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干货!2020 医疗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新浪地产设计 地产设界
2024-09-07


\  未来医疗建筑  /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医疗建筑的设计趋势也逐渐多元化,例如——智慧物联型、患者友好型、环保设计、影响情绪和行为的空间等等。




新浪地产设计联合筑医良造于5月8日下午14:00举办《2020 医疗建筑设计发展趋势》云论坛,针对医疗建筑设计、疗愈空间构建及未来医疗空间的发展趋势,邀请北京大学法学学士、筑医良造执行董事、物料图书馆创始人郑毅,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副院长沈崇德,北京建工集团设计总监、中国医疗建筑设计联盟理事、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副主任李俊瑞,建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院长于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健康城市实验室博士后、戴文工程设计(上海)有限公司合伙人/医疗事业部总监邓琳爽兴发系统总经理黄辉,共同为行业带来最新的思考和应对策略。

新浪地产设计全国主编罗大全:未来的医疗建筑将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设计又能为医生和患者带来何种有用的影响?且听资深医疗体系专家,有丰富医疗建筑、空间设计经验的设计师、以及新科技型产品企业如何解读。


这是一场深刻的后疫情反思

中国房地产采购平台副主任 唐茜:


威廉麦肯尼尔的《瘟疫与人》一书中提到“传染病是先于人类存在,并将与人类永存”。目前,我们面对疫情,实际上也要做好长期抗疫的准备,因此医疗建筑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另一个角度来讲,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都能够得到妥善的医疗服务,这是理想社会的标准之一。我们对安全、稳妥、健康的就医环境的诉求,也越来越高。

在疫情期间,大家看到了应急的医疗建筑和医院建筑所发挥的作用,其中的设计者和配套的供应链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如果医院的品质不高,就会使人的就医感受不佳。在疫情爆发的时候,这种就医的体验的背后还隐藏着另外一种扩大疫情的风险,所以我们期望医疗建筑既可以考虑到美观、高效、节能这种建筑本身的属性和运营的要求,又可以满足它的自然属性——安全,例如:防滑、用电、消防、通风、防交叉感染等等。同样,它也有社会安全的需要,这就给设计者和我们的配套产品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孟院士在他编著的《突发疫情引发的建筑思考》当中提到了弹性设计的问题,他指出当代的医疗建筑缺乏一定的设计弹性,应该给未来留有可改造的空间余地,以此来应对突发的状况和新的需求。因此,打造一个优秀的医疗建筑,需要好的设计与好的材料的有机融合,任何一个部分都不应该成为孤品。

北京大学法学学士、筑医良造执行董事、物料图书馆创始人 郑毅:

在疫情期间,公共卫生事业得到了全社会空前的关注,希望疫情结束之后社会依旧保持这样的关注,能对医院建设行业起到持续的推进作用。

当今中国并不是一个医疗资源发达的国家,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许多疫区做不到医疗资源的有效分配,包括现在充分发达的地区,公共卫生水平仍需要进行提升。

医院建设项目锲合发展机会与模式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副院长 沈崇德:


医疗建设项目发展趋势。


第一是项目增多,这次新基建更是带来了回归性的、补偿性的医院建设。在这次新基建项目确定之前,广东省大概已有305个建设项目,而这一轮新基建重点是在医疗领域,所以相关项目会越来越多。


第二是建设的规模放大。以前,单个医院的建设规模可能是摆一千张床,最早可能12万平方米,现在逐步调整到了15万、16万、28万的规模,逐步地跟国外的单床建筑面积在缩短差距,国内也越来越多地开始建设规模比较大的一些医院。


第三是建设标准提高。以往单方的造价可能比较低,现在像东部一些地区也开始有八千、一万甚至超过一万的标准。还有内部的配置标准,无论是机电配置、智能化还是内装,这方面的标准都在提高。这次疫情相关的感染性疾病科、发热门诊等这方面的标准在今后相当长时间里面,有关标准都会进一步提高。


第四,建设投资的提升。规模的提升,单方造价的提升,都会导致投资规模的提升。


第五,建设模式多元。以往的建设可能都是业主方主导,或者代建,这样发展到了PPP、EPC等等,这样一些模式仍然在进一步发展、成熟和探索的过程当中。


第六,专业需求的强化。对医院来说多个方面,包括建设、设计、咨询、材料、设备等等都需要进一步强化。


美国国家科学院谈到:“医院建筑是最复杂的民用建筑”。很多人认为医院建设是很好的一个机会,但是进入后才发现,医院建筑设计有五六十项的设计内容,非常复杂。未来,专业的设计师、专业的设计团队会有越来越多的发展空间。


