器,利用5G平台进行田间数据传输和收集,通过算法建立作物生长模型,最终实现人工智能决策;整套模式在不断优化和迭代,我们的目标就是做好智慧棉田的标准化管理。”马教授脸上洋溢自信的笑容和对农业的热情。“这些年沉入农业研究领域后越发觉得农业是一件有意思也很有意义的事儿,过程中也结识了一群有理想、有斗志、肯吃苦的创业青年,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在新疆智慧农业大有可为!”

深入乡镇
为滨海小镇打造未来渔场

蔡卫明,信息学院信号智能检测与生命行为感知研究所所长,在咸祥镇班子第一次来访调研中,他便于乡镇的农业副镇长结下了不解之缘,“未来渔场”的规划在一次次的畅谈中逐渐清晰……蔡所长带领他的团队,组建“党员先锋队”,深入乡镇走入渔场,带去智能化的设备与技术,不断优化养殖技术。“播种、采收和饲喂总体以手工为主,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现有的装备技术发展无法满足现代化养殖技术的需求。”这是当下很多海水养殖户面临的主要困扰。“现在好了,靠科技,更有奔头了。”咸祥皓海水产养殖场负责人孙思志兴奋地说道,“自从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智慧农业团队蔡卫明博士的加入,在智能化、数字化渔业装备的加持下,通过科学的养殖,我这里的南美白对虾养成率达到100%。一个虾塘投放的30万虾苗可以产出9000多斤的成品虾。”“接下来,我们团队将集中于无人化投饲设备、智能化水质监测系统开发,继续推动宁波本地大黄鱼、南美白对虾等水产品规模化养殖过程智能化改进,进一步满足宁波本地‘未来渔业’建设的需求。”蔡所长对咸祥渔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与期待。

把技术送进大山
为企业发展答疑解惑

马修水,信息学院专任教师,教授,宁波市自动化协会副理事长、宁波市“机器换人”专家组(先进制造业)组长。2022年马修水教授做为省“希望之光”组合式人才帮扶团专家成员,赴苍南县实地考察调研仪器仪表产业,自2022年起即将开启长达5年的帮扶计划;年过半百的老教授却丝毫不输于年轻教师,常年奔走于各大企业生产一线;疫情期间不畏感染风险,深入一线,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即便是寒暑假,只要企业不停工马老师永远奔走在一线。

崔家林,信息学院骨干教师,浙江省总工会劳模工匠志愿服务队成员,2022年前往遂昌和松阳两地多家制造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志愿活动,参观考察了当地多家企业的生产车间和数字管控平台,针对企业智能化改造、高能耗、物流等存在的问题,直指要害,给出了中肯的整改意见和建议……

信息学院学院积极投身科技赋能,助力地方发展,一批教师参与校地、校企合作,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为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提供支撑,充分发挥高校教师智囊团作用,与地方共绘“共富蓝图”。


END


◆推荐阅读◆


1.学习二十大•聚力创一流丨服务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2.我们的骄傲|他们是浙大宁理“奋进追光人”
3.喜报!我校教师获2022年度“宁波市担当作为好干部”
4.打开课程思政的N种方式——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⑩
5.学习二十大•聚力创一流丨“拥抱城市”,构建全面服务地方的工作体系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融媒体中心出品 
▶图文来源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信息学院
▶今日编辑丨卢帆
▶一审丨陈菀静
▶二审丨卢帆
▶终审丨韩晶晶

-上网不涉密 涉密不上网-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订阅号:nitnews投稿邮箱:nitnews@nit.net.cn或是直接留言官微后台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一经录用,有小礼品可以领取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