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故事的深水埗 | 这也是香港(5)
最初听说深水埗,是最喜欢的港剧《冲上云霄2》里,Sam哥偶然间提起的“鸭寮街”;后来一窥深水埗,是学妹朋友圈照片里,带着独特韵味的H型青旅美荷楼。来到香港后几次去往深水埗,都单纯地因为馋,而这片烟火气浓重的街区,又实在是常去常新,各式各样的美食就静静地等在那里。
(《冲上云霄2》剧照)
这一次,则是因为无意之中看到了香港旅游发展局的一篇推送,才发现原来到深水埗除了没完没了地吃,还有那么多故事可以去了解。
深水埗地处九龙半岛西北部,是香港人口最稠密的行政区之一;区内以住宅为主,包括诸多旧式唐楼,夹杂部分工商业。区域北接沙田狮子山郊野公园,东以东铁线为界,南抵界限街,西至海旁(包括昂船洲)。
(当地人推荐路线 By 香港旅游发展局)
周末起了个早来到深水埗,我和小伙伴在新香园尝过美味的蛋牛治,又在公和豆品厂买了煎酿豆腐和豆浆,顺便在坤记糕品打包了钵仔糕后,我们便跟着路牌走到了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JCCAC)——这是香港首间由整幢厂厦活化而成的艺术村兼艺术中心,前身是1977年建成的石硖尾工厂大厦,许多被戏称为“山寨厂”的家庭式手工业曾聚集于此。随着香港轻工业的没落,厂厦在千禧年前后逐渐空置,幸得政府及赛马会的大力支持,大厦得以改建。这座垂直的艺术村高九层,如今已成为近140个文化团体的运作基地。
(艺术村的内外空间)
(艺术村内的展览)
艺术村“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除了设施完善的“黑盒剧场”外,更有围绕着中庭而建的展厅、茶馆、创意品店……工厂遗留下的粗糙痕迹,与现时细腻的艺术气息,交织出了别样的空间体验。
艺术中心的西南侧,是如今的YHA美荷楼青年旅社。这一带本是木屋区,1953年平安夜发生的“石硖尾大火”,让接近58,000人丧失了家园(著名导演吴宇森也是这场大火的受害者),为了向灾民提供长期房屋设施,包括美荷楼在内的首批8座六层高的徙置大厦应运而生。
(如今的美荷楼)
1954年落成的美荷楼,不仅标志着香港公屋政策的开端,更是现时仅存的“H”型徙置大厦,其独特的空间设计,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居民日常生活及娱乐习惯的同时,也促成了紧密的邻里关系。2008年2月,美荷楼成为“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第一期的伙伴机构,这幢对香港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具备深远影响的大厦,在经历了修复工程后,以青年旅社的方式重新对外开放,无数背包客在了解美荷楼的同时,也在这里留下了属于他们的故事。
(曾经的居住单位)
我们所参观的生活馆(网上可以预约讲解,英文和普通话都是每两周一次)位于美荷楼底层,馆内的多处1:1复原模型,直观地展示着当年一个不足12平方米的居住单位内,至少要容纳五个人的真实场景。美荷楼后身的“晨运径”通往嘉顿山,大约15分钟就可以登顶,在这里可以更清晰地俯瞰H型的美荷楼,和建筑密度极高的深水埗风光。
美荷楼西侧约400m的元州街86号,坐落着深水埗居民福祉的重要守护者——建成于1929年的宝血会女修院,修院是新古典建筑风格的代表,曾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容身之所和免费医疗。如今已不再对外开放,建筑往日的风采也只能在驻足之时略略想象。
(不再对外开放的宝血会女修院)
深水埗行程至此,也基本接近尾声,此行的唯一遗憾是没有提前预约,错过了由法院活化而成的萨凡纳艺术设计大学。那就留个遗憾给下次的“逛-吃-逛-吃”之旅好啦!
(美食合集结个尾,晚安亲爱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