医院所需的专业设备不仅仅体现在治疗方向的手术灯、手术床、吊塔等设备中,也体现在为医疗行业量身打造的机电设备中,比如具有热回收效果的全新风或者全空气通风系统。其中进、回风口怎么设计,热交换怎么做,需要满足医疗领域的特殊要求。还有一项专业的材料,比如防水涂料,医院更大的需求是抗菌、防霉、耐擦洗。




专业性方面,医院的设计非常重要的是“流程”。比如新冠疫情时所需的核酸检测,这样一个PCR实验室,像图上所示有六室的、七室、八室、九室甚至十室,适配什么样的空气条件,适应什么样检测的要求,这些都需要专业的设计机构来研究,并且反映在设计的图纸当中。


医院建设项目锲合的发展机会。


如果你准备从建设领域到医院领域来看有没有机会,有六个方面可以关注:投融资机会、健康发展的产业领域、专业咨询与服务、专项设备与材料、专业建设参与、专项物业管理。


例如专项设备与材料方面,国外很多医院运用抗菌防滑的地板复合材料,以及产科一体化的家具、陪护椅、诊室的电动检查床、专项卫生间等等目前在国内用得并不普遍,价格偏高。


怎么样健康地规划和参与这个行业?


大健康产业投资是一个全产业链布局的模式,不仅有医院、保健机构、康复、养老机构,也包括健康产品、物流配送等医药领域。


医养融合发展。在做医疗机构、养生机构或者养老地产的同时,来设计一些医疗康复的项目,促进地产行业的发展,或者采用会员制的模式,来促进医和养的融合。


医院周边的配套发展,将来配合医院是做日间病房的模式,例如美国的医院周边都会有一家万豪酒店,为日间病房的人服务。医院周边相关的产后康复、月子会所,以及药店、康复用品商店等等,都有发展的空间。


投资医疗健康领域如何获利?大家一开始认为盖医院是挣钱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到,医院是一个收益非常慢的领域,盈亏平衡通常要五年、十年,或者更长。所以做医院要站在做公益的视角来看,慢慢做就有回报。


在建设的过程当中,当你进入医疗领域,比如很多机构在推动采用PPP、EPC等模式,我们发现很多项目陷入了泥沼,建着建着就建不下去了,各方面纠纷得非常厉害。那怎么让政府省心、业主放心呢?可以采取多维度的第三方专业支持,让专业的人来干专业的事。


第三方专业支持形式包括资讯、撮合、咨询、推广,当然不只是这些,更应该推动医院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咨询。一个项目的成功首先来自于用心的业主提出全面的规划和定位和有效的需求,进行细节把握,也来自于靠谱的设计、科学的实施、专业的咨询。


首先一定要做好战略规划咨询,明确医院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明确学科、方向和相关的技术,以及服务管理模式,这需要专业的机构来把握,因此要通过科学的、细致的、像现状调查以及各种各样模型的应用,来帮助我们做战略规划。


医疗工艺条件设计主要成果


医疗工艺咨询方面的专业性非常强,由于人工智能、5G时代的到来,以及医联体、医共体来临后,其动态要求很高,需要我们在医疗工艺领域当中更多的考虑国内和国际经验的融合,参与设计的全过程。最后在施工和验收阶段,以机构咨询、项目顾问和专家论证三种形式共存,能够更加互补来帮助项目做得更加健康、更加优质,少留遗憾。


未来医疗建筑设计方向

北京建工集团设计总监、中国医疗建筑设计联盟理事、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副主任  李俊瑞:


这次疫情把我们各方面的工作和生活都进行了一次调整,进行了一次反思。我想可能有几个问题,是未来在医院建设中要注意的:


首先是医疗建筑、室内设计的设计委托工作,未来应该怎么做更合适?


其次,是医疗流程和室内设计之间的关系,当委托下来之后的时候,建筑设计、医疗流程和室内设计这三方面怎么给它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最后,到底医院的室内设计应该做些什么,哪些工作室内设计必须做的,并且在什么时候与建筑设计进行接口?


