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投资者评论Institutional Investor Review:记录最杰出的投资人物与事件出品 | 机构投资者评论 IIR请尊重原创,抵制洗稿,违者必究转载授权、商务合作等请联系后台昨晚,经济学人集团(The Economist Group)旗下《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中国区的《经济学人·商论》开展了一场直播对话,对话嘉宾是太盟投资集团(PAG)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长单伟建。单伟建是北京人,小学毕业遇上动荡时期,之后整整10年没有上学。1969年,不到16岁的单伟建被分到内蒙古戈壁滩,此后6年留在戈壁,知识只能靠自学。无书可读时,甚至去读杀虫剂手册。几经周折,这名戈壁青年重续学业,1979年,“工农兵大学生”单伟建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前身:北京对外贸易学院)英语专业毕业,并留校任教,又在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下,成为旧金山大学史上第一个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获奖学金)。1981年底,单伟建获旧金山大学MBA,此后又分别于1984年12月、 1987年5月获得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硕士学位与工商管理博士学位。他的导师,正是后来成为美联储主席、现任美国首位女财政部长——耶伦(珍妮特·耶伦,Janet L. Yellen)。走出学府后,单伟建曾在世界银行、Graham& James 律所等机构短暂任职,也在沃顿商学院执教6年。1993年,他加入JP摩根,出任董事总经理,成为一位常驻香港的投行家。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单伟建选择从“卖方”转到“抄底资产”的“买方”,加入TPG亚太区分支——彼时以控股型收购为使命的新桥资本(TPG成立两年后的1994年,联手BlumCapital Partners创立专门针对亚洲的基金—新桥资本Newbridge Capital;此后,新桥资本并入TPG合为一体,单伟建转为TPG合伙人,新桥也更名为TPG Newbridge;2007年,TPG Newbridge又被重新命名为TPG亚洲基金)。同在这年,单伟建作为主协调者,与TPG的传奇创始人大卫·邦德曼(David Bonderman)密切配合,与韩国政府展开历时15个月的艰辛谈判,在大卫都要放弃的时候,他坚持走下去,最终新桥击败汇丰,以5亿美元拿下韩国第一银行的控制权(51%股权)。
图片来源:单伟建新书《金钱博弈》
书写图中传真之人为TPG创始人:David Bonderman
新桥彼时之所以能击败汇丰,很大程度上也源于新桥设计了与韩国政府互惠共赢的方案:汇丰虽然出价更高,但要求80%的控股权、20%的认购权,而新桥给出的条件是:51%的控股权(韩国政府占49%,外加5%期权),100%的投票权。5年后,经历两任管理层调整,新桥最终以33亿美元出手韩国第一银行给渣打银行,单伟建凭此一战成名。此后,他还代表TPG入股“深发展”(2004年9月底,新桥团队在单伟建的主持下入主深发展,成为第一家也是迄今惟一控股中资股份制银行的外资机构),投资联想(以供联想收购 IBM 全球 PC 业务)等,经过几场“战役”,单伟建被获封“私募之王”。2010年,单伟建离开TPG,加入PAG(值得一提的是,单伟建离职后不久,另有一位高管辞职,此后也与其他合伙人,共同创立了另一家知名PE)。
PAG最早可追溯到1997年——日本房地产和不良资产投资先驱Jon-Paul Toppino共同于日本东京创立的Secured Capital Japan(SCJ,日本安全资本公司),SCJ退市后更名为Secured Capital,并在同年与PAG合并,成为其不动产业务板块。2002年,Chris Gradel(高天乐)创立太平洋联盟集团,专注在信贷及市场业务。单伟建“闪电”加盟PAG后,建立专注于收购的私市股权业务(单伟建始终不同意“私募股权”这个叫法,他认为“私市股权”这个定义才能更准确的反应投资范畴),合并Secured Capital Japan,将三大核心策略部门整合为统一运营平台,成为一家真正多元化、多策略的另类资产管理公司;2011年更名为“太盟投资集团”。 同在2011年7月,单伟建已为PAG筹集了超过17亿美元(PAG Asia I 基金目标规模25亿美金,7月首轮关闭,筹集超过17亿美金),PAG正式形成以单伟建领导的私募股权、Chris Gradel领导的信贷及市场、J-P Toppino领导的不动产三大核心业务“三足鼎立”的另类资产管理公司。