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理财市场与银行理财子公司:年报精华与解读 | IIR
编辑 | 白曼出品:机构投资者评论转载授权、商务合作等请联系后台
2月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其中第18条提到要“培育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稳步推进银行理财子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鼓励银行及银行理财子公司依法依规与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和创业投资基金、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合作,研究完善保险机构投资私募理财产品、私募股权基金、创业投资基金、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和债转股的相关政策。提高各类养老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的权益投资比例,开展长周期考核。”
IIR研究院长期追踪各类型机构投资者,在此特基于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最新发布的《2020年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2020)》要点,梳理目前银行业理财市场、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发展与规范转型现状,及最新特征。核心如下:
1. 据《2020年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截至2020年底,银行理财市场规模25.86万亿元,银行理财产品仍是我国各类资管产品中(银行理财、公募基金、信托、保险资管等)规模最大、投资者覆盖面最广的类别;而未来逐渐完成职能替代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很可能成为我国资管领域及整个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全市场共有331家银行机构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存续数量35094只,存续余额19.19万亿元;2020年,理财产品共发行6.9万只,全年累计募集金额124.56万亿元,同比增长10.59%;
资管新规后,银行在大力发行净值型产品推进转型的同时,积极压降老产品,通过回表、新产品承接等形式,持续推进存量资产的化解与处置;
3. 目前全国的银行业理财市场,从业人员数量约20.5万名;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为4162.48万个,其中个人投资者为4148.10万人,占比高达99.65%;区域分布上,浙江、江苏、山东、上海和广东最高;
公募、开放式产品仍是主流,封闭式产品中,中长期产品的发行能力逐渐增强;个人投资者最喜欢风险等级为2级的产品,高风险等级的产品投资意愿仍然极低;
4. 截至2020年底,24家理财公司(含2家外资控股理财公司)获批筹建,其中20家已正式开业,短短不到2年时间,理财(子)公司的理财产品存续数量为3627只,存续余额6.67万亿元,占全部银行理财市场的比例已达25.79%;
理财子公司目前的产品体系整体表现三大特点:1,固收类产品为主;2,初期通过 FOF、MOM 和私募股权等形式探索布局权益类投资;3,产品体系规划凸显差异化,充分发挥各银行的比较优势,产品设计呈现差异化特征;
5. 银行理财业务脱离商业银行进入理财子公司独立发展、自负盈亏,是“资管新规”颁布的本意;对于多年来主要深耕固收类投资标的的商业银行来说,转型做以权益类产品为标的的净值型产品难度不小;
截至2020年末,银行理财投向权益类的资产余额仅为1.37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比例为4.75%。
银行理财子公司:产生的制度背景及现状
2018年12月2日,银保监会颁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自此,银行理财子公司走向前台。设立银行理财子公司,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使银行理财业务与自营业务相分离,真正实现独立运作,为银行理财业务的市场化、专业化运营创造条件;二是将银行理财业务纳入资管新规的监管范围之内,厘清相关的权责关系。
2019年6月,银保监会批准工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工银理财)、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建信理财)开业,成为第一批获准开业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2019年下半年,银行理财子公司集中获批与开业。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以及国有商业银行及头部股份制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均已开业,银保监会开始放慢理财子公司的批准节奏,监管态度上也更为审慎。
据《2020年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全市场共有331家银行机构有存续的理财产品。截至2020年底,24家理财公司(含2家外资控股理财公司)获批筹建,其中20家已正式开业,短短不到2年时间,理财(子)公司的理财产品存续数量为3627只,存续余额6.67万亿元,占全部银行理财市场的比例已达25.79%(截至2020年底,银行理财市场规模25.86万亿元,2020年理财产品共发行6.9万只,全年累计募集金额124.56万亿元)。
另据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2020)》,目前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配置观念仍然比较保守,理财客群风险偏好较低。基于这一背景,理财子公司目前的产品体系整体表现三大特点:1,以固收类产品为主;2,初期通过 FOF、MOM 和私募股权等形式探索布局权益类投资;3,产品体系规划凸显差异化战略布局,充分发挥各银行的比较优势,产品设计呈现差异化特征。
银行业理财市场:规模及规范转型现状
虽然目前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余额只是全国银行业理财市场的1/4左右(25.79%),但从国内各类资管产品的占比结构来看,银行理财产品仍是我国各类资管产品中(银行理财、公募基金、信托、保险资管等)规模最大、投资者覆盖面最广的类别,未来逐渐完成职能替代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很可能成为我国资管领域及整个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17年到2020年,银行理财产品始终在资管领域的构成中占据主要比例。虽受资管新规的影响及调整,但理财产品的规模依旧在增长。据《2020年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截至2020年底,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达25.86万亿元,同比增长6.90%;2020年理财产品共发行6.9万只,全年累计募集金额124.56万亿元,同比增长10.59%。