还包括很重要的一点——人文关怀。室内设计在医院设计里面是一个非常详细的工作,和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密切。所以虽然有时候我们特别强调医院的设计应该更多的关心于患者,但实际上我认为医院的这种医疗建筑可能不仅仅要更多的关心患者,还要更多的关心医务工作者、医护人员,因为他们是24小时在医院里工作的。


重点环节


医院的建设三个接口——医院的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和医疗流程如何有机结合在一起非常关键。最近几年专业来做医院设计的设计师越来越多,但是远远不够,为什么远远不够呢?因为医院建设是一个非常人性化的方向,每一部分都关系到医院对人的关怀。


通过这次疫情之后,我们设计师考虑了更多问题,考虑室内设计先行,和传统的设计流程有点反着来。


中日友好医院国际部设计中,我就建议把建筑设计大的结构、平面布局敲定后,讨论基本形成一个雏形的时候,接下来把工作交给室内设计来做,因为室内设计要承担的工作非常多,不仅要跟护士长、医生、各个科室要谈他们的需求,包括平面布局、每天看病的人数、候诊的位置、每一个医护人员所占用的面积等各个方面,室内平面的精细的布局都需要由室内设计完成。


牙科护士站


挂衣钩


色调是医院设计中一个主要的课题,不仅包括自然光和人工光,还包括家具色彩、包括室内的绿化色调、灯具的照明色温等等。选择一个合适的光线色调,对于防止医疗事故是非常重要的。中日友好医院设计中,所有公共区域的灯具照明根据天花吊顶的材料的模数、门和候诊区域的位置,重新调整了顶部的照明灯光布局。


诊室家具定制


同时,将照明与家具的尺寸糅在一块进行设计,包括色温,选用3500-3000之间的色温,会令人感到色调是非常温暖的。


岛式候诊区座椅


走廊候诊区座椅


候诊区座椅


另外公共区域的走廊地面选材、室内家具设计也尤为重要。医院的家具设计有很多特殊性,例如,在候诊区域的家具设计,要研究是哪一种科室的候诊,妇产科对于孕妇所坐的椅子和摆放位置的设计很重要。


防止儿童烫伤的热水器护板


下沉式洗手盆


中央走廊天花灯具设计


还有一个位置也需要这种类别性的家具,就是电梯厅。有些孕妇希望进到电梯里能够靠一下,所以在电梯的里面也可以设计适合于孕妇坐着的软杠,既不占地方,同时又得到了身心的放松。


电梯轿厢内供孕妇暂时休息的座位


标识系统设计


标识系统是医院系统里非常关键的内容。在标识系统设计的时候,我们要把这几级的标识系统做好,因为它牵扯到这种标识的提示性、标识的色彩,有些标识是需要灯光的,那如何和电器预留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否则最后你就会为一根线而发愁。很多医院都是先期设计没有电的预留,比如这墙面是否能够承重,比如屋顶是否能够把标识给吊装下来,这些细节根本没有考虑,等后期再做标识的时候,对前期的工作又是一个破坏。


医院的标识系统


所以室内设计的工作,过去我们可能对它的认识不足,只考虑的好看与否的问题。其实室内设计的问题不牵扯美观与否,而是生活是否方便。


人文关怀


我们在室内设计中还应该关注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人文的关怀。我认为医院里面应该有对人情感的关怀上的空间设置,对人的生命给予更多的关怀。


我们还专门做过医院的太平间的设计,在顶部的设计中,我们运用了暗蓝色的色调,从照明上控制人的情绪,产生对生命的敬重。


无论是医院的流程、建筑设计的流程,还是空间、色调、照明、家具、标识、装修材料、自动化控制等等,所有方面都需要强调对人的关怀、对人的安慰。


医院选用的艺术品


未来医院建设该怎样应,也是要考虑的范畴。举一个例子,2005年的北京朝阳医院中,因为要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足球比赛和拳击比赛赛事提供医疗救护,如果出现重大的比如踩踏事件或者运动员的运动伤,它要负责群体性的医疗事件。所以在设计医院门诊大厅的时候,预留了很多医疗器械和电线的接口,保证在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电源的连接都可以直接使用,相当于方舱医院。


通过这次疫情,未来很多大型公共空间的设计也要考虑应急情况下的使用。室内设计在医院设计中是非常细致的工作,同时它还要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例如医院建设中的商业如何引用,医院的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医疗流程,这三方面应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以患者体验为导向的疗愈空间构建 

