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神仙姐姐被画成鬼脸,这是文化输出了?

B哥 BB姬 2019-08-17


B哥丨文


今天《花木兰》的真人电影公布了宣传片,引发了不小的关注。


从片子里看,神仙姐姐刘亦菲确实依然明艳动人,电影整体的质感也确实是一流水平,如果我是一个西方人,应该会很期待这个十多年前的电影的再登荧幕。



但很可惜,我是一个中国人。


作为一个中国观众,看了这个宣传片后,我的感觉有两个——


一个是觉得这次在这种制作成本的片子里有这么多华人演员,还是觉得非常开心的


另一个就是觉得依然有些怪怪的,比如许多人在说的建筑问题。


宣传片中的福建土楼其实和花木兰所在的时代差了几百年,而在电影里出现的妆容也让许多国人不太适应。



《木兰诗》确实说了“对镜贴花黄”,但是总觉得和壁画上的古代人妆容不太一样啊。


更别说郑佩佩了,这个实在有些不太适应。




但不管怎么说,这也是华人第一次担任A类级别的电影的真正主角,这已经是某种意义上的一种进步了。


尽管我们可能并不那么喜欢。



但其实电影中这种有些不太对味的元素并不稀奇,毕竟在游戏中,这种微妙的,或者是更加巨大的违和感,其实有更多。


比如早期游戏中,中国人的形象基本都是和邪恶、敌对等元素捆绑在一起的。


在许多普通西方人眼中,中国的上空一直覆盖着浓浓的“战争迷雾”,著名的《排华法案》让后来的美国小说家设计出了一个“傅满洲”的形象,成功地为几代西方人洗脑。



这个诞生于1913年的角色,在八十多年后,成功出现在了一个名为Ripley's Believe It or Not!: The Riddle of Master Lu的游戏中,虽然是隐喻,但确实不算什么正面形象。



这个时候游戏中的中国元素并不多,毕竟当时的互联网还不发达,那些游戏制作商眼中笼罩在中国土地上的“战争迷雾”还没有散去,就类似于现在许多西方游戏对朝鲜的看法一样。


西方游戏中魔幻的朝鲜


许多时候,西方在聊到中国这个东方大国的时候,都会用上“神秘”这个词。


而到了2000年之后,西方游戏中的中国元素陡然增加,这其实和那个时代中国游戏本身的发展有不小的关系。


当时还没有游戏禁令,中国市场被看作一个新兴的游戏市场。


雪乐山趁势推出了《皇帝:龙之崛起》。



这是目前看到的做的相当不错的中国元素游戏了。


虽然这个封面还是傅满洲的样子,但打开游戏之后,看到相当还原的中国古代建筑。



还有一些农作物,牛车马车,甚至于在湖里捕鱼的渔夫,用的也是鸬鹚,这些细节的刻画会让中国玩家非常认同。



当然,也有一些让我们觉得有些不太和谐的。


比如游戏中的生肖系统和五行系统,都有一些江湖道士胡说八道的放大版本的意思。


比如风水,就十分粗糙,套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如果布局比较好,会吸引更多人留下,人口会更多一些。



但这只能说不算很细致,但是关于神奇的医生,那就只能用玄幻来形容了。


游戏中医生有一个是中医,也就是煮中药的,另一个是针灸师。


但是你会看到中医煮的药都是绿绿的,连热气都是绿的;而针灸师都是用射飞镖的方式在做针灸。



总之有些难以形容。


不过这个游戏绝对是非常优秀的以中国元素为核心做的游戏了。


之后要说的一些作品,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奇怪的东西。


例如许多人都玩过或者听说过的《命令与征服:将军》



这个作品其实就本身的游戏而言,只能算是中规中矩,其资料片《绝命时刻》质量还是不错的,但这个游戏对中国玩家有着不太一样的意义。


甚至超脱于游戏范畴。


这是一个被专门下令禁了的游戏。


这也是一个中国元素非常多的游戏。



虽然中国在游戏中的设定其实很强,但一些不太好的剧情设定导致了游戏在中国被禁。


比如一些中国的标志性建筑被摧毁,还有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军队的残忍,都非常有问题。


所以,虽然在这个作品里面,中国其实扮演的也是反恐阵营的一份子,但是一些细节还是可以感受到游戏是把中国塑造成为一个弱化版本的苏联,这样才能让他们的游戏在设计时,逻辑上形成自洽——


一个西方自由主义阵营,一个东方集权主义阵营,一个中东无政府组织阵营。



这是一个活在许多西方人脑海中的中国阵营。


这一点其实在许多年后的《超凡双生》中也有体现,Quantic Dream在游戏的最后主角潜入中国东北的某处基地,然后摧毁了装置。


这个角色怎么看都像是韩国人


可以看得出在他们设定的这个世界中,中国依然处于一个微妙的位置。


同样的还有《辐射》系列,这个系列中中国的戏份其实不少,比如《辐射3》,大背景就是中美两国在未来出现冲突,最后引发核战争,当然,美国人做的游戏,自然是中国率先使用啦。



然后才有了《辐射3》玩家看到的废土世界。


而玩过《辐射4》的玩家,应该都记得那个中国海军上尉老赵,不管是他的造型还是他的故事,中国玩家玩到的时候,应该都是非常有感触的。



当然,中国元素肯定不光是军队方面。


有一个跨所有领域中国元素,可以说是通行全球——


功夫。



这个元素应该是所有中国元素中,老外最难搞错的,从早期的FC游戏《功夫》一直到现在的《死或生》之类的游戏,所有的格斗游戏中,都必然有中国角色或是中国元素的武术。


但是在美国就不是这样了,例如中国元素最多的《真人快打》中,各种“西式中餐”的感觉就一浪接着一浪。



比如叫做刘刚的少林武僧,强到爆炸,基本就是以李小龙为原型的角色。



刘刚在剧情中各种拯救地球,如同开挂,所以后来不得不把他剧情杀了,但就算死了,也是冥界的霸主,非常魔幻。



如果这个还算正常,那么这个叫做Raiden(雷电)的角色,就非常奇怪了,他的设定是地球的守护神,攻击方式是雷电,然后创立了一个叫做“白莲教”的组织。



你说这个“白莲教”,它是不是中国元素呢?


