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联合国糖尿病日丨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 糖尿病患者如何健康吃主食?

全科前沿 2022-07-28



2021年11月14日是

第15个“联合国糖尿病日”,

宣传主题是“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

一、糖尿病高危人群


具备以下因素之一,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1、年龄≥40岁;
2、超重与肥胖;
3、高血压;
4、血脂异常;
5、静坐生活方式;
6、糖尿病家族史;
7、妊娠糖尿病史;
8、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




6.1mmol/L≤空腹血糖(FBG)<7.0mmol/L,或7.8mmol/L≤糖负荷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为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属于糖尿病的极高危人群。


二、糖尿病定义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出现糖尿病典型症状并符合以下任何一个条件的人,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 一天中任一时间血糖≥11.1mmol/L(200mg/dl)


  • 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126mg/dl)


  •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三、糖尿病控制不良

将产生严重危害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废或者过早死亡。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



1

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同年龄、性别的非糖尿病人群高出2-4倍,并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年龄提前,病情更严重;

2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

4

糖尿病肾病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

5

糖尿病足严重者可导致截肢。


四、糖尿病的预防


1

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

2

保持合理膳食、经常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

3

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议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

4

及早干预糖尿病前期人群;

5

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使超重肥胖者体重指数达到或接近24,或体重至少下降7%,可使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下降35-58%。




五、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



1

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的五项综合治疗措施;

2

糖尿病患者采取措施降糖、降压、调整血脂和控制体重,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油、减盐和增加体力活动,可明显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3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有效方法,自我血糖监测应在专业医生和/或护士的指导下开展;

4

积极治疗糖尿病,平稳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可同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



六、糖尿病健康管理的

基本要素



01
健康饮食;02
适量运动;03
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04
血糖自我监测;05
药物治疗(包括胰岛素治疗)。




‍‍七、糖尿病患者如何健康吃主食?

馒头、米饭、面条、米粉……这些是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主食。但一些患有糖尿病的“糖友”常常会困惑:米饭和馒头,哪个升糖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面对种类丰富的主食,糖友们应该怎么吃呢?


谷物含糖量分别是多少


大家都知道, 进餐会对血糖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中主食的摄入是餐后血糖升高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这是为什么呢?

谷物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如大米、小麦、玉米等,而这些食物中大部分成分都是淀粉,也就是平时我们俗称的“糖”。这些大分子的“糖”经过消化后,会变成小分子的糖而被人体所吸收。而餐后血糖升高的程度首先受食物含糖量的影响,也就是专业术语里所说的碳水化合物(CHO)含量。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下面的表格来看一看常见谷物及制品的含糖量。

下表中的CHO含量是指生吃100g该食物(可食用部分)所含的碳水化合物总量。例如100g稻米中含有碳水化合物77.2g,100g富强粉中含碳水化合物75.2g,可见大米和面粉的含糖量是差不多的。



GI值的高低

对糖尿病患者有什么影响


餐后血糖升高的程度受糖分吸收速度的影响科学家们常用食物的GI(血糖生成指数)来判断其升糖速度。

GI是指食物与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下图展示了部分常见谷物主食的GI值,如将葡萄糖的GI设为100,粳米大米饭的GI则为90,GI越高表示食物的升糖速度越快。

一般按照GI值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 高GI的食物是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食用的。那有糖友会问了,米饭、馒头都是高GI的食物,这些都不能吃了吗?

实际上,我们通过图中的食物列表也可以看到, 食物的GI值会受烹饪方法、食物搭配所影响。总体而言,烹饪时间越久,越易消化,则GI值越高。细心的糖友可能会发现,油条的GI比米饭还低,是不是意味着油条更好呢?

答案是否定的。 GI是一个可以帮助我们合理选择主食的指标,但遵循饮食总体原则是基础,即总量控制、结构合理。油条的GI低,是因为大量的油脂延缓了糖分的吸收,如果选择了油条作为主食,这一天的油脂摄入大概就要超标了。因此,选择健康主食还需综合考量。



合理搭配主食更健康


主食的合理搭配也很重要,例如把大米和燕麦、荞麦搭配后,GI值可以从90下降到49,可见粗细搭配是降低主食GI值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这主要是因为,粗粮保留了完整的外皮,谷物的外皮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组成,不仅可以增加饱腹感,还可以延缓糖分的吸收。

