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哲维:从全域空间看书店角色 | 博闻集

博鳌君 博鳌文创院 2022-07-07


每座城市都应有一家书店是真正承载着城市的魅力和文化的氤氲,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和电子书的普及,实体书店陷入了“倒闭潮”,这使得实体书店行业掀起一场“文化+”的场景革命。书店人需要打造与咖啡、餐饮亦或是酒店、电影院等各行业的跨界融合,创新“体验+”、“文创+”、“互联网+”等运营模式,从全域空间和业态的视角重新看书店,让书店重新点亮城市的阅读之灯,让人们重新拥抱“诗和远方”。阅读本文你或许可以获得一些新的触发和启示。
本文为重庆文投袈蓝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文里书店筹办策划责任人、北京袈蓝文化总经理陈哲维老师在2021海南国际文创周“书店的灯光”主题论坛上的演讲,内容有删减和调整。



01 跨界领域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从全域空间看书店业态和角色。以及一些跨界的经验和遇到的故事。我走过很多空间,去乡村和城市里做了很多和书店相关的事情,例如开咖啡厅、做教育、带动村民的自生力做文创等等。
 
十年前,台北的华山文创园区对于台湾而言是一个旗舰型的文创园区,目前华山文创园在行业里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当时做场域总体规划时,华山文创园区的文化轴线是从台北市的视角出发,考虑到园区整个空间位置而确定的,我们想做整个园区的文创整合平台,而不是单纯地讨论其中一个业态,因为我们希望是将其打造为复合型的园区和管理,从吃喝玩乐到文创整合,做一个文创加值平台。
 
 

那时,我碰见了远流出版社集团的老板,他在思考整个商业模式时是以聚众能量做文创加值的整合平台。我们当时通过选书、现场场地的布置等等,做了一个结合阅读、沙龙、讲堂的实验基地,一个书本以外的跨领域故事平台,叫远流别境 libLAB。
 
 
有了华山文创园区的经验后,我到台湾嘉义做一个文创园区的运营时,我们整体思考的还是从整个轴线去落位园区,之后我们才知道这个园区里缺少什么东西,我们去补齐。
 
 
我们一直在探索怎么保存生产空间、让团体融入、做生活设计、创建等等,因为这个文创园区是用以前的酒厂做的,是一座百年建筑,后来我们在园区里发现有一家非常符合当地特色的书店,因此跟园区合作开了一家《勇气书房》。
 
 
针对书籍的部分,主要聚焦在旅行、建筑、图书绘本3大主轴,另外还加入饮食文学等项目,表面上看来是卖书的勇气书店,但经营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图这个空间轴线是与旅行相关。
 
 
下图这个空间是以亲子路线为主。整个空间基本上是以不破坏当地建筑物的原则做了一些生活美学的呈现,这是我们遇到的第二道光。书房也经常举办相关的讲座活动、文化展览、签售会和分享会等等。书店其实是一个平台,是人跟人之间认识的桥梁。
 
 
台湾东部的花东纵谷作为一个生态博物馆,把每个区块、每个乡镇乡村做成了博物馆的概念,让地域特色变成了博物馆的书籍。
 
 
2019年第三道光出现了。我从台湾到北京入职,我们总部是在百年建筑的北京中国书店旧址,主要做建筑规划设计,但在乡村振兴里,我们要解决当地的问题,如果要靠整个建筑或设计是没有办法解决问题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想办法解决当地文化和业态的问题。
 
 
我们在城乡融合的项目里做了书店、业态和空间,对我而言,这只是成就了项目空间,但却少了书店的魂。我参与过较多与书店相关的项目,在全域空间规划的层面上,我对书店真正的角色和意义进行了思考,大家可能觉得书店是表达自己态度的地方,是每个城市的根等等,但对我而言,书店其实一直是一种业态,而不单纯是空间,更可以说是一种心之所向的刚需。每个地方对文化和书店的需求不一样,而书店在每个空间里是配角,有可能是常年的配角,但这个配角也有可能比主角红。
 

 
02 不变的故事

我们在思考的过程中做了两家书店,一家是不鸟书店,不“鸟”所有的一切,从选书下手,单纯地做好书本给人享受美好的空间,所以叫不鸟书店。另一家是在重庆的百年建筑空间里做的文里书店,我们真正想让书店传达的是我们的价值观,给大家提供最底层的土壤。其实在各行各业里,大家认为书是一个十分生活化的东西,谁都会看书,谁提到书店都觉得是安全无害的、容易接近人的生活的一个部分,所以在书店里还可以产生很多产业配方去解决问题。
 
 
我们从不鸟书店的理念里梳理了四个轴线,因为我们做了乡村振兴,所以设立了乡朴美学,从态度、温度、厚度、浓度开始选书,我们想告诉大家这些书不分社科类、科技类、艺术类等等,从自己、他人、自然和时间的维度告诉这个空间是属于你和这些书本的。
 
 
我们希望在提供知识的同时,能透过认知和想象,透过某本书串联起世界,连接城市与乡村。《岛上书店》曾经有一句话——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而这本书串联起了世界,所以希望大家从书开始去真正认识自己和发现自己,原因是在和书对话时,所有得到的知识是自己的。我们经常在书店空间里看到小朋友跑,在一本书面前突然停下来,这其实是我在书店的角落和空间里最想看到的温度,我们希望能够更简单一点。
 
