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8年跟拍13个“鸡娃”家庭,结果泪目:孩子拼尽全力却成为了普通人

读者人物 2022-09-2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牛娃成长记 Author 桃蛋妈


继BBC的纪录片《人生七年》之后,日本也拍了自己国家的版本。

孩子们7岁时怀抱希望,14岁意气风发,21岁时略带迷茫,28岁时,他们长成了我们经常看到的普通模样。

看完此片后,你会发现,孩子们在历经几十年起落后,都趋向了同一个价值观:任何人,都需要努力前进。

保持活力与快乐,拥有价值与认同、护所爱之人周全……这些皆是人生的成就,用它来衡量人生,比用阶层来衡量更贴切。



文 | 桃蛋妈

来源 | 牛娃成长记
ID | niuwa1666


曾经有一篇文章,讲的是BBC大型真实人生纪录片:《人生七年》。


从1964年到2019年,拍了半个多世纪,每隔7年一更,豆瓣评分没下过9.2。

它记录的是一群孩子,从7岁到63岁的人生,他们出生的阶层、所做的选择、收获的人生。

每个人的人生都纤毫毕现,太过震撼,太过真实,令人唏嘘。
继BBC的纪录片《人生七年》之后,日本拍了自己国家的版本。
英版《人生七年》,选取了社会最顶层和最底层的孩子跟踪拍摄,而日版的《人生七年》,选择把镜头投向中间阶层的普通家庭,观彼如观己。
日本版的《人生七年》,忠实记录了普通孩子的人生。

目前,日版更新至第四季,当初的那群孩子已经28岁。
孩子们7岁时怀抱希望,14岁意气风发,21岁时略带迷茫。
28岁,孩子们长成了父母们曾经的普通模样。
很多父母都想用自己的付出去修正孩子的成长,让他们的人生多一些圆满,少一些遗憾。
但是,无论他们如何竭尽全力,孩子们总是会因为各种原因挣脱剧本,告诉你:那是你左右不了的,孩子的人生。
然而孩子脱离父母期望之后,就没有更好的人生了么?
日版《人生七年》里,有这么几段故事,特别想分享给你。

日版《人生七年》跟踪的13个孩子,全部来自中间阶层的家庭。

但同样是中间阶层,仍然有贫富之分。从孩子们的言谈举止不难看出,父母对他们有不同的期待。
健太,出生在以生产大米闻名的宫城县,祖辈几代都是稻农,家里四世同堂,九个人住在一起。

作为家里的长子,健太从小就被寄予厚望——继承家里那块3.4公顷的田。
那时候,一家人完全可以应付过来这块田,苦点累点,但只要勤快,也没有什么生存压力。
对这份未来,健太也是认同的。
7岁时,被问到以后想不想当稻农,他斩钉截铁地回答:想。
而且表示,自己要吃很多米饭,长得壮壮的,努力干活。

再来看出生在东京的女孩贵子,她的生活跟健太天差地别。
中产家庭的父母非常重视她的教育,对她的教育投入在一众孩子中是最多的。
早在21年前,兴趣班还没有那么火热时,贵子就已经辗转于各种兴趣班之间,同时在学钢琴、游泳、书法、剑道。

每周都要搭两次火车去上补习班。

别的孩子还在自由地玩耍,而分身乏术的贵子,只想要“另一个我”,由“另一个贵子”负责学习、上课,这样她就能有一些玩耍的时间了。
当时的日本家长“鸡起娃”来,和如今的很多家长也一模一样。(注:鸡娃,网络名词,就是给孩子打鸡血,不停地让孩子去拼搏。)

男孩直树,可能是贵子羡慕的对象,因为他比贵子自由多了。
直树的父亲是公司职员,家境不算富裕,住的房子也不算大。

3岁时,父母给他买了一台游戏机。
7岁时,他每天可以玩两个小时的游戏。
14岁时,直树才开始上补习班,每周三天,十点下课。
直树的父母,就像大多数家长,希望孩子快乐,也会适时地助推一把,让他多一些竞争力。