建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院长 于飞:


大健康领域是我们的主要发展方向,我们也正在研究医疗产业全流程文化体构建,打造医院文化建设的全案公司,这也是公司未来十年的发展愿景。


从医疗战略规划、医疗资源规划、医事流程设计、项目建议书、可研;以及医疗工艺一级流程、医疗工艺二级流程、建筑方案咨询、疗愈空间室内设计、医疗工艺三级流程完善、医院文化软、装导视系统等,构建医院文化建设的全案体系。



我理解的疗愈空间有三种类型。一个是心理疗愈空间,心理疗愈空间现在主要是以心理工作室空间为主,形式比较单一,不能解决重症患者相对的身体疾病的问题。


第二是身体疾病疗愈空间,是以综合性医院和小型医院为主,无法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  


第三类是综合性疗愈空间,现在主要以大型的综合医院和康养项目为主,因为它的空间和动线的不同,所以在内部的疗愈环境上,以往的项目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希望未来做一些尝试,逐步形成更好的改善方式。



从患者角度来看,疗愈体系的空间通过两方面构成。一般是:心理疗愈的需求、身体疾病的疗愈需求,这也是由空间环境需求引申出患者对空间的需求。


患者的需求维度主要是愉悦的、舒适的,包括需要有一些有尊严的空间,比如临终关怀的时候,需要构建一些隐私感。在一些私立医院的空间中还会涉及到人际交往性、个体性、活动性等问题,包括对患者安全感的构建需求。同时还需要保证患者的自主性,给患者一些精神上的满足,保持身体康复以及其他疗愈辅助的功能。


那么怎么样去有机的组合考量这些空间呢?首先患者的心理疗愈需求和身体疗愈需求决定了我们空间的环境需求,疗愈环境营造和患者身体的心理需求,共同决定了我们护理干预的目标,比如缓和精神行为症状,延缓病情的发展,加快身体的康复。


环境需求和护理干预目标又共同决定了我们疗愈性设计的目标,需要提供安全性和安全感给到患者,也要加强视觉和时空的导向,让患者可以更快的找到自己应该去的地方。同时我们还需要给他塑造一些社交的空间,让他在等待的时候能够更轻松的去产生一个情绪的缓冲。



我们还需要考虑患者的隐私,同时给患者一个自我选择的机会,提供适宜的环境刺激,比如色彩,包括我们在一些病房空间的生活延续性,比如在以前的护理单元中,整个功能是比较单一的,现在可能会在护理单元中去通过智能化装备的方式节约出一些空间,去做一些其他人性化功能植入。


疗愈环境当中我们认为有几个特别需要注重的必要元素。第一个是我们地域元素和元素植入,可以增强患者熟悉度和亲和力,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二是加强感知觉和时空导向,导视系统和传达非常重要,这个和装饰已经结合在一起,也是医院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疗愈空间,灯光和色彩对患者的情绪缓冲有很重要的辅助作用,比如同样的心脏疾病患者,一个是在有大面积橙色的房间,一个是在普通的病房,他们的康复时间是有区别的,以一个月为周期,在橙色病房的患者大约可以提前七天得到了康复,所以色彩对疗愈空间是非常重要的。


疗愈空间中的等候空间,营造出轻松、松弛的氛围,是能够有助于患者,在就医等待中心情更为舒缓,减轻病痛中的焦躁,也是我们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空间疗愈环境会给患者康复带来一种安全性的心理构建,这也是我们高端病房空间中特别注意的,在高端病房空间中去医院化和居家环境的营造是对设计师的考验,这样的设计让进入医院的患者有更自然的康复空间和时间,我们也希望患者虽然是生病状态,但依然可以很自然的面对生活环境,就像是在家里面去康复、疗养的状态,这样可以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医疗行业是相融、共生、分享、发展的,我们共同为这个行业和人类大健康,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机遇。随着对医院行业的更深的理解,我更感觉到需要像海绵一样,去吸收更多的经验,设计方面也需要更严谨。以前的设计流于装饰形式,但是现在要更注重功能、人性化,为患者、医者去考虑他们所需要的空间,医疗设计每一个细节都可能会影响到生命的延续,影响到我们在这个空间中持续去奋战的医者心理感受。


后疫情时代的医疗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健康城市实验室博士后、戴文工程设计(上海)有限公司合伙人/医疗事业部总监  邓琳爽:


