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泪奔!你认识他,却并不了解他,他的故事说再多次也值得

读者人物 2022-09-2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吐槽电影院 Author 院长

大多数人对焦裕禄的事迹知之而不深知。
大家知道他为人民奉献一生,却不知道那些年的日日夜夜他是怎样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的。
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从另一个角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真正有血有肉、会哭会笑、有人情味儿的焦裕禄的一生。


来源 | 吐槽电影院
ID | tcdy007


拍传记电影,难;传记电影不仅要拍出真实的故事,还要还原人物原型的气质,难上加难。
但《我的父亲焦裕禄》做到了。
电影里有句台词:“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要做个好人,成为天上最亮的那颗星。
简单、朴实、真挚且充满后劲儿。


“焦裕禄”这三个字,如雷贯耳。
电影的第一重意义就在于填补认知空白,让观众对焦裕禄有更全面和深刻的了解。
上世纪50年代,焦裕禄在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担任车间主任。
在洛阳这片热土上,工人们斗志昂扬,焦裕禄也每天扎根一线,下达指令,解决问题。
一次,工人们发现由驻厂苏联专家设计的车刀出现问题,导致生产卡了壳。
焦裕禄主动找到苏联专家询问交涉。可对方态度傲慢,坚信自己的设计绝不可能出事。
焦裕禄既无奈又气愤。
于是他找来有经验的中国技术员,对模具和生产环节进行改进——果然,我们的设计不仅有效且效率更高!
这件事,让焦裕禄深深意识到: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他一边干劲十足,决定带领洛矿职工研发新中国第一台2.5米双筒提升机;另一边又焦躁、迷茫,如何才能掌握技术,迅速提高生产能力?
重中之重就在于人才。
而人才,眼前就有一位——陈继光,一个研究生。
彼时陈继光因为出身问题,只能在厂里负责养猪。
焦裕禄很心痛。他借遍了能借到的白面、猪肉,让妻子徐俊雅每天做好吃的给陈继光,保证人才的伙食,证明自己的诚意。
而后,更是力排众议,拍着胸脯做保证,把陈继光调到一线工作。
“制造大于一切,我就先斩后奏了……没人敢用他,我用!”
终于,经过团结一心的拼搏,新中国第一台2.5米双筒提升机在洛矿厂诞生了

在洛矿厂的经历,足以彰显焦裕禄的品质:敢于担当,甘于牺牲,面对困难和挑战从不退缩,是当之无愧的“最美奋斗者”。
1962年冬,焦裕禄被调至河南兰考县任县委书记。
在那短短的两年里,体现了他动人的情怀:真诚,善良,永远把老百姓放在心上。
当时的兰考,是河南最穷困的县城之一。
“风沙、盐碱、内涝”三害,可把老百姓害苦了。吃不饱穿不暖,想要活命,得跑出县城讨饭。

焦裕禄深知形势严峻,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兰考的面貌,改善老百姓的生活。
于是,他带头治“三害”,既动脑子又出力气,没日没夜地在一线操劳。
造林防沙,排水救灾,种植泡桐……每一步对策都在多方面收集资料、缜密思考后,又自己亲自执行体验。
老百姓吃上了热乎饭,生活变得有奔头、有希望。而焦裕禄这个名字,也成为了老百姓心中闪闪发光的象征。


焦裕禄到兰考做的第一件事,你猜是什么?
不是休息,不是打听,而是亲自去看盐碱地。
不光看,他还“吃”。
“又苦,又涩,又咸”的土,他直接抓了一把就放进嘴里尝。

一旁的同事都惊呆了,可焦裕禄却认为理所当然:真正的感同身受不只是“感”,还要去“受”。
老百姓吃得,他也吃得。
不只土,还有大雁屎——那是最穷的乡村最困难的群众在闹饥荒时赖以生存的“口粮”。
焦裕禄抓着大雁屎往嘴里塞,边嚼边流泪。
在他心里,没有什么比老百姓的生命更重要。只要人活下去,一切就会好起来。
他有信心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希望你们能早日回来”。

有了这两次“吃”,焦裕禄对老百姓打从心底里关爱、怜惜,始终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的形象,便立了起来。
而他艰苦奋斗、亲力亲为的劲头,也靠细节体现。
下暴雨闹涝灾。

焦裕禄第一时间叫醒干部们,去转移低洼地的群众。别人让他先回去休息,他却坚持冲在第一线,而且挨家挨户进去看。
在看到一位大娘受灾时,他背上大娘就往外走,只说了一句话:“您就当我是您的儿子。”