2018年,黑石通过旗下Pegasus LP投资PAG 4亿美元,持有19.99%股权(员工激励计划稀释后持有公司17.60%的股权)。今年3月,单伟建加盟PAG 12年后,被称“亚洲小黑石”,如今资产管理规模约500亿美元的PAG也申请了港股上市。PAG雇用近600名员工,2021年,公司员工福利项下的开支约为23亿元(PAG招股书,员工福利占总开支的87.82%,人均收入约合380万元)。它不是第一个登录港股的投资机构(2018年已有两家相关机构上市),但如今看,它可能是目前将登录港股的“底子”最厚机构(此处不考虑SPAC)。而今年1月,单伟建的老东家—— TPG也先发一步登录纳斯达克,这距离美国上一轮的PE 上市潮(2007年黑石上市作为标志,此后KKR在2010年上市、凯雷2012年上市),已经过去大约15年,而TPG的管理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美金。《走出戈壁》是单伟建的第一本书,近期,他推出第二本新书——《金钱博弈》,书中重点讲述了他参与收购韩国第一银行的经典案例过程。在昨日的对话环节里,当主持人问及是否能讲讲收购深发展的故事时,喜欢跑步思考、喜欢写作的单先生答道,那恐怕要等他的第三本书,再和大家细细道来了。在哈佛商学院的深发展案例中,引用了单伟建的话作为卷首语:“一旦经历过艰辛,特别是饥饿,你就会觉得再大的困难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因为你学会了忍耐。”单伟建也曾在《走出戈壁》这本书中,回忆与上大学机会失之交臂时的心情:“那一晚,我离开营房,奔向旷野,四周一片漆黑,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斗,我不停地狂奔,满脸是不住流淌的眼泪……终于,在没人能听到我的地方,我开始嚎啕大哭,向黑夜哭喊,撕心裂肺,绝望悲伤,直到声音全哑了。那天晚上,我回去得很晚,但已经感觉好多了。生活还得继续,将来就在转角处。我发誓绝不能让自己失望。我会重整旗鼓,继续努力。”昨晚的直播中,单伟建还是始终强调了几个他一直笃信的理念,比如:一个企业做好,控制权很重要,怎么定义控制?能够聘请、解聘CEO,找到全球最佳的人选,这才是真正的控制权;而投后管理、优化经营,在控股型收购里至关重要。此外,单伟建还打趣了一下“门口的野蛮人”——KKR,那本金融人无人不晓的《门口的野蛮人》一书中提到的经典案例——1988年KKR斥资250亿美元收购的美国RJR纳贝斯克公司案例(当年最大规模交易,书籍出版的时间为交易之后的第二年1989年),KKR最终握在手里15年,故事叫座,但最终退出时并没有赚钱(事实上赔了钱)。人生大起又大落、儒雅而倔强,这可能是对单伟建“杀出”戈壁、充满矛盾与对抗的传奇经历较为贴切的描述吧。而在冷酷的理性之外,他还仍保留当年“教学相长”的一面,IIR综合整理相关发言,我们一起看看擅长控股的“教授投资家”的核心观点:“你要把10亿美元50亿美元投在一个项目里头,如果一个人说了算,一定会犯大错误。”“我在前线,因此我知道还有一线希望。坐在后面的人未必能有这种感知。这就跟打仗一样,只有身临前线的人,才能判断这个仗要不要打下去。”“如果人们能知道这一点的话,就会稍微谦虚一点,不会觉得自己好像把投资这东西看透了。投资总是充满了风险,判断力和经验非常重要,刻苦工作、锲而不舍也很重要。但即便如此,机会和运气的重要程度至少占比50%。“如果要做好一个谈判,你必须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他怎么思考这个问题,他需要得到什么东西,他想要得到的东西和你需要的东西能不能重叠,如果两方需求完全不重叠,干脆就别谈了,那是不可能谈成的。”“在不伤害自己利益的情况下,或者是在不很多地伤害自己利益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对方的要求,这是谈判成功的最主要方法。”“任何一个谈判中间都会有不同的意见,作为谈判者必须得去考虑所有人的诉求,最容易的方式是谈判对手中有一个核心决策者,你想办法跟他谈就可以了。最难的则是对手中有一群人在做决策,你想说服所有人是非常困难的。”“唯一的方法是更透明、更敞开、更坦白,而且必须言而有信。我在谈判时说过,只要说出来的事情,我一定言必信,行必果。”“不是你想少一点发生就少一点发生,我当然不愿意有极度的失望,总愿意有极度的惊喜,但这不是人可以去希望和预测的,而是必然会发生的,必须得习惯。顺利的时候你不能掉以轻心,不顺利的时候你也不能灰心丧气,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