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著推荐 | 《体验小说:判断、进程与修辞叙事理论》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思飞学术 Author 唐伟胜 等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项目
译丛总序(节选)
文/尚必武
2022年,多萝特·伯克(Dorothee Birke)、埃娃·冯·康岑(Eva von Contzen)和卡琳·库科宁(Karin Kukkonen)在《叙事》杂志第一期发表了《时间叙事学:叙事学历时变化的模式》(“Chrononarratology: Modelling Historical Change for Narratology”)一文。文章伊始,伯克等人指出:
毫不自诩地说,叙事学不仅在21世纪成功地幸存下来,而且还在批评、适应与扩展的过程中重新发明了自己。在保留核心术语与特征的同时,叙事理论已经超越了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的源头,与诸如女性主义批评、社会学、哲学、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以及医学、人文等许多学科结成了激动人心的联盟。叙事学家们再也无须为他们的方法辩护或驳斥那些认为他们过于形式主义、脱离叙事语境的指责。历经数十年,叙事学现在已经证明了自己对语境保持敏感的理论建构能力和分析能力。
伯克等人对当下叙事学发展现状的描述切中肯綮。进入21世纪以来,叙事学非但没有死,反而在保留其核心概念与术语的同时,脱离了纯粹的形式主义色彩,充分关注对语境的分析,同时与其他相邻学科交叉发展,涌现出诸多引人关注的前沿理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代西方叙事学前沿理论指的就是当代西方后经典叙事学理论。20世纪90年代,西方叙事学发生了令人醒目的“后经典”转向。后经典叙事学以“叙事无处不在”的理念为导向,以读者、认知、语境、伦理、历史、文化等为范式,在研究方法、研究媒介和研究范畴等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和进展,跃居为文学研究的一门显学。就其发展态势而言,当前盛行于西方叙事学界、具有“后经典”性质的前沿理论主要有女性主义叙事学、修辞叙事学、认知叙事学、非自然叙事学和跨媒介叙事学五大派别。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西方叙事学前沿理论的翻译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当代西方叙事学前沿理论译丛”坚持以“基础性、权威性、前沿性”为首要选择标准,既注重学科建设的根本价值,又力求引领国内叙事学研究的潮流和走向。
希望译丛的出版能厚植国内叙事学研究的史料性、前沿性和学科性,进而深化叙事学研究在国内的发展,为中国叙事学的建构和发展提供借鉴,在守正出新、博采众长中推进中国叙事学的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
“当代西方叙事学前沿理论译丛”包括:
《非自然叙事诗学》
《故事讲述与心智科学》
《媒介间性与故事讲述》
《体验小说:判断、进程与修辞叙事理论》
主编简介
尚必武
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跨学科叙事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期刊Frontiers of Narrative Studies (ESCI)主编,arcad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terary Culture (A&HCI),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Literature (A&HCI)、《外国文学研究》(CSSCI)等期刊编委,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副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教学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认知诗学分会副会长、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西方叙事学前沿理论的翻译与研究”首席专家。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叙事学、文学伦理学批评等领域的研究。
体验小说:
判断、进程与修辞叙事理论
ISBN:978-7-5446-7389-1
詹姆斯·费伦 著
唐伟胜等 译
出版时间:2023-03
定价:80.00元(精)
优惠价:56.00元
扫码购买,先填写发票再付款
发票信息:Email、抬头、税号填写在地址栏下方的留言栏。如有多笔订单均需上述方式复制粘贴,谢谢合作!
✦
本书简介
《体验小说:判断、进程与修辞叙事理论》是修辞叙事学领域的经典著作。本书从作者意图和读者反应着手,展示叙事进程如何引导读者进行阐释、伦理和审美判断,从而有力证明了小说阅读体验的共通性。
译者序
(节选)
文/唐伟胜
说起来,我与詹姆斯·费伦(James Phelan)先生《体验小说:判断、进程与修辞叙事理论》(Experiencing Fiction: Judgments, Progressions, and the Rhetorical Theory of Narrative,以下称《体验小说》)这本书颇有些缘分。
