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晔:博物研学,重启中国文旅 | 博闻集
博物学是人类与大自然打交道的一门学问,是指对动物、植物、矿物、生态系统等所做的宏观层面的观察、描述和分类。在如今文旅融合的背景下,随着博物研学与文化旅游及户外拓展等相互结合,呈现出研学旅游的目的地。但是博物研学究竟是什么?博物研学的意义在哪里?应该通过哪些方式和途径融合博物学与文旅产业呢?阅读本文你或许可以获得一些新的触发和启示。
本文为博物探索学校创始人、英国广播电视公司(BBC)《美丽中国》(Wild China)高清纪录片副导演杨晔老师在2020博鳌文创周博物研学主题论坛上的演讲,内容有删减和调整。
首先,我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我从小喜欢海洋生物, 4岁决定要做一名海洋生物学家,大学也是学海洋生物专业,我主要研究的是潮间带生物群的螃蟹演替。我曾经参与了一本现象级杂志叫《博物》,后来我去了英国广播电视公司(BBC),这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我作为唯一一名中方导演参与完成了一部叫《美丽中国》的纪录片,审片子时,我请了一群7岁的英国男孩来观看,我发现他们对中国的动物很熟悉,因为英国没有太多动物,英国的孩子小时候就研究中国动物。回国后我想做教育,但是不会讲课,就想着去哪学讲课,要去就去当时最牛的新东方教育机构,于是我在新东方教育做了六年讲课老师,其中有几年我成为了讲课老师最多的老师。2012年我从新东方教育辞职,创办了国内第一家做自然教育的机构。
纪录片《美丽中国》的导演是我的老师,后来我们也拍了一些跟野生动物相关的纪录片,比如《蔚蓝中国》《航拍中国》等等,从中收获了很多,但我觉得教育能给我带来更多快乐。
下图是我带着小朋友到世界各地看动物。我们看大象不是讨论看大象这件事本身多重要,是希望小朋友思考为什么这群大象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为什么换一个地方就生活不了?为什么中国曾经有大象可是现在却变少了?大象的数量是否还能增加?其实教育并不是固定化的模式,教育存在最重要的意义是多元化,每个人存在的价值是不同的,不同价值的共存才是最大的魅力。我最大的快乐是让孩子们以这种探索科学的状态去了解大自然的美好。我更关注的是生态的介绍和产出。
01 为何重启?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叫博物研学,重启中国文旅。数据显示,2018年和2019年中国旅游总收入分别是5.99万亿和6.63万亿。
2017年中国出境游消费是2579亿美金,2018年是2773亿美元。
2019年中国出境游目白国人数占比最高的是日本,这说明对大家来说距离和品质一样重要。
中国拥有因私护照人次为1.3亿,出境人次为1.55亿,不足10%的人口出游花费了接近30%的费用。距离是人们出游考虑的首要因素,4小时以内的距离最受人们欢迎。中国出境游用户本科学历以上的人群超过一半,而且以已婚家庭为主,这说明家庭游和亲子游成为了占比较大的旅游选择。
我们一开始只做亲子游的自然教育项目,这样有两个好处,第一个是风险规避,家长带着孩子,家长管生活上的事,我们管科学上的事。第二个是解决收入问题,找到快速获客的方法。对于家庭游来说,做好每个家庭之间的关联、了解每个家庭的诉求很重要。
02 博物研学:无处不能的法宝
博物研学要有规划的自由。比如一个山坡上的岩石就是研学的内容,这是自然博物的魅力,所以博物研学便宜、快速、无所不能、反消费传统。
“研学”是研究性学习。“研”是指研究知识和内容,“学”是解决谈资问题。知道“研”和“学”之后,接下来是该如何“研学”的问题。研学旅行的特点有以下三点,第一,研学旅行是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多学科意味着需要更多专业人士帮你解决问题,没有一个人能掌握多门学科,所以优秀的老师是一个团队。第二,研学旅行需要的是老师而非导游,专业度要求极高。第三,研学旅行卖的是内容而非服务。
03 博物研学:开启自然的大门
博物学最大的魅力是到哪里都能讲博物学。比如我们从北京出发,两个半小时的车程到达北戴河,但是在高速公路上堵车了,家长们说堵车特别好,老师们又能讲课了,后来各个自驾车车主都跑来听课,这就是老师具备的能力。
04 博物研学:成本来自大自然
当今社会,成年人的好奇心比较弱,孩子的好奇心非常大,经常会问为什么,博物学解决了如何让大家保持“提出为什么”的初心问题。
博物研学的成本来自大自然。比如2019年我们做的“启行西港研学基地”项目,这是中国第一个自然博物研学基地。基地所有展品都是我们自己动手做的,包括螃蟹标本。下图左边的展品是海洋生物演化过程的展区,从化石到现生生物的变化,右边是生物多样性的展区,中间是一只手拿着渔网,是连接左右两边展区的关系。小朋友们最感兴趣的展品是渔网,这是在海边捡的唯一没有花钱的展品。
