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元基金募资研讨会精华汇总:如何差异化胜出 | IIR Gathering

IIR/Gathering 机构投资者评论 2023-04-14


机构投资者评论Institutional Investor Review:记录最杰出的投资人物与事件



11月20日,由《机构投资者评论》举办的中美股权投资市场GP/LP关系差异&美元募资实务研讨活动在上海顺利落幕。会中研讨环节,参会嘉宾产生了激烈的观点碰撞,干货满满,以下是精华摘要与部分现场实录。



编辑 | 董力瀚 龚贞




精华摘要





一、美元基金募资要点


Ben Zhou:


1. 比较合适的first closing应占基金target的40%或50%左右;

2. 关注并评估当下可确认的额度,及时调整;

3. 对募集周期要有合理的预期,一般从准备到closing大概需要12~18个月;

4. 务必注意操作性细节,如募资英文材料中的语法错误。

 

二、人民币基金管理团队募集首期美元基金,如何差异化胜出


Ben Zhou:


1. 时间分配问题;

2. 重视及提升人民币基金track record的梳理;

3. 找出过往投资案例中当时可投美元的部分;

4. Case Study,借用人民币基金投出的明星案例,讲述投资逻辑。

 

三、关于基金过往业绩梳理


Ben Zhou:


投资失败不可怕,哪有基金没投过坏项目,这不是一个坏事。核心在,track record要验证过去的策略,并借此说明你下一步的策略能成功。


对中后期的PE或者基金来说,portfolio的财务情况一定要清楚。


诺承投资 李伟婷:


关于业绩计算的问题,国内很多LP看GP报的数,看什么就是什么,DPI、IRR等算得也不精。随着整个股权投资市场的发展,LP在这方面肯定也是越来越专业了。


对投资人来讲,最终应该看IRR,投资回报不应该从DPI的角度来体现,但LP关注它也有合理性因素。


梓川科技 徐恒炜:


我们有个案例,之前一家客户,核心诉求是希望把账算清楚。他认为相比美元市场,国内百分之七八十的GP给LP算账算不清楚。基金的分配都有LPA的约定,但在国内具体执行时,出资时点的差异、各种补偿等,实际计算时就不那么严谨了,都变成可协调了。很多美元基金的做法是采用独立账户管理, 为每一个LP设立一个虚拟的资本账户,和GP之间独立结算。这样可以满足在同一个基金内不同的 LP 参与不同的项目,同时采用不同的分配规则的要求。


除了基金的收益分配测算之外, 海外机构募资还会用到 Dataroom 产品保证资料的信息安全, 用的最多的是 Intralinks。但因为海外软件在访问便利性和本土化方面做得不够好,所以我们做了一个功能类似的替代产品。

 

四、关于人民币及美元LP差异及人民币LP专业化:


诺承投资 李伟婷:


美元市场相对成熟,以长钱为主。人民币市场长钱极少,市场行为短期化很严重。


社保很市场化,最看重的是和GP利益的一致性。


我们看到保险公司在配置另类资产上动力很大。一方面钱比较多。一个大的保险公司可能每年有超过2000亿的保费收入。


保险公司权益配置上限是30%,包括二级市场的配置比例。从PE股权角度看,目前平均水平在2%左右,提高到5%,肯定是有可能性的。


1.0阶段保险公司选择先投大白马基金;2.0阶段,LP 投了大白马基金、综合性资金后,开始往行业方面转,比如医疗;3.0,他们就做直投,但会跟着GP co-invest。


从长远的角度上来讲,保险机构还是会更注重资产配置,底层应该交给GP去做。


保险机构不合适过多地介入到直投层面,如果做直投,与其资金体量和投资效率不匹配。

 

青域基金 林霆:


纯粹的LP是做资产配置,追求回报。目前国内人民币LP群体不够纯粹,诉求庞杂,所以GP不得不为了LP去订制策略,造成GP也不纯粹,这会影响GP管理基金的回报。


国内大多GP定位资管,会去走规模的道路,不断扩充增加AUM,那就一定要满足不同LP的诉求。我们走的是比较小的道路,LP里以FOF为主,没有任何一家政府引导基金。我们做好每期基金,追求回报。目前已经做到第4期,每期基金LP有80%都是老LP投资,证明小机构的策略也能行得通。

 

五、国内人民币基金市场及募资现状


竞天公诚 王勇:


最近几年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两家管理人整体合并的现象,比如通和毓成,这也可以算是资本寒冬中大家资源整合、报团取暖的一种特有模式。

 

