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7-9年级上册期中试卷 | 可收藏下载
阅读 丨 作文 丨 教学 丨 考试 丨 教育
已推送文章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 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拼写有误的是哪一项( )
A、烂漫(làn) 酝酿(niàng) 应和(yìng hè)混为一谈(hùn)
B、烘托(hōng) 抖擞(sǒu) 创伤(chuāng) 花团锦簇(cù)
C、澄清(chéng) 拆散(chāi) 贮蓄(zhù) 煞有介事(shà)
D、棱镜(líng) 娇媚(mèi) 憎恨(zèng) 众目睽睽(kuí)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宛转 嘹亮 憔悴 决然不同
B、睫毛 倜傥 淅沥 不求胜解
C、草垛 云霄 侍弄 咄咄逼人
D、确凿 寻觅 逃窜 翻来复去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有没有扎实的阅读基础,是青少年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B、在元旦晚会上,我们听到了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C、通过这次内容丰富的展览,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D、放学了,大家过马路时要注意安全,防止不发生事故。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金色花》的作者是英国诗人泰戈尔,他的主要作品有《园丁集》《飞鸟集》。
B、《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呐喊》,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D、《散步》作者史铁生,代表作有小说《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5、下列句子与原文相附的是( )
A、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动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C、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伟大的父亲。
D、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如果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②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④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A、③②④① B、④①③② C、①③②④ D、②③④①
7、古诗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沧海》 曹操)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李白)
(3)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6)在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表达思乡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论语》中,孔子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运用。(5分)
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开播,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与参与,我校预开展以“规范汉字书写,领略汉字之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8、(1)下面是七(3)班同学们深入调查的结论,请你从中概括中学生提笔忘字的原因。(2分)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电脑和手机等成了人们离不开的工具。用电脑打字时,许多学生都是使用汉语拼音输入法,而拼音和汉字是互为独立的两个体系。即使有人使用五笔输入法打字,也不需要知道汉字的所有笔画和笔序,久而久之,他们就不再一笔一划地书写汉字。许多学生多数时间沉溺于网络,生活中的大部分信息和知识基本上来自网络,而用于看书的时间非常少,所以才会在提笔写字时忘记了要写的字。
原因一:
原因二:
(2)面对这样的原因,你认为中学生该如何做?(3分)
三、阅读。
(一)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9、这首诗中最后一句中的“落花”,有什么深刻的含义?(2分)
10、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与人期行 期:______________ 太丘舍去 去:______________
下车引之 引:______________ 尊君在不 不:______________
1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2分)
14、从远方的表现来看你认为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2分)
15、这个故事对你有何启示?(2分)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20小题。(15分)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_______一块雪,_______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___ 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___些秕谷,棒上___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__着, 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___,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6、选择适当的动词填在横线上。(7分)
A扫开;B打扫;C暴露;D露出;E支;F架;G拉;H牵;I撒;J投;K系;L捆
17、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2分)
捕鸟的条件:
捕鸟的结果 :
18、捕鸟的过程用了一系列动词,它的作用是什么?(2分)
19、“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说的?(2分)
20、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什么?(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5小题。(14分)
永不贬值的财富 ①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大学,这在偏远的山村里可是件新鲜事,村里为此专门请乡电影队来放了场电影,以示祝贺。左邻右舍,张王李赵的婶子、大娘知道我们家穷,也都你家10元、他家8元地往我家送钱,帮我筹学费。望着桌上那一堆零碎的人民币,我被这淳朴的乡情、善良的父老乡亲深深地感动着。 ②但令我终身难忘的却是入学前发生的一件事。那天上午,我正在家里收拾行李,准备启程。忽然,听到门外有个苍老的声音喊:“山子他娘在家吗?”母亲听了,赶忙去开门。门外站着村里那个瞎眼的老婆婆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人家一生没儿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她大病一场,两眼便失明了。平常只好握着根竹竿,摸索着向左邻右舍要地瓜皮子度日。母亲急忙把瞎眼婆婆让进屋里坐下,然后,喊我倒茶。瞎眼婆婆对我母亲讲了一大堆赞扬我有出息的话,把我喊到她身边,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布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一元钱,对我说:“山子呀,我这个瞎老婆子也没钱,这两元钱是我用地瓜皮子从小贩手里换来的,2毛钱1斤,我共卖了10斤,你别嫌少,添着买本书吧。” ③怎么,两元钱?瞎婆婆手里分明拿着一元钱呀!望着这一元钱,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多么奸诈的小商人,他们竟伤天害理地欺骗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婆子!要知道,这10斤地瓜皮子,瞎婆婆要风里来、风里去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天,奔走多少户哇——“怎么,你嫌少?”瞎婆婆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母亲含泪示意我快接下,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两元钱”,眼泪已夺眶而出。 ④许多年了,如今瞎婆婆早已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但老人家留给我的那一元钱,我却一直珍藏着。因为在我眼里,它已不再是普通的一元钱了,而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它让我在人际关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懂得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21、文章标题为《永不贬值的财富》,表面上看这笔财富是指什么?而实际上是指什么?(2分)
22、根据你的理解和想象,在第2段的横线处补写几句描写瞎婆婆外貌的句子。(字数不少于20字)。(2分)
23、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说说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4分)
(1)(瞎婆婆)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布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一元钱。
(2)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两元钱”,眼泪已夺眶而出。
24、结合文章第3段,说说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什么?(3分)
2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这笔“永不贬值的财富”的看法。(3分)
四、写作(50分)
26(1)请以“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为题,写一篇文章。
(2)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力量的支持。诚信、宽容、责任、美德……给我们前行的力量。
请以“____________,给了我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两个题目任选一题作文,若选题(2),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③文章要富有真情实感,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
一、语文综合运用。
1、D 2、C 3、C 4、B 5、B 6、A
7、(1)山岛竦峙
(2)夜发清溪向三峡
(3)随军直到夜郎西
(4)不知何处吹芦管
(5)枯藤老树昏鸦
(6)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运用。
8、(1)原因一:网络科技的发展,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打字多采用拼音输入法。
原因二:许多学生沉溺于网络,看书时间非常少。
(2)多动笔书写作业,不要沉溺网络,上课认真做好笔记,规范书写汉字。
三、阅读。
9、答:“落花”寓意甚多,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10、答:表达了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11、期:约定 去:离开 引:拉,牵拉 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2、(1)译:和别人相约同行,丢下我就走了。
(2)译:朋友很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进门连头都没有回。
13、答案一:没有失礼,客人不讲诚信,没有礼貌,元方指责他,维护了自己及父亲的尊严,说明他机智聪明,对粗俗的客人这样做,表现了他正直的性格。另外,对一个七岁的小孩,我们也不应该求全责备。
答案二:失礼了,客人已经认错了,就应当原谅他,况且客人也是长辈,而元方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十分尴尬。
14、答:元方是一个机智聪明、正直勇敢、懂礼识节的孩子。
15、答:在生活中我们要努力学做一个讲诚信的人,在一点一滴二等小事中培养自己的诚信观念,因为诚信乃为人之本。同时,我们也要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要以礼待人。
