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之禅语 | 「经典释读」《心经》如是解(1)
灵性成长 · 全息生活
带着觉察活在当下
活出自己内在的力量
白之禅语 | 红之生活 | 绿之自然 | 蓝之宇宙 | 金之奇幻
梅翠雨
大家好,我是梅翠雨。欢迎没有任何捆绑的,想学习宇宙知识的朋友,和我一起,我们大家一起探索宇宙的真相!愿我的分享能给你带来喜乐的能量。
首先,让我发愿
观世音菩萨
请让我生起与您无二无别的大慈大悲心吧!
请您加持弟子吧!
嗡玛尼贝美吽
嗡玛尼贝美吽
嗡玛尼贝美吽
今天是周末,这么多人抽出时间来这听课,我非常感谢大家。
缘起
我说一下讲《心经》的缘起。有一次,一个学生问我《心经》里的个别的词句。还有一个学生,有一天在一起的时候,他在放《金刚经》。因为我自己平时是不读经的,并没有太多的去读经,我觉得就很好奇,我说你为什么读经?我的学生说读经能让他静心。
我觉得有意思。我说那有点灵感,要不咱也讲讲经吧。讲什么,那就从《心经》开始吧,《心经》简单,字少。
我自己个人的修行呢,因为我是一个从传统的佛教徒走出来的状态。现在我在教至喜瑜伽,就是比较轻松吧,从一个特别沉重的很枯燥的修行,进入到一个很轻松,很简单,很快乐的状态。
我去认认真真的把这个经看了一下,觉得这个经不是那么好玩了,没那么轻松。那怎么办?已经答应了大家,那就讲一下。大家见智见仁,周末就抱着一个轻松的心态来听。我讲这些东西,就当多一个维度。
那我首先讲佛经是怎么来的?有三个方面:
01
释迦摩尼佛的下载
第一个方面就是释迦摩尼佛,他成佛以后,无所不知。他自动的进入禅定以后,与宇宙的能量海对接下载下来的。他是用灵魂的脑子,用心脑下载的,非常纯净。
还有一部分是释迦摩尼佛与他的弟子平时的对话。对话里边有时候是用脑子,用意识在对话,还包括一些场景。比如那个经里说:吃了饭,洗了脚,上了座,然后怎么样整理一下衣服。
这些场景按说它应该不能算“经”。普通人只是一些分别念,我们现在也非常爱用“下载”这个词:我下载了什么什么东西?我用心下载。我们是无法下载的,我们只是用脑子的分别念意识在起作用。
02
龙树菩萨取经
第二方面我讲一个就是《华严经》,《华严经》是来自于龙宫,是龙树菩萨在公元二世纪的时候去龙宫取来的,这不是一个神话,这是真实存在的。
《华严经》是上一个文明的佛用来推动地球人类的文明。那也有讲经,讲的是其中有一部经是叫《华严经》,存在龙宫里,非常非常的多。
龙树菩萨在禅定中去了龙宫,在龙宫里就看了其中的一部,因为《华严经》非常非常的多,量很大,那他就把这一部经背回来了,背诵回来就抄了一下。所以佛经也并不都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因为还有上个佛,也有在讲经。
03
来自能量海
第三个出处是能量海,直接从能量海里边冒出来的。这个经典,目前还没有到地球上,我们人类还没有接触到。
那佛经就是这来自于这三方面。从这三个部分大家就可以做个判断,你读的经里,哪些是真正的经?哪些只是一些场景的描述?有没有必要再那样去读......
读经
第二个问题,我谈一下大家如何读经?我们平时,对经都有一个成见,或者一个固有的观念,认为佛经太难懂了,太复杂了。这么浩淼如烟,那么多的点,从哪儿下手啊?
另外会觉得佛经、佛法太高不可攀了,太高深了,我自己的智力不行,对佛经、佛法有一种固有的、先入为主的一个成见。
而且一提到学习佛经、读佛经,就卯足了劲儿,就像考验智商一样,像解答奥数题一样难。还有就是觉得佛经比较枯燥,大部分都是出家人在讲,确实不是那么好玩和有趣吧!
