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长江养老董事长苏罡:养老金,ESG投资与双碳战略 | IIR · 价值阈见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CFA Institute Author 苏罡
中国养老金市场的成效
第二是整个制度体系持续健全完善。在过去30年里,已经初步建立了包括保障基本的政府养老金作为补充储备的单位养老金,包括企业年金和机关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以及在2018年以来开始探索的个人的第三支柱。
第三是整个中国养老金市场规模成长较快。从2013年所有制度性养老金储备5万亿起步,到今天已经超过了12万亿人民币,这其中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社保储备基金、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
其中我们注意到,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已经完成了对31个省份的覆盖,委托资金规模高达12500亿元人民币。第二支柱养老金在年金的占比方面有了显著提升,从2013年年金在制度养老金的占比从12%提升到目前接近30%。当然,其中职业年金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我们看到,在年金的发展历程中,企业年金一直徘徊在差不多接近7%的占比左右。而职业年金启动之后,不仅带动了整个年金在制度性养老金中占比提高到了超过14%,而且也推动企业年金自2018年以来逐步的开始新的恢复性的增长。
在第三支柱方面,自2018年以来,整个体系正在进行积极探索,各方面新的支持第三支柱体系的产品,包括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养老目标基金、养老理财产品、专属的商业养老保险都在进行积极的识别。目前,我们正在期待新的顶层制度设计尽快出台。
第四是混业竞争的态势非常明显,持有养老金管理各个细分牌照的金融机构分布在保险、银行、基金、券商、信托,可以说覆盖了所有与泛资管相关的头部机构。
中国养老金市场面临的巨大挑战
第二,制度性的补充养老金,其覆盖仍然比较有限。在企业年金持续徘徊在不到7%的占比基础之上,通过职业年金的加入,将制度性的补充养老金相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占比人数提升到了14%。但总的来说,该占比仍然相对有限,还需要政策进一步支持和群众的参与热情。
第三,信用风险持续加大,考验养老金管理的跨周期资产配置能力。基于安全和稳定性考虑,养老金仍然是以固定收益资产配置为主。因此,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相对其他资金,养老金可能面临更大的信用风险的压力。
推动中国养老金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思考
同时,在三大支柱之间,需要有相应的互动和协同举措。比如,如何探索三大支柱个人账户资金的相互转移,增加账户的可携带性与灵活性。在个人未加入第二支柱情况之下,相应的税收优惠额度是否可以叠加于第三支柱,实现税优政策效应的最大化,以及建立一站式入口,结合专业化机构的运作,一揽子服务于二支柱和三支柱业务,提升个人的养老金体验。
在市场层面,2019年7月,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宣布了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举措,允许境外金融机构投资设立参股养老金管理公司。这意味着,中国养老金市场将面临着“引进来”与“走出去”并行的格局,一方面吸引具备养老金管理专业能力的外资机构,同时也将持续推动中国养老金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参与全球化配置。
我们也将看到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相互融合、相互协同,持续推动养老财富管理,养老产业、养老金融科技、社区服务和医疗健康管理的相互协同。
在养老金管理机构方面,我们建议,要加快构建养老+健康的退休综合服务生态,聚焦客户的需求,在长期陪伴客户之中,为客户提供应对长寿风险的一体化方案。
在养老金机构的内部管理方面,加快人才与科技的相互融合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围绕核心的受托与投资管理能力,要推动科技,助力人才潜能的最大释放与固化。
养老金如何与ESG投资有机结合
养老金管理期限长,具有非常突出的社会公益属性,这些特点与ESG投资关注长期价值、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减少负外部性的理念高度匹配。
- 在投资端,可以把ESG因子全面融合纳入投资决策和风控体系,将管理资金投向公开或非公开市场的绿色环保产业。
- 在产品端,可以开发ESG主题的相关产品,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重点项目进行长期融资。
- 在运营端,可以做好绿色运营,引导股东、员工共同参与,通过积累良好的声誉,为受益人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在资金投向方面,考虑到养老金的长期性,需要将资金投向与国家整体的发展战略相匹配,进而能够实现穿越周期的长期稳健回报。
嘉宾对话环节
欢迎关注公众号
或添加微信小助手与IIR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