16、A D E I K H G
17:捕鸟的条件:“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捕鸟的结果: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8、答:准确、生动、真切写出捕鸟地全过程,也从捕鸟活动写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
19、答:是和春、夏、秋天的百草园相比较而言的。
20、答:拍雪人、塑雪罗汉、雪地捕鸟。
21、答:表面上是指婆婆给的“两元钱”或一元钱;实际上是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或者让我懂得了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22、示例:花白的头发上搭着一条破烂的头巾,脸上的皱纹如同松树皮一般,手里拄着一根拐杖。
23、(1)说明瞎婆婆年事已高,动作缓慢,同时这也是瞎婆婆对这来之不易的“两元钱”作出重大决策的表现。
(2)我被瞎婆婆的举动感动了,深知瞎婆婆送这“两元钱”的深情厚谊,所以这是不能自已的表现。
24、答:明白了瞎婆婆说的“两元钱”为什么会变成手中的一元钱的缘由;或者明白了小商贩欺骗瞎婆婆,说好是两元钱,而实际只给了一元钱的事情。
25、在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互助才是永痕的财富,它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贬值,它是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是任何物质所不能比拟的。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翘首(qiào) 咆啸 长途跋涉(bá) 热泪涟涟
B.澎湃(bài) 默掣 浩瀚无垠(hàn) 意趣盎然
C.桅杆(wéi) 蹒跚 相形见绌(chù) 刀剑入鞘
D.凛冽(lǐn) 游逛 风光绮丽(yǐ) 微不足到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出个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深居简出还挺不容易!”。
B.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中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唯恐它被巨浪打翻。
C.五岁的小侄子戴着大檐猫,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D.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钢铁汉子也流泪了。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分)
A.部分网络移动支付机构内控薄弱,出现了客户资金被非法挪用。
B.因为只运货、不送人的原因,天舟一号被形象地称为“快递小哥”。
C.甘南、临夏、靖远等地羊儿成群,为制作羊皮筏子提供了充足原料。
D.食品谣言的存在,不仅是民众相关知识的贫乏,而是食品安全安全焦虑的体现。
4.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植物是没有“情”的,更别说“智”了
① 还有,我们常常把失去记忆、没有什么行为能力者称为“植物人”。
②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句话说的就是草木的无情。
③ 在神奇的植物世界,许多植物为了生存,不仅能“看”,能“睡”,还能吃。
④ 然而,随着科学家植物研究的逐步深入,他们惊奇地发现植物不但有“情”,而且还有智“智”呢?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①④③② D.②①④③
5.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发读者思考。)
B.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运用排比,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的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
C.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
D.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
二、古诗文积累和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7题。(4分)
酬张少府 (唐)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区。
6.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赠友诗。由题目中的“酬”字推断,应当是张少府先有诗相赠,王维再写此诗为酬。
B.首联是说自己一直喜欢清净,对什么事都漠不关心,这是诗人此时内心的真实写照。
C. 当时政治局面日趋黑暗,王维的理想随之破灭。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既不愿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自顾无长策”,就是他思想上矛盾、苦闷的反映。
D.颈联展现了一幅鲜明生动的形象画面;诗人迎着松林吹来的清风解襟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
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万事不关心”表现了自己消极之至的生活态度。
B.颔联“空”是“徒然”的意思。晚年的王维面对日趋黑暗的政治局面,他不愿同流合污而又无能为力,理想破灭只好归隐,“空”深刻反映了诗人思想上的矛盾与苦闷及内心的隐痛与感慨。
C.颈联表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舒心惬意的隐居生活的追求和闲适的生活情趣。
D.尾联是即景悟情,以问答形式做结,故作玄解,以不管做答,含蓄而富有韵味,洒脱超然、发人深省。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2分)
苏城有南园、北园二处,菜花黄时,若无酒家小饮。携盒而往,对花冷饮,殊无意味。或议就近觅饮者,或议看花归饮者,终不如对花热饮为快……街头有鲍姓者,买混沌为业,以百钱雇其担,约以明日午后。鲍欣然允议。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众咸叹服。饭后同往,并带席垫,至南园,择柳阴下团坐。先烹茗,饮毕,然后暖酒烹肴。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陌度阡,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既而酒肴俱熟,坐地大嚼。担着颇不俗,拉与同饮。游人见之,莫不羡为奇想。杯盘狼藉,各已陶然,或坐或卧,或歌或啸。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
8.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携盒/而往 B.街头/有鲍姓者
C.是时/风和日丽 D.令人不饮/自醉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殊( ) 觅( ) 团坐( )
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众咸叹服。
(2)游人见之,莫不羡为奇想。
11.你从文中感受到了哪些生活趣事?(3分)
(三)12.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一分,共8分)
(1) 牧人驱犊返, 。
(2) 最爱湖东行不足, 。
(3) 单车欲问边, 。
(4) ,瑟瑟谷中风。
(5) ,狐兔翔我羽。
(6)怀民亦未寝, 。
(7) 夕阳欲颓, 。
(8) ,天下独绝。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17分)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
13. 对第③段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B.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
C.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D.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14. 第④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 (3分)
15. 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4分)
(1)
(2)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3)
16. 根据全文,概况爸爸的形象。(4分)
(1)
(2)
17. 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4)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1题。(13分)
《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江德斌
①文化类节目在近期制造了个小高潮。《中国诗词大会》之后,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和家书,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有知名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也有从四川成都鲜花山谷里走来的普通夫妇等。
②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朗读者》并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故意设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简单的回顾人生片段,以及打动或改变自己命运的文字,并给观众当众朗读一遍。《朗读者》的首播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可谓获得了巨大成功,乃是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又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文化类节目。
③《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戏剧化情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氛围里,将这些感人的文字,传递给荧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起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朗读是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经历过的,但大多会忘却,有些人则会爱上朗读,并保持这种习惯,在生活里、工作之余,朗读自己喜爱的文字。
④总体而言,朗读是一个小众化的领域,与歌舞、真人秀、小品等娱乐节目相比,《朗读者》乃是一股清流,显得平淡恬静,似乎很难吸引到观众。然而,《朗读者》节目唤起了大众对朗读的回忆,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里,享受人文艺术之美。在荧屏到处都是喧闹的娱乐节目之际,观众逐渐产生观赏疲劳,希望看到不同的节目类型,这就给《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创造了空间。
⑤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财富方面,已经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却仍然寥落荒芜。社会文化整体呈现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状态,很多人感觉精神过于紧张,心理压力太大,社会太浮躁,希望节奏能够慢一点,大家都能心平气和一些。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也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的意义所在。
⑥事实上,很多电视台也都有读书节目,只是偏重于介绍图书和作者、时代背景等,传递内容局限于知识,并没有延伸到情怀方面,也就容易走高冷化,受众面相对狭小。而《朗读者》比较贴地气,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⑦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的兴起,并受到广大好评,不仅是人文的复苏,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朗读者》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轻声朗读起来。
(选自2017年2月21日《中国青年网》,有改动)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分)
