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生未婚,73岁还在租房,“中国电影第一才女”的缺憾人生

度公子 读者人物 2020-12-15

她是华语影坛名副其实的平民导演,也是作品远比名字响亮的中国导演。
论拍电影的功底和调教演员的能力,许鞍华都算是超一流的水平,连陈丹青都尊称她为“许鞍华先生”。
至今未婚、不买房,活得清贫,但许鞍华说,“我的人生波澜壮阔”。


文 | 度公子

来源 | 一日一度
ID | yryd115

她是中国电影第一才女。


六夺金像奖,三斩金马奖,这个记录至今无人能敌。


八月,她又荣获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成为全球第一位得此殊荣的女导演。


纵横影坛40年,得奖不计其数的她,却没车没房,租廉价公寓,出行挤地铁。


大隐隐于市,生活清贫至此,她仍把全部的热情献给艺术。


她是许鞍华



一位华语影坛名副其实的平民导演。


一个作品远比名字响亮的中国导演。


我们都欠她一张电影票。



许鞍华祖籍辽宁鞍山,在老家排在“华”字辈,故而取名鞍华。


一个饱含乡愁和家族印记的名字,将要伴随许鞍华激荡的一生。


1949年,两岁的她随父母踏上南下香港的旅程,至此故乡在她的生命中匆匆掠过。


他们搬来香港后,一直住在新移民集中的北角。挤在一群苦命的底层女人之间,许鞍华渐渐知道了母亲的故事。



不会说粤语的母亲,原是日本人,而父亲此前是一名国民党文书。


沉默的空气浮游在逼仄的家里,许鞍华瞪着一双眼睛每天都在观察。


邻居的女主人出门买菜,隔壁的大叔又输了赌钱,还有一群孩子在玩跳格子。


平静而琐碎的生活画面一一定格在她脑海里,渐渐汇集成一座电影素材库。


然而那时,父亲只想让她飞得越远越好。


督促她好好学英文,供她念到港大比较文学硕士,又送她去伦敦电影学院深造。



在西式教育那一套理论下,许鞍华始终没有机会融入中国文化。就连毕业后第一份工作也是做英文助理,专门给电影配英文字幕。


机缘巧合,她进入TVB,成为了一名编导,这个时期,许鞍华结识了一位电影界领路人胡金铨。


胡金铨执导过《大醉侠》《龙门客栈》等新派武侠片,还凭借《侠女》摘过戛纳电影节的桂冠,他的电影一直带有明显的中国符号。

 


胡很欣赏许鞍华的才气,也由此给这位后辈去了一封长信。


大意是希望她耐得住性子,不要随大流拍些好莱坞流水线电影,而要找到自己的风格。


“如果有一天,在外国的影展里,我们不需要用中国的丝绸、瓷器,或古董来吸引外国人,而是拍一些水准非常好的戏,那样中国的电影就成功了。”


这话很是激励许鞍华。


同龄女孩都为了爱情你追我赶,唯她两耳不闻窗外事,对拍电影情有独钟。

 


“别的女人可能对谈恋爱更感兴趣,而我却觉得能当导演很威风。”


许鞍华要拍的电影已在胸中酝酿多日,只等一个契机。



1986年,她应邀来到内地,跟导演谢晋、作家阿城一众人探讨《芙蓉镇》。


绿皮火车开了18个小时,许鞍华跟他们聊古典文学,谈《红楼梦》,句句说得鞭辟入里。


一行人都觉得讶异:你不是香港来的吗,怎么对古典文化这么精通?