男孩光平,出生于家境不错的祖传手艺人之家。
他家在著名的制陶城市伊万里,家里从事制造陶器已经有15代人了。


7岁时,父亲的作坊雇了十几名工人,每天制作2000个陶器。
那时候,他懵懵懂懂地觉得,自己未来也要制陶,接爸爸的班。

能说出“我是他的传人”这种话,想必也是父母教的。

姐妹花真希和惠里,是嘉手纳同一所小学的好朋友。这个小镇80%的土地都被美国征用,用来建造空军基地。

两个孩子的父亲都在美军基地工作,一位是警卫,一位是机械师。
7岁的真希和惠里,特别痛恨战争。

在最容易接触到战争的地方,父母对这两个女孩子的期待,无非是嫁人生子,岁月静好。

健太、贵子、直树、光平、真希和惠里……
不管这些孩子的父母有没有意识,他们都在潜移默化根据自己的阅历、见识、经济能力,给自己的孩子定制了一份教育套餐。
它可能是回家种田,可能是成为精英,可能是成为一个有立足之地的普通人,可能是继承家业,也可能仅仅是一个平安顺遂的人生。

那么孩子们,会按照剧本来吗?

一晃21年过去了,长大后的健太慢慢意识到,父母每天辛苦劳作,仅仅能勉强维持生计。
当初只有14岁时,他就不太想继承家里的那块田了。

而且,在他成长的二十多年里,大米的需求和产量都逐年减少。现在健太一家人种水稻的收入,只有他7岁时的一半。
但是,高中毕业的他,又能去做什么工作呢?
后来,健太在一家建材工厂找到了一份工作,从临时工做起。
但从他的纠结来看,家人仍然没有放弃让长子健太继承土地的念头。

兴趣班一大堆、7岁就开始上补习班、按高标准培养的贵子,一路走来也没有特别顺利。


在成长过程中,优秀的贵子一直被挫败。


付出了那么多的金钱、时间、精力,但贵子的初中、高中、大学,没有一次能上她首选的学校。

虽然残酷,也正是大多数孩子都逃不开的命运——拼尽全力努力,但是放到更优秀的孩子堆里,总是瞬间被淹没了光芒。
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大多数孩子没办法考进985、211,这是概率,也是现实。
更可怕的是,落败的自卑感已经深深刻进了贵子的骨子里,连找工作时,她都做好了失望的准备。

不过,命运给了贵子惊喜,她终于得到了自己首选的工作——航空公司的空姐。
接到录用通知的时候,她喜极而泣。

没想到,挫折接踵而至。
在她工作三年后,她所在的航空公司宣布破产。
空乘这个行业看起来光鲜,但得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稍有差池就会被人指着鼻子骂。


小时候有游戏玩,令贵子羡慕的直树,高中时听说大学很轻松,成天玩,他还想着到时候去学一项兴趣爱好。

21岁时,上了大学的他说,将来想当检察官。

看起来一切都走在正轨上。然而,在一次关键的法律考试中,直树没有通过,直接导致了梦想破碎。
之后,他直接人生大转弯,干脆去了一家连锁咖啡店打工。
从检察官到咖啡店店员,落差来得猝不及防。

想继承父亲制陶作坊的光平,也早早地放弃了这条路。
因为没等他长大,家里的作坊就倒闭了。

14岁时,因为经济低迷,家里的作坊关停了,只靠父亲做一些陶瓷小雕像补贴家用。
那时候他说,让我干什么都行,千万别让我制陶。

但一脸天真无知的光平,上了技术学校又随即退学,没有一技之长,除了制陶还能做什么?
21岁时,别无选择的光平跟着父亲走上了制陶这条路——不为光大门楣,只为有口饭吃。