2020年的这场新冠疫情其实是一个划时代的改变,它不仅改变了全球的格局,同时也改变了大家对健康、对传染病以及对医疗建筑的观念,我们相信在疫情结束的未来,人类将会遇见更多的传染病,但可以做到的是用不一样的方式或者做更充分的准备来应对新的传染病的挑战。


新冠疫情给医疗建筑设计带来的思考


首先认识到第三空间的重要性。疫情爆发期间,大家去医院排队、候诊所置身的空间是非常狭窄的,交叉感染是可见的,传统的中国医院的设计缺乏第三空间的设计。什么叫第三空间?这是美国学者爱德华提出的概念,它是一个非功能性,但是有社交属性、休闲属性以及有更扩展和弹性功能的空间,虽然中国目前的综合医院建设标准里有七项提出的面积标准,但是对于医疗间和第三类空间,医院里公共开放空间的面积并没有给予一定的支持,所以我们每次在设计医院的时候都会感觉到有一点困难。实际上医院是非常需要这样的第三空间的,一是它可以让病人有更加开敞的空间氛围;第二,通过第三空间可以引入更多的绿化和阳光;第三,在公共卫生应急时期,公共空间可以作为床位扩增的场所,起到应急的作用。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医院 一层入口大厅


江苏省某市人民医院


未来的医院需要考虑与城市共生。目前大部分的医院设计,都只考虑项目这一块地的功能安排,很少考虑医院和周边的关系,城市规划时,也很少把医院和其他公共建筑统筹考虑。但纽约中央公园的案例让我们知道,其实在医院附近设置一些大型的城市公共绿地,是有助于医院在公共卫生应急的时候发挥作用的。希望未来医院周边能综合布置一些比如交通枢纽、城市的公共开放场所,包括体育馆、酒店、学校等设施。一方面有助于综合处理整个医院和周边公共建筑的关系,另一方面在公共卫生应急的时候,医院附近的这些场所可以迅速转化为替代性护理场所,就是我们说的方舱医院。


医院极其需要具备疗愈功能,现在很多医院其实对于环境的打造是非常缺失的。


相信经过了新冠疫情后,大家会发现大数据以及数据预测对医疗建筑设计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医院设计非常强调效率和合理性,但是目前不论医疗工艺设计还是流线设计,更多的是一种人工的多方讨论,包括和院方的讨论,这其实是一种“拍脑袋”决策,最多对多方意见进行比较,非常数据上的支持。因此,未来的医院设计需要计算机的模拟和数据支持。通过数据驱动的定量化的数据研究,能够帮助设计师在未来更加理性地进行医疗建筑设计。


后疫情时代的医院建筑设计趋势


后疫情时代的医院建筑设计发展会有四个趋势:第一,医院会越来越变成一个城市综合体。第二,未来的医院一定要和周边城市共同考虑,与城市共生的设计。第三,医院的设计会越来越注重疗愈功能和空间的疗愈性。第四,数据驱动的设计,这也是未来非常重要的一个趋势。


什么叫做综合体呢?它不仅仅是一个大型的shoppingmall,更重要的是结合了城市交通、城市公共空间等各方面。例如日本东京的六本木综合体,不仅有商场、办公、公寓、住宅,还包含美术馆、大型电视台,以前综合功能的城市空间都是以商场、办公为主体,相信未来医院也会成为这样的一个综合体。


综合体的优势在于,首先它和城市的交通关系非常密切;第二,它不仅提供多种城市功能,还提供城市的第三空间,类似于室内和室外的城市广场;第三,它所包含的各种功能之间可以互相支撑。比如很多医院的内部会有大量的医疗街,就像一个城市的街道一样,也有内部有商场,人们可以坐这里吃饭,可以买医疗相关的东西。在公共卫生应急时期,医院旁边的酒店、商场都可以转化出支撑应急医疗的辅助功能,由此一来,医院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单体,而成为一个非常综合化的健康综合体。同时它和交通的结合也会非常紧密,医院未来就不再出现停车难、排队堵车的问题。


淄博市妇幼保健院


趋势二是医院要与城市共生。由于人太多,有的三级甲等医院一天能达到三万门诊量的规模,而且住院时间非常长,平均9.7天,多人长时间逗留对周边的城市环境有非常大的影响,尤其患者的家属需要在周边寻求诸如餐饮、购物等功能和服务,因此只考虑医院设计,而不考虑周边的城市设计,便会导致很多医院出现城市交通拥堵、周边混乱的状况。