还有一个叫做Sub-Zero的忍者,但是他却是来自中国的刺客组织,这个组织其他的角色长得也是忍者的样子。



当然还有中国的机器改造人,我就不具体说了。


这里可以看出来,西方游戏制作人在早些年很难分辨出中国元素和日本元素的区别。


或许看着地图上两个国家距离很近,就觉得套用一下差距不大吧。


这一点在暴雪身上也有体现。


《魔兽世界》中的暗夜精灵这个种族,其实本身的设定是融合亚洲元素,在设计的时候想要融进一些中国风,但是不管是暗夜精灵的建筑还是技能,到最后都是以日本元素为主。




直到多年以后,中国市场是在无法忽视,才专门做了一个比较纯正的中国元素版本——《熊猫人之谜》



然后让时间再往后移动,到了最近这几年,各种游戏中的中国元素开始变化了。


中国元素终于慢慢开始不仅限于功夫,开始有别的拓展,虽然刚开始做的不太好。


比如育碧的《刺客信条编年史:中国》



对《刺客信条》系列有了解的玩家应该知道《刺客信条编年史:中国》讲的是明朝刺客,但是其中有太多和历史严重有出入的一些画面和设计。


比如这个皇后和大臣的扮相,我甚至不能确定到底是哪个朝代,但能肯定不是明朝。



看下于少保的官帽


让老外去了解每个朝代的那些不同,确实有些难为他们了。


但是太监有胡子,明朝皇宫里面有清朝辫子就实在说不过去了,毕竟“八虎”所在的年代还是明朝中期呢。


有胡子的马永成


这不还是傅满洲么


至于什么太监占领皇宫,烧了皇宫啥的,当时我玩到的时候真的是笑死,阿育这个历史专业户也有这么不靠谱的一天。


可以看得出即便是一流大厂也会出现许多谬误,中国历史文化确实有太多西方人不了解的东西了。


这也更体现出了《全面战争:三国》的优秀。



就算别的不说,这个游戏的旁白语音也是我听过最优秀的。


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实在让我这个听了十多年奇奇怪怪的“中文”的人,一时之间有些热泪盈眶。



现在有西方的游戏公司愿意这样花时间去还原,只能说明中国的影响力正在扩大,不管是国家本身,还是中国的游戏市场。


在这快20年中,基本上所有的西方游戏中的中国人,开口不是粤语,就是极度扭曲的普通话。


这方面还是以《超凡双生》最让人蛋疼,中国角色那一口离北京三万公里的普通话我真的不懂应该怎么吐槽。


对了,还有一个中国文化的分支我忘了说。


唐人街文化。


这一点在两个游戏中体现的比较明显:《翡翠帝国》和《热血无赖》




只是《热血无赖》推出的时代,香港文化的热潮早已在大陆退却,所以更加无法获得大多数玩家的共鸣。


虽然游戏本身的素质确实不错,但找不到足够多的受众,所以才会迎来销量暴死。



至于《翡翠帝国》,我就放几个人物给大家看看,然后问问你想不想成为这样的角色就行。




当然它销量暴死的原因有许多,不光是因为角色形象,但这确实也体现了审美差异下导致的最直观问题。


说了这么多,其实并不是想要指摘这些愿意融入中国元素的游戏,毕竟文化的传播是必然会带有一些偏差的。


更何况这些厂商做的中国元素游戏,大多数都不是为中国玩家开发的,比如《翡翠帝国》初版的游戏语言有五个,英法德意西,并没有中文


它是为了服务那些喜欢中国文化的西方人的。



只是在2008年之后,中国的国际地位以及中国市场的地位都在逐渐上升,同时伴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笼罩在中国领空的“战争迷雾”也在慢慢散去。


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元素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游戏中。


纵览这几十年中各个游戏中的中国元素,不难发现中国在西方世界的眼中已经逐渐从不太好的形象逐渐变成了某一种流行文化,然后在变成了越来越火热的新文化题材。



要知道作为最廉价的娱乐活动之一,游戏影响的可是数以亿计的年轻人,在这些作品中进行文化输出,是最容易影响年轻人对中国看法的方式。


这里可以举个例子。


二战胜利的主要功臣是苏联,但是由于美苏争霸苏联失利,现在苏联已经分崩离析。


而在这些年中,英美两国不断的各种文化输出,从电影到文学,再到各种游戏,已经越来越让年轻一代认为二战的主要功臣是美国了。


《拯救大兵瑞恩》非常典型


这一点看看我们这些玩着《使命召唤》《荣誉勋章》等游戏长大的一代,就明白了,大多数时候,苏联在游戏中出现,都是被黑的那一方。



现在的俄罗斯也是如此,奈何没有技术和文化影响力,只能无能狂怒。



现在我们许多玩家也觉得俄罗斯或者苏联被黑是应该的,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所以再次回到开头。


《花木兰》真人电影也好,各种游戏中的“魔幻”中国元素也罢,这些都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


今天看到有些人在怒吼——《花木兰》不是文化输出,是文化侵略!



难道把那些说对中国元素有误解或者偏差的游戏都封了么?


想要不再活在别人的笔下和口中,就要有自己发出声音的能力。


这条路或许很漫长,很曲折,甚至会走回头路,但必须去做。


这也是中国游戏人的使命啊。


-END-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