另一方面,在中国市场上管理人分家也非常常见。比如有的管理团队创立之初,核心人物是平等合伙人制(equal partners),一旦团队核心成员之间对基金的战略和打法出现大的意见分歧,大家就很难继续在一个平台上共同发展。美元LP传统上其实非常不喜欢所谓的one-man show,因为担心基金的长期稳定性,但现实状况是,我们过去这四五年参与帮助基金募集的中国地区崛起的一线基金中,有不少都只有一位核心人员,募集和投资都做得非常好,四五年内已经募完三期美元和人民币基金了,这也是中国基金领域现阶段的一个有意思的现状。


也有的管理人分家,基金核心成员之间可能并没有发生大的意见分歧,比如只是因为一个在上海,一个在北京,相互之间的沟通和团队管理成本太大,所以做出这个决定。我们就进去协助他们把整个基金从GP、管理公司到基金层面,从已投项目到uncalled commitments,从人民币及美元LP如何切分,各个层面来具体落实。


诺承投资 李伟婷:


监管应当严进宽出,慎发牌照而加大IPO力度。现在是宽进严出,乱发牌照而卡IPO,由此导致一级市场极大的拥堵。


联创资本 韩宇泽:


今天的交流非常好,大家都比较坦诚和讲干货,启发和收获很大。


募资需要产品符合投资者的需求,无论美元基金还是人民币基金都需要差异化。我们近两年新募集的人民币基金规模都在十几亿,每只基金的出资人也就7~8家机构,很关键的是在于产品定位或差异化比较精准。


在目前人民币基金募资难的环境下,政府引导基金可以配到20~30%,最新了解到现在有些地方政府可以配到50%,管理人应当在匹配的产业方向上积极和政府对接。


应当说政府引导基金最好的是深圳,第二是浙江省,第三江苏省,主要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包括广州的政府引导基金也还不错。


合格的投资人中保险公司有钱,但效率慢,一般谈三年多才开始出资。最近随着对股权出资的鼓励,好不容易出资了,又有新的要求,三家以上保险公司给你投资了,其他保险公司才能出资,这个门槛非常高。


目前监管层对投资类公司的清理力度也在加大。尤其是上海,各个区在全面排查,连跨区异地经营也要清理。


今天也有一个感觉,发现大家都想或都在做美元基金,我觉得反而也有点问题。越是难的时候,越是逆势布局,坚守人民币基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部分现场实录





Emma开场时,明裕创投的Perry总同我们分享了非常详实的美元(基金)募资干货,现在也想再请教Ben,在你看来,GP在美元基金募资方面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Ben Zhou:第一是first closing的问题,我认为比较合适的first closing应该占基金target的40%或50%左右,比如你的目标是募1亿美元,first closing最好达到4000万美元左右。

 

除了基金数字以外,你可能要和过往熟悉的企业家、家办、亲朋好友和个人等聊,要先看自己能凑多少钱,这也比较关键。比如有的基金想融4~5亿美元,但他身边的熟人只愿意出两三千万。这明显不太现实,亲朋好友不投你,LP也不敢投你。

 

第三点是大家对周期要有一个较合理的预期。一般来说,从准备到final closing大概需要12~18个月,前期准备工作1~2个月,准备PPT、PPM等,把基金特点写清楚。从准备工作开始到first closing大概需要6~8个月,first closing结束后有12个月做final closing。可能很多GP没有意识到时间上的付出,但也要有心理准备。

 

第四点是操作性细节,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我见过很多GP给LP的英文材料里有错别字或是明显的语法错误,这个现象发生的概率比想象中高很多,这肯定是不行的。

 

从大的市场环境来讲,大家能叫出名字来的基金都想融美元或者扩大美元规模,所以一定要把自己的差异化体现出来,对募资也要有一个合理的预期。


Emma:近期很多人民币基金团队开始考虑募美元,尤其是TMT行业。从美元LP的角度看,找上门来的GP更多了。那么对于美元募资经验较少尤其是首次尝试募集美元的人民币GP团队来说,如何差异化?对于他们有什么建议?