19.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0.第⑦段中加点字“这”指什么?(3分)
答:
2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念的一项是( )(3分)
A.《朗读者》的成功,说明不依靠视觉冲击力一样可以办好文化类节目。
B.《朗读者》唤起大众对朗读的记忆,给浮躁的世界带来一股清流。
C.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财富的充裕必将导致精神世界的空虚。
D.文中的“人文精神”包含人们对文化艺术之美的追求和心灵宁静的渴望。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一)综合性学习(6分)
参与还是拒绝?沉默还是制止?请你结合下面材料,完成24—26题。
材料一:2014年11月13日晚,一则数名学生殴打一名同学的视频被发到网上。视频中,至少有4
名女生对一名女生扇巴掌、脚踢达2分钟以上,周围不时传来一阵阵哄笑声。整个视频中,旁边站了不少女生, 大家都无动于衷。该视频是一男生笑着拍完全程。据其中一位女生说,主谋是因为看不惯那位女生的衣 着,邀请她们教训该女生。
材料二:1962年6月1日,犹太人大屠杀负责人阿道夫•艾希曼被执行绞刑。在此前的庭审中,艾希曼为自己辩护说:“我只是在执行命令……我不做,也会有别人去做。”汉娜•阿伦特在观摩了庭审后提出了 “平庸之恶”这个词。它指的是正常普通人自以为无力左右大局,于是麻木、顺从,沦为极端之恶的帮凶。
材料三:有些事情你知道是错的,但是你接到权威的指令,或是朋友邀请你参与,你会怎么办?下图是 这一问题的问卷调查统计图。
22.(1) 请为材料一拟一则新闻标题。(1分)
(2) 请阅读材料三,对统计图表进行解说。(2分)
(3) 班上准备以“拒绝平庸之恶”为主题召开班会,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写一段发言稿,100字左右。(3分)
(二)写作(50分)
23. 儒勒·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当初他的第一部小说《气球上的星期五》接连被15家出版社退回。在他痛苦和报愤时,他的妻子给了他鼓励,他便尝试着走进了第16家出版社。经理赫哲尔阅读后,当即表示同决出版,并与他签订了20年的写作出版合同。这以后,他连续出版了众多小说,受到全世界读着的欢迎。
儒勒·凡尔纳成功了,他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他的家人、赫哲尔经理……
读了上面的材料,请你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
要求:
(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 C 2 A 3 C 4 D 5 D 6 B 7 A 8 D(2分一个)
9 (1)很,非常 (2)寻找 (3)围坐在一起 (3分)
10 (1)第二天看花的人都来了,我告诉他们这样做的原因,他们都很赞叹佩服。(2分)
(2)游人见了我们,都羡慕我们的奇思异想。(2分)
11 热爱自然,喜欢和朋友相处,自由自在,闲适快乐。(3分)
12. ⑴猎马带禽归 ⑵绿杨阴里白沙堤 ⑶属国过居延 ⑷亭亭山上松
⑸柴米何萧条 ⑹相与步于中庭 ⑺沉鳞竞跃 ⑻奇山异水(8分)
13.B(2分)
14.还未上学的我小小年纪居然懂得了诗的意思。()3分)
15.(1)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2分)
(3)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感情。(2分)
16.(1)爸爸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2分)
(2)爸爸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教育的慈父。(2分)
17. 爸爸教我的诗永生难忘,这些诗蕴含的精神情怀(爸爸的人格魅力)影响了我的一生,表达了我对爸爸的感谢与怀念。(4分)
18. 《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3分)
19.对比论证。(1分)
将《朗读者》与其它电视台读书节目相比较,强调“《朗读者》比较接地气”,“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意近即可)(3分)
20.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意近即可)(3分)
21.C (3分)
22.(1)示例一:学生殴打同学视频被发到网上
示例二:多名学生殴打同学,旁观人员无动于衷(1分)
(2)示例:有些事情知道是错的,但是接到权威的指令,或是朋友邀请参与时,多数人(或55%的人)选择沉默,近1/3的人(或31% 的人)表示参与,只有极少数人表示拒绝或 制止(或l1%的人表示拒绝,3%的人表示会制止)(2分)
(3)示例:对于“平庸之恶”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不能置身事外。学校里,有大同学欺负小同学,自习课时,有人逗闹干扰课堂纪律;寝室里,有人讲话影响大家休息……如果我们不能及时阻止,或者不及时表达自己的不满,就会助长违纪者的歪风邪气自己就会沦为违纪者的帮凶。(3分)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2分)
A.分外/分数 冠冕/名冠全球 间不容发/亲密无间
B.拮据/盘踞 箴言/三缄其口 富丽堂皇/诚惶诚恐
C.背诵/背包 咽气/细嚼慢咽 随机应变/供不应求
D.相传/传记 作坊/扭捏作态 敬业乐群/乐不思蜀
(解析:A.fèn/fēn,ɡuān/ɡuàn,jiān/jiàn;B.jū/jù,zhēn/jiān,huánɡ/huánɡ;C.bèi/bēi,yàn/yàn,yìnɡ/yìnɡ;D.chuán/zhuàn,zuō/zuò,lè/l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2分)
A.珐琅 圆明园 言不及意 李待桃僵
B.窗灵 俏皮话 理至易明 自吹自擂
C.亵渎 摆架子 轻而易举 矫揉造作
D.糟蹋 压榨机 不知所措 断章取意
(解析:A.“待”应写作“代”;B.“灵”应写作“棂”;D.“意”应写作“义”。)
3.古诗文填空。(8分)
(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其一)]
(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描写夜晚洞庭湖波光月影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古诗词中有很多写“愁”的名句。“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出了诗人对战争、对边关将士的忧愁;“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写出了主人公担心青春容颜不再的忧愁。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有人说《西游记》是“一个师父仨徒弟”,其实取经队伍中还有一位称唐僧为师父的“徒弟”。请结合相关故事情节,说说这位“徒弟”成为取经队伍成员的过程以及这位“徒弟”在取经过程中的作用。
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因纵火烧毁玉帝赏赐的明珠而触犯天条,后因南海观世音菩萨出面才免于死罪,被贬到鹰愁涧等待唐僧,之后又误吃唐僧所骑的白马,被菩萨点化,变身为白龙马,皈依佛门,载乘唐僧上西天取经,最终修成正果。白龙马在取经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就是驮唐僧或者经卷,但是在危急关头他也会挺身而出,显出英雄本色。白龙马是走在西行路上时间最长的一个,是取经事业的最忠实的行动者和见证人。(“过程”2分,“作用”2分)
(2)《水浒传》中宋江绰号“及时雨”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下面故事情节做具体分析。
第十八回“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第二十一回“宋江怒杀阎婆惜”
宋江为人仗义疏财,好扶危济困,因而被称为“及时雨”。(1分)身为郓城押司的宋江,缉贼捕盗是他的本分与职责。但是听到晁盖“生辰纲”事发之后,宋江“吃了一惊”“心内自慌”,假借家中有事,独自飞马,急急地“舍着性命”去给晁盖通风报信,后帮助晁盖安全撤退。这是宋江扶危济困“仗义”的体现。晁盖给宋江的书信被阎婆惜发现,她以此来要挟宋江,宋江一时怒起,杀了阎婆惜,取过招文袋,抽出那封书信来,便就残灯下烧了。宋江用自己的行动再一次维护了弟兄间的义。(3分)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在人类文明进程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关键的一步。一般而言,城的发展往往早于市。①城的主要功能是防御,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封闭是其主要特征。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交易场所、街道是主要设施,开放是其主要特征。②从城到市的变化,反映了由军事和政治意义的城镇向现代的经济、文化为主的城市的发展走向。
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网讯2017年,“中国制造”的足迹出现在全世界各地,屡创佳绩。在肯尼亚的边远地区,四达时代“万村通”工程为村民们带去数字电视的便利;在里约奥运会赛场上,作为奥运会器材供应商的泰山体育集团提供了近万件运动器材;在多哥洛美港集装箱码头,中国制造的巨型吊车夜以继日地调配货物……从智能手机到家电,从铁路到大桥,“中国制造”正在以日益提升的实力获得海外的认可和接受。
材料二:
(1)给材料一拟一个恰当的标题。(3分)
“中国制造”的足迹出现在世界各地,屡创佳绩(或:“中国制造”获得海外的认可和接受)
(2)认真观察材料二的漫画,按照一定顺序介绍漫画内容并说明漫画寓意。(5分)
内容:一个工匠正在为一只木桶补短板,木桶上面写着“中国制造”,短板上写着“质量”二字,工匠的衣服上写着“中国企业”,工匠身后是工具和木料。(3分)寓意:严把质量关,“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才能有竞争力。(2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共16分)
母 亲
①荠菜成了春天的一个符号,最讲求新鲜的,现采现摘,现炒现吃。我小时候,母亲领我去紫金山踏青,总要随手拎一把小铲刀,挎一只竹篮子,不时蹲下身子,挖路边的荠菜。这样的活儿,我也爱抢着干。母亲站在一旁,边夸我眼尖、手巧,边承诺回家后给我好好地打牙祭。和母亲一起挖荠菜似乎比真把荠菜吃进嘴里更令人陶醉。事隔多年之后,我在异乡想念母亲,头脑中浮现的,仍是她教我挖荠菜时那年轻的面容与身姿。荠菜,因为我亲手挖过,而且是母亲教我挖的,所以从感情上,它离我最亲近,同时也标志着一段不可复得的儿时时光。
②海带被我当作大海的礼物来看待。我之所以热爱海带,在于它是我妈妈的拿手菜。小时候,妈妈总是为我一锅接一锅地用海带炖排骨,说是可以补钙、可以预防大脖子病等等。我感觉,幸福也一点点地融化在浓香的排骨海带汤里。有人问美食家蔡澜:“您见多识广,最好吃的是什么?”蔡澜脱口而出:“妈妈做的菜最好吃。”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方面,年少时人的味蕾最灵敏,容易产生深刻印象,口味还未被后来的山珍海味搞得混杂;另一方面,妈妈做的菜最有家常味了,尤其那份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爱心,别人根本模仿不出来。还有一点,恐怕也是最重要的:妈妈做的菜,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且有时效性,不是永远都能吃到的。终有一天,它会成为一个美好而怅然的回忆,你出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它是无价的。
③我出门在外整整二十年,每次离开家都乘坐夜间的火车,母亲早早就上床睡了,希望我在她睡着的时候再离开。不知道她是否真能睡着,至少假装睡着了,熄灯后的卧室没有任何动静。我探头看了一眼,隐约看见她盖着棉被仰面躺着的轮廓,于是在内心里喊一声妈妈,就蹑手蹑脚地走了。如果她真睡着了,是否梦见准备离开的我?如果她假装睡着,在黑暗中会想些什么?明天醒来后她面对的将是少了一个我的家。母亲说她越来越畏惧和我的离别,既担心我一去不复返,又害怕我下次回来已找不到她。希望我在她睡着后再离开,可以把分别当作一个梦来对待,或者根本就不曾察觉儿子已离开。后来才知道:每次我离开的晚上,母亲都要靠吃点催眠药才睡着。这哪里是催眠药,分明是母亲的止痛药,控制她隐隐作痛的心,因为那一刻,我的心也在痛。
④我最怕听见从故乡传来母亲病危的消息。就是在那个晚上,我被故乡的长途电话惊醒,母亲永远离开了我。失去母亲就等于失去了半个故乡,就等于失去了半个自己。远离母亲的二十多年流浪岁月都像梦境,一个电话把我拉回到现实之中。与母亲有关的生活是我全部的现实,其余的一切都是假的。原来母亲这个词汇,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件易碎品,一定要轻拿轻放啊!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走得太远了,才意识到自己是有罪的:曾把唯一的母亲抛弃到了时空的另一端。虽然她从没责怪过我,但我不能原谅自己:竟然如此自私地对待母亲。我所追求的那些所谓的名啊利啊,全与母亲无关。母亲需要的仅仅是爱,而我付出的爱很明显是有限的,与那无限的母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⑤母亲走了,我头顶的天空一次次黑了,又一次次亮了。可母亲头顶的那一小块天空再也亮不起来。她睡得那么熟,那么安静,失去了做梦的力气。母亲,你是否也把我忘得干干净净?正如你干干净净地忘掉自己?如果说我比你多一份痛苦,那是因为还无法忘掉你。你确实已睡去了,可在我脑海中,为什么总有一个醒着的你?