大米和燕麦同样是50g,但燕麦看上去比大米多很多。 总体而言,低GI食物与高GI食物相比,饱腹感更强,不仅吸收速度慢,还有助于总量的控制。对于糖友来说,每天的低GI食物占到60%就可以了。因此,避免精细粮食,粗细搭配,对餐后血糖控制至关重要。

此外,主食的GI值还受进餐顺序影响。研究发现,先吃叶菜,再吃肉,最后吃主食是控制餐后血糖最佳的顺序因为叶子菜和肉类几乎是不含糖分的,GI值很低,按照这样的顺序进餐,也可以有效降低主食的GI值。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研究发现,进餐使用筷子与勺相比,使用筷子的餐后血糖更好,这主要是因为使用筷子进餐,每次夹起的量更少,吃饭时间会更长,从而延缓了主食的消化和吸收。


最后,为大家小结一下:对于谷物类主食,我们要在控制总热量、结构合理的基础上,合理烹饪、粗细搭配、细嚼慢咽,这样才能让主食摄入更加健康。



参考文献:杨月欣.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18杨月欣, 崔红梅, 王岩, 等. 常见谷类和薯类的血糖生成指数[J]. 营养学报, 2003, 25(2):185-189.胡志庚,李伟,周筱燕,等. 混合主食的血糖生成指数研究[J]. 广东医学,2013,34(07):1033-104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3)[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5,(2):73-88.
全科前沿综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内容仅供专业人士交流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推荐好物:

1.湿疹、皮炎!抹它,3秒止痒,3天去湿疹

2.英国变态发明,皇室御用牙膏!

3.含一颗“爆珠”,5秒解决口臭!

4.千年养肺古方,利咽润肺,止咳化痰!

5.膝盖疼痛?做对一件事,关节疼痛不找你!

温馨提示
为了每早6:30与你不见不散,我想邀请你
全科前沿设为“星标”,或经为文章点“在看”。

如果您喜欢,分享给小伙伴们吧~

您的每一次分享,是我们进步的最大动力源泉!

往期热文推荐


1.紧急提醒!儿童出现26种情况一定要暂缓接种新冠疫苗!

2.“医养结合”怎么做?这18种模式不可不知!

3.8万人陷“新冠时空伴随”,啥情况?应该怎么办?

4.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您知道怎么签了吗?

5.首诊究竟负责什么?

6.3-11岁儿童新冠疫苗接种,一篇问答全稿懂!附:宣传视频

7.时空伴随者若出现黄码该如何处理?

8.突发!一地疫情告急,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关闭

9.突发!医院紧急停诊、多地临时封闭..

10.医院新冠疫情常态化感染防控巡查整改制度

11.绩效分配系数的确定

12.收藏|医患沟通十大流程及标准!
13.医院新冠疫情常态化感染防控巡查整改制度

14.急救手册 人手一份(2021最新版)

15.卫健委主任被免职!医护感染、流调不明,这波疫情怎么了?

16.什么是一级防护?二级防护?三级防护?视频详解三级防护

17.筑牢基层疫情防控防线,基层医生要做到“十必须”、“十从严”、“十清楚

18.“三减三健”是个啥?今天告诉你答案!

19.上海从没全员核酸检测,为何也能控制疫情?

20.新冠肺炎疫情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方案(2021版)

21.护理部工作制度(220页超级干货)

22.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护理常规(22种疾病超级干货)

23.医院感染新冠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24.预检分诊发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人的处理应急演练

25.医疗机构突发疫情封控(闭环)管理工作实操指引

26.医院应急预案汇编手册(114页超干货)

21.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手册(208页超级干货)

22.医院质量管理流程图(97页超干货)

23.医院行政后勤岗位说明书(干货124页)

24.医疗管理规章制度(564页超级干货)

25.干货!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26.PPT|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知识培训

27.PPT|三级查房制度及规范

28.PPT|认识糖尿病

29.PPT|接种现场医疗保障和急性不良反应应急处置

30.PPT|优质护理服务

31.PPT|新版心肺复苏CPR操作技术

32.PPT|标准预防与职业防护

33.PPT|新员工院感防控岗前培训

34.PPT|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管理工作规范要点提示

35.PPT|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分类和使用

36.PPT|护患沟通技巧

37.PPT | 常态化疫情防控ICU护理管理

38.PPT|发热门诊设置管理规范和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设置管理规范解读

39.PPT|基层医疗机构感控人员基本要求与能力建设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