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了,老师如何写好教学反思?(值得收藏)
本公众号大约有300多篇优质讲座课件,可关注公众号后,查看历史消息
推荐阅读:点击下方相应标题即可跳转阅读全文
教学反思的实质,是教师在反思活动中,通过让自己与对象(教学过程及其相关的的各个环节)对话、与自己对话,理解对象、理解自己、提高自己。
总结上学期的问题,整理反思,为开启新学期充个电吧!
1. 围绕一个“点”
“点”就是问题,问题是反思的起点,没有问题就没有反思。不针对问题的反思是没有实效的反思,因此基于问题是反思走向深入的前提。
对教学现象进行针对性分析,挖掘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找出学生学习行为方面的共性问题,然后围绕问题,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反思。
主动捕捉典型的教学问题,用心感悟、用心反思,反思才有深度。
2. 需要一个“理”
问题的解决需要理论的支撑,基于理论对课堂中发生的问题作出理性的分析和深刻的反思,才能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法。
没有理论的反思只能停留在经验层面上,不能深入到问题的本质,致使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针对问题去学习相关理论,进而站在理论高度去剖析问题的成因,提出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可以避免反思在同一水平上反复。
基于理论进行反思,不仅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对接,而且使我们更加理智地、全面地、辩证地看问题,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 找到一个“标”
反思就是自省。而自古就有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说法,可见,反思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它要求当局者能够跳出自我,另眼看“我”,做清醒的旁观者,做明白的自知者。
所以教师要找到一个标,进行对比,自己上一节,听他人一节,两相对比优劣自知,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发扬自己的长处。
当然,一个教师所呈现出的每堂课都与他自身的文化积淀有关。
学识渊博,游刃有余;学识浅薄,左支右绌。找到一个标,也有利于我们加强自己的积淀。
4. 在对话中提高
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对话——与史对话,与事实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
所以反思不能局限于个体,还应该有同伴的参与和合作。一方面,反思是建立在证据基础之上的,其中他人的反馈是个人反思不可缺少的资料来源。
另一方面,实践性知识作为一种隐性知识,必须通过共享、外化、组合才能得以内化、转化和传播。
个体行为不仅受个体内部条件的影响,而且受群体环境的制约,正是群体与成员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才构成了群体行为的动力场。
在这个动力场,个体的角色和群体的角色相互发生作用,产生巨大的智慧。
集体备课机制为教师提供个体与整体和谐共融的良好环境,合作其中能使自己从各个角度获取反馈信息,促进反思的深入有效进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在合作反思中进步,在互补共生中成长。
5. 做“造影”更要做“CT”
教学过程尤如人们的身体,是否有病状需要做造影更要做CT,做造影,对某个部分做一个整体的分析是必要的;
做个CT,把整体切开进行断层扫描,搞清楚细节更是必须的,总之是要敢于保留、勇于否定,这是反思的难点。
教师的每一次反思都意味着对过去的教育理念和行为的扬弃与对未来发展的规划,它既是一种自我否定,也是一种自我超越。
所以教师要对自己习惯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传统习惯进行挑战。
6. 把智慧的灵光全息记录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灵光”常常会不由自主突然而至,很有可能它就是这节课中最为耀眼的亮点,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扼腕。
“吾日三省吾身”,“省”了就要及时的全面的加以记录,写就一章,必欣喜非常,因为那“灵光”比发现自身缺点还要弥足珍贵。
总而言之,教师写教学反思不是为了反思而反思,而是为了提高自己教学的水平和能力,为了让学生学有所成。
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来源 | 小柒趣学、中国教育报
往期精彩内容推荐,点击相应标题,即可阅读全文,此平台专注分享初高中数学优质资源,觉得有用,可关注,今后共同提高。
西北工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彭国华讲解高考数学命题
1
往期精选
部分文章推荐阅读,点相应标题即可跳转阅读全文,更多优质文章,可关注《妙解之慧》后,查看历史消息。
28:章建跃:注重数学的整体性,提升系统思维水平(含PPT)
目前设有初高中教师交流群,群里不定期公益分享一些优质的学习资源,不作任何利益,想要进群交流的朋友可,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备注地区身份,通过验证后,回复需要进的群。
一点数学学习方法:
水有源题有根,茫茫题海寻根悟法方是岸,若将形形色色的试题分门别类,剖析其相似,相关性,同源性。探索一题多解,尝试一题多变,感悟多题共法,多做一些;基础和能力,运算和思维都好的妙题,再从解法探究,一般推广,类比延拓三个方面展开,深度研究,意在学会分析题意,转化问题,追根溯源,触类旁通,从静态的文本俩都想到动态的思维活动,把数学冰冷的美丽里,变成火热的思考,就能举一反三,跳出题海,精学一题,妙解一类,固化于型,内化于心,达到事半功倍,融会贯通,高效学习的目的!更多精彩内容,可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后查看历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