(本文获“中国散文年度金奖”,有删改)
7.简要概括选文中描写的与母亲有关的几件事。(4分)
母亲领“我”去紫金山挖荠菜;母亲炖排骨海带汤给“我”吃;母亲在“我”离家时靠吃催眠药入睡;“我”接到母亲去世的长途电话。(每点1分)
8.第③段画线句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1分)。形象地写出了“我”在夜间离开家与母亲告别时轻手轻脚的动作及不忍惊扰母亲又依依不舍的矛盾心理(2分),表达了“我”对母亲的依恋之情(1分)。
9.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原来母亲这个词汇,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件易碎品,一定要轻拿轻放啊!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母亲比成了易碎品(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随时可能离开我们,要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1分),也告诫人们要学会珍视母爱、珍视亲情(1分)。
10.如何理解选文第⑤段中画线句的含意?(4分)
因为失去母亲就等于失去半个故乡、半个自己,内心的痛苦使“我”无法自拔,觉得世界就一次次暗了;母亲虽去,但母爱犹存,内心深处那温馨的母爱一次次温暖、慰藉、鼓励着“我”,提醒“我”珍惜爱、珍惜亲情,让“我”感受到生活的光明与幸福。(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共12分)
换个角度看问题
刘淑萍
①朋友圈有人发来一条微信,点开看是四幅图,第一幅是只青蛙,第二幅是个花瓶,第三幅是“天使与魔鬼”,第四幅是“老妇和少女”。图片间有文字:你看到了什么?青蛙?花瓶?天使?老妇?那么请你换个角度看一下,你又看到了什么?
②按照提示,我换个角度来欣赏图片。第一幅图横过来看,青蛙变成了一匹马;第二幅图看白色的部分是个花瓶,但看旁边黑色的部分则是两个女孩的头像;第三幅图看白色的部分是很多身穿裙子的小女孩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案,再看黑色的部分则完全成了面目狰狞的怪物;第四幅图正着看是位老妪,将手机倒过来180度,看到的竟然是一位漂亮的妙龄少女。
③非常神奇,我佩服制作者的创意。这条微信告诉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有多么重要!
④青蛙和马、花瓶和女孩、天使与魔鬼、老妇与少女,有的风马牛不相及,有的是美丑的对立,有的是人生的两端,可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影像,竟然可以互换。
⑤想起盲人摸象的寓言,摸到耳朵者,说像簸箕,摸到大腿者,说像柱子,摸到尾巴者,说似绳子。苏轼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指出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往往是事物的局部,有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才能摆脱主观成见,观察事物,左看右看,横看侧看,才能看到各种影像,从而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
⑥鲁迅先生说,一本《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也是说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两个方面,硬币有两面,人生也有正面和背面。阳光鲜花,青春美貌,友谊爱情,事业成功……这些都是正面;但“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谁都会经历坎坷挫折,疾病衰老,可能面临背叛失误,生活暗淡无光,郁闷、烦恼、惆怅、痛苦……这样的时候,倘若能够调整思维方式,调整心态,换个角度去看问题,或者换个积极的活法,生活也就充满了希望和快乐。
⑦台湾作家刘墉有一位朋友,与一个离过两次婚的女演员结了婚,当别人说他捡了个剩货时,他说:我开个旧奔驰,虽是三手货,但马力很足。就像我太太,在演艺圈20多年,见过多少场面,现在老了,收了心,没了以前的娇气、浮华气,却做得一手好菜,又顾家。其实,她真正最完美的时候反而被我遇上了。当别人又说她看不出当年的风采、并不完美时,他又反驳说:我自己也不完美,谁没有往事,谁不是千疮百孔。正因为我们经历过一些事,所以都成熟都知道珍惜,这种不完美正是一种完美啊!
⑧人人都有烦心事,遇到烦心事,试着换位思考,让乐观主宰自己,可能就会有好心情,继而带来好运气。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中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凡事往好处想,积极努力,可能你很快“柳暗花明又一村”,那时你会觉得豁然开朗:世界原来如此美丽!
(选自2017年第11期《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1.本文作者主要论述的观点是什么?(3分)
换个角度看问题,才有可能获得正确的认识以及让生活充满希望和快乐。(3分)
12.文章以朋友圈里的一条微信作开头,有何作用?(2分)
引出本文议论的话题——换个角度看问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一点1分)
13.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4分)
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2分)。举盲人摸象的寓言以及引用苏轼的诗句(1分),论证了“多角度观察事物,才能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这一分论点(1分)。
14.下面的这首七言绝句能否作为本文的论据?请简要谈谈。(3分)
侬家家住雨湖东,十二珠帘夕照红。今日忽从江上望,始知家在画图中。(郭六芳《舟还长沙》)
能(1分)。因为这首诗写出了作者因换了个角度而发现家的美丽(1分),与本文的“换个角度看问题,世界也会变得如此美丽”这一观点相一致(1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共10分)
(一)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
(二)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②,日昃③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节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 ①再适,改嫁。②饘(zhān)粥,稠粥;不充,不足,此指喝不上。③昃(zè),太阳偏西。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2分)
A.属:属予作文以记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无从致书以观
C.朝:朝晖夕阴/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D.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安求其能千里也
(解析:A.同“嘱”,嘱咐/类;B.景象/看;C.均为“早上”;D.探求/要求。)
1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端着酒,迎着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17.结合语段(一)的内容,说说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原因。(3分)
①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②滕子京谪守期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③借本文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与人共勉。(一点1分)
18.从语段(二)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伟大抱负的思想基础是什么?(2分)
从家世贫苦了解人民的疾苦,从小立志苦读大通六经之旨奠定了儒家“仁爱”思想(2分,意思对即可)。
附语段(二)参考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辞别母亲,离开家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不分昼夜地刻苦读书。五年中,他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夜里有时感到昏昏欲睡,就用冷水洗脸。范仲淹常常连顿稠粥都喝不上,每天直到太阳偏西才开始吃饭。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要旨,又慷慨地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对自己说: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共4分)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9.展开合理想象和联想,描绘“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所展现的画面。(2分)
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撂下了。因为精神苦闷,所以眼前摆着这么多美味佳酿,也难以咽下。他离开座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中茫然。(2分,意思对即可)
20.“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两个典故,其用意是什么?(2分)
诗人引用姜太公渭水河边垂钓,遇周文王而被重用和引用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不久受到国君重用两个典故(1分),是为了表明他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1分)
四、作文(50分)
21.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题目:这次,我没有________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①谁错过了这一瞬间,它绝不恩赐第二次。——斯蒂芬·茨威格《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②一团火焰熄了,另一团火焰燃起。——罗曼·罗兰《名人传》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综合整理:部编版语文资源(转载请注明)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 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拼写有误的是哪一项( )
A、烂漫(làn) 酝酿(niàng) 应和(yìng hè)混为一谈(hùn)
B、烘托(hōng) 抖擞(sǒu) 创伤(chuāng) 花团锦簇(cù)
C、澄清(chéng) 拆散(chāi) 贮蓄(zhù) 煞有介事(shà)
D、棱镜(líng) 娇媚(mèi) 憎恨(zèng) 众目睽睽(kuí)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宛转 嘹亮 憔悴 决然不同
B、睫毛 倜傥 淅沥 不求胜解
C、草垛 云霄 侍弄 咄咄逼人
D、确凿 寻觅 逃窜 翻来复去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有没有扎实的阅读基础,是青少年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B、在元旦晚会上,我们听到了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C、通过这次内容丰富的展览,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D、放学了,大家过马路时要注意安全,防止不发生事故。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金色花》的作者是英国诗人泰戈尔,他的主要作品有《园丁集》《飞鸟集》。
B、《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呐喊》,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D、《散步》作者史铁生,代表作有小说《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5、下列句子与原文相附的是( )