Ben Zhou:一个综合性LP 大部分会投在流动性的资产,少部分的资产可以投在在非流动性资产,包括PE 、VC等。从大环境上来看,PE、VC有可能要全球配置,加上各种市场的风险,中国可能也只做为其亚洲资产配置的一部分。所以一个综合性LP 实际能配置到中国的资产,尤其是配置到first time fund的比例其实很少。

 

人民币转美元基金比较大的挑战,第一是合理说服LP。比如管理了好几期人民币的基金,忽然募了小规模的美元,要如何把合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美元基金方面。

 

第二是对人民币基金track record的梳理。部分GP在过往财务数据的收集上做得不好,可能因为投后管理做得不是很好,这方面需要提升。

 

第三,可以从人民币基金过往投资案例中找出当时可以投美元的案例,用案例来说服LP。

 

第四,做case study,对于人民币基金的明星案例,也可以把投资逻辑讲出来。为什么投这个项目,它如何验证了你的策略,这个明星企业又将如何帮助你执行新基金的策略。

 

回顾一下中国所谓的资本市场,老牌的人民币基金转美元基金的比较少,早一些比如九鼎,后来同创伟业、天图资本等,这个过程也是比较艰苦的。

 

Emma:刚刚说到数据,又延伸出另一个问题,GP募资流程中的track record提供。国内LP以往比较粗放管理,这方面要求及重视度是参差不齐的,现在的机构LP,比如社保基金、保险公司,在尽调环节确实越来越专业了,但美元(体系)应该还是更成熟。在这个层面,GP向美元LP提供数据资料时,有没有更好的建议?


Ben Zhou:从数据体现或者管理上来说,很多中国GP被海外LP看作机会型投资者,比如什么好、什么热我就投什么。所以在说服LP方面,你要通过数据展现一个比较完整的投资逻辑。

 

另外一个点,投资失败是不可怕的,哪有基金没投过坏项目,这不是一个坏事。只要正面,愿意承担风险就OK,但核心在于track record要验证过去的策略,不能东投一点、西投一点,而是应该能支持你下一步的策略能成功。举个例子,比如通过统计领投和跟投的项目,展现你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不是所谓的跟风投资人。你也可以统计过往和多少一线基金共同做过项目,证明给大家看你在这个圈子里。

 

对中后期的PE或者基金来说,portfolio的财务情况一定要清楚,一方面是信息的完整性,另一方面是向大家证明。我见过有些GP数据高,但作为股东,不清楚被投公司具体的财务情况,这样LP肯定不能接受。然后强烈性建议大家开一个在线data room,做好日常管理。

 

Emma:对,说到Dataroom,我身边的这位朋友徐恒炜也很资深,既有母基金背景,现在又创业做软件公司,你可以谈谈LP如何看待GP层面的数据吗?


梓川科技 徐恒炜:正好我们有个案例。我们有个客户的核心诉求是希望把账算清楚。他认为相比美元市场,国内百分之七八十的GP给LP算账算不清楚。虽然基金的分配都有LPA的约定,但在国内具体执行时,出资时点的差异、各种补偿等,实际计算时就不那么严谨了,都变成可协调了。很多美元基金的做法是采用独立账户管理, 为每一个LP设立一个虚拟的资本账户和GP之间独立结算。这样可以满足在同一个基金内不同的 LP 参与不同的项目, 采用不同的分配规则的要求。考察我们系统之前,客户原本打算上一套新加坡的系统。我们进场了解需求以后,提供了既能满足独立账户管理,且符合国内人民币基金习惯的方案,相比国外软件价格还便宜很多,客户最终选择了我们。


除了基金的收益分配测算之外,海外机构募资时还会用到 Dataroom 产品来保证资料的信息安全, 用的最多的是 Intralinks 。但是因为海外软件在访问便利性和本土化方面做得都不够好,所以我们做了一个功能类似的替代产品。目前已经有金沙江和弘晖资本等多家机构在使用。


Emma:说回到人民币LP逐渐专业化,也请诺承伟婷再谈一个务实问题,社保基金、保险公司目前对GP的筛选标准是怎样的?


诺承投资  李伟婷: 刚才就提到关于业绩计算的问题,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国内很多LP前期的钱比较多,大家投资压力比较大,可能有的头脑也变得比较热。看GP报的数,看什么就说什么,DPI、IRR等算得也不精。随着整个股权投资市场的发展,LP在这方面肯定也是越来越专业了,现在肯定第一个先问DPI,到手应该算多少钱。对于投资人来讲,最终应该看IRR,投资回报不应该从DPI的角度来体现,但LP关注它也有合理性因素。 


第一涉及到GP给LP账面回报的估值合理性和估值方法合理性的问题。我们在帮LP看GP的时候,要看账面回报和最后的估值的计算方法。 


估值无非就几种算法,成本法、最新一轮融资法和可比法,但现在很多LP不认可比法,觉得水分太大,他还是愿意按照最近一年新一轮融资来算。这方面他也会看得更加细,比如是不是你的关联方做的,投资金额多大,看你有没有做高估值的成分。


