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报道|越来越像休闲主题公园的大型购物中心,下一步要怎么走?

yalta 时尚商业洞察 2022-05-21

购物中心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商业组织形式。从1996年中国第一座购物中心广州天河城诞生,到上海港汇商城、北京国贸中心陆续建成,中国开始拥有了一批业态复合度高、规模面积较大的购物中心。此后随着商业地产高速发展一度进入了“造 Mall”热潮中,据数据统计2011年中国购物中心增速过一倍、并在2013年突破了1亿平方米的规模体量。



但从2016年起,中国购物中心增速逐渐放缓,逐渐由增量市场迈入存量市场。其中的发展瓶颈,既有自身逐渐传统老旧、行业同质化等内因,也面临着线下到线上客流转化的竞争压力。
 
而作为实体经济的购物中心,体验感和生活功能性永远是它手里的一张王牌,如何通过革新重塑商业业态,从一站式购物转型为一站式公园,使其成为消费者可以游览休憩的生活场景,以此获得实体商品以外的增值体验,是众多传统购物中心依然能看到的升级空间。


越来越多的购物中心功能不再局限于单一消费模式,而是具备了从体验到分享、从单一购买到多元营收的新型商业模式。

把购物中心塑造成博物馆、美术馆等艺术空间,无疑是最能体现“艺术馆零售”概念下的商业地产企业厚度,也最能为物质消费带来“物超所值”的精神满足感。从新世界集团旗下的K11购物艺术中心、九龙仓集团旗下的国际金融中心、太古地产旗下的太古汇,都能看出商业与艺术的融合趋势,正在成为传统购物中心破旧立新的解决方案。


把艺术、人文、自然作为三大核心元素,K11购物艺术中心从建筑空间设计到定期举办的艺术展览、演出和工作坊,一直致力于打造艺术文化生活区。目前K11已经完成在上海、天津、广州、宁波、沈阳等诸多城市的布局,其中于2013年揭幕的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为内地首座,除商业零售业态外,还包括K11艺术空间、K11艺术典藏、K11都市农庄等结构分布。8月26日,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宣布威尼斯双年展参展日本艺术家塩田千春与韩国艺术家徐道获的作品,在chi K11美术馆举办《Lightness and Being 轻盈与存在》全新藏品展。


九龙仓集团旗下的国际金融中心也在近段时间携手国内外艺术家举办了多次艺术展览。年初,长沙国际金融中心与法国艺术家Agathe Singer共同举办了华中首展“星禧绽放”,在L7艺术廊内集中展示了艺术家Agathe Singer的更多作品,并通过多媒体工具为消费者提供沉浸式体验。为庆祝长沙国际金融中心成立3周年,今年1月则携手中国当代艺术家岳敏君、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挑战、阿拉善SEE潇湘中心及长沙尼依格罗酒店带来一系列庆典活动,其中艺术家岳敏君与当代流行文化艺术平台Marketket共同创作长沙IFS“嘻嘻哈哈”全新形象。

太古地产旗下的广州太古汇、上海兴业太古汇,也多次举办了艺术装置展等活动。今年3月,广州太古汇举办十周年系列活动,由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明星设计师Paul Cocksedge创作的《请就座》进行了中国巡展的唯一室内展,值得一提的是,该作品设计灵感来自一幅描绘城市广场熙攘人潮的速写,表达对繁忙都市生活的回应。今年4月和7月,上海兴业太古汇则分别举办“Dare For More Dare To Play爱混敢嗲·尽琴摇滚”艺术活动季。


此外,通过融合具有当地人文地貌特质的商业空间,为当地或游客呈现不同于都市的传统生活场景;或通过引入各类青年文化IP、潮流体验活动,为年轻人打造具有圈层文化效应的打卡地等等全新探索,也在蔓延到更加细分的文化圈层和地域范畴中。
 