从应急角度来看,我们发现武汉大部分方舱医院都位于医院旁边,比如武汉体育馆方舱医院就在同济医院旁边。选择方舱医院的时候都非常注重和定点医院的结合,也就是说如果医院周边有体育馆、学校或城市绿地这样的空间非常有助于疫情的应急。


因此未来医院相关的城市设计可以借鉴TOD理念,即公共交通为核心的城市发展,它以公共交通站点为核心,周边800米的区域内布置办公、商业等功能,通过集中式的分布,让更多的人以公共交通和步行的方式到达城市的每个区域。



未来可以形成一种以医院为核心的城市发展方式,核心医院周边的第一个圈层是公共交通枢纽、城市绿地和商业综合体,这三样东西为什么对医院很重要?第一,公共交通枢纽可以帮助医院缓解停车难的问题,提高公共交通利用率,提高可达性。城市绿地可以缓解医院的密集,使医院和其他建筑有一定的隔离,同时具有搭建应急医院的场地。


另外,商业综合体可以为医院提供生活服务,比如餐饮以及购物。由于商业综合体的停车高峰时间与医院是错开的,车位便也可以共享的。体育会展设施、文化学校设施,不仅可以为患者家属服务,同时也是人员密集、容易出现危险的地方,如果离医院比较近,能给快速急救提供非常好的支持。第一圈层外围是城市住区,这样的模型可能未来是一个发展方向,城市综合体互相之间都可以有非常好的支撑和配合。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医院


以重庆市江北区的人民医院为例。这个人民医院是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的CBD北侧,周围交通设施及建筑的密度都非常高,所以我们也希望采用一种“HOD”的形式来发展医院,医院旁边是两个高架,车行到达是相对比较多的。另外它旁边有一个五里店公交枢纽,有公交车站和三条地铁经过这个区域,以及旁边有一个恒大的商业综合体。

 

如果用以前的独立开发的方式做医院,那这个医院并不舒适,因为周边只有一条单向道路,而且交通非常复杂。最终我们采用HOD的形式,综合周边城市空间的方式开发。首先要利用停车位和五里店枢纽的公共交通,在地上设计天桥和地下设计人行通道来连接五里店枢纽和医院。


由于医院停车空间非常狭小,最终跟恒大中央广场达成一致,通过建立地下通道来共享车位。医院地下一层便是落客区,包含一些商业和餐饮。这样人可以在两个建筑中自由流动,如果在医院没有停车位,去恒大停好车走过来是非常方便的。

 

我们在建筑设计的同时,利用三四十米的地形高差做了屋顶的台阶、广场和绿化,让屋顶上台阶全部都是层层叠叠的花园。这些室外的广场和场地在公共卫生应急的时候,也可以搭建临时医院。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医院

 

医院中间设计了非常大的中庭,从而使其拥有一个开阔的空间,包括建筑背面也做了非常大的绿化花园。医院入口旁边是急诊,入口处设计了一个很大的雨棚,不仅有助于院前急救,比如有一些爆炸或者大规模踩踏事件伤亡的时候,可以在入口的雨棚下进行一些临时的急救工作。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医院

 

同时,我们也模仿航空港的形式来进行交通的组织,现在很多流行的做法都是把停车、落客放在地下一层,但这种方式效率并不够高,而模仿机场的形式,可以把到院和离院的人群分为两层,到院的乘客即停即走,离院的直接到地下一层,效率非常高。


趋势三是医院的疗愈设计。从这次方舱医院内部跳广场舞的事情来说,精神和心灵的力量是强大的,患者跳广场舞之后开心,便会促使他们更快恢复。


多孔的海绵式医院(像海绵吸水一样吸收阳光和绿色)—— 江苏省某市人民医院


国外有一个非常好的案例——新加坡邱德拔医院,由于绿化和水系做的很好,人走进去能体会到原始森林的感觉,感受到欣欣向荣的生命力量,相信患者也会由此对生命更加有信心。我们也希望能将海绵式、孔洞式的绿化植入到医院设计理念中去,让医院每个位置都可以看到绿色、阳光。


