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五年后,老外仍在为任天堂这款另类RPG高呼“We Need English!”

加盐 BB姬 2021-04-05


加盐 | 文


讲到任天堂旗下的作品,你第一时间会想到啥?


红帽子绿帽子、大乱斗、动森、火纹、喷射战士...都没问题。随便拎一个出来,都会冒出大批忠实老铁,从各种角度给你分析任天堂为何叫“世界主宰”。



在这些作品的耀眼光芒下,《Mother》(地球冒险)系列难免显得有些小众。人们对它最近的记忆,停在了15年前登陆GBA的最后一作:《Mother 3》。



刚好三天前,GBA迎来了20岁生日。作为一台引领时代的传奇2D掌机,承载过全世界数以千万计玩家的青涩岁月,即便在彼时实施游戏禁令的国内,这台神机也以“多媒体互动系统”的名号,和后来的模拟器一起,将我们带进了更多彩的虚拟世界。


当年的“国行”:神游GBA“多媒体互动系统”


GBA平台的名作之多,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如数家珍。像Capcom、SE、世嘉、Konami等厂商,纷纷在GBA上输出了大量有意思的作品。


《塞尔达:缩小帽》是Capcom代工的


当《Mother 3》登场时,GBA已经来到了生命周期的末尾。对于它,玩过的人向来不吝赞美之词,吹游戏的画面“榨干机能”,故事“发人深省”,音乐也“悠扬动听”,有了绝唱的意味。



但如果你去M站(Metacritic)等欧美综合评分网站,翻06年发售的GBA游戏排行,只能在前排找到《最终幻想5》GBA版、《超级机器人大战》、《召唤之夜:铸剑物语2》等名作,《Mother 3》却不见其踪。



原因很简单,《Mother 3》从未在日本以外的地区发售过,自然也没有其他官方语言版本供人体验。



最近,老外们借GBA 二十周年、《Mother 3》十五周年之际,在社交媒体上再次掀起英文化的呼声,一度让游戏上了热搜。


对面是《Mother 3》的主角


“Mother是后妈养的”,老任死活不推出英文版《Mother 3》早已成了梗。尽管知道希望渺茫,众人仍不忘整活,调侃自己“趁早断了这个念想”


“《Mother 3》本地化走一个?”


“不行”

(gif中人物为前北美任天堂总裁雷吉)


而这帮人越念念不忘,你就越能感觉到地球模样的游戏LOGO下面,多少藏了点干货。


任天堂:“这些玩意毫无价值”

(earthbound是游戏在欧美的叫法)


01


《Mother》系列的历史,要追溯到1989年FC上的第一作。那之前,制作人糸(读si)井重里的职业是知名撰稿人,平时写写书、散文什么的。



文字方面的积累,日后成了他在游戏领域搞创新的铺垫。当一个和任天堂合作的机会摆在跟前时,糸井大胆地在企划案里另辟蹊径,将RPG的背景设置在了现实社会。


时任设计师头子的宫本茂见这路子有点野,也一时拿不定主意,就先否了糸井的提案。多年后的糸井在采访中回想这事,说吃了闭门羹的自己,在回程的火车上“掉了眼泪”。


好在没多久,想通了的宫本茂,决定给糸井一个团队先做做看。



他没有让人失望。《Mother》发售后,被视为“现代版《勇者斗恶龙》”。作为任天堂第一款回合制RPG,受到《七宝奇谋》等电影影响的糸井,给游戏安排了一个少年冒险风格的主线,跟随小男孩的脚步,踏上环游世界之旅、结交伙伴,从邪恶的外星种族手中拯救地球。



由于设定不走寻常路,主流认知中勇者与剑与魔法的世界,在这里变成了玩家身处198x年的美国乡镇,手握球棒、平底锅、悠悠球,使用“大脑震颤”、“PK光线”之类的搞怪技能,和穿西装的丧尸、大卡车、还有叫“蓝星人”的外星生物等奇葩敌人战斗,气质清奇到了骨子里。



