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江养老董事长苏罡:养老金,ESG投资与双碳战略 | IIR · 价值阈见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CFA Institute Author 苏罡

机构投资者评论Institutional Investor Review:记录最杰出的投资人物与事件

文 | 苏罡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处:CFA Institute China Live:“养老金与气候变化:中日对话”机构投资者评论转载自:CFA Institute



中国养老金市场的成效



中国养老金市场自1991年以来已经有了30年的发展。在这30年里,中国养老金市场已经取得了相当瞩目的成效。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

首先,这个市场得到国家高层的高度关注。从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期规划,到《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今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以及最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4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都再次重申,要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积极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
第二是整个制度体系持续健全完善。在过去30年里,已经初步建立了包括保障基本的政府养老金作为补充储备的单位养老金,包括企业年金和机关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以及在2018年以来开始探索的个人的第三支柱。
第三是整个中国养老金市场规模成长较快。从2013年所有制度性养老金储备5万亿起步,到今天已经超过了12万亿人民币,这其中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社保储备基金、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

其中我们注意到,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已经完成了对31个省份的覆盖,委托资金规模高达12500亿元人民币。第二支柱养老金在年金的占比方面有了显著提升,从2013年年金在制度养老金的占比从12%提升到目前接近30%。当然,其中职业年金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我们看到,在年金的发展历程中,企业年金一直徘徊在差不多接近7%的占比左右。而职业年金启动之后,不仅带动了整个年金在制度性养老金中占比提高到了超过14%,而且也推动企业年金自2018年以来逐步的开始新的恢复性的增长。

在第三支柱方面,自2018年以来,整个体系正在进行积极探索,各方面新的支持第三支柱体系的产品,包括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养老目标基金、养老理财产品、专属的商业养老保险都在进行积极的识别。目前,我们正在期待新的顶层制度设计尽快出台。
第四是混业竞争的态势非常明显,持有养老金管理各个细分牌照的金融机构分布在保险、银行、基金、券商、信托,可以说覆盖了所有与泛资管相关的头部机构。



中国养老金市场面临的巨大挑战



具体来讲,比较突出的有三个方面:

第一,长寿时代对中国的养老与健康的充分储备,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过去20年里,中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增长接近一倍,超过8000万人,中国也将提前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在历史上的高峰超过76%,目前仅有44%左右。

第二,制度性的补充养老金,其覆盖仍然比较有限。在企业年金持续徘徊在不到7%的占比基础之上,通过职业年金的加入,将制度性的补充养老金相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占比人数提升到了14%。但总的来说,该占比仍然相对有限,还需要政策进一步支持和群众的参与热情。

第三,信用风险持续加大,考验养老金管理的跨周期资产配置能力。基于安全和稳定性考虑,养老金仍然是以固定收益资产配置为主。因此,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相对其他资金,养老金可能面临更大的信用风险的压力。




推动中国养老金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思考



从制度层面,需要持续地优化三支柱体系。其中第一支柱应该持续推动全国统筹优化各省结余资金的集中管理,进一步提升基本养老金的投资效率与收益。第二支柱方面,需要大幅度提升参与率,在充分考虑企业负担和社会公平的前提下,积极探索自动加入机制,同时结合更加长期、科学的年金考核机制以及全球化的资产配置,提升年金的投资收益率。第三支柱方面,要加快建立以个人商业养老金账户为基础的养老金制度,规范发展符合第三制度要求的养老金产品。

同时,在三大支柱之间,需要有相应的互动和协同举措。比如,如何探索三大支柱个人账户资金的相互转移,增加账户的可携带性与灵活性。在个人未加入第二支柱情况之下,相应的税收优惠额度是否可以叠加于第三支柱,实现税优政策效应的最大化,以及建立一站式入口,结合专业化机构的运作,一揽子服务于二支柱和三支柱业务,提升个人的养老金体验。
在市场层面,2019年7月,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宣布了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举措,允许境外金融机构投资设立参股养老金管理公司。这意味着,中国养老金市场将面临着“引进来”与“走出去”并行的格局,一方面吸引具备养老金管理专业能力的外资机构,同时也将持续推动中国养老金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参与全球化配置。
我们也将看到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相互融合、相互协同,持续推动养老财富管理,养老产业、养老金融科技、社区服务和医疗健康管理的相互协同。
在养老金管理机构方面,我们建议,要加快构建养老+健康的退休综合服务生态,聚焦客户的需求,在长期陪伴客户之中,为客户提供应对长寿风险的一体化方案。
在养老金机构的内部管理方面,加快人才与科技的相互融合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围绕核心的受托与投资管理能力,要推动科技,助力人才潜能的最大释放与固化。



养老金如何与ESG投资有机结合



作为养老金机构,也需要推动商业模式与社会责任的有机结合。这也就涉及到今天所讨论的主题:养老金如何与ESG投资有机的结合。
养老金管理期限长,具有非常突出的社会公益属性,这些特点与ESG投资关注长期价值、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减少负外部性的理念高度匹配。