2006年9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我去俄亥俄州立大学英语系做访问学者,合作专家就是费伦。当时他给本科生开叙事学入门课程,还给研究生开20世纪文论课程,这两门课我都选了,亲身感受了美国大学的人文学科课堂教学和学生参与模式。除此之外,每周二下午,费伦都预留出时间,在他办公室和我聊一个小时左右。大约在2007年初,费伦拿给我一叠打印稿,让我仔细阅读,帮忙校对。这就是《体验小说》一书的校样。如此说来,我或许可以算《体验小说》最初的读者之一。2008年,启程回国前,我有幸获赠费伦签名题字的《体验小说》,在书的扉页,他写的是“非常感念我们在叙事理论方面的合作,期待未来更多合作”。这本书,我一直收藏着,偶尔拿出来翻翻,重温书中的真知灼见,也重温那段难得的经历。回想一下,费伦那时不过刚50岁出头,而我还未及“不惑”。
《体验小说》现在绝不会是一本过时的书,虽然它发表的时间距今已经15年。事实上,从2007年该书发表到2017整整十年间,费伦并未发表其他任何专著。这当然不是因为他治学不勤。在这期间,费伦笔耕不辍,发表了大量论文,编著了多本有影响力的叙事学论文集。我的理解是,《体验小说》已经相当完整地包括了费伦之前的修辞叙事理论主要思想,以至于在后来的十年里,他都觉得没有必要再用专著的形式来传播自己的思想,正如他在1996年出版那本现已成为经典的《作为修辞的叙事》(Narrative as Rhetoric)后,也是时隔近十年,即2005年才推出《活着是为了讲述》(Living to Tell about It)。从这个角度看,《体验小说》似乎也应该被列入修辞叙事理论的经典著作之列。
的确《体验小说》不仅深化拓展了费伦之前提出的重要概念和分析模式,并提出不少新的概念和模式,尤其是“叙事性”“判断”“叙事体验”等,同时还专章分析了以抒情性和画像性为主的叙事中作者和读者的交流。遗憾的是,这些在叙事修辞分析中被证明非常有用的概念和模式,似乎没有得到国内学界的重视。我们希望,《体验小说》中文译本的出版能有力地改变这一状况。
修辞叙事诗学
在《体验小说》第三章,费伦回顾了芝加哥批评学派的历史,并指出该学派与新批评、文化主题批评之间的关联和本质差别。如果说第一代芝加哥批评学派的宗旨是建立某种叙事诗学(即叙事批评的通用原则),那么以韦恩·布斯(Wayne Booth)为代表的第二代则转向叙事修辞(即分析单个叙事中作者和读者的交流),而以费伦为代表的第三代则努力综合第一代和第二代,尝试建立叙事的“修辞诗学”:“修辞”意味着费伦必须坚持归纳方法——用费伦的术语,即后验法(a posteriori method),“诗学”意味着费伦必须通过批评实践总结出一些可以普遍使用(但并非规定性)的模式。这样,修辞诗学必须是一种“实践中的理论”(theory in practice),而且只要人类还在创作新的叙事,修辞叙事诗学就是一种永远都没有终结的理论。
费伦的主要著作发表历程本身就体现了修辞叙事诗学的这一特征。1989年,费伦出版《阅读人物,阅读情节》(Reading People, Reading Plots),首次明确提出“叙事进程”这一概念,在传统的情节概念中加入“读者与作者、叙述者、人物的交流”这个层次,同时提出“三维度人物观”,即摹仿维度、主题维度和合成维度。他1996年出版的《作为修辞的叙事》更明确地提出叙事交流中的多层次性,进一步阐述叙事进程中的“不稳定因素”和“紧张因素”及其互动关系,这本书区分的六种不可靠叙述类型及四种伦理取位,更是让人印象深刻;2005年出版的《活着是为了讲述》聚焦人物叙述,探讨人物叙述中的种种类型,提出了诸如“冗余叙述”“压制叙述”“面具叙述”等范畴;2007年出版的《体验小说》将叙事阅读“体验”置于考察的中心,综合之前业已提出的多种概念和模式,试图精确描写读者对叙事的“体验”过程,同时还用抒情叙事和画像叙事来检验这个“体验”模式的有效性;2017年,费伦出版《某人向某人讲述:修辞叙事诗学》,在书中首次正式提出“修辞诗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论。不难看出,费伦的著作发表历程见证了修辞叙事理论不断深化的发展之路。
(节选自译者序,pp.xv-xvii
此处有删节,详见原书)
译者简介
唐伟胜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国内外主流外国文学类期刊发表相关论文100余篇,译文20余篇,出版叙事学相关著作3部。现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副会长,学会会刊《叙事研究》执行主编。
目 录
前言与致谢
绪论 判断、进程及修辞叙事体验
第一部分 判断与进程:开端、中段与结尾
第一章 简·奥斯丁对叙事喜剧的实验:《劝导》的开端与早中段
第二章 塞丝的抉择与托妮·莫里森的叙事策略:《宠儿》的开端和中段
第三章 芝加哥批评学派、新批评、文化主题学与修辞诗学
第四章 驶向惊讶结尾:伊迪丝·华顿的《罗马热》
第五章 延迟揭示与他人意识问题: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
第六章 修辞诗学中的修辞审美
第二部分 抒情叙事和画像叙事中的判断与进程
第七章 叙事与抒情的交织:海明威的《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和西斯内罗斯的《喊女溪》
第八章 画像中的叙事:艾丽丝·门罗的《普露》和安·贝蒂的《双面神》
第九章 作为抒情叙事的戏剧对白: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家庭墓地》
跋
《体验小说》及其语料:拓展到非虚构叙事和合成类小说
附录一 普露(艾丽丝·门罗)
附录二 双面神(安·贝蒂)
引用文献
更多叙事学相关图书……
专著推荐 | Jørgen Bruhn《叙事文学的跨媒介性:媒介之重要》
专著推荐 | Narratives of Mistranslation《误译的叙事:拉美文学的小说译者》
专著推荐 | 桑仲刚《二十世纪敦煌汉文叙事文献的西方英译活动研究》
欢迎关注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