下图是有一天下午我们在山东的海边,发现海边旁有盐田生产海盐,中国人不吃海盐,原因是海盐变成食用盐的成本很高,而且海盐很脏。中国海盐一部分被用作化肥原料,一部分经过二次结晶变成盐晶体出口到韩国,韩国将其装在可以研磨的小瓶子里,再出口到中国的韩式烤肉店里。小朋友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特别开心,临走时还帮60多岁光着带伤的脚工作的晾晒工人把盐扫成一堆,给爷爷鞠躬。这也许就是教育的模样。
05 博物研学:少建设多运营
目前很多公司把场地建好让我们去做教育,但我们需要的是场地原来的样子。比如国内一些项目花很多钱建大树,但这棵树不知道有什么用处,因为没有人对这棵树花钱。我们做博物研学只需要有树,因为树上有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
这是2014年我们在北京做的第一次奥森夜观,2020年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每天晚上有超过三十场的夜观,每场平均收费三百元到五千元不等,每场维持两个半小时。
这是我们在观察蝉的羽化过程。
有一次外出我看到海南一个乐高中心的项目,这个项目用了500元/平方的绿化铺地,我当时给了他们一个建议,拆了绿化,在通往乐高房间的过道两旁种含羞草,成本5元/平米,把过道两旁建成一个含羞草花园。小朋友可以摸着含羞草走过去,走过去7分钟后含羞草会自动展开,三到四岁的小朋友愿意在那里待7分钟看含羞草会不会展开,再摸一次看下一次展开是不是还是7分钟之后,含羞草闭上叶子是有顺序的,下一轮摸含羞草可以不看时间,看哪片叶子先闭上。这个等待的过程是有意义的。
下图是贵州花溪青岩古镇旁的山,被用作临时停车场,我们在这座山上捡到海百合的茎等各种植物和岩石,这座山上有距今大概3.5亿年的各种植物。贵州作为古生物之省,在贵州90%的土地上都能找到合法的化石,而且产量很大。在中国多地,化石是作为大理石的基础原料之一。博物研学也需要让孩子们去参与、挖掘和感受化石。
06 博物研学:不一定非要资源丰富
资源不丰富的地方也可以做项目。比如下图是我们之前做的其中一个项目,一个景区需要通路,结果把路修成了断崖。其实任何一个地方往下挖一定是分层,这就可以讲“地层多样性”的知识,我可以告诉你三千万年前和五千万年前这是一个什么地方,这叫地层万卷书。
这是陕西省留坝县的苔藓,可以让小朋友做一个苔藓罐,所以即使条件恶劣,但只要有东西我们就能创造奇迹。
下图是我在北京动物园给小朋友上犬类动物课。
我们有一个菜市场博物学课程,是我们在菜市场里讲课,其中一次在菜市场里我给小朋友的任务是寻找拥有两个完全一样的钳子的螃蟹。因为螃蟹前后两个钳子不一样,一个钳子是用来吃肉的,另一个钳子是拿来吃贝壳类食物的,只有大概5%的螃蟹两个钳子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对我们来说无处不博物,任何地方都可以上课。
下图是北京一个种桃子的小山村,这个地方的矿石很有意思,在这里刨岩石和挑桃子也可以做博物学。
07 博物研学:内容设计和专业度是核心
博物研学最重要的是内容设计和专业度。博物研学要有非常棒的团队,要足够认真,要有足够好的背景去研究事情。下图是2020年奥雅设计公司和洛嘉教育合作的项目,奥雅设计公司在乌镇旁边的一个普通山村里创造了一个莫奈花园,有花有动物就有故事,有故事就能完成拍摄。所以我们设计了一个低龄孩子只用手机完成拍摄纪录片的训练营,每个小朋友要拍一部时长为3分钟的纪录片,小朋友自己拍,自己剪。我们会教如何在现场使用各种设备,如何画分镜、写脚本、编故事、加配乐和剪片子等等,整个课程设计依靠的是老师个人的能力,这就变成一个有竞争力的校园。
下面分享一下其中一个还不识字的6岁小朋友拍的纪录片,字幕是他的家长在孩子标注的拼音基础上帮忙加的。
这个纪录片对于专业纪录片工作者来说可能特别简单和稚嫩,但是站在另一个角度来看,一个6岁的孩子愿意用手机拍纪录片而不是玩游戏,我相信没有什么项目可以让大家更好地明白博物研学的好处。
这是我们在丽江玉龙雪山其中一个酒店做的项目。相比于当地其他酒店,这家酒店的房价比较高,没有人愿意住,于是酒店邀请我们去做天文活动,我们在雪山脚下做了一个天文平台给情侣拍照,整个项目投入了60万,两个月收入了200万,所以酒店决定投入800万建一个天文馆。博物研学不需要花钱是1.0阶段,我们需要把钱花费在最重要的地方,花费在该花的地方,我们一开始去到某个地方不要求太多,只要求把在地性的内容展现出来,有了钱之后我们可以把专业的事变得更专业,一个地方的名片打造好了才会有新的内容。这也是我说的博物学无所不能的地方。
所以任何地方都有博物学,任何人都有好奇心,希望能跟大家一起享受博物人生,谢谢大家。
在临渭乡创学院第四期中,杨晔老师进行了主题为“博物学助力产业振兴”的演讲分享,从博物研学的角度为临渭产业振兴之路指点迷津。
▼点击链接了解更多
2021海南文创周招募已经开启,点击图片了解更多,期待与你在海南相见!
▼2021海南文创周发布会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