一代获得了成功,糸井后来想给续作加入了更多天马行空的东西,但bug等技术问题始终困扰着他。游戏开发近四年,仍不能稳定运行。


焦头烂额的糸井找到了才当HAL社长的岩田聪,岩田聪了解完状况自信的说“如果决定慢慢修复,要花两年,但我和你们一起重头开始做,一年内就能搞定”。



糸井多年以后聊到这件事仍记忆犹新,岩田聪身为老“码农”的高超技术力,也因此传为业界佳话。


02


《Mother 2》1994年登陆SFC,故事梗概与一代相似,游戏背景时间则跟着现实推移到了199x年,加入了不少有意思的新点子:


比如战斗界面。角色的生命值和PP值(类似法力)长得像倒计时器,遭到攻击后,上面的数字会立刻开始滚动,随后下降到对应的数值。



不过这么扣血需要时间,如果你能赶在血量清零之前结束战斗,或者使用加血道具,伤害致命也能扛住,这给回合制玩法增添了即时的紧张感。



游戏里,带不下的道具想存仓库,得叫快递公司上门取,一次只能取三个;骑自行车比跑步快,但后面主角队伍壮大后,就不能骑了,因为“骑车带人危险”。


还有令人津津乐道的披萨外卖。打电话订餐后,效率极高的外卖员总会在3分钟内,将这个回血道具送货上门。这时你要是已经离开原先的位置很远,外卖员就会打电话问你人哪去了。


即便你在雨林游泳,也随叫随到


玩到最后你甚至能发现披萨店倒闭了,原因正是唯一的外卖员天天使命必达,过于劳累辞了职。



游戏还堪称“反盗版”“防沉迷”先锋。一旦系统检测出未授权版本,敌人生成速度将直接拉满,难不住“盗版”玩家的话,游戏就会在快通关时自行冻结,并永久删除存档。而每连续玩两个小时,也会被游戏里的“爸爸”打电话唠叨。


英文版玩了简写梗“Parents Opposing Obsession Plan”

意为“爸妈的防沉迷计划”
简写为Poop(拉屎)


上述的奇技淫巧只是一部分,可想而知要烧掉开发者多少脑细胞和时间。


不仅如此,《Mother 2》的结尾或许有资格争夺“最儿童不宜的任天堂设计”外号。多年后人们谈论起二代结尾,仍会用“猎奇、深刻”等字眼形容。



毕竟在一款总基调偏幽默搞怪的全年龄向作品中,塞进时间悖论的隐喻,以及探讨生命与死亡的战斗,年纪不大的玩家属实难get到。



这些最后都成了人们吹二代,催三代GKD的花式角度。


03


然而三代的开发比以往都坎坷。本来说好陪SFC走完最后一程,却一路拖到N64主机,再宣告中止开发,到发售时,GBA等得花都快谢了。


左边为N64开发中的画面


如我开头所说,《Mother 3》几乎把GBA机能掏空。这次糸井没有出任制作人,只揽下了重要的编剧工作,保证了系列原汁原味的“抽象”。



《Mother 3》有与前作差不多的整体风格。但这次糸井没有沿用以往的“公路电影”思路来设计主线,而是将主舞台在不同时间下的样子作为讲述的重点。


多视角叙事


具体体现在章节之间,你可以扮演不同角色(甚至猴子)进行冒险,章节间的时间线虽不连续,但最后都能汇聚在游戏主舞台「虚无之岛」上。


你还能感受到世界观里技术发展对场景的改变。从科技程度低下的乡村,到21世纪的现代化城镇,《Mother 3》没有明确的背景年代,但刚好和现实中千禧年前后的时间节点对上。