A、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动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C、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伟大的父亲。
D、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如果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②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④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A、③②④① B、④①③② C、①③②④ D、②③④①
7、古诗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沧海》 曹操)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李白)
(3)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6)在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表达思乡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论语》中,孔子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运用。(5分)
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开播,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与参与,我校预开展以“规范汉字书写,领略汉字之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8、(1)下面是七(3)班同学们深入调查的结论,请你从中概括中学生提笔忘字的原因。(2分)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电脑和手机等成了人们离不开的工具。用电脑打字时,许多学生都是使用汉语拼音输入法,而拼音和汉字是互为独立的两个体系。即使有人使用五笔输入法打字,也不需要知道汉字的所有笔画和笔序,久而久之,他们就不再一笔一划地书写汉字。许多学生多数时间沉溺于网络,生活中的大部分信息和知识基本上来自网络,而用于看书的时间非常少,所以才会在提笔写字时忘记了要写的字。
原因一:
原因二:
(2)面对这样的原因,你认为中学生该如何做?(3分)
三、阅读。
(一)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9、这首诗中最后一句中的“落花”,有什么深刻的含义?(2分)
10、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与人期行 期:______________ 太丘舍去 去:______________
下车引之 引:______________ 尊君在不 不:______________
1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2分)
14、从远方的表现来看你认为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2分)
15、这个故事对你有何启示?(2分)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20小题。(15分)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_______一块雪,_______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___ 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___些秕谷,棒上___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__着, 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___,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6、选择适当的动词填在横线上。(7分)
A扫开;B打扫;C暴露;D露出;E支;F架;G拉;H牵;I撒;J投;K系;L捆
17、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2分)
捕鸟的条件:
捕鸟的结果 :
18、捕鸟的过程用了一系列动词,它的作用是什么?(2分)
19、“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说的?(2分)
20、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什么?(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5小题。(14分)
永不贬值的财富 ①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大学,这在偏远的山村里可是件新鲜事,村里为此专门请乡电影队来放了场电影,以示祝贺。左邻右舍,张王李赵的婶子、大娘知道我们家穷,也都你家10元、他家8元地往我家送钱,帮我筹学费。望着桌上那一堆零碎的人民币,我被这淳朴的乡情、善良的父老乡亲深深地感动着。 ②但令我终身难忘的却是入学前发生的一件事。那天上午,我正在家里收拾行李,准备启程。忽然,听到门外有个苍老的声音喊:“山子他娘在家吗?”母亲听了,赶忙去开门。门外站着村里那个瞎眼的老婆婆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人家一生没儿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她大病一场,两眼便失明了。平常只好握着根竹竿,摸索着向左邻右舍要地瓜皮子度日。母亲急忙把瞎眼婆婆让进屋里坐下,然后,喊我倒茶。瞎眼婆婆对我母亲讲了一大堆赞扬我有出息的话,把我喊到她身边,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布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一元钱,对我说:“山子呀,我这个瞎老婆子也没钱,这两元钱是我用地瓜皮子从小贩手里换来的,2毛钱1斤,我共卖了10斤,你别嫌少,添着买本书吧。” ③怎么,两元钱?瞎婆婆手里分明拿着一元钱呀!望着这一元钱,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多么奸诈的小商人,他们竟伤天害理地欺骗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婆子!要知道,这10斤地瓜皮子,瞎婆婆要风里来、风里去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天,奔走多少户哇——“怎么,你嫌少?”瞎婆婆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母亲含泪示意我快接下,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两元钱”,眼泪已夺眶而出。 ④许多年了,如今瞎婆婆早已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但老人家留给我的那一元钱,我却一直珍藏着。因为在我眼里,它已不再是普通的一元钱了,而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它让我在人际关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懂得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21、文章标题为《永不贬值的财富》,表面上看这笔财富是指什么?而实际上是指什么?(2分)
22、根据你的理解和想象,在第2段的横线处补写几句描写瞎婆婆外貌的句子。(字数不少于20字)。(2分)
23、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说说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4分)
(1)(瞎婆婆)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布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一元钱。
(2)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两元钱”,眼泪已夺眶而出。
24、结合文章第3段,说说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什么?(3分)
2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这笔“永不贬值的财富”的看法。(3分)
四、写作(50分)
26(1)请以“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为题,写一篇文章。
(2)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力量的支持。诚信、宽容、责任、美德……给我们前行的力量。
请以“____________,给了我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两个题目任选一题作文,若选题(2),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③文章要富有真情实感,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
一、语文综合运用。
1、D 2、C 3、C 4、B 5、B 6、A
7、(1)山岛竦峙
(2)夜发清溪向三峡
(3)随军直到夜郎西
(4)不知何处吹芦管
(5)枯藤老树昏鸦
(6)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运用。
8、(1)原因一:网络科技的发展,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打字多采用拼音输入法。
原因二:许多学生沉溺于网络,看书时间非常少。
(2)多动笔书写作业,不要沉溺网络,上课认真做好笔记,规范书写汉字。
三、阅读。
9、答:“落花”寓意甚多,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10、答:表达了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11、期:约定 去:离开 引:拉,牵拉 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2、(1)译:和别人相约同行,丢下我就走了。
(2)译:朋友很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进门连头都没有回。
13、答案一:没有失礼,客人不讲诚信,没有礼貌,元方指责他,维护了自己及父亲的尊严,说明他机智聪明,对粗俗的客人这样做,表现了他正直的性格。另外,对一个七岁的小孩,我们也不应该求全责备。
答案二:失礼了,客人已经认错了,就应当原谅他,况且客人也是长辈,而元方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十分尴尬。
14、答:元方是一个机智聪明、正直勇敢、懂礼识节的孩子。
15、答:在生活中我们要努力学做一个讲诚信的人,在一点一滴二等小事中培养自己的诚信观念,因为诚信乃为人之本。同时,我们也要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要以礼待人。
16、A D E I K H G
17:捕鸟的条件:“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捕鸟的结果: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8、答:准确、生动、真切写出捕鸟地全过程,也从捕鸟活动写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
19、答:是和春、夏、秋天的百草园相比较而言的。
20、答:拍雪人、塑雪罗汉、雪地捕鸟。
21、答:表面上是指婆婆给的“两元钱”或一元钱;实际上是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或者让我懂得了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22、示例:花白的头发上搭着一条破烂的头巾,脸上的皱纹如同松树皮一般,手里拄着一根拐杖。
23、(1)说明瞎婆婆年事已高,动作缓慢,同时这也是瞎婆婆对这来之不易的“两元钱”作出重大决策的表现。
(2)我被瞎婆婆的举动感动了,深知瞎婆婆送这“两元钱”的深情厚谊,所以这是不能自已的表现。
24、答:明白了瞎婆婆说的“两元钱”为什么会变成手中的一元钱的缘由;或者明白了小商贩欺骗瞎婆婆,说好是两元钱,而实际只给了一元钱的事情。