 


许鞍华虽习英语多年,但越走越感到水土不服。


“学的都不是我生活里的东西,我自己的文化我不懂,会变为一个困局。” 于是,许鞍华一面应付学业,一面私下猛补中国古典文学。


两种文化在她身上交汇,意外地碰撞出最能代表香港市井的华语电影。


1979年,许鞍华执导处女作《疯劫》。



电影中有一处解剖尸体的场面。她为了让画面真实,特意求验尸官带她观摩现场解剖。


大年初三,春节的余欢还没燃尽,许鞍华走出家门,坐上一辆巴士绕过大半个香港,进入了解剖室。


来之不易的场面就在眼前,她只顾着记录,根本不在意现场的血腥气味。



不料回家后,回想刚才的经历,胃里翻江倒海,此后两天都没怎么吃饭。


《疯劫》一上映,立刻破了香港当时的票房记录,获得金马奖三项提名。


许鞍华在第一部电影里,就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拍底层人,捕捉他们的苦与乐。


最平凡的大众生活,最能代表一座城市。许鞍华镜头里的香港,是属于每个人的香港。



3年后上映的《投奔怒海》,更被当作香港新浪潮的代表作,提名香港金像奖,参展戛纳电影节,外界一片盛誉。


突如其来的关注,和四处抛来的恭贺,让许鞍华无处可逃避。


直到她意识到:“好电影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是整组人,是天时地利人和,加上观众的问题。”


许鞍华终于能对各种声音淡然处之。


1996年,许鞍华执导的《女人四十》,把萧芳芳送上了影后宝座。



据说许鞍华在现场要求严格,有时候剧组出乱子,她会发飙大骂,吓得全组人都不敢说话。


可是萧芳芳不怕,反而看到许鞍华导演认真的样子,还会发笑。也是这种信任与松弛成就了影片中的经典一幕。


萧芳芳有一回接孩子放学,路过几棵树,风一吹,满树的种子飘落下来,宛如下雪,场面极美。


她把这个画面分享给许鞍华,许导移花接木,将画面融入了影片。

 


“她和她的公公看到这一幕,这个老年痴呆的人还以为是下雪,这样处理可以把他的痴呆症变成有诗意的东西,所以就把这场戏加进去。”


为此,道具组准备了很多棉絮,还在现场架起起重机吹风,然而拍的时候控制难度比预想中高,最后只用了三个镜头。


后来《女人四十》拿下香港金像奖大满贯,而萧芳芳荣膺金像奖、金马奖以及柏林电影节三大影后。


从此许鞍华步入创作生涯的黄金时代,她牵手张爱玲,改编其代表作《半生缘》,请来黎明、吴倩莲、梅艳芳联袂出演。



再到《天水围的日与夜》。



还有《天水围的夜与雾》。



许鞍华的电影风格越来越鲜明。


她像一台摇曳在街巷的记录仪,带你走入香港最隐秘的底层生活。


也如胡金铨所期待的,她根本不用瓷器、丝绸、茶叶来特意凸显中国符号,也能拍出代表中国人的电影。



一面是荣誉满身,一面是票房长期低迷。


缺钱,一直是许鞍华电影生涯最大的难题。



“基本上我的每部电影都是冒险,他们不敢投资很正常。”


她的作品自然有口皆碑,但一部接一部都是不卖座的文艺片,票房成绩让无数投资人望而却步。


2011年上映的《桃姐》,无疑又是一部华语经典。


但开机之前许鞍华穷途末路,根本没钱拍摄。她四处奔波拉投资,均被无情拒绝。

 


她只好硬着头皮去跟刘德华谈,想邀请他当男主角,还得坦白自己没多少钱。


华仔得知后,不仅挪出档期饰演男一号,还追加了3000万用来投资这部电影。后来票房比预期好,华仔还小赚一笔,这个结果令人意外。


《桃姐》还把分别把男女主演叶德娴、刘德华送上了金马、金像奖影后影帝宝座。

 


许导出品,必是夺奖热门。


香港金像奖历史上,只有两部大满贯电影(同时获得最佳电影、导演、编剧、男、女主角),分别是《桃姐》和《女人四十》。


导演自然也是同一个人,许鞍华。




2014年,许鞍华执导的《黄金时代》上映,最终票房只有5151万人民币。


创作《黄金时代》之初,她对票房也有不少顾虑。后来几乎怀抱着自杀的心情,投入工作。


“人总要奋不顾身一回,喜欢就要拍。”