游戏战斗系统同样得到了更新,引入“音乐战斗”元素,连菜单里攻击标志变成了音符的样子,玩家跟着节奏按下攻击键,就可以打出更高的连击伤害。



有趣的变与不变,在时隔前作十二年的《Mother 3》上展露无遗。不过因为开发拖太久,没能赶上全球发行的便车。


后来有外媒分析任天堂不发布国际版的具体情况,除开翻译文本量大,文化差异被视为主要的原因。


不查不知道,游戏初代进行英文本地化时,因为美国任天堂的严格尺度,大量河蟹掉抽烟、血液等敏感元素,还降低了游戏难度。


左边日版抽烟乌鸦,右边美版没了烟头


二代的美版官方宣传口号更令人迷惑。“This game stinks!”,意为“这游戏很臭!”,后来被解释成了对游戏恶搞风格的美式理解。



这对三代的后续影响是,被前一作震撼的老外们憋得难受,“We Need English”的呼声迅速变大。



部分技术宅觉得敲碗等不是法子,于是组织团队用爱发电,把游戏完整的翻译了一遍,并在08年发布了英文Rom补丁,无数老外第一次靠模拟器尝到了新作的滋味。



这中间,发布者也向任天堂法务部表现出了很深的敬意。坚称“如果任天堂发布三代的官方英文版,我们会当场停掉相应工作”。


04


时间过去了十几年,当年开发完3代的糸井丢下一句“Mother不会再出新作”后渐渐淡出了游戏界,重拾文学老本行。英文正版《Mother 3》的希望似乎也随之渺茫了起来。



但受到《Mother》系列启发的独立游戏并不少。


如果你玩过《Undertale(传说之下)》,或许能察觉到二者之间的联系。例如最后有点精污的小花boss战。



饶恕而非杀死敌人的功能(Mother2打败最终boss要用“祈祷”),说不清道不明、搞怪严肃、又有点感人的故事风格...



借老外的原话说,“《Mother 3》是《Undertale》的亲妈(Mother)”


正好2016年《Mother3》十岁之际,《undertale》的制作人Tobyfox专门发推祝贺,官方认证了「亲妈说」


“如果没有《Mother3》给的灵感,《Undertale》不会诞生”。


此外,独立游戏《梦日记》《Lisa》都能很轻松找到“老娘”(国内玩家戏称)的影子。


图片上半部分《梦日记》那只牛的模型,几乎和Mother3里的一样


《Lisa》的开发者承认灵感来源于《Mother》


而在全世界众多的《Mother》狂热粉中,最出名的就要数宝可梦亲爹田尻智。宝可梦游戏当初的状况几乎是《Mother》的翻版:开发人员来自《Mother》制作组、现代背景、画面质感很接近。


就连主角都是带着红帽子的骚年,离开小镇去冒险的设定,也能对上。



只是越桃李满天下,睹物思情的玩家们越希望《Mother 3》能早日推出官方英文版。


《任天堂全明星大乱斗》里,三代主角也有登场


从2006年游戏发售之后,大大小小规模的请愿从未断过。


请愿书


这让我想起以前的宝可梦游戏,请愿多年终于等到官方实装中文的那刻,不玩宝可梦的人也能感受到共鸣。



前几天的GBA二十周年纪念,Mother玩家一系列的自发创作。我看到作为GBA生命最后为数不多的“光”,《Mother 3》仍有着超越时代的魅力。


“Mother3上热搜,游戏该上NS了”


但有意思的是,相比推出英文正版,续作的呼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这兴许和糸井2015年去给初代再登陆Wii U捧场时,留下的一段个性发言有关:



“如果歌星一年发行好多专辑,即使都卖得好,但里面可能并没什么好歌曲,人们真正喜欢的歌往往来自于一些以前的专辑。


我很庆幸制作游戏不是我的职业,假如是,现在《Mother》四代和五代应该都做完了。”


这要不然不做,做就做好的态度说来挺让人欣赏。但他可能更想表达的是,有时候,决定停下来,经典才之所以成为经典吧。


部分参考资料:

Fandom wiki:Earthbound

ScreenRant:《Why Mother 3 will likely never leave Japan》

触乐:《爱、勇气和狂气的《Mother》系列和致敬者们》

知乎@葉離 的回答:如何评价《Mother》地球冒险系列游戏?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