25、在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互助才是永痕的财富,它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贬值,它是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是任何物质所不能比拟的。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翘首(qiào) 咆啸 长途跋涉(bá) 热泪涟涟
B.澎湃(bài) 默掣 浩瀚无垠(hàn) 意趣盎然
C.桅杆(wéi) 蹒跚 相形见绌(chù) 刀剑入鞘
D.凛冽(lǐn) 游逛 风光绮丽(yǐ) 微不足到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出个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深居简出还挺不容易!”。
B.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中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唯恐它被巨浪打翻。
C.五岁的小侄子戴着大檐猫,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D.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钢铁汉子也流泪了。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分)
A.部分网络移动支付机构内控薄弱,出现了客户资金被非法挪用。
B.因为只运货、不送人的原因,天舟一号被形象地称为“快递小哥”。
C.甘南、临夏、靖远等地羊儿成群,为制作羊皮筏子提供了充足原料。
D.食品谣言的存在,不仅是民众相关知识的贫乏,而是食品安全安全焦虑的体现。
4.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植物是没有“情”的,更别说“智”了
① 还有,我们常常把失去记忆、没有什么行为能力者称为“植物人”。
②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句话说的就是草木的无情。
③ 在神奇的植物世界,许多植物为了生存,不仅能“看”,能“睡”,还能吃。
④ 然而,随着科学家植物研究的逐步深入,他们惊奇地发现植物不但有“情”,而且还有智“智”呢?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①④③② D.②①④③
5.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发读者思考。)
B.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运用排比,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的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
C.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
D.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
二、古诗文积累和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7题。(4分)
酬张少府 (唐)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区。
6.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赠友诗。由题目中的“酬”字推断,应当是张少府先有诗相赠,王维再写此诗为酬。
B.首联是说自己一直喜欢清净,对什么事都漠不关心,这是诗人此时内心的真实写照。
C. 当时政治局面日趋黑暗,王维的理想随之破灭。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既不愿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自顾无长策”,就是他思想上矛盾、苦闷的反映。
D.颈联展现了一幅鲜明生动的形象画面;诗人迎着松林吹来的清风解襟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
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万事不关心”表现了自己消极之至的生活态度。
B.颔联“空”是“徒然”的意思。晚年的王维面对日趋黑暗的政治局面,他不愿同流合污而又无能为力,理想破灭只好归隐,“空”深刻反映了诗人思想上的矛盾与苦闷及内心的隐痛与感慨。
C.颈联表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舒心惬意的隐居生活的追求和闲适的生活情趣。
D.尾联是即景悟情,以问答形式做结,故作玄解,以不管做答,含蓄而富有韵味,洒脱超然、发人深省。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2分)
苏城有南园、北园二处,菜花黄时,若无酒家小饮。携盒而往,对花冷饮,殊无意味。或议就近觅饮者,或议看花归饮者,终不如对花热饮为快……街头有鲍姓者,买混沌为业,以百钱雇其担,约以明日午后。鲍欣然允议。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众咸叹服。饭后同往,并带席垫,至南园,择柳阴下团坐。先烹茗,饮毕,然后暖酒烹肴。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陌度阡,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既而酒肴俱熟,坐地大嚼。担着颇不俗,拉与同饮。游人见之,莫不羡为奇想。杯盘狼藉,各已陶然,或坐或卧,或歌或啸。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
8.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携盒/而往 B.街头/有鲍姓者
C.是时/风和日丽 D.令人不饮/自醉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殊( ) 觅( ) 团坐( )
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众咸叹服。
(2)游人见之,莫不羡为奇想。
11.你从文中感受到了哪些生活趣事?(3分)
(三)12.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一分,共8分)
(1) 牧人驱犊返, 。
(2) 最爱湖东行不足, 。
(3) 单车欲问边, 。
(4) ,瑟瑟谷中风。
(5) ,狐兔翔我羽。
(6)怀民亦未寝, 。
(7) 夕阳欲颓, 。
(8) ,天下独绝。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17分)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
13. 对第③段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B.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
C.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D.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14. 第④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 (3分)
15. 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4分)
(1)
(2)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3)
16. 根据全文,概况爸爸的形象。(4分)
(1)
(2)
17. 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4)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1题。(13分)
《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江德斌
①文化类节目在近期制造了个小高潮。《中国诗词大会》之后,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和家书,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有知名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也有从四川成都鲜花山谷里走来的普通夫妇等。
②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朗读者》并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故意设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简单的回顾人生片段,以及打动或改变自己命运的文字,并给观众当众朗读一遍。《朗读者》的首播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可谓获得了巨大成功,乃是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又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文化类节目。
③《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戏剧化情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氛围里,将这些感人的文字,传递给荧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起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朗读是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经历过的,但大多会忘却,有些人则会爱上朗读,并保持这种习惯,在生活里、工作之余,朗读自己喜爱的文字。
④总体而言,朗读是一个小众化的领域,与歌舞、真人秀、小品等娱乐节目相比,《朗读者》乃是一股清流,显得平淡恬静,似乎很难吸引到观众。然而,《朗读者》节目唤起了大众对朗读的回忆,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里,享受人文艺术之美。在荧屏到处都是喧闹的娱乐节目之际,观众逐渐产生观赏疲劳,希望看到不同的节目类型,这就给《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创造了空间。
⑤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财富方面,已经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却仍然寥落荒芜。社会文化整体呈现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状态,很多人感觉精神过于紧张,心理压力太大,社会太浮躁,希望节奏能够慢一点,大家都能心平气和一些。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也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的意义所在。
⑥事实上,很多电视台也都有读书节目,只是偏重于介绍图书和作者、时代背景等,传递内容局限于知识,并没有延伸到情怀方面,也就容易走高冷化,受众面相对狭小。而《朗读者》比较贴地气,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⑦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的兴起,并受到广大好评,不仅是人文的复苏,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朗读者》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轻声朗读起来。
(选自2017年2月21日《中国青年网》,有改动)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分)
19.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0.第⑦段中加点字“这”指什么?(3分)
答:
2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念的一项是( )(3分)
A.《朗读者》的成功,说明不依靠视觉冲击力一样可以办好文化类节目。
B.《朗读者》唤起大众对朗读的记忆,给浮躁的世界带来一股清流。
C.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财富的充裕必将导致精神世界的空虚。
D.文中的“人文精神”包含人们对文化艺术之美的追求和心灵宁静的渴望。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一)综合性学习(6分)