新加坡邱德拔医院


趋势四是数据驱动设计,设计需要定量的数据依据,要通过计算机模拟和测算的方式来为设计找到支撑和原因。HDR是美国一家非常著名的医疗建筑设计公司,对数据驱动做了大量研究。


重庆市江北医院的交通仿真设计


虽然设计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带有设计师的一些理念和经验,但是随着时代发展的日新月异,建筑及场景将会越来越复杂,设计师如何更加理性、快速地应对世界的变化,是我们这一代人一直扪心自问的问题。其实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算法,包括大数据等等,都可以成为数据驱动设计的源泉。


另外在做医疗工艺设计的时候,如何排房间才能使护士医生、病人的动线最短这类问题,以前通常需要设计师做出模型与客户和医院的甲方一起讨论,但是有时候也会因为各自的理念不同而吵得不可开交,如果通过数据方式将会更有利于设计师与甲方进行理性和高效的沟通交流。


由表及里,用系统门窗幕墙技术打造健康医疗空间

兴发系统总经理 黄辉:


兴发系统做外立面以及立面的产品已经35年了,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接触了很多不同的建筑类型,医疗建筑和实验室建设对整个环境有着最高的等级要求,但是我们发现的痛点是医疗行业真正运用门窗幕墙以及隔断产品时,通常将高性能要求的产品用成普通的、没有太多性能的产品。

 

如何将医院的“表与里”相连接,本质上在于需求和产品之间的衔接,因此我们作为部品供应商重点考虑的是如何将专业层面上的积累,比如采光、通风、保温、隔热等等一系列的积累,能够真正转换成在建筑环境中的应用,从而给人带来真正意义上的美好的体验、健康的体验。

 

通过长期对采光的研究,我们发现屋顶的采光比侧面的采光要好,侧面的采光要比底部的采光要好。那么如何在不同的医疗的环境应用当中采用不同的采光方式,其实是值得研究的。


门窗采光


其次,目前中国的门窗幕墙行业成长得很快,过去十年行业从整窗的质量到五金的荷载以及五金反复使用的寿命,都能够以更大的开启方式、更大的固定扇去实现未来采光通风的需求,在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目前的水平已经达到国际上领先的水平了。不同地区对通风有不同的开启方式,比如南方地区考虑外开的通风,因为热交换要求更高,北方地区以保温为主,那么内外的热交换要降低等等,南方讲究外开,北方讲究内开。通风的大小也一样,受制于目前产品承载力的大小。



自然通风


此次疫情让大家感受到,早期有人诟病医院的中央空调系统会不会存在病毒传染问题,当然后来被专家否认了。在我们看来,未来的独立空间的应用也变得很重要,因此窗式通风、窗式新风成为一个独立的小循环,可以在未来的医疗建筑上有更大的延展空间。


主动式净化


另外,北方讲究的保温线,目前在建筑规范里已经规定地很明确,但是如何在窗墙整体上做到窗体和墙体的保温线一致是一个问题。


等温线结构设计


玻璃的选择在不同层面的应用也会有不同的考量,比如在医疗建筑当中,考虑阳光照射时长,通常西面和南面的玻璃要选单low-E或者双low-E玻璃。



在遮阳领域,风压计算达标的情况下,使用外遮阳的遮阳效率更高,尤其对于有些对温度和阳光直射有更高要求的医疗环境,外遮阳显得更加有效率。中间遮阳即玻璃百叶遮阳,通过玻璃中间百叶的遮阳能够使遮阳效率和使用寿命提高。除此之外还有整体遮阳的纱网,根据不同的遮阳需求选择不同的幕数,可以全黑也可以全白,一方面遮阳,另一方面预防蚊蝇的交叉感染和交叉传染,因此很多住院部的楼房里会采用这种全纱的方式,防止病毒的交叉传染。

 

隔声性能也非常重要。我们现在做的主流产品可以达到30分贝到38分贝之间的隔音效果,这当中除了整体结构设计要到位,材质应用到位,在组装和安装上也非常有讲究。我们简单做了一个窗子开启和关闭时的噪声对比测试,仿效了目前汽车行业做得较好的隔声的处理方式,在固定扇部分采用软性胶条连接本身具有隔声效果的玻璃,这种方式的重点在于开启扇,例如高档轿车关上门后的胎噪很小,当中涉及到很多开启扇的处理技术。