 
我们在帮重庆的文里苗品酒店选品时是从茶文化、茶艺术、茶生活方式的角度去选择书籍的。
 
 
因为青岛华侨城的展示中心是自然雅趣的风格,所以最终我们做成了下图的样子。
 
 
2020年博鳌文创周,我们以城乡融合的另一种视角做了一个小场景,让大家到下图的场景里打卡。
 


在田岗知行村里,我们做了一个乡朴美学的空间,是为了做好当地城乡融合的平台而准备的。
 
 
我们做书籍分类的第一条策略是精选图书,删减价值观不符合畅销的品种,采取以高质量的商品取代多数量的模式;其次是改良分类法,优选产品组合;第三是创新推荐,在自媒体渠道发声,在选书得到认可后,大家渐渐便会关心我们的选书逻辑。
 
 
在做大类配比时也是需要符合我们的选书逻辑的。
 
 
我们有对应的大类,但没有像部分书店分十几二十类,我们还是希望可以针对空间去做好当地的选品,因为这样才会有好的人群为了书买单书店的空间业态,才会有致力于做下去的动力。我们在展台会采用以小类代替大类的方式。比如很简单的选品,笔记本,书,配合软装花艺小物品等等。很多游客去到书店想买的是旁边的装饰品,我们确实没有想过有人会买,但这代表了他认同这个空间所呈现的业态,这也是我们最满意开心的地方之一。
 
 
2021年,我们在重庆的一座百年建筑——85号创意公馆,打造了一个两千平方米左右的复合空间。为了保障所有的业态的安全落地,我们选了一个最无害、和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业态,打造以书为主题、把每个空间串联起来的艺术会客厅,用书籍串联不同的主体,把文创活动、人文关怀、艺术交流和生活美学串连起来,将这栋百年建筑里的复合空间打造为最能让人们看第一眼就接受的空间,营建城市人文、艺术与创意、生活体验的完美融合。

 
我们以图书为主线,营造空间氛围并统领各类业态。我们选书的逻辑还是要贴合空间的,比如在茶空间就选与茶相关的书,在咖啡的空间就选与咖啡相关的书,去到每个空间的人一定是对该空间的东西感兴趣,所有空间跟主体会串联起来,因此会产生场景型消费、冲动型消费和氛围型消费。
 
 
我们做图书售卖空间、“图书+”复合业态运营、文博创意产品开发等等是把真正的需求返还给市场,由市场返还给我们需要做什么的讯息,从而去调整空间、产品和书籍,甚至可以将诗书、藏馆等等融入链接起城市与人之间的场景。(下图来源于方所)
 
 
下图是85号创意公馆的业态全景图。我们在各个空间都布置了图书,希望大家在这个空间里驻留的时间可以久一点,消费模式可以绑得紧凑一点,将时间留在这个空间里。书店对于我而言是一个业态而不是一个空间的原因是在这个项目里,我把书放置到了每个空间里,变成各个空间里的业态,从而打破了书店的空间。
 
 
我们做了书+咖啡、茶+图书的空间,甚至还做了几个主题的包房空间,所以85号创意公馆的二层变成了人文讲堂、艺术沙龙、交流研讨的空间。那时我们想把文里书店做成真正落地的书店空间,而不是在所有空间混合后回流汇集到一个空间,所以我们把这个空间定位为文里书店。我们认识一座城市可以从当地的书店开始,因此我们希望提供一条叫城市记忆的主轴,去做与这座城市相关书店的选书逻辑。
 
 
书店是一座城市的缩影,想要了解一座城市可以从书店开始了解,从书店延伸到整个空间业态,大家是有目的性才会到达这个空间的。85号创意公馆的图书主要围绕两大主题,一个是巴渝人文纪行,探寻重庆的城市精神;另一个是乡朴美学,突出85号人文公馆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 
 
 
下图是属于展览+商品+主题选书的主楼区图书空间。
 
 
下图是展览+主题的展示区空间。
 
 
下图是我们布置的分享区,我们会以加剧分微软装主题展搭配,定期举办相关性讲座跟活动,将当地的资源和文化氛围拉进空间里。
 
 
另外我们在一个空间里真正做了一个书店+展览+空间的文里书店缩小版。


  
03 共同的光

对于我来说,书店在项目里面是一个平台,是大家聚集资源再出发的地方,是大家认同的地方。我认为书店是「看与被看」的场域,人们在书店里看书,但也看人。人与人在书店这个空间里相遇,人们的阅读姿态就是书店里最迷人的风景。我们真正做的浪漫的事情是让人们在最美的书店空间里享受书店散发出来的光,不管是工作人员、读书人、筹建人还是路人等等,是因为他们的坚持而成就了书店的灯光,也让我们一路参与到了书店的落地,非常感谢大家,谢谢!
 

*图片来源于演讲者
文章较原演讲有删减补充
经演讲者审核发布
-END-
整理 版式/ 啊盈吖



博闻集,基于一年一度文创盛会暨博鳌文创周嘉宾演讲,梳理总结其核心观点与认知,
为行业同仁提供更多参考,帮助更多机构实现发展升级。
关注“博闻集”栏目,我们将定期分享名人观点、行业经验给你。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