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雕塑宝宝有话说|第六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糖糖 大唐不夜城官方 2024-03-30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雕塑,是美化城市或具有纪念意义而雕刻塑造,具有一定寓意、象征或象形的观赏物和纪念物。大唐不夜城中央景观带上的一组组雕塑,都向人们讲述着盛世长安的故事。雕塑宝宝每周四与你述说与众不同的长安,跟着糖糖一起“看”!第六期,让我们走近历史故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代皇帝,在位23年,对内推行文治天下,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对外开疆拓土,实现了与北方地区各民族的融洽相处,被少数民族尊为 “天可汗”。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唐太宗朝服像


作为中国古代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唐太宗能开创“贞观之治”,所依靠的不仅是自身作为政治家的眼界与能力,还有身边无数贤臣的通力合作。唐太宗帐下的名臣中,与他关系最亲近、对他影响最深的当属魏徵。唐太宗与魏徵君臣共事十七年,留下了无数“纳谏”的佳话。

  01  


魏徵,字玄成,巨鹿下郡曲阳(今河北晋州)人。年轻时曾追随蒲山公李密,参加瓦岗起义,但没有得到重用。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魏徵归降了唐朝,被高祖李渊任为太子洗马,辅佐太子李建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了太子李建成以及四帝李元吉,逼迫李渊退位。魏徵的地位也瞬间从珠穆朗玛峰顶直摔入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从前任太子的侍从官沦为新任皇帝的阶下囚。
 魏徵
起初,唐太宗对魏徵是不怎么看得上眼的。魏徵早年作为太子李建成的智囊团,曾数次劝说李建成设法铲除李世民,最差也要把他赶出长安,调到别的地方。理由很简单,李建成虽然具备一定的政治才能,李渊也很看好让他接班。但李世民的个人能力实在太强,又掌握有兵权,并且战功累累,论唐朝开国的功劳,李世民远在李建成之上。所谓一山不能容二虎,这样一个人一直待在政治中心,对于李建成来说,无疑是将来继承大统的“头号隐患”。 


然而李建成并没有采纳魏徵的建议,最终被李世民先下手为强,发动政变夺取了皇位。魏徵作为敌对阵营的要员,自然是李世民“黑名单”上的天字一号人物。 按照历史惯例,新任领导登台后必定会对前任的班子进行一次惨无人道的清洗。不过李世民终究是一个有着政治家和战略家气度的人,他没有立即清洗魏徵,而是问了他一句:“你当初为什么要让兄长与我自相残杀?”
这问题咄咄逼人,似乎不管怎么回答都难逃一死。但魏徵却很硬气,直着脖子答了一句:“太子当初要是听了我的话,何至于落到今日这个下场!” 
不得不说,魏徵这话答得相当高明,不仅为自己立起了“忠心耿耿、视死如归”的人设——这是历代统治者都喜欢的模范人物,同时也很隐晦地告诉李世民:我是很有才的,你如果不杀我,我也能帮你干活。 魏徵赌赢了,李世民果然没有再追究魏徵,反而任命他为詹事主簿。

 02  


魏徵很有才,但唐太宗手下能干的人太多:长孙无忌、房玄龄、虞世南、高士廉、杜如晦……可以说最不缺的就是“有才”的人。而魏徵注定难以以“谋臣”的身份得到新主子的重用。

 

于是,魏徵在太宗时期转变了自己的角色。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臣变为专事劝谏、动不动就把唾沫星子喷到皇帝脸上的“谏臣”。

 

魏徵劝谏唐太宗


魏徵在太宗时期仕官十七载,天天恨不能举着放大镜观察唐太宗的一举一动,史书里有关魏徵直言劝谏唐太宗日常行为规范的例子数不胜数:唐太宗因为害怕魏徵的批评,把自己的鹞鹰活活捂死;唐太宗给女儿长乐公主筹备嫁妆,数额超过了唐高祖的女儿永嘉公主,结果被魏徵进言“逾越礼制”而作罢;唐太宗多次被魏徵搞得下不来台,气的放话要杀了这个“乡巴佬”,结果竟然连长孙皇后都跪下替魏徵说情……

 

每一次的劝谏,无论唐太宗脸上多挂不住,最后都是以对魏徵“大加赞赏”而告终。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在经历了多年的治世后,眼看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唐太宗也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他开始渐渐骄奢,放松了警惕,并做了诸如修建宫室、聚敛财宝、四处巡游等劳民伤财的事。这个时候,在一片“皇上圣明”的震天歌颂声中,还是只有魏徵清晰地看到了盛世繁华下掩藏的危机。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从三月到七月,魏徵“频上四疏,以陈得失”,其中最著名的是第二疏《谏太宗十思疏》。




 03  


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明确写到:“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其中“载舟覆舟”的典故出于《荀子·王制》篇,是荀子讲述孔子对鲁哀公所说的一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意思是说君王就像是船,而百姓就像是水。水可以负载船只使其前行,也能颠覆船只使之沉没,这是作为统治者应时刻警醒的。

 

荀子


唐史学家吴兢在《贞观政要》中,有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记载出现多达五次。其中三处是魏徵所言,另两处为唐太宗提及。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唐太宗还以“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教诲太子李治,可见“载舟覆舟”在贞观年间已经是君臣的共识。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魏徵去世。唐太宗非常悲痛,称“以铜为镜,可以端正自己的衣冠;以史为镜,可以明白历朝历代的兴衰更替;以人为镜,可以看清自己的得失。现在魏徵去世,我失去了一面镜子。”为此废朝五天,追赠魏徵司空、相州都督,谥号“文贞”,并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中。

 


唐太宗与魏徵是中国史上君臣相知的典范。而唐太宗始终秉承“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一思想,并将其用于治国安邦。既开创了一个治世,也成为后来者所效仿的范本。对后世统治阶级尊重民情民意、执政为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雕塑宝宝今天的故事

就讲到这里了下周四,我们继续听雕塑讲故事糖糖等你哦! 先来猜猜下期登场的“雕塑宝宝”会是谁呢?留言区告诉我们吧


大唐不夜城原创素材转载请注明来源▼往期精彩回顾▼

雕塑宝宝有话说|第一期:大唐不夜城的“四大名师”

雕塑宝宝有话说 | 第二期: 水墨丹青,传世流芳

雕塑宝宝有话说|第三期:诗词里的大唐天团

雕塑宝宝有话说|第四期:大唐盛世的书法盛宴

雕塑宝宝有话说|第五期:唐代科技“大咖”荟萃

点个赞和在看


 再走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