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彝区探秘丨川南胜境闻轮回故事、觅神女踪迹

曹昱 京都闻道阁 2021-02-11

泸山为西昌著名的风景区,山形呈“大体环圆,上狭下广如覆钟”,远处看其踞邛海一侧的形状,犹如一只青蛙,因此,泸山在汉代名“蛙嶲山”,著名的上古地理书《水经注》里也以“蛙巂山”予以记载。到了唐代,唐人觉得这个山名不大雅致,便取临近泸水更名为泸山。山上林木丰茂,四季长青,上百年的大树随处可见。

面积有四十五平方公里的泸山,西临广袤富庶的安宁河谷腹地,东临水天苍茫的四川省内第二大淡水湖邛海。站立山上,可以登高望远,临风赏月,一览碧波。山上唐以前已建寺,先后有隐溪寺、刘公祠、光福寺、文武殿、蒙段祠、三教庵、祖师殿、文昌宫、观音阁、瑶池宫、财神殿、单祠、玉皇殿、青羊宫、青牛宫、五祖庵等庙观十六座,大都保留至今。

光福寺是泸山上的最大的也是主要的寺观,其实,说主要,也是因为这十多座寺观大都在光福寺内或紧密相连。一寺之内,佛、道、儒“三教合一”,蔚为独特。

说起这个光福寺,还是有些来历的。

据史料记载,该寺在唐代称“泸山寺”,明正统年被赐名为“大佛寺”。

相传,到了明朝成化年间,宪宗皇帝朱见深的母亲梦中与一寺院结缘,感觉蹊跷,遍地巡查,果然找到这个寺院与梦中所见一般无二,便正式敕赐为“光福寺”。

传说已不可考,但是寺院的名字,的确为明代朝廷所赐并沿用至今。

光福寺在佛教信众中还是有些名声的,曾有一位署名“既明”的人在《中国佛教》月刊发表文章,讲述了他在一九三七年,旅居四川西昌的光福寺时,有一天清晨下山,欲入城办事,山下有一湖,要入城须先乘船渡湖,当时同船者十余人,其中有三、四个牧童,年约十一、二岁,他发现当中有一牧童,总把手插入腰中,以衣服覆盖,好像怕人看见,开始时他并未特别予以注意,然而不久后,另一个顽皮的牧童突然将那牧童的手拉出,结果牧童的那只手,竟然是一只带毛的猪蹄。

此时,旁边一个同船的当地老者说,这个牧童能记起前三世之事,据牧童说,他前三世都转生为猪,当被杀死后,挂在街头出售时,每割一刀,都感觉痛彻肺腑,直到完全出售后,魂识才能脱离再度转生,他记得前两世都是如此。但在前世,被宰杀摆在市街贩售时,过了很久仍未能卖完,当最后仅剩一蹄时,他感觉痛苦得实在无法再忍受了,猛然用力一挣扎,魂识突然脱离猪蹄而投胎,虽然幸得人身,但因剩一蹄的“业债”未还清,所以累及今生,犹留一蹄以示人。我没有找到刊登这篇文章的刊物,但是,按照《凉山州志》的记载,受佛教影响,认为人有“转世轮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今生修行为来世是当地佛教信徒的一个主要观点。所以,出现这样因果报应故事应该是有其社会基础的。

置于牧童的一只手为带毛的猪蹄,以现在所闻一些类似的病症分析,我估摸着此牧童的手应该是患了某种疾病,时世人不识,很以为怪,莫能解释,便理解为因果报应了。

光福寺座西向东,呈阶梯状依山而建,天王殿、山门、望海楼、观音殿、大雄殿,有序排列,构成一条中轴线,形成主体建筑群,两侧建筑掩映于绿树丛中,或隐或现,构成一处山林古刹建筑群落。

我们驱车而上,来到光福寺山门。山门三重台阶,站在下面,只可仰望到古刹高翘的飞檐。回首看,是一处巨大的照壁,上面笔走龙蛇写着一首诗:“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犹未关,谁将太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诗写得气势不凡。细看落款处,为今人所书明代诗人杨慎的诗作。这位诗人,提名字不如李杜,说起作品却是家喻户晓,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就出自他的笔下。

照壁的另一面是巨幅篆书“川南胜境”。背对照壁凭栏而望,邛海一览无余,虽然天阴雾漫,但是,笼黛含烟,山峦飘渺,水天一色,风光绮丽,如诗如画,惹人留恋。

举步进入光福寺,山门的飞檐之下,是1997年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匾额“光福寺”。过山门,又是一条长长的阶梯,再上,一尊镀金菩萨安详的端坐大堂中央。