在以苏州文化复兴实现城市更新的背景下,由房地产投资开发商仁恒置地开发的仁恒仓街商业项目,就通过重塑传统瓦片、修葺百年故居花园、保留清朝末期围墙、移动凤凰厅,将运河码头与滨水台阶融合等现代设计方式,呈现传统文化。一方面为各地游客呈现文化遗产级旅游胜地,一方面通过涵盖各类零售、生活方式、餐饮的商业综合体,为当地居民及城市更新升级生活场景。诸如此类具备在地文化特色的购物中心内容场景,也有北冰洋和龙湖北京长楹天街合作的主题活动“北平制冰厂”,或北外滩来福士“City Mart城市市集”等等。


而从中粮集团旗下遍布各城市的商业空间业态分布、主题IP活动,或由百联团、锦江集团与盈展文化三方打造的智能空间TX淮海|年轻力中心,则为新消费社群创造出一个传递潮流文化、举办社群活动的年轻生活方式空间。在2019至2020年期间,TX 淮海举办了上百场涵盖展览、发售、品牌活动、社群活动各个模块。


前不久在TX淮海|年轻力中心,由Standard Nerds club主办了超业余乒乓赛,另悉,TX年轻力运动会还将在日后开展剑玉、飞盘等比赛。此外还有88 Rising“云思妙想 — 双周限定音乐影像快闪体验”、潮流运动品牌首发活动等等。

以实体经济模式为核心的中国购物中心,通过零售与不同层面的文化艺术体验的结合,一方面发挥了自身商业地产的产业优势,同时由文化艺术带动商业消费的长远潜力,正在给中国购物中心带来显著革新以及市场反馈。


8月12日,太古地产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业绩数据,集团实现营业收入90.68亿港元,同比增长38%;营业利润24.67亿港元,同比增长67.47%,集团中国内地零售物业租金收入总额增加40%至15.38亿港元。
 
与此同时,目前已拥有大悦城城市综合体、大悦春风里、和祥云小镇三条重点产品线的大悦城控股,预计将在2021新开3座大悦城和3座大悦春风里。此外,新世界集团淮海中路的地块项目本月已宣布正式动工,上海将迎来第二座K11购物艺术中心,该项目建成后还将引入亚洲首个专注于保育与传承中国传统工艺的文化创意平台——K11 Craft&Guild Foundation(KCG),与本地及国际的文化工匠合作,举办多项艺术文化活动。此外,几天前新世界集团还刚刚宣布拿下毗邻广纸新城的海珠联星村的改造项目。


中国购物中心对商业空间的探索,一边向内自我升级,一边不断扩展疆域为整体城市面貌和居民生活空间进行一系列焕新,在此背后则是愈发多样的文化艺术内核。而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商业地产领域近年来专注内容与场景的一系列革新举动,更在最近几年出现了不同角色的入局者。
 
不久前杉杉集团以2.5亿元拿下南宁江南区202.592亩地块,或将打造为沙井板块的杉杉奥特莱斯。此前杉杉集团已在哈尔滨、郑州、太原等地联合各企业共同打造多个奥特莱斯项目。同样以服装品牌为主业的雅戈尔等本土企业也曾涉足到商业地产开发领域中。


尽管暂时还不算真正意义上入局商业地产,但如亚马逊、京东等电商平台近来涉足实体百货商店或购物中心的举动,也将为中国购物中心的下一步带来启示。前不久,美国电商平台亚马逊在搭建了无人便利店、线下书店、杂货店、快闪店、四星级特级商品店之后,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俄亥俄州开设一系列实体百货商店。
 
京东首家综合类消费主题购物中心——西安京东Mall,将于9月1日至9月30日开启试营业,10月1日正式营业。除家电、电脑数码、手机通讯,商品类型将延伸至儿童娱乐、家居家装、运动户外、智能健康、宠物设备、餐饮等品类,并囊括了电竞、居家、养生、大牌等多个方面的众多主题体验区。


从最初的商业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品牌商铺入驻等职能角色各司其职,到如今商业地产逐步发展到兼顾内容生态的成熟概念,逐渐与时尚、潮流、艺术等各类贴近社会生活的文化产业兼容并蓄,成为能为不同文化圈层、年龄阶层带来增值体验感的商业空间。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购物中心商业业态越来越丰富同时,不论是出于多元投资战略或其他动机,来自时尚行业或电子商务领域的更多入局者,也将成为中国购物中心下一步革新的中坚力量,并以其各自优势呈现出更加灵活多样的商业模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