生活在空军基地、痛恨战争、想拥有岁月静好人生的姐妹花真希和惠里,平淡的生活也没有想象中的顺遂。

真希,高中毕业后没多久就结婚生子,婚后一年丈夫被调到东京工作。
紧接着真希发现他嗜赌如命,家里的钱全部拿去赌了。

遇人不淑的真希离了婚,独自一人带孩子生活。
她在一家设计公司做临时工,28岁时才转为全职员工。


惠里,14岁时和妈妈无话不谈。

21岁时,跟妈妈水火不容。

高中毕业后,她一怒之下离开了家,大学时都在外面独居。

对孩子的期待还没看到雏形,双方的关系就降至冰点,恐怕也是惠里的父母未曾预料到的。
至此,几乎大多数孩子都偏离了父母预设的轨道,越来越不受控制。

有的是岁月流逝,社会变革,父母指定的路已经走不通了。


有的是力争上游,但苦苦挣扎,总是被更优秀的同龄人击溃。


有的想子承父业,然而父业早早就颓败了。


有的是一次关键的考试失利,有的是婚姻变故,有的索性切断了父母的牵引。



是这些孩子不够幸运,不够努力吗?
恐怕不是。
这些影响人生走向的因素,每个人都可能会在某一阶段跟它们狭路相逢。

但是别灰心,孩子们似乎在挣扎和彷徨中,自己找到了出路。
在建材厂打工的健太,从临时工到合同工,然后变成全职员工。以前按小时算的工钱,现在按月了,收入慢慢稳定。

周末,他会回去帮父母种田。

虽然现在还没有决断,但健太大概率不会再回去继续种田了。

贵子,和同事们一起组织了一个啦啦队,虽然得自掏腰包,但她们很乐意聚。
从总是失败的竞争中跳出来,28岁的贵子搞搞啦啦队活动、和朋友喝喝酒,有这些平凡而快乐的小事,就足以慰藉生活。
看得出,她比从前快乐多了。

28岁,没当上检察官,转而去咖啡店打工的直树,已经成为了店长。他的店在全国一千多家店中排名名列前茅。

是这份工作让他有了自己开店的想法,知道自己未来五到十年该干什么。
有这个向上的态度,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更让人惊讶的是制陶世家的光平。
28岁采访时,被迫回家继承祖传手艺的光平,不光接受了制陶这个职业,而且开始寻找自己的风格。
父亲的制作的陶艺是传统的,古朴的。


光平的陶器是新奇的,活泼的。

过去,父亲的陶器只能靠朋友帮忙卖掉。现在,他在找新的出路,积极探索在网上出售的渠道。

触底反弹的光平,在学艺的过程中,理解了父亲,找到了自己的天赋,也重拾自信。

28岁时问他要什么,他不再一问三不知,而是说,想要前进的力量。

兜兜转转,终于又回过头来重拾宝藏,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同样努力生活的还有单亲妈妈真希。
自离婚后,她没有跟孩子的爸爸联系,对方也没有支付抚养费。

但是,她也尽力做好一个妈妈,她丝毫不觉得女儿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

女儿跟她一样对大鼓感兴趣,她就带着女儿去自己14岁时练大鼓的地方上课,母女俩元气满满。

她儿时的好姐妹,跟母亲决裂的惠里,也结了婚,生了孩子。



这个自高中毕业就离家出走的孩子,在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终于跟妈妈和解。
她终于理解,原来大家都是第一次当妈妈,都是一点点在尝试。

看起来,孩子们过得也并没有太糟糕,有些甚至更好了。
只要悦纳自己,积极地向前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一条路。
这13个孩子才28岁,人生依旧在碰撞和试错,下结论还太早。

日本《人生七年》上一次播出,是2013年。如果正常播出,不久我们就能看到这些孩子35岁时的样子。
这七年来,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了吗?
看完日版的《人生七年》,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不管是种田的农夫父母,还是大城市拼命鸡娃的公司职员父母,孩子大概率不会完全按照我们想好的剧本来。
孩子有他们自己的生命力,他们会寻找自己的出路。
在英版和日版《人生七年》中,无论什么阶层、性别的孩子,在历经几十年起落后,相隔千万里的他们都趋向了同一个价值观——任何人,都需要努力前进。

经营好一家店是一种努力。


做一个会种地的建材工人是一种努力。


公司破产后重拾生活信心是一种努力。


认真养好一个孩子是一种努力。


努力不一定要得到波澜壮阔。
保持活力与快乐,拥有价值与认同、护所爱之人周全……这些皆是人生的成就,用它来衡量人生,比用阶层来衡量更贴切。
每一个普通人的故事,都是一部史诗。

电影简介:《人生七年》采访了13位来自普通家庭的7岁小孩,此后每隔七年,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

海报来源于英国纪录片《人生七年》第9季,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牛娃成长记(ID:niuwa1666),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作者:桃蛋妈,坐标北京,家有俩小棉袄,一个8岁一个2岁。牛娃成长记,北上广深二十万家长在关注,不管是孩子的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话题,都有深入解读。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ID:NWchengzhang001)。




梵高 | 张雨绮 | 周迅 | 孟晚舟何炅 | 杨澜 | 耿爽 | 陈数李宇春 | 宁静 | 陈坤 | 张国荣


长大后,你明白了哪些道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