出大殿,是一座巨大的庭院,两侧古木葱茏,冠盖如云,巍巍苍苍,钟磬隐约、木鱼声声。继续前行,右侧楼宇内是著名的四面千手观音,全铜铸造,高数十米,从四个方位看都一样。

行前,我曾在一些资料里读到,光福寺内的蒙段祠与当地的彝族还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一种说法是彝族的一处祖庙,建于唐朝南诏时期,祠年供奉蒙段氏塑像。

蒙段氏,彝族称“斯惹阿甘”,意思是英雄的神女。相传公元七世纪时,南诏王皮逻阁兼并了五诏,建立了统一的南诏国,他想强娶已被灭国的越折诏主美貌的妻子蒙段氏为王妃。节烈的蒙段氏坚拒不允,出家泸山,并每天遣神驴去运粮,以供僧侣食用。一天,神驴驮回的尽是秋谷,蒙段氏见了加以斥责,神驴便沿祠前汉柏升天。蒙段氏思念神驴的忠诚勤劳,后悔莫及,仰天长叹,依柏坐化。人们为了纪念她,塑下望天的像,称为“望天娘娘”。

对于蒙段祠还有两种说法,一是《西昌县志》认为:“盖唐宋时蒙氏段氏割据此州,后人立祠以祀之也。”再就是光福寺所藏《泸山碑记》记载“段女斋僧”的故事,按照这一通石碑的记载,明英宗正统年间,有西竺七个僧人来泸山结庐修行,山下邛海边上一段姓民女为僧人虔诚感化,而为僧人提供斋食,待僧人“功成果就,羽化仙登”,段氏女子也随之仰首蜕脱登上仙界。如果试图把传说的本来面目还原,这三种说法似乎都有可采信的动因,但是又都有许多可辩的疑点。我倒觉得,如果她果真能与彝族有关,那么不失为当地彝族的历史研究再添内容。因为没有请导游,陪同的当地同志也不知道蒙段祠的具体位置,从一些文字介绍上判断,祠堂内还藏有记载了明清以来西昌地区地震资料的百余通石碑,为著名的碑林,找到了古柏或者碑林就能找到古祠。

看过三教庵,我们快步寻找古柏。几只顽皮的猴子在屋檐间攀爬,循着他们玩耍的方向,我们在大殿的一侧,找到浑如巨蟒的古柏。

但见它树干苍劲扭曲,粗如巨缸,三人合拥亦难合抱,树枝娇饶如盘龙,直上苍穹。树的主干已为枯木,伸手触摸,感到坚硬如铜铁,树上却依然新枝新叶,绿色葱茏。古柏前的标牌显示,这株古柏名为“九龙汉柏”,相传为西汉惠帝所植,树龄两千余年。因树皮苍老如龙鳞,故名九龙汉柏,2003年被四川省农业厅评为四川十大树王之一。汉柏正对的一间侧殿上书“地震碑林”。这里难道就是蒙段祠?这让我不敢相信。

迈步进入侧殿,里面没有神像、香案,地上横七竖八摆放着各种石碑,中间天井形成的四面回廊墙壁上,也镶嵌着许多。细看石碑上的文字,有当地州府衙门所立,也有民间百姓的墓碑。

按照历史文献记载,明嘉靖十五年,清雍正十年和道光三十年,西昌地区发生过三次大地震。据说,这里一百余通石碑,对地震发生时间、前震、主震、余震、受震范围及震后人畜伤亡、建筑物等破坏情况,均有详尽记载,可与历史文献对照,补充不足,在国内罕见。话虽如此,我却为没有见到传说中的蒙段祠而遗憾。

迈步走出地震碑林,再回首,门前两侧的对联吸引了我。仔细看上下联,却与寺内石碑的记载相关,谓当年修行的七位僧人现在还在这里吗,那位提供斋饭的神女何时归来呢?看来寻觅蒙段祠的人曾经不止我一人,古柏还在,彝族同胞的日子已经天翻地覆,我们只有对天询问“神女何时归”。

 

推荐阅读彝区探秘系列文:

触摸中国的“登天之门”

索玛花开99座山99道梁

彝族的称呼由来与伟人毛主席有着密切联系

万万火急电令红军改道北上长征的礼州会议


☆ 作者简介:曹昱,海军上校。



投稿邮箱:2259548970@qq.com,或从公众订阅号➟京都闻道阁➟投稿方法,直接发送至本平台;来稿一般在2000字以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