第二还会看收费和分配的顺序,Carry计提的顺序和方法不同,最后到LP手里的回报会差很多。 


至于说这个机构怎么选,策略、团队、历史业绩、项目储备等方法论都是现成的,而且都很成熟。但是在实务中来讲,举例社保的话,社保很市场化,LP最看重的是和GP利益一致性的问题,和条款绑定或者是GP的跟投、出资比例等相关。另外也和每家机构、保险公司投资的状态、投资进程相关。 


1.0阶段保险公司刚开始对股权投资市场也不熟,他可能选择先投大白马基金。这和目前这两年市场上头部资源集中的趋势相关,对LP来说这也是一个抓手和一个切入点,能够了解市场主流方向,通过这些GP抓到好项目。 


到2.0阶段,LP投了一些大白马基金、综合性资金后,可能开始往行业方面转,比如比较热闹的医疗。从市场化母基金或者是其他类型母基金来看,比较喜欢专注Hardtech的基金。现在整个科创板比较喜欢先进制造业。 


3.0,他们就做直投,但会跟着GP co-invest,直接投后轮的概率比较大,LP直接去市场上找项目,团队能力各方面都不太够。 


从不同类型的机构的投资趋势上来讲,我们目前看到保险公司在配置另类资产上动力很大。一方面钱比较多。一个大的保险公司可能每年有超过2000亿的保费收入,对它而言最大的成本是时间成本,钱趴在账上投不出去,损失很大。二级市场的波动对大体量做资产配置的机构来讲,比如放到10年,压力也没有那么大。现在整个保险它的权益配置的上限是30%,包括二级市场的配置比例。从PE股权角度看,提高到5%左右,肯定是有可能性的。从目前的平均水平来看,保险公司在2%左右,但它整个基因强大,能提高一点点,其实也已经是很多钱出来了。 


从机构类型上来讲,比如说银行和券商。银行以前会通过资管和投行出一点钱,因为《资管新规》和包括新设理财子公司,目前还没有到大幅度配置股权的阶段,但是我们也一直都在关注着。从增量市场上来讲,如果银行理财子公司在这块大力配置的话,肯定很多的大体量的资金会进来。 


券商其实也蛮积极,最典型的是国泰君安创新资本,他们前一段时间也提出要发起母基金。一方面券商动力很足,但在策略上,一开始他可能还是会从GP的角度去切入。无论是发公募基金,或者是投母基金、GP也好,还是通过GP去抓底层的项目。 


还有就是国资,我们2019年看到的市场情况,除了保险之外,国资应该是有最有钱的。大部分的交易或者是主导的话,应该都是在国资。

 

Emma:谢谢,非常详细,把国内主流LP情况和他们的基础要求基本都介绍到了。伟婷也有提到,保险公司有做LP的,也有开始做直投的,现在更多地倾向于做直投吗?不同的保险公司有不同的平台,如何处理和协调这个问题? 

 

诺承投资 李伟婷:从长远的角度上来讲,保险机构还是会更注重资产配置,底层应该还是会交给GP去做。当然这也跟每家机构的风格有关系,我不排除有一些保险公司有很强动力做直投项目。这方面和母基金一样,现在很多母基金投了GP以后,最终还是想自己投项目。但保险机构不合适过多地介入到直投层面,如果做直投,与其资金体量和投资效率不匹配。


Emma:王律刚才也把人民币市场GP正在发生的几类微妙变化列出来了,我们也希望请王总您进一步介绍一下,当美元(基金)市场经历周期、面临类似波动时,他们是如何应对的,有哪些可以借鉴?


王勇:基金市场是周期性的,在周期过程中有很多震荡。我在美国工作和生活了10年,经历了2000年左右的高科技泡沫,2008年次贷危机,两者之间正好是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从美国来看,即便是15年前,机构LP、GP都已非常成熟,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有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信誉市场,GP的募投管退等所有活动,都受到这个信誉市场的约束,一旦你做了不太地道、损人利己的事,在这个市场上就很难继续混了,因为市场是有记忆的。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从很多中国人的角度看来很难理解的事,比如在经济下行期,预期未来几年之内投资速度会远慢于预期,硅谷很多已经募了大规模基金的GP,包括我当时的一些客户,主动选择缩小基金规模,把钱给LP退回去。尽管这样做从短期而言管理人会承担管理费减少的损失,但从长远来说,这是一个正向的反馈,会增加LP对你的信任和未来募资的容易度。



明裕创投崔麟总的美元募资干货分享即将上线,敬请期待!感谢到场的40+机构,再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