原因是有几方面。一是因为时间太久了,因为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到现在已经是2,500年的历史,那个语境差异太大了,世尊当时讲的什么大家都已经听不懂了。
等到玄奘大师到印度去取经的时候也已经是公元600多年。当时玄奘大师在那烂陀大学学习交流,从佛讲经到那烂陀大学时期,中间差了将近1,000年。
这1,000年的时间,语境又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生产力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改变,即使当时的印度人也没有那么好理解了。
比如我们现在的中国人,你说我们现在年轻人去读元朝的那些古代的典籍,是不是能够去百分之百的理解呢?假如一个外国人现在从英国来中国学元朝的东西,他能理解得非常到位吗?
从那烂陀大学把经取回来以后做了翻译,《心经》就是在公元649年的时候玄奘大师翻译的,是我们最常见的。
因为《心经》翻译的次数非常的多,文种也很丰富,大家常用来背诵和朗读。那最常用的是特别简版叫略本,有两个人做翻译,一个叫鸠摩罗什,一个叫玄奘。咱最常见的就是玄奘大师的,尤其是汉传佛教,一共是260个字。这个经非常的短小精悍,它展现了“般若”的精髓。
所以我想讲点什么呢?就先从一个最最简单的经开始讲。这个经非常的有逻辑,因为释迦牟尼佛当时是个男性,他成佛以后,他的弟子们也是男性居多,男性出家人非常多。
当时是2,500年前。2,500年前的生产力非常的不发达,人们对这个宇宙的认知,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非常有限。
基于这两种情况,释迦牟尼佛在最开始讲法的时候,讲得非常的逻辑,主要对于我一个女性来说,不是那么有趣吧。我怎样能把这个讲得有趣呢?那是一个难题。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的时候,他最集中讲的是“苦集灭道”。这个“苦”是一转法轮讲的东西,都在《心经》里有体现。所以我不得不从这个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这儿开始讲了,要不然后边《心经》里的东西不能理解。
我是简单地讲,我想很多人都学过《心经》,都读过《心经》,我就把这些常规的、大家都讲过了、有过一定认知的,就不展开了。但也不能离开释迦摩尼佛的东西,我按照他的东西讲呢,就讲的很逻辑,和法师们又讲的差不多了。
所以简单的讲讲吧,他的苦集灭道就是一转法轮,主要是在讲人生,对宇宙的认知没有太多去展开讲。因为初转法轮,刚刚开始嘛,就是人对自己的认知,说人生特别的苦,人生本苦啊,生老病死,都是一种苦啊。
生来以后哭着就很痛苦。老也是苦,病也是苦,死也是苦。我们因为和爱人、亲人的分离也是苦,我们不能如愿,求不得也是一种苦。再说这些苦怎么办?苦的原因是什么?
佛陀讲这个非常的严谨,他说苦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有五毒:贪、嗔、痴、慢、疑,这五种烦恼造成的,造成心里各种的苦。怎么办?苦该怎么解决呢?
释迦摩尼佛就提出来了:通过灭,通过禅修,通过禅定。通过禅修就是静心法,我们现在大部分汉传佛教的都会用这种禅静心。通过静心,让我们的心变得很平静,非常的平静,烦恼越来越少,越来越少。
以前我也用这个法,每天早晚打坐禅修,只是静心。静心以后,你再出去和别人接触,那个心的稳定度很高,不是特别容易动情绪。这是佛陀当时用的一个禅修的方法。他当时一边讲理论,一边也是用禅修,用这个方法。
这个禅修往里走,就进入禅定了,去证道,叫五蕴寂灭,说证到了宇宙的本体,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他没有用理论来讲,只是让你去体验,体验那个本质世界。
因为那个理论不能讲那么深,比如到后边再讲二转法轮的东西,他没有在一转法轮讲,只从理上给你推理,人生特别苦,苦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怎么办?让你通过禅修,然后去证道,就使用了这些方法在讲,那就讲了很多很逻辑的理论,这是他苦集灭道的一个概念。
(未完待续)
注明:正文中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