她那时已经67岁,这部戏横跨大半个中国,300多场戏要跟,她以强大的意志把控到最后一关,简直像跑完了一程马拉松。

 


汤唯(点击可查看)目睹过许鞍华在片场摔伤,仍旧坚持拍摄的动人场面。不由得感慨,一个67岁的老太太几乎拿命在拍,那才是爱电影胜过爱性命。


除了主演汤唯,《黄金时代》还有其他30多位明星助演,他们中的多数都是初次与许鞍华合作,但无不被许鞍华的精神感染。


冯绍峰说:“她是位传奇。”

朱亚文说:“她是Boss级别。”

郝蕾说:“她已经成仙了。”


电影时长2小时57分,还是删了又删的结果,《黄金时代》不仅是致敬萧红的跨时代献礼,更是许鞍华献给自己的一部私人作品。

 


萧红在物质极端艰难,生活难以为继的留学生涯,还能看出自己身处在一个黄金时代。


这种艺术家气质让许鞍华产生了隔空共鸣。


“作为一个艺术家能够看出自己当时很幸福,看出时代的好,这是一个艺术家的洞见力。”


纵然电影不卖座,她也一直在借电影表达自己,这难道不也是许鞍华的黄金时代吗?


好导演不能只用票房成绩来衡量,从这个维度,许鞍华一定是全中国最好的导演之一。

 



2018年许鞍华参加《朗读者》,诚恳地说认为自己有些缺憾。

 


她可是全球第一位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金狮奖的女导演。


手握六座金像奖,三座金马奖,还有两部影片包揽了金像奖大满贯历史。


被她送上全球各大电影节影帝、影后宝座的演员有萧芳芳、李丽珍、斯琴高娃、叶德娴、刘德华等等。


论拍电影的功底和调教演员的能力,许鞍华都算是超一流的水平。


连陈丹青都尊称她为“许鞍华先生”。



许鞍华活出了一个独立个体最高级的自由。


她活得很酷。


她一生未婚,早年母亲还催她快点成家。


可是过了40岁,尤其是拍完《桃姐》,看到养老院里那些被人照料的老人,她反而释然了。


“即便你有儿女,他们不一定可以照料你,还会请人,或者即便你有很多钱,可以请最好的护士来照顾你,但到头来还是雇用关系。现在,我已经不再害怕变老和老无所依了。”


母亲看她拍电影渐入佳境,也不再催婚。


反倒对她说:“我觉得你这辈子不适合婚姻。”

 


再说到许鞍华身上另一个争议点,没有买房。


连窦文涛都忍不住在《铿锵三人行》里问她:“许导演,听说在香港您还没有自己的房子,为什么?”


她的回答是:“我习惯了底层生活,所以至今也没找到买房的理由。”


不是买不起,而是不想买。


外界都觉得这位平民导演租廉价公寓、挤地铁,一生未婚,无所依靠,老来还要赚外快养家,一定过得很辛苦。


但是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大多数的人生活也都是这样。


说到底,人最怕求而不得,最好的状态其实是自洽。

 


很多名人不适应聚光灯下的生活,徒生许多烦恼,郁郁早逝。


而许鞍华既然不喜欢被舆论绑架,就继续活在底层,乐得自在。


为世间难得大智若愚之人。


生活没有上下高低之分,只有自己满意与否。


当她回顾自己的人生,也给出一句耐人寻味的总结:


“最悲伤的生活不过如此,最幸福的生活不过如此。所以,我觉得我的人生波澜壮阔。”


作者:度公子,来源:一日一度(ID:yryd115)。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梵高 | 张雨绮 | 周迅 | 孟晚舟何炅 | 杨澜 | 耿爽 | 陈数李宇春 | 宁静 | 董卿 | 张国荣
我们长期招募新媒体作者&投稿在后台回复关键词“投稿”,获取相关信息




生活,自己满意就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