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确诊恶性肿瘤,我第一反应是终于不用工作了
2015年,我27岁。
和大多数的“北漂”一样,我背井离乡,来到一线城市打拼,几乎每天都在想着要赚更多的钱。所以我非常努力的在工作,经常凌晨2、3点睡觉,早上6点多爬起来,挤地铁去公司上班。
春节刚过,我从老家返回工作岗位,开始新一年的忙碌。
其实早在春节返乡前的一段时间,我的身体就出现了一些不适症状,但年末工作忙碌,我也顾不上去医院。
节后返工后,我自己吃了点儿药,但症状始终没有减轻,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后来,我请了假,去医院做了检查。
一开始,我是想让医生开些药给我,让自己尽快痊愈,以便更专心的工作。但检查结果出来以后,医生告诉我,我得了恶性肿瘤。
和大多确诊癌症的患者不太一样,我的第一反应并不是害怕,而是我终于不用工作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之所以罹患癌症,可能与我“无昼无夜”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
熬夜,疾病的“朋友”,健康的“敌人”[1]-[3]
自然界的大部分生物都存在周期性波动的行为和生理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生物节律,即生物钟。
生物钟是生物体内在的时间控制系统,在维持机体内在的生理功能(如睡眠觉醒系统、体温、代谢和器官功能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生物钟有自主性,但也会因受到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重新设置节律。
当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很多人主动或者被动的熬夜,这种违背生物钟的生活习惯,会引起生物节律紊乱,进而增加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其中就包括肿瘤。
图源:视觉中国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倒班/上夜班”(Night Shift Work)定义为2A级致癌因素,即“很可能有致癌风险”。
《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上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到,夜班工作引起的昼夜节律紊乱可以改变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使一种基因更容易受到导致癌症的DNA损伤的影响。
此外,多项研究均表明,不规律的作息会增加患癌风险。
比如,有研究表明,生物节律紊乱不仅会增加激素相关性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等癌症的发生风险,而且还会影响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一项美国的研究发现,长期需要夜间倒班的护士,其患乳腺癌的风险要比普通人群高很多;日本一项大规模队列研究指出,与白天工作者相较,夜间倒班工作者的前列腺癌发病风险明显增加。
除癌症外,生物节律紊乱还可能增加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比如失眠、抑郁、心血管疾病等。
总而言之,熬夜并不是成年人的自由,而是疾病的“朋友”,健康的“敌人”。
有“必须熬的夜”,怎么办?[3][4]
身为“打工人”,常常会身不由己。如果有不得不熬夜或者倒夜班的理由,应该怎么办?
这就需要谈到,究竟怎样的作息才算是规律的作息。
事实上,并不是晚上10点入睡早上6点起床才算是规律作息,因为每个人的生物钟都不一样。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不要过度疲劳,并避免频繁的改变睡眠节奏,导致生物钟紊乱。
图源:视觉中国
而且,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并不是说熬夜或是倒夜班就一定会得癌症。
就像“中彩票”一样,癌症的发生是一个概率问题,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更多地去做一些能够降低患癌风险的事情,来降低“中彩票”的概率。
在癌症预防方面,世界癌症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所联合提出了十大建议:
控制体重;
经常运动;
多吃全谷物/全麦、蔬菜、水果、豆类;
少吃高脂/ 高糖/高淀粉的快餐和其他加工食品;
少吃红肉、加工肉、食盐;
少喝含糖甜饮;
少喝酒、不抽烟;
不用药物/添加剂防癌;
女性尽可能给孩子哺乳;
癌症患者尽可能听从专家建议。
治疗过程中,我吃了很多苦,饱受副作用的折磨,甚至一度病危。但好在,最终我还是挺过来了。
可能很多人只有在生病后,才懂得健康的可贵,也才真正明白了,人生除生死外无大事。最后,希望大家能够以我为鉴,重视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春燕. 生物钟紊乱与相关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临床与病理杂志,2015,35(4):676-680. DOI:10.3978/j.issn.2095-6959.2015.04.030.
[2]10.1111/JPI.12726
[3]窦颖. 熬夜致癌,并不是危言耸听[J]. 中华养生保健,2018(4):43-44.
[4]邓大君. 《世界癌症报告》2020版问世——调整癌症预防对策,适应癌症流行新趋势[J].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2020,6(3):27-32. DOI:10.12151/JMCM.2020.03-05.
- End -
温馨提示:本文仅作为科普文章,不提供专业诊疗意见,具体诊疗,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