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走了,我的偶像又少了一个 | 二湘空间
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米兰.昆德拉走了,我的偶像又少了一个
文/君君
下午得知喜爱的欧洲作家米兰.昆德拉走了。他活了94岁,算喜丧。我不由想起祖母85岁临终前的喃喃自语,“要回家了,回家了。”
老人离世喜欢以“回家”自称,那么比祖母多活9年的米兰.昆德拉也是回家了。
他在世上漂泊的时候,我以为,以他杰出的文学才华完全可以荣获诺贝文学奖,但一直到94岁,到米兰.昆德拉去世,诺奖都与他无缘,不能不说这是诺奖的一大遗憾。
我年轻时候读过米兰.昆德拉多部作品,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好笑的爱》《玩笑》等等。当年我迷恋哪位作家风格,就会买来其一系列作品阅读欣赏。可惜那会儿我没有写读后感的习惯,看到特别有感触的句段只随手在书上划一下,再在旁边写点儿感受。
米兰.昆德拉的作品和莱辛的《金色笔记》一样,都给我耳目一新的惊喜,仿佛在观看不同窗子里的风景,我的视野被逐渐打开。
因为喜欢米兰.昆德拉,我还顺便对他敬佩的捷克作家赫拉巴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好奇心驱使下,我那会儿也一口气购买了赫拉巴尔在国内出版的有限的几本书,结果发现他的文风也令我着迷,不禁在心里感叹,难怪米兰.昆德拉如此喜爱赫拉巴尔。
赫拉巴尔活到84岁也许觉得自己活得太久了,在一次住院时从医院的楼上跳了下去——赫拉巴尔是个有趣的老头儿,他幽默诙谐灵动又深邃的文风确实让我感觉,他自杀仅仅是因为人上年纪活得不耐烦了。
赫拉巴尔有一部书《底层的珍珠》是我最想买却买不到正版,最后无奈地网购了一本打印集却看不下去,因为打印的集子粗制滥造东拼西凑。这本书成了我的念想,我像思念情人一样地思念它……
从米兰.昆德拉的去世扯到赫拉巴尔,似乎偏题了。但我发现自己的心情突然转好,不再为米兰.昆德拉没获诺奖就离开而感到难过了。
我开始发疯地在书柜里寻找米兰.昆德拉的书。一本两本三本……终于找出了五本。
再一本本地翻开,有些句子旁边留下了自己当时幼稚的笔墨。如果不是米兰.昆德拉去世的消息传来,我都忘记自己曾经在他的书中留下过痕迹。
看着自己潦草的笔迹,不得不惭愧地承认,那真是一段囫囵吞枣的阅读时光。我珍惜过,又似乎完全没有珍惜。
米兰.昆德拉在我心里一直是一位虽然年迈却永远不会离世的作家。也许他的作品充满活力的缘故,也许他还没有获诺奖的原因,所以我以为他会长生不死。
可米兰.昆德拉终究远去了。一想到逝去的人中又多了自己喜欢的一个,心里还真不是滋味。
多么希望,我喜爱的人,活着的要比逝去的多,让我每次想起,不仅仅只是怀念。
更多往期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