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哭你的童年阴影大结局了
加盐 | 文
可能大家今天都沉浸在回家欢度国庆的喜悦里,不过就在祖国70周年生日前夜,一档已经开播二十多年的国产科普节目播出了最后一集,正式宣告完结。
这就是著名的《走近科学》。
之前BB姬写过一篇关于国外科普节目《流言终结者》的文章,有用《走近科学》作为对比。
虽然长大了再看《走近科学》,不管是制造噱头、进行推理,还是得出的结论,严谨和专业方面都有所欠缺。
但在这二十年多年间,这档国产栏目还是起到了一个科普节目应有的作用,那就是鼓励大家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未知。
它可以说是很多人的童年回忆,也是童年阴影。
因为节目在前期制造悬疑感的时候,总是会配上阴森的音乐,再加上一些偏阴暗的镜头场面,会让一些尚且年幼的小观众害怕。
而且要科普的“故事”本身,就已被制作人员套上了吸引人的外皮,比如不明飞行物啊、水怪啊、夜间乡村中的怪声啊,噱头感直接拉满,很容易让人就能代入到故事里。
要说槽点,就是故事的结尾令人大跌眼镜。比如说家里到处都能检测到电流,空气中都带电,最后发现是电笔坏了;照片里的不明飞行物体,其实是路过镜头的飞虫;夜间乡村的怪声,只是隔壁胖子打呼噜声太大。
当津津有味看到结尾,真相揭开的那一刻,小时候的我们都不免吐槽:“害!就这,我还以为有啥超自然现象呢!”
但其实“套路”观众也不是《走近科学》的初衷,就像制作一款游戏,卖相是很重要的。即使内在很深刻,表现出来的形式不够大众化,依然难以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放在竞争激烈的中央电视台更是如此。
在刚推出那几年,《走近科学》的表现形式是纯粹的报道科学问题,解释科学事件。
直到2003年因收视率不佳受到电视台警告,才有了这些转变,变成关注生活中的故事和热点,进行推理和解析。
这种全新的、更具噱头和话题性的视角转变,让《走近科学》从看似高大上的摆事实讲道理,变成接地气的“悬疑推理”。
转变让《走近科学》获得了显而易见的收视率提升,而且也走到了更多观众的生活中。
简单易懂的道理、有趣的解答过程,让中国无数没有受过系统教育的人们,搞清楚了一些迷信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而要说起来,《走近科学》和游戏也能扯上一点关系,没错,说的就是主持人张腾岳。
他从98年《走近科学》开播开始就一直是节目的御用主持人,擅长用神秘的解说词来“忽悠”观众进入状态,最后再让你“大吃一惊”,看过节目基本都认识他的那张脸。
关注游戏圈的同学可能知道,张腾岳表面上是个CCTV主持人,生活里则是个典型的玩家。他曾在微博上自称“诚信肥宅”。家里游戏机设备齐全,一些知名大作上市也会及时购入体验。
作为75年出生的“大龄肥宅”,张腾岳这波自爆获得了广大玩家的喜爱。没想到自己从小看到大的节目主持人,竟然和自己喜欢一样的东西,都亲切的称他为腾岳老师。
不管怎么说,《走近科学》虽然完结了,但科普的精神还会在其他节目中继续传承下去。
如今再怎么吐槽《走近科学》多么喜欢玩套路,相信大家还是会发自心底的感谢这档有趣的节目,为无数中国人带来了欢乐和知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