全市场共有331家银行机构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存续数量35094只,余额19.19万亿元,占全市场比例为74.21%,其中股份制银行产品余额最高。
随着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的落地,打破刚性兑付、产品净值化也成为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趋势,保本型理财产品将逐步退出市场,净值型理财产品将成为银行理财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前,净值型产品存续规模17.4万亿元,占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67.28%,同比增长59.07%;同业理财存续余额0.39万亿元,同比下降53.86%;理财产品通过各类资管产品嵌套投资规模为8.93万亿元,较资管新规发布前减少25.71%。可以看出,银行在大力发行净值型产品推进转型的同时,积极压降老产品,通过回表、新产品承接等形式,持续推进存量资产的化解与处置。
2020年,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部门,经审慎研究,决定将资管新规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以缓解因疫情等给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规范转型所带来的较大压力。
银行业理财市场当前特征
理财从业人员:
随着理财产品规模的增长,理财从业人员也不断壮大,截至2020年底,768家机构通过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登记了约20.5万名理财从业人员,其中销售人员占比95%。
理财产品投资者:
自2018年10月1日到2020年底,发行的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为4162.48万个,2020年较2019年增长86.85%;其中个人投资者为4148.10万人,占比高达99.65%。从区域分布看, 全国的个人投资者持有理财产品总金额东部沿海地区最高,排名前5的地区分别为浙江、江苏、山东、上海和广东,这些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位居全国前列。
理财产品发行特征:
从募集方式看,公募理财产品仍是绝对主流。2020年,公募理财产品累计募集122.84万亿,占全部理财产品募集金额的98.62%(存续余额占比95.71%);私募产品累计募资1.72万亿,占比1.38%(存续余额占比4.29%)。
从运作模式看,开放式产品规模及占比不断提升。2020年,开放式产品募集资金113.56万亿,占理财产品总募集金额的91.17%(存续余额20.39万亿,同比增长16.13%,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78.85%);封闭式产品累计募集11万亿,占比8.83%(存续余额5.47万亿,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21.15%)。
从产品期限看,理财产品的封闭式产品中长期限产品的募集能力有所增强;1年期以上的封闭式产品累计募集金额达1.44万亿元,同比增长37.86%;短期产品大幅压缩,3个月(含)以下的封闭式产品存续余额为1529亿,同比下降63.67%;
除募集总规模增长,单只理财产品的平均规模也有上升,从2019年底的平均5.1亿元上升至2020年底的6.7亿元,上浮31%;另外,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1.81万亿,占比最高,达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84.34%,同比增长15.65%;混合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3.97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15.36%,同比下降24.19%;权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0.08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0.3%,同比下降13.35%。
理财产品风险等级:
从2020年募集的资金看,风险等级在二级(中低)及以下的理财产品占多,募集金额109.02万亿,占比87.52%,最受投资者欢迎;风险等级为四、五级的产品共募集0.15万亿,占比0.12%。
理财产品配置现状
银行理财业务脱离商业银行进入理财子公司独立发展、自负盈亏,是“资管新规”颁布的本意;对于多年来主要深耕固收类投资标的的商业银行来说,转型做以权益类产品为标的的净值型产品难度不小。
据《2020年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截至2020年末,银行理财投向债券类资产的余额为18.53万亿元,投向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余额为3.15万亿,投向权益类资产余额仅为1.37万亿元,三类分别占总投资资产的64.26%、10.89%、4.75%;此外,银行理财还持有现金及银行存款2.61万亿元。
银行理财子的资管能力建设
商业银行通过理财子公司开展资管业务,一方面有利于完善银行表内外风险隔离机制,逐步有序打破刚性兑付,推动银行理财回归资管业务本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资管业务专业化运营与转型发展,优化组织管理体系,建立符合资管业务特点的风控制度和激励机制,促进理财业务规范转型。
从已有实践来看,已设立的理财子公司搭建了“股东- 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的公司治理体系,致力于建立组织健全、职责清晰、有效制衡、激励约束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全面覆盖前、中、后台的经营和管理职能。
投资管理模式方面,逐步从传统的“自主投资+被动委外投资”向“自主投资+主动委外投资(FOF/MOM)”方向转变,还有部分机构以固收类产品为重心,逐步向全资产投资延伸,通过学习海外资管机构的投资策略与经验,积极搭建符合中国大资管环境现状的大类资产研究和配置分析框架。
委外投资方面,银行机构委托外部金融机构投资模式逐渐成熟,银行资管机构通过搭建MOM/FOF系统开展 MOM/FOF投资,并通过投前构建管理人筛选机制,投后实施多维度的监测举措,促进委外投资从被动向主动投资的转变。
回复关键字“转载”获取转载须知
欢迎关注公众号
点“在看”或加“星标”才能持续看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