投资端,可以把ESG因子全面融合纳入投资决策和风控体系,将管理资金投向公开或非公开市场的绿色环保产业。

- 在产品端,可以开发ESG主题的相关产品,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重点项目进行长期融资。

在运营端,可以做好绿色运营,引导股东、员工共同参与,通过积累良好的声誉,为受益人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当然,作为长期管理的资金,养老金的管理需要长期坚持与合规风控的有机统一,以及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
在资金投向方面,考虑到养老金的长期性,需要将资金投向与国家整体的发展战略相匹配,进而能够实现穿越周期的长期稳健回报。




嘉宾对话环节



嘉宾主持:近十年,我们开始面临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缓慢,气候变化等各样的负面因素,在这样的宏观条件下,对养老金的投资配置来讲,有怎样的挑战,又有怎样的机会?

苏罡: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和气候风险增加的大背景下,养老金发展的确面临巨大挑战,这个挑战的核心问题是可持续性的问题,比如说人口结构的变化必将导致整个社会抚养比的失衡。

与此同时,在气候风险增加的大背景下,随着碳中和议题在养老金管理行业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养老金的投资也必然要关注国家政策,整个市场以及技术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我们投资组合中碳密集能源资产的价值面临潜在损失;同时,气候变化所导致的自然灾害频发,也可能会使得我们所投资的行业遭受冲击。

因此,养老金的投资必然要更多与ESG投资的理念充分融合,更好地适应气候风险对养老金的挑战,使得养老金能够实现更加长期、可持续的稳健回报。

嘉宾主持:针对ESG投资绩效的归因分析,有很多评价结果实际上数据不全面、不可靠、或存在相对主观性的评判。养老金如何促进ESG可持续投资,有没有具体的措施?

苏罡:就ESG投资来说,中国的养老金资产需要有一个更加长期的考虑。比如,我们如何才能提升ESG投资能力?

首先,必须要提升基于服务养老金的长期管理的效率问题,将ESG投资更加全面地融入养老金的运用,从理念方面建立顶层设计,来构建与传统养老金资产配置的充分结合,形成更加稳健、高质量的绿色配置方案。

第二,要形成ESG投资的管理体系,将ESG绿色因子面的整合,纳入到经营投资决策和风控体系上来,以更加长远的眼光来加快对绿色产业的基础性研究,使得绿色投资的理念贯穿到各种类属资产的投资全过程。当然,也包括通过外部采购或自建ESG数据采集体系,形成我们定量的指标评分体系,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此外,就是更加积极地采用正面筛选的方法,在同类公司中,选择ESG表现最佳、财务表现最优、前景展望最好的公司进行分析和投资;当然也要加强负面剔除的策略,通过提升政策预判能力,来对双碳背景下一些行业与公司个体的尾部风险进行有效排除,避免养老金遭遇实质性的重大投资风险。

嘉宾主持:根据富达和蚂蚁财富做的2021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基金公司的风控能力和可持续性的投资理念,是投资人选择产品最主要的考虑因素,甚至大大超过了历史业绩和品牌效应。是不是国内理财产品市场上,投资人对于ESG的理念也已经相对成熟?您是否还有其他产品趋势可以分享?

苏罡:今年以来,叠加疫情因素影响,包括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以及整个大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信用风险持续加大,在这个背景之下,老百姓在养老金投资方面必然会更加谨慎,也希望能找到更加稳健的投资标的。

就长期投资来说,这样一种更加稳健的投资风格,并不意味着简单规避风险,对机构而言,要更加有效地去制定符合投资者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的资产配置计划,提供更加有效的长期解决方案。

当然,我们也要紧跟这样一个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意识增强的趋势,和投资者对相关新的投资因子的关注,比如说可持续性以及ESG责任投资等方面的关注,进行有效地结合,进而为客户创造更多跨周期的回报。

除了更加关注投资风险之外,我们也会看到,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养老服务生态圈的建设,也会影响到大家对于养老金投资的决策因素。

未来,非接触式的金融服务模式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今后,养老金融产品的运营管理服务也会更加复杂和精细,对客户的体验也需要更加简单和具有个性化。因此,金融科技的运用也会改变我们在资产配置、投资研究、风险管理等的各个环节。

与此同时,基于生态圈的建设,我们需要打造养老金的积累、投资、领取、产品对接以及养老服务供给的全方位、全场景、全覆盖的养老金融生态圈,为大家提供更好的一站式服务。我们也相信,这些生态圈的建设会成为大家在养老金投资方面必然考虑的增值服务。

欢迎关注IIR视频号:

回复关键字“转载”获取转载须知



欢迎关注公众号

或添加微信小助手与IIR互动





险资双雄:人寿系&泰康系股权投资全景报告





万字报告:海外养老金体系深度研究





IIR研究院:中国太保股权投资简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