参与还是拒绝?沉默还是制止?请你结合下面材料,完成24—26题。
材料一:2014年11月13日晚,一则数名学生殴打一名同学的视频被发到网上。视频中,至少有4
名女生对一名女生扇巴掌、脚踢达2分钟以上,周围不时传来一阵阵哄笑声。整个视频中,旁边站了不少女生, 大家都无动于衷。该视频是一男生笑着拍完全程。据其中一位女生说,主谋是因为看不惯那位女生的衣 着,邀请她们教训该女生。
材料二:1962年6月1日,犹太人大屠杀负责人阿道夫•艾希曼被执行绞刑。在此前的庭审中,艾希曼为自己辩护说:“我只是在执行命令……我不做,也会有别人去做。”汉娜•阿伦特在观摩了庭审后提出了 “平庸之恶”这个词。它指的是正常普通人自以为无力左右大局,于是麻木、顺从,沦为极端之恶的帮凶。
材料三:有些事情你知道是错的,但是你接到权威的指令,或是朋友邀请你参与,你会怎么办?下图是 这一问题的问卷调查统计图。
22.(1) 请为材料一拟一则新闻标题。(1分)
(2) 请阅读材料三,对统计图表进行解说。(2分)
(3) 班上准备以“拒绝平庸之恶”为主题召开班会,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写一段发言稿,100字左右。(3分)
(二)写作(50分)
23. 儒勒·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当初他的第一部小说《气球上的星期五》接连被15家出版社退回。在他痛苦和报愤时,他的妻子给了他鼓励,他便尝试着走进了第16家出版社。经理赫哲尔阅读后,当即表示同决出版,并与他签订了20年的写作出版合同。这以后,他连续出版了众多小说,受到全世界读着的欢迎。
儒勒·凡尔纳成功了,他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他的家人、赫哲尔经理……
读了上面的材料,请你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
要求:
(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 C 2 A 3 C 4 D 5 D 6 B 7 A 8 D(2分一个)
9 (1)很,非常 (2)寻找 (3)围坐在一起 (3分)
10 (1)第二天看花的人都来了,我告诉他们这样做的原因,他们都很赞叹佩服。(2分)
(2)游人见了我们,都羡慕我们的奇思异想。(2分)
11 热爱自然,喜欢和朋友相处,自由自在,闲适快乐。(3分)
12. ⑴猎马带禽归 ⑵绿杨阴里白沙堤 ⑶属国过居延 ⑷亭亭山上松
⑸柴米何萧条 ⑹相与步于中庭 ⑺沉鳞竞跃 ⑻奇山异水(8分)
13.B(2分)
14.还未上学的我小小年纪居然懂得了诗的意思。()3分)
15.(1)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2分)
(3)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感情。(2分)
16.(1)爸爸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2分)
(2)爸爸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教育的慈父。(2分)
17. 爸爸教我的诗永生难忘,这些诗蕴含的精神情怀(爸爸的人格魅力)影响了我的一生,表达了我对爸爸的感谢与怀念。(4分)
18. 《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3分)
19.对比论证。(1分)
将《朗读者》与其它电视台读书节目相比较,强调“《朗读者》比较接地气”,“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意近即可)(3分)
20.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意近即可)(3分)
21.C (3分)
22.(1)示例一:学生殴打同学视频被发到网上
示例二:多名学生殴打同学,旁观人员无动于衷(1分)
(2)示例:有些事情知道是错的,但是接到权威的指令,或是朋友邀请参与时,多数人(或55%的人)选择沉默,近1/3的人(或31% 的人)表示参与,只有极少数人表示拒绝或 制止(或l1%的人表示拒绝,3%的人表示会制止)(2分)
(3)示例:对于“平庸之恶”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不能置身事外。学校里,有大同学欺负小同学,自习课时,有人逗闹干扰课堂纪律;寝室里,有人讲话影响大家休息……如果我们不能及时阻止,或者不及时表达自己的不满,就会助长违纪者的歪风邪气自己就会沦为违纪者的帮凶。(3分)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2分)
A.分外/分数 冠冕/名冠全球 间不容发/亲密无间
B.拮据/盘踞 箴言/三缄其口 富丽堂皇/诚惶诚恐
C.背诵/背包 咽气/细嚼慢咽 随机应变/供不应求
D.相传/传记 作坊/扭捏作态 敬业乐群/乐不思蜀
(解析:A.fèn/fēn,ɡuān/ɡuàn,jiān/jiàn;B.jū/jù,zhēn/jiān,huánɡ/huánɡ;C.bèi/bēi,yàn/yàn,yìnɡ/yìnɡ;D.chuán/zhuàn,zuō/zuò,lè/l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2分)
A.珐琅 圆明园 言不及意 李待桃僵
B.窗灵 俏皮话 理至易明 自吹自擂
C.亵渎 摆架子 轻而易举 矫揉造作
D.糟蹋 压榨机 不知所措 断章取意
(解析:A.“待”应写作“代”;B.“灵”应写作“棂”;D.“意”应写作“义”。)
3.古诗文填空。(8分)
(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其一)]
(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描写夜晚洞庭湖波光月影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古诗词中有很多写“愁”的名句。“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出了诗人对战争、对边关将士的忧愁;“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写出了主人公担心青春容颜不再的忧愁。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有人说《西游记》是“一个师父仨徒弟”,其实取经队伍中还有一位称唐僧为师父的“徒弟”。请结合相关故事情节,说说这位“徒弟”成为取经队伍成员的过程以及这位“徒弟”在取经过程中的作用。
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因纵火烧毁玉帝赏赐的明珠而触犯天条,后因南海观世音菩萨出面才免于死罪,被贬到鹰愁涧等待唐僧,之后又误吃唐僧所骑的白马,被菩萨点化,变身为白龙马,皈依佛门,载乘唐僧上西天取经,最终修成正果。白龙马在取经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就是驮唐僧或者经卷,但是在危急关头他也会挺身而出,显出英雄本色。白龙马是走在西行路上时间最长的一个,是取经事业的最忠实的行动者和见证人。(“过程”2分,“作用”2分)
(2)《水浒传》中宋江绰号“及时雨”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下面故事情节做具体分析。
第十八回“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第二十一回“宋江怒杀阎婆惜”
宋江为人仗义疏财,好扶危济困,因而被称为“及时雨”。(1分)身为郓城押司的宋江,缉贼捕盗是他的本分与职责。但是听到晁盖“生辰纲”事发之后,宋江“吃了一惊”“心内自慌”,假借家中有事,独自飞马,急急地“舍着性命”去给晁盖通风报信,后帮助晁盖安全撤退。这是宋江扶危济困“仗义”的体现。晁盖给宋江的书信被阎婆惜发现,她以此来要挟宋江,宋江一时怒起,杀了阎婆惜,取过招文袋,抽出那封书信来,便就残灯下烧了。宋江用自己的行动再一次维护了弟兄间的义。(3分)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在人类文明进程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关键的一步。一般而言,城的发展往往早于市。①城的主要功能是防御,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封闭是其主要特征。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交易场所、街道是主要设施,开放是其主要特征。②从城到市的变化,反映了由军事和政治意义的城镇向现代的经济、文化为主的城市的发展走向。
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网讯2017年,“中国制造”的足迹出现在全世界各地,屡创佳绩。在肯尼亚的边远地区,四达时代“万村通”工程为村民们带去数字电视的便利;在里约奥运会赛场上,作为奥运会器材供应商的泰山体育集团提供了近万件运动器材;在多哥洛美港集装箱码头,中国制造的巨型吊车夜以继日地调配货物……从智能手机到家电,从铁路到大桥,“中国制造”正在以日益提升的实力获得海外的认可和接受。
材料二:
(1)给材料一拟一个恰当的标题。(3分)
“中国制造”的足迹出现在世界各地,屡创佳绩(或:“中国制造”获得海外的认可和接受)
(2)认真观察材料二的漫画,按照一定顺序介绍漫画内容并说明漫画寓意。(5分)
内容:一个工匠正在为一只木桶补短板,木桶上面写着“中国制造”,短板上写着“质量”二字,工匠的衣服上写着“中国企业”,工匠身后是工具和木料。(3分)寓意:严把质量关,“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才能有竞争力。(2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共16分)
母 亲
①荠菜成了春天的一个符号,最讲求新鲜的,现采现摘,现炒现吃。我小时候,母亲领我去紫金山踏青,总要随手拎一把小铲刀,挎一只竹篮子,不时蹲下身子,挖路边的荠菜。这样的活儿,我也爱抢着干。母亲站在一旁,边夸我眼尖、手巧,边承诺回家后给我好好地打牙祭。和母亲一起挖荠菜似乎比真把荠菜吃进嘴里更令人陶醉。事隔多年之后,我在异乡想念母亲,头脑中浮现的,仍是她教我挖荠菜时那年轻的面容与身姿。荠菜,因为我亲手挖过,而且是母亲教我挖的,所以从感情上,它离我最亲近,同时也标志着一段不可复得的儿时时光。
②海带被我当作大海的礼物来看待。我之所以热爱海带,在于它是我妈妈的拿手菜。小时候,妈妈总是为我一锅接一锅地用海带炖排骨,说是可以补钙、可以预防大脖子病等等。我感觉,幸福也一点点地融化在浓香的排骨海带汤里。有人问美食家蔡澜:“您见多识广,最好吃的是什么?”蔡澜脱口而出:“妈妈做的菜最好吃。”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方面,年少时人的味蕾最灵敏,容易产生深刻印象,口味还未被后来的山珍海味搞得混杂;另一方面,妈妈做的菜最有家常味了,尤其那份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爱心,别人根本模仿不出来。还有一点,恐怕也是最重要的:妈妈做的菜,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且有时效性,不是永远都能吃到的。终有一天,它会成为一个美好而怅然的回忆,你出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它是无价的。
③我出门在外整整二十年,每次离开家都乘坐夜间的火车,母亲早早就上床睡了,希望我在她睡着的时候再离开。不知道她是否真能睡着,至少假装睡着了,熄灯后的卧室没有任何动静。我探头看了一眼,隐约看见她盖着棉被仰面躺着的轮廓,于是在内心里喊一声妈妈,就蹑手蹑脚地走了。如果她真睡着了,是否梦见准备离开的我?如果她假装睡着,在黑暗中会想些什么?明天醒来后她面对的将是少了一个我的家。母亲说她越来越畏惧和我的离别,既担心我一去不复返,又害怕我下次回来已找不到她。希望我在她睡着后再离开,可以把分别当作一个梦来对待,或者根本就不曾察觉儿子已离开。后来才知道:每次我离开的晚上,母亲都要靠吃点催眠药才睡着。这哪里是催眠药,分明是母亲的止痛药,控制她隐隐作痛的心,因为那一刻,我的心也在痛。
④我最怕听见从故乡传来母亲病危的消息。就是在那个晚上,我被故乡的长途电话惊醒,母亲永远离开了我。失去母亲就等于失去了半个故乡,就等于失去了半个自己。远离母亲的二十多年流浪岁月都像梦境,一个电话把我拉回到现实之中。与母亲有关的生活是我全部的现实,其余的一切都是假的。原来母亲这个词汇,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件易碎品,一定要轻拿轻放啊!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走得太远了,才意识到自己是有罪的:曾把唯一的母亲抛弃到了时空的另一端。虽然她从没责怪过我,但我不能原谅自己:竟然如此自私地对待母亲。我所追求的那些所谓的名啊利啊,全与母亲无关。母亲需要的仅仅是爱,而我付出的爱很明显是有限的,与那无限的母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⑤母亲走了,我头顶的天空一次次黑了,又一次次亮了。可母亲头顶的那一小块天空再也亮不起来。她睡得那么熟,那么安静,失去了做梦的力气。母亲,你是否也把我忘得干干净净?正如你干干净净地忘掉自己?如果说我比你多一份痛苦,那是因为还无法忘掉你。你确实已睡去了,可在我脑海中,为什么总有一个醒着的你?