功能性隔音



除此之外,医疗过程中的私密要求也不容忽视,它也许是局部的或者某一段时间需要,比如专家级的医生的门口通常挤满了人,门总是被来回打开,不同的患者会分别打开门看看现在有没有人在看病,这是医院惯有的问题。解决方式可以采用调光玻璃,当医生需要进行某种私密处理,比如身体检查的时候,可以直接通过调光进行遮蔽。当没有这样的诉求的时候,玻璃又可以恢复成透明状,彼此能够在一个相对有效、有秩序的环境下进行就医。


调光玻璃


我们在窗户开启上做了很多限制,这种限制原则上没有经过处理是不能全部打开的,但是在医院的环境下,如果不通风又会产生其他问题,因此如何实现微通风的同时,又避免产生重大的安全风险,这是我们在安全保障当中需要考虑的。

 

室内的高密封的隔断也是医疗行业的刚需。在过去十年间,我们做了不同的隔断产品,考虑应用在不同的环境下。比如超过六级气密性以上的隔断密封,可以应用于手术室以及其他需要密封性达到更高等级的空间,病毒的传染以及其他声音的传播等等都能够得到有效的隔绝。

 

我们也在门窗上做了一些除菌、杀毒的处理,推出了除菌把手,有效遏制病病菌的传播。同时,结合采光、通风,在康养领域里还需要兼顾无障碍的要求。比如平开系列下面有专门的密封条,当门关闭的时候会有压力的自然落下,形成胶条和地面的完整密封,打开以后就成为没有障碍的通行通道。

 

我们在前年开始推行智能化产品,在目前的康养的产业里,尤其是某一些医疗的空间,智能门窗的使用越来越多,它可以实现遥控、手挥、触点按键、语音控制、手机遥控等等一系列的控制,包括可燃气体、风感、雨感等这种控制都已经实现,通过十年的努力,整体成本已经得到控制,目前在整个康养产业里已经实现批量化应用。

 

最后关于性能的部分,目前国内大部分建筑都存在用过三五年以后,不锈钢变成了不锈铁、螺丝生锈、窗户坠落的情况,所以我们在产品的开发、设计以及供应链整合的过程中,非常关注窗和幕墙的寿命,每一种五金都要经过疲劳试验,做反复启闭,基本要高于国标1.5到2倍的反复启闭次数,包括窗和幕墙里涉及到的螺丝、胶条、毛条等一系列的部件都经过了严格的检测,然后在过程当中确保每个部件的组成都不会有短板。现在门窗的寿命我们整体按照30年寿命来进行设计,一般都采用钢副框,30年寿命到达了以后,窗户可以立马更换,未来产品的可拆卸、可更换是非常重要的考量点。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我的观点,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站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行业的最高点,站在医疗建筑设计的最高点,站在平台的最高点去俯瞰这个世界的建筑质量,我们的眼球都盯着那些三级甲等以上的医院和建筑。但是从现实来看,即便卫生院有建筑规范,很少有人分享卫生院该怎么做。兴发系统作为部品供应商而言,如果建筑商、设计公司、整合商、部品公司不能一起来做相关非三级或者二级以上的医院的建筑研究或建造,未来若干年可能都很难看到真正健康和美好的乡村医院。我们真心呼吁,希望在未来让乡村医院能和三级甲等医院一样得到同样的关注,让每一位医护人员,每一位患者,甚至每一位清洁工,都能够得到美好环境的平等对待。





END

______




编辑、排版 | Alyssa

监制 | Kelly

出品 | 新浪地产设计




往期回顾

地产筑梦者 | 郝玉鸿:我们步伐走得太快,灵魂还在后面


地产筑梦者 | 王进军:与细微处鉴品质,地产新周期下的品质逻辑


苏式“大家”:春晖夏澄檐如勾,空间递进的层次营造


刘东卫:一个安心生活安全健康的家设计者能做的是什么?| 直播精彩回顾


权威发布!2020中国房地产500强测评揭晓(设计类)


征稿启事

如果你有好的设计案例或者要表达的观点与评论

欢迎与微信平台上的朋友分享

稿件请发送至

57386917@qq.com

新浪地产设计编辑部


新浪地产精装设计师俱乐部

如果你想加入新浪地产设计师俱乐部

欢迎扫码与我们联系



地产界具有影响力和敏锐度的设计媒体平台,
500强地产商、建筑师、设计师、高净值人群都在关注。








客官!“在看”一下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地产设界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