焦裕禄到兰考县两个月,埋头苦干了两个月。
妻子徐俊雅来看望他,给他洗头发。结果,一盆盆清水端过来,一盆盆“黑水”泼出去。
徐俊雅嘴上吐槽:“哪是给人洗头,简直是洗煤炭呢。”
心里却疼得很。
就是这身上的尘土、脸上的皱纹、手下的活,充分证明了焦裕禄的话——他来兰考,是来为人民群众服务的。

不管身体有多疼痛,焦裕禄始终带病坚持工作。实在忍不住了,他便用东西顶住自己的肝部,就那么硬撑。
膝盖、钢笔、鸡毛掸子……时间长了,他最常坐的那把藤椅上出现了一个大窟窿。
鞠躬尽瘁这四个字,就这样淋漓尽致又生动直观地呈现在大银幕上。

焦裕禄已经离世57年了,可他的事迹我们铭刻于心,这些细节又把他拉得离我们很近,令他更为真实可感。
就像演员郭晓东说的,当去慢慢了解他之后,就会发现一切都合情合理。焦裕禄就是那样善良朴实,大公无私。
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焦裕禄惦记的还是没完成的工作,还是穷苦百姓。
他希望组织能将他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我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这样的焦裕禄,注定成为一种精神象征,鞭策和感动着一代代人。


不同于其他传记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拥有一重非常珍贵的视角——“我”。这个“我”,就是焦裕禄的二女儿焦守云。
从亲人的视角回眸,更能感受到英雄身上的烟火气和人情味,也使大银幕上的人显得更血肉丰满。
在制造出新中国第一台2.5米双筒提升机后,他干了一茶缸的酒,回到家之后还兴奋得像个孩子,搂着妻子跳着错乱的舞步。
一开始是不停地笑,渐渐地,妻子哭了。焦裕禄窝在妻子的怀里,也哭了。

焦裕禄笑的时候也很多。
在沙漠上干了一天活回到住所,原本心情惆怅,一看到妻子带着孩子来探望,立刻满怀欣慰。
妻子担心他吃苦受累,他连忙好言好语笑着相劝,直说以后不忙了,要把自己养成“大白胖子”。
可事实上,哪来的时间和营养做“大白胖子”?

听说儿子去看戏曲《花木兰》没给钱,靠着一句“我是焦书记的儿子”就入场了。
焦裕禄急了。他严厉批评儿子“走后门”的行为,并郑重告诫他:“干部是群众的服务员,没有资格搞这种特殊化。”
行得端,坐得正。
正因为焦裕禄自己做到了百分之百,他才能够去教育孩子、感染妻子、打动所有人,根本无需过度说教或刻意煽情。

电影走到尾声,有一场戏十分感人——焦裕禄回老家探望母亲。
由于他忙于工作,母子俩已经十年未见了。
一见面,他喊了一声“娘”,眼泪便瞬间掉落下来。此后伴着一声声“娘”的叫喊,他百感交集,又哭又笑。

许多年没见,母亲惦记的也是儿的温饱,是他瘦了,“没肉了”。
以及,不忘叮嘱他,一定要做个好人:“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要做个好人,成为天上最亮的那颗星。”
第二天,当焦裕禄离去时,也许已经意识到自己将无法尽孝,他转过身,在风雪中跪地磕头。
焦裕禄一直谨记母亲的教诲,做个好人。他不仅是母亲心里最亮的那颗星星,也是所有老百姓心中的明灯。

《我的父亲焦裕禄》的海报上有一个大大的标题:“迟到的全家福”
原来,焦裕禄一家并没有一张真正意义上的全家福。
那张摄于1966年的照片,多年后经过央视技术修复变得清晰。可惜照片在拍摄时,焦裕禄已经撒手人寰。

如今,电影在某种意义上弥补了焦裕禄和家人们的遗憾。
而对于观众来说,它也有特殊的意义——告知我们当下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更让我们相信,最朴素的道理、最坚定的信仰往往最能打动人心。
当在大银幕上看到那个鲜活的身影,听到“做个好人”的朴实话语时,我深知,最好的致敬就是铭记焦裕禄精神。

以掌声,以眼泪,以一颗真挚的心。




影视简介:‍‍‍‍‍‍‍‍‍‍‍‍‍‍‍‍《我的父亲焦裕禄》是根据焦裕禄二女儿焦守云口述所改编的电影。全片从“一名党员”“一位干部”“一个亲人”三个不同的角度全面立体地回顾了焦裕禄同志光辉的一生,塑造了一个真正有血有肉的人民英雄形象。

来源:吐槽电影院(ID:tcdy007),发现好电影,分享看电影的乐趣。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那英 | 张馨予 | 张柏芝 | 贾玲齐秦 | 吴孟达 | 红楼梦 | 王冰冰姚晨 | 蔡少芬 | 陈佩斯 | 罗翔


你还看过哪些人物传记电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