(本文获“中国散文年度金奖”,有删改)
7.简要概括选文中描写的与母亲有关的几件事。(4分)
母亲领“我”去紫金山挖荠菜;母亲炖排骨海带汤给“我”吃;母亲在“我”离家时靠吃催眠药入睡;“我”接到母亲去世的长途电话。(每点1分)
8.第③段画线句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1分)。形象地写出了“我”在夜间离开家与母亲告别时轻手轻脚的动作及不忍惊扰母亲又依依不舍的矛盾心理(2分),表达了“我”对母亲的依恋之情(1分)。
9.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原来母亲这个词汇,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件易碎品,一定要轻拿轻放啊!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母亲比成了易碎品(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随时可能离开我们,要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1分),也告诫人们要学会珍视母爱、珍视亲情(1分)。
10.如何理解选文第⑤段中画线句的含意?(4分)
因为失去母亲就等于失去半个故乡、半个自己,内心的痛苦使“我”无法自拔,觉得世界就一次次暗了;母亲虽去,但母爱犹存,内心深处那温馨的母爱一次次温暖、慰藉、鼓励着“我”,提醒“我”珍惜爱、珍惜亲情,让“我”感受到生活的光明与幸福。(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共12分)
换个角度看问题
刘淑萍
①朋友圈有人发来一条微信,点开看是四幅图,第一幅是只青蛙,第二幅是个花瓶,第三幅是“天使与魔鬼”,第四幅是“老妇和少女”。图片间有文字:你看到了什么?青蛙?花瓶?天使?老妇?那么请你换个角度看一下,你又看到了什么?
②按照提示,我换个角度来欣赏图片。第一幅图横过来看,青蛙变成了一匹马;第二幅图看白色的部分是个花瓶,但看旁边黑色的部分则是两个女孩的头像;第三幅图看白色的部分是很多身穿裙子的小女孩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案,再看黑色的部分则完全成了面目狰狞的怪物;第四幅图正着看是位老妪,将手机倒过来180度,看到的竟然是一位漂亮的妙龄少女。
③非常神奇,我佩服制作者的创意。这条微信告诉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有多么重要!
④青蛙和马、花瓶和女孩、天使与魔鬼、老妇与少女,有的风马牛不相及,有的是美丑的对立,有的是人生的两端,可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影像,竟然可以互换。
⑤想起盲人摸象的寓言,摸到耳朵者,说像簸箕,摸到大腿者,说像柱子,摸到尾巴者,说似绳子。苏轼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指出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往往是事物的局部,有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才能摆脱主观成见,观察事物,左看右看,横看侧看,才能看到各种影像,从而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
⑥鲁迅先生说,一本《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也是说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两个方面,硬币有两面,人生也有正面和背面。阳光鲜花,青春美貌,友谊爱情,事业成功……这些都是正面;但“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谁都会经历坎坷挫折,疾病衰老,可能面临背叛失误,生活暗淡无光,郁闷、烦恼、惆怅、痛苦……这样的时候,倘若能够调整思维方式,调整心态,换个角度去看问题,或者换个积极的活法,生活也就充满了希望和快乐。
⑦台湾作家刘墉有一位朋友,与一个离过两次婚的女演员结了婚,当别人说他捡了个剩货时,他说:我开个旧奔驰,虽是三手货,但马力很足。就像我太太,在演艺圈20多年,见过多少场面,现在老了,收了心,没了以前的娇气、浮华气,却做得一手好菜,又顾家。其实,她真正最完美的时候反而被我遇上了。当别人又说她看不出当年的风采、并不完美时,他又反驳说:我自己也不完美,谁没有往事,谁不是千疮百孔。正因为我们经历过一些事,所以都成熟都知道珍惜,这种不完美正是一种完美啊!
⑧人人都有烦心事,遇到烦心事,试着换位思考,让乐观主宰自己,可能就会有好心情,继而带来好运气。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中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凡事往好处想,积极努力,可能你很快“柳暗花明又一村”,那时你会觉得豁然开朗:世界原来如此美丽!
(选自2017年第11期《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1.本文作者主要论述的观点是什么?(3分)
换个角度看问题,才有可能获得正确的认识以及让生活充满希望和快乐。(3分)
12.文章以朋友圈里的一条微信作开头,有何作用?(2分)
引出本文议论的话题——换个角度看问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一点1分)
13.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4分)
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2分)。举盲人摸象的寓言以及引用苏轼的诗句(1分),论证了“多角度观察事物,才能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这一分论点(1分)。
14.下面的这首七言绝句能否作为本文的论据?请简要谈谈。(3分)
侬家家住雨湖东,十二珠帘夕照红。今日忽从江上望,始知家在画图中。(郭六芳《舟还长沙》)
能(1分)。因为这首诗写出了作者因换了个角度而发现家的美丽(1分),与本文的“换个角度看问题,世界也会变得如此美丽”这一观点相一致(1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共10分)
(一)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
(二)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②,日昃③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节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 ①再适,改嫁。②饘(zhān)粥,稠粥;不充,不足,此指喝不上。③昃(zè),太阳偏西。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2分)
A.属:属予作文以记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无从致书以观
C.朝:朝晖夕阴/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D.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安求其能千里也
(解析:A.同“嘱”,嘱咐/类;B.景象/看;C.均为“早上”;D.探求/要求。)
1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端着酒,迎着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17.结合语段(一)的内容,说说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原因。(3分)
①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②滕子京谪守期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③借本文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与人共勉。(一点1分)
18.从语段(二)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伟大抱负的思想基础是什么?(2分)
从家世贫苦了解人民的疾苦,从小立志苦读大通六经之旨奠定了儒家“仁爱”思想(2分,意思对即可)。
附语段(二)参考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辞别母亲,离开家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不分昼夜地刻苦读书。五年中,他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夜里有时感到昏昏欲睡,就用冷水洗脸。范仲淹常常连顿稠粥都喝不上,每天直到太阳偏西才开始吃饭。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要旨,又慷慨地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对自己说: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共4分)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9.展开合理想象和联想,描绘“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所展现的画面。(2分)
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撂下了。因为精神苦闷,所以眼前摆着这么多美味佳酿,也难以咽下。他离开座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中茫然。(2分,意思对即可)
20.“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两个典故,其用意是什么?(2分)
诗人引用姜太公渭水河边垂钓,遇周文王而被重用和引用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不久受到国君重用两个典故(1分),是为了表明他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1分)
四、作文(50分)
21.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题目:这次,我没有________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①谁错过了这一瞬间,它绝不恩赐第二次。——斯蒂芬·茨威格《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②一团火焰熄了,另一团火焰燃起。——罗曼·罗兰《名人传》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综合整理:部编版语文资源(转载请注明)
▲扫码关注 部编版语文资源
回复“初中语文”免费下载
在本公众号底部对话框输入
如以下等关键词,可以获取免费资源
小学语文I初中语文I小学数学I初中数学I状元大课堂I阅读500I二单元测试I350I初中课本I小学课本I默写汇总I道德与法治I笔顺规则I字帖I书单I微课I上册朗读I2019